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激增、扎堆離婚,大疫之下「親密關係」再遭考驗?

2020-12-21 華輿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法國版報導,2020年,北半球的這個春天,白色成了主色調。

35歲的西班牙人卡琳娜(Carina)死在了她兩個年幼的孩子面前,向她施暴的,正是孩子們的父親。

當全人類在對抗病毒時,有的人倒在了家裡;他們或許沒感染病毒,但他們沒有活下去。

「癱瘓的歐洲,讓我無處可逃」

卡琳娜生活的小鎮阿爾馬索拉下了半旗,並為她哀悼三天。市政廳的鐘聲敲響,莫扎特的《安魂曲》響起,鄰裡居民們因疫情不能出門,都來到自家窗前和陽臺遠遠地悼念,向死者致哀。

卡琳娜是西班牙今年內第17個家暴致死的女性,也是西班牙防疫限制措施實施以來的第一個。

隨著新冠病毒的肆虐,歐洲多國停工、停學、封國,仿佛陷入癱瘓。這些封鎖令下,那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們(多為女性和小孩),被迫陷入了更大的危險之中。家庭24小時「朝夕相處」成了縱容施暴者逞兇的牢籠,受害者承受了更多的暴力卻不敢出門,也很難向外界求助。

馬上要取得醫生執照的27歲義大利姑娘洛倫娜·誇蘭塔(Lorena Quaranta),3月30日還沒來得及投入抗疫一線,就死在了男友安東尼奧的手中。

她們絕不是個例,義大利3月初實施防控後不久,家庭暴力的行為報導開始增多,家暴庇護所人數直線上升,而因為疫情,庇護所無法帶走所有的受害者。

西班牙3月14日宣布封鎖的兩周內,政府收到的電子郵件求助聯絡增加了286%,WhatsApp短訊心理支援服務九天內接到168次諮詢。英國近期家暴求助熱線也被打爆,撥打人次猛增120%。

法國封鎖措施頒布初始,全國求助熱線接到的來電明顯下降。然而,不到一星期的時間裡,政府表示,警方報告的家暴案件在全國範圍內上升了三分之一,巴黎更多。一個為聽障人士而設的短訊求助平臺,現在每天會接到170條家暴受害者的求助短訊。

「沒有人能聽到你的尖叫」

——全球家暴激增

受疫情影響,全球販毒、搶劫等犯罪率明顯下降,而家暴卻和病毒一樣蔓延開來。

從美國到南非,隔離期間全球各地的家暴案件均出現激增。美國家暴防治熱線(NDVH)疫情期間接到的求助也激增,平均每天有2000人次撥打。澳洲、日韓、印度、南非等地,都出現了類似情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4月5日的聲明指出,各國為遏制疫情採取了必要的隔離措施,但這些措施同時也引發了更多恐懼和壓力,令全球家暴案件激增。有研究指出,疫情的壓力可能會令有暴力傾向的人情緒更加不穩定,人人在家的私密狀態也令他們覺得施暴更不會被發現。

NDVH主管瓊斯解釋道,家暴根植於權力結構與控制欲望,「當施暴者失去掌控權力時,他們更可能因此對身邊親密的人施以暴力宣洩。」「在隔離中,沒有人能聽到你的尖叫。」

「第一要義」是保護自己

——西法推求助暗號

家庭暴力的發生不需要任何理由,酒精、毒品、吃醋、仇恨等都可以讓人喪失理智,引發暴力行為。「家暴不是個別現象,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家庭暴力。」 德國杜塞道夫女性諮詢中心社工Eva Inderfurth說,她在資訊中心最常聽見的是 「Ich htte nie gedacht, dass mir das passiert(我從沒想到這會發生在我身上。)」德新社的一則報的中曾指出,2018年每個小時會有超過1名女性遭受家暴。

