在莽莽竹海深處的村尾村,30年來,村民們總能看到一個身穿白大褂、面帶微笑、背著藥箱四處行走的人———鄉村醫生遊偉化。
「村尾村離縣城遠,早些年路也沒修好,鄉親們看病很困難。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所以選擇了學醫,希望用一技之長解群眾之苦。」1986年,遊偉化開始在縣城的衛生所當學徒,歷練了4年後考取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學成之後回到村尾村,成為村裡唯一的醫生,一幹就是30年。
遊偉化的醫德和醫術在村裡頗受稱讚,大家都稱他為「大山裡的『男保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遊偉化發揮鄉村醫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每天早出晚歸,到每家每戶對返鄉人員開展入戶隨訪、醫學觀察,認真解答大家的問題。
駐村第一書記劉招來告訴我們,「老遊對村裡的每戶人家都非常熟悉,有個小病小災的村民在家門口喊一聲,遊醫生就會背起藥箱跑過去上門看病。」
山裡的交通和醫療狀況到底有多艱難?遊偉化說:「以前村裡缺醫少藥,我一個月兩次,要挑著扁擔把藥從縣城運回來。後來有路了,坐6毛錢一趟的蹦蹦車取藥。現在好了,大路通了,村裡和縣裡的醫藥公司籤了合同,打一個電話,藥品就給送到村衛生所。原來村裡沒有衛生所,我就在家裡給大家看病,條件、環境都不好。3年前,駐村第一書記來了,改建村委會,建設配套的衛生站,現在村民們拿個藥、打個點滴,都有地方了。」
遊偉化也有著自己的煩惱。一家4口,大女兒常年在深圳,一年只回來一兩次;19歲的兒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他一個人肩上。
「我不是沒有想過出去開診所或者到縣城醫院上班,但是我走了,鄉親們有個頭痛腦熱怎麼辦?」為了鄉裡鄉親,「男保姆」遊偉化克服了很多困難,一直在默默堅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