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大山裡的琅琅書聲

2021-01-13 人民網

雙菁口小學學生在排練新年舞蹈。王 勇攝(人民視覺)

雙菁口小學學生在排練新年舞蹈。王 勇攝(人民視覺)

雙菁口小學學生在上美術課。王 勇攝(人民視覺)

整潔明亮的校舍映著藍天白雲,寬闊的操場上是孩子們奔跑的身影。臨近新年,走進雲南陸良縣龍海鄉雙菁口小學,耳邊傳來的就是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開心的歡笑聲。

青年教師劉冬坤

我想繼承父親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過去的龍海鄉是典型的山區,高寒缺水、貧窮邊遠。「能走出大山讀書,就已經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雙菁口小學老師劉冬坤就是當年從鄉裡走出來的僅有的幾個中專生之一。

2006年畢業,劉冬坤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到了龍海鄉。「我的父親就是老師,我想繼承他的志向,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在劉冬坤記憶中,那時候的雙菁口小學校園裡滿是泥濘,食堂簡陋,宿舍就是搭個板子當床。孩子們每次周末回來都有一個「任務」,就是扛一捆柴火到學校裡。

如今的雙菁口小學完全不見劉冬坤記憶中的蹤影。「這幾年學校的變化很大。」雙菁口小學校長保坤說,2018年,學校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擴建,硬體設施正在逐步完善,「美術室、音樂室、實驗室一應俱全,宿舍、食堂條件也相當不錯,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

「我希望長大了,能當歌手!」「我的願望是做一名醫生!」在學校的關愛室裡,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志向。「我要做老師,而且是做語文老師,教育好祖國未來的花朵。」剛上四年級的欒鑫靜一開口,在場的老師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想要當歌手」的男孩盧俊偉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稚嫩的他,還要照顧爺爺奶奶。「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一說起自己最擅長的才藝,盧俊偉張口就哼起來自己最喜歡的歌。

與盧俊偉不同的是,楊蕊菱的志向卻與父親有關。幾年前,因為父親生病,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但與此同時,醫療、教育、產業等扶貧政策接踵而至,父親看病有了報銷,楊蕊菱讀書的環境也更好了,「成為醫生,就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

保坤說,雙菁口小學現在是陸良縣最大的寄宿制小學,「學校700多名在校學生,留守兒童就佔了快一半,還有近100名建檔立卡戶的學生。為了孩子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學校設立兒童關愛室,定期和孩子們交流談心。」

儀仗隊的小指揮楊蕊菱

我們的才藝都是在學校學的,每位老師帶著一個興趣組

除了唱歌,盧俊偉還喜歡打籃球,楊蕊菱更是學校裡羽毛球、桌球高手,同時還是學校裡儀仗隊的指揮,打腰鼓也很厲害。「我們的才藝都是在學校學的,每位老師帶著一個興趣組。」楊蕊菱眼裡滿是自豪。

看上去有些文靜的語文老師李永,一曲嗩吶吹得激情洋溢。劉冬坤則帶起了硬筆書法班。「學校現在有22個興趣小組,孩子們的課餘活動豐富得很。」保坤說,龍海鄉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鄉鎮,為了發揮地域優勢,傳承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還開展了彝族大三弦、三型叉、刺繡等項目小組。

現在每年「六一」,或是鄉裡舉行活動的時候,雙菁口小學孩子們的表演都是當地群眾最期待的節目。熱情澎湃的現代舞、聲色並茂的歌舞劇、真摯傳神的手語操……孩子們的才藝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幾年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推進,我們雙菁口小學的孩子們越來越棒了。」專職音樂教師的程鳳來了學校十幾年,感慨很深。眼看著就要期末了,孩子們每天都在刻苦學習。「新的一年,希望學習更好,期末能考個好成績!」「家裡已經有籃球了,新年還想要一雙輪滑鞋。」「希望去昆明玩一趟!」孩子們在記錄本上留下了自己的新年願望。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2日 07 版)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重返家鄉只為書聲琅琅
    「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   這算得上「現身說法」。韋君玉是大瑤山中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從大瑤山走出的女大學生,她選擇回到大山,是想為山裡的孩子們教授知識、傳遞希望。
  • 大山裡的女孩(當代詩歌)
    #當代詩歌#文/孫業廣(江蘇宿遷)她是大山裡的女孩>戴草帽的女孩父母雙殘靠爺爺奶奶種田養家女孩今年已經十歲為了孫女上學東拼西借把孫女送進學校她從邁進校園第一次聽老師講課一天聽完四節課獨來獨往寒來暑往小學六年級很快畢業家住的小山村只有十幾戶人家她是唯一,一個讀完初小六年女孩小升初最艱難的問題鄉鎮裡有一所不完整初中
  • 大山裡的晨跑者……
    逆流而上的盤山公路往裡盤旋延伸,便進入了連綿起伏的大山當中……大山的腳下,是鎮政府所在地。在這個小鎮上,活躍著一群戶外愛好者。給原本美麗的澤雅小鎮上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來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單位,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年齡,但為了一個共同的愛好,奮然前行,享受戶外的一番獨得之樂!
  •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凡人歌|大山裡的築夢人 2020-12-16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連綿的大山裡採松塔
    冬天到了,市場上又在出售當年的新鮮松子,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在大山裡採松塔的日子。有人說過:有些人一直在治癒童年,而有些人卻一直被童年治癒。我出生在秦嶺山區,童年的時光不是在幼兒園度過的,陪伴我的,除了兒時的玩伴,就是小溪、泥鰍、螃蟹、黑狗和那連綿不絕的大山了。秦嶺山區,四季十分分明,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風景。只是,這些風景,在兒時我的眼睛裡,如果不是能變成美味或是玩耍的樂趣,那都不會成為我的記憶。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海軍士官學校官兵在安徽省金寨縣這片紅色土地上開展教育扶貧,用知識的力量幫助群眾「拔窮根」——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本報記者 歐 燦 陳國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 陳 列 【新聞回放】2016年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夏開嶽朋友圈的支教隨筆:「在大山裡託起『奧運』冠軍夢!12月,我帶著新會邊檢站的一份關心一份牽掛一份關懷,與燦傑兄(同樂中心小學數學老師)一同來到古宜鎮中心小學和體育中心,輸送2位從大山裡走出來的體育健兒,與奧運冠軍陸永師兄李教練、宿管韋伯詳細了解縣城小學的訓練和生活情況,希望未來的市、省以及國家賽有你們的一席之地!」
  • 大山裡的「速度與激情」
    這是這座內陸大山裡舉辦的第三屆國際長板速降大賽,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選手於山間馳騁,讓這座大山迴蕩起極限運動的潮流和激情。「這裡風景非常美麗,坡度也合適,很有挑戰性。」25歲的加拿大選手拉塞爾是第二次來到天柱山參加比賽。這裡吸引他的不僅有彎道超越的快感,還有周邊的秀美風光。
  • 這款天然水瓶上,印著24首詩歌,全部來自大山裡的孩子
    其實,這只是大山裡的孩子們的一首作品,因為還有更多大山裡的孩子,他們寫下了許多詩歌。只是因為他們身在大山裡的關係,所以我們平時見不到這些充滿靈性的詩歌。那麼,這首《種子》又是如何被山外的人們知道的呢?原來,它被印到了一款天然水的瓶子上,所以我們才能在山的外面看到它。
  • 數學渣禁止來這裡,廣西十萬大山景區,真的有十萬座大山嗎?
    哈嘍我是八醬,我們今天來到廣西的十萬大山景區,這裡真的有十萬座大山嗎?十萬大山景區廣西境內有一個旅遊景點叫十萬大山,沒有去之前我可好奇了,十萬座大山,這個景區得有多大啊?不過到了之後聽導遊解釋完我就明白了,原來是這個原因。
  • 大山裡的「阿娥書記」
    大山裡的「阿娥書記」客家新聞網 趙眾 李宗萍 記者黃梓倩依山而建的公路崎嶇蜿蜒,大巴車在大山深處穿行十幾公裡,大轉彎一個接一個……近日,記者抵達山清水秀的龍南縣夾湖鄉花樹村,卻被當地村民告知村支書「阿娥」在兩公裡外的幫貧困戶收割稻穀。
  • 小軒誦讀: 大山囑咐小露的緣故
    點擊上面綠標即可收聽小軒朗誦音頻男孩叫大山女孩叫小露兩個人的家隔一條山谷見一次面要走幾十裡實在辛苦一條曲曲彎彎小路通向陽光灑滿的林中小屋大山講著許許多多趣事猴子和鳥搶吃苞谷小雞被黃鼠狼吃掉飢餓的人還得提防老鼠小露好奇的聽著瞪著一雙烏溜溜的眼珠不時的問為什麼會那樣
  • 【好嗨漣源】七星街鎮大山裡有個櫻花谷,美煞人!
    七星街大山裡養牛的曾「土豪」打來電話,說那裡滿山的櫻花,硬是要請我去看看,還說請我們呷土貨——因為聽說吊絲劉熱衷宣傳漣源的生態產業。哈哈,我也要醉了。說幹就幹,查了天氣,明天(周日)就是多雲。心想拋下煩雜事等,帶上小夥伴寶貝們,爬到青山綠水間,賞櫻花,放放牛,呷些原味土貨,瞄瞄有機農場的事兒,怎麼想都是奢侈得不行了。
  • 大山裡動聽的旋律
    大山擁抱著的村寨,層層疊疊的茶園,還有一聲聲嘹亮的雞鳴,像是給剛剛過去的一天做著總結。這一刻,林金趙站在校園圍欄邊,雙手捧著陶土色的壎,放到唇邊。他手指靈巧地觸碰著壎上的小孔,悠遠、綿長的聲音便從壎裡傳了出來。那聲音穿過山林,穿過炊煙,仿佛還能夠穿過歲月。
  • 大山裡採野韭菜,是多少城裡人的夢想?
    小時候,每年春天,在小隴山的大山裡,都會和農家的小夥伴,相約去山裡採野韭菜。這麼多年過去了,已經記不清野韭菜的樣子和味道,卻記住了早晨出發前去小夥伴家品嘗手擀麵條的情景,和在崎嶇的山路一起抽旱菸的樣子。
  • 大山裡的「男保姆」
    遊偉化的醫德和醫術在村裡頗受稱讚,大家都稱他為「大山裡的『男保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遊偉化發揮鄉村醫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每天早出晚歸,到每家每戶對返鄉人員開展入戶隨訪、醫學觀察,認真解答大家的問題。  駐村第一書記劉招來告訴我們,「老遊對村裡的每戶人家都非常熟悉,有個小病小災的村民在家門口喊一聲,遊醫生就會背起藥箱跑過去上門看病。」
  • 黑塞:大山|《鳶尾花》書摘
    它巨大的陰影每天在大地上逡巡,小溪與大河昭示著一年四季的來臨與逝去,大山成了萬物的父親,守護著一切。森林在它身上生長,草原上遍布迎風招展的青草與鮮花;它出產泉水、積雪、冰川和巖石;石頭上長滿斑駁的苔蘚,小溪邊開滿勿忘我。山中有洞穴,洞裡的水像銀線一樣年復一年從頂巖滴落,聲音永遠不變;它的裂縫中存在隱秘的暗室,水晶在裡面以千年的耐心生長。
  • 貴州錦屏:大山裡的鄉郵員
    作為大山的兒子,張林昌深刻體會過山裡人對信息的那份渴望和等待。他也知道,這條郵路長90多公裡,服務面積200多平方公裡,覆蓋23個行政村。這些村寨要麼在大山上,要麼在河谷,行走起來,跋山涉水,十分艱難。張林昌暗下決心:「不僅挑要起這副擔子,還要把這副擔子挑穩,挑好。」
  • 人中龍鳳#真實牧場#開篇——大山裡的雞
    阿彬真實牧場主人,早我十年的廣告人,曾在知名的4A公司任職創意總監,卻在最輝煌的時候回到了大山做牧場,致力於做好最真實的食物源頭。牧場的雞舍在山坳裡,這裡沒有柵欄去圈養,雞兒到處跑,有的在雞棚,有的在樹林裡,有的在山坡上,兩隻小雞爪跑起來賊快,邊跑邊飛。它們以大山為食物,吃山裡的草,啄山裡的蟲,吃純糧,飲山水。純糧的定義:玉米、穀子、黃豆、紅薯、青菜;都是大山的食物,菜是自己種的,不打農藥。
  • 大山裡的「攝影師」,小朋友鏡頭裡的世界
    照片總能在一瞬間,把人帶回那個一去不返的時光裡。我們按下快門的一刻,鏡頭記錄下了我們生活中或快樂或感動的一剎那,一張照片帶來的小小的儀式感便與記憶產生連結。在時間的過場中,照片記錄和講述故事。山一公益邀請攝影師張家誠作為公益團成員,今天(10月14日)為喜德縣拉克鄉中心校的小朋友們帶來一堂關於《鏡頭裡的世界》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