「而每五個遭遇家暴的人中,只有一個會去尋求幫助。」德國社會服務部部長Franziska Giffey如是說。

受害者遭受家暴後仍然保持緘默的原因非常複雜,但無論如何,受害者一定要學會自救。因為暴力一旦開始,就不會自行停止。

官方和社會對家暴受害者的幫助也從未停止。當下,雖然面對疫情政府分身乏力,但也手忙腳亂的開始尋找解決辦法。

法國、西班牙推出了「口罩-19(Mascarilla-19/ mask-19)」的求助暗號,受害者若無法公開求救,只要前往封城時期仍營業的藥店,對藥劑師說出「口罩-19」,就能獲得幫助。3月29日,法國一名婦女走進藥店說出了口號,不久後,警方逮捕了她的伴侶。目前,德國、義大利、挪威和阿根廷也都採納了這種做法。

「Mascarilla-19」海報。(BBC截圖)

義大利一些地方當局開始徵用旅館做臨時庇護所。英國政府4月11日表示,將改善求助熱線服務,並採取行動協助受害者逃離施暴伴侶。內政大臣彭黛玲保證,有家暴風險或正經歷家暴的受害者,不受居家令限制,可前往庇護所求援。美國加州家暴防治組織「和平超越暴力」等民間力量也一直在行動。

「親密關係」經受考驗?

——解封後爆離婚潮

家庭暴力,已經不能算是正常的「親密關係」,而成為了一種「親密恐怖主義」的犯罪行為。

那麼,在疫情的影響下,日常的「親密關係」會發生什麼變化?

目前,中國疫情防控已取得較好成果,隨著各地抗疫隔離期結束、夫妻們開始走出家門。3月初,陝西西安和四川達州的離婚申請量都創下紀錄,導致有關部門工作量大增。在湖南省汨羅市,由於太多夫妻排隊申請(離婚),工作人員甚至沒有時間喝水。上海離婚律師史蒂夫·李表示,自3月中旬上海解封以來,他的案件處理量增加了25%。疫情暴發後,許多夫婦不得不在同一屋簷下相處兩個月,有時還是大家庭,「在一起時間越長,彼此的不滿越多。人們需要空間,這不僅適用於夫妻,還適用於每個人。」

上海另一名律師楊慎立(音)說,自採取封鎖措施以來,他處理的2起離婚案件是因為「居家隔離加劇了他們的矛盾」。

美國彭博社分析稱,若離別使人們感情加深,那近距離相處時間過多可能導致相反結果。

中國自由工作者Rita(化名),平時主要在家辦公,疫情爆發後,她的另一半也改成在家工作,這讓她原有的私人空間、時間都受到侵犯,兩人24小時待在一起,產生了更多摩擦。

她說,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家務勞動被視為妻子的義務。而對一些職業婦女而言,這段時間即便丈夫在家,也不一定會幫忙做家事、帶小孩,反而多了個發號施令的人。Rita笑稱,做飯是以往自己最享受的時光,但這陣子多了個人在旁指手劃腳,變得一點都不享受了。

「距離」是「親密關係」的必修課?

一場疫情,讓許多人相信了 「婚姻是一座圍城」。

美國麻省大學波士頓分院社會學教授鄧小剛說,在現代快速的生活節奏之下,防控措施雖然一方面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丈夫和妻子之間的感情,但時間太長、空間太近,又容易產生衝突。

距離美沒有了,朝夕相處讓許多伴侶產生摩擦。鄧小剛教授表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人多距離又近確實容易產生矛盾。夫妻總有一方要更能忍耐,當然容忍也有限度,在有限空間的情況下會出現各種各樣矛盾,重要的是怎麼處理。適當地找人聊天排憂解難,分散心中不快,是不錯的方法。

其實,作為社會性的動物,愛與被愛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親密關係中的愛與痛,歡樂與悲傷,一直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原標題:家暴激增、扎堆離婚,大疫之下「親密關係」再遭考驗?)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全球家暴激增!聯合國發出警告,被噤聲的受害者都怎麼樣了?
    據《時代》雜誌,疫情期間許多女性即使受到家暴,也因擔心感染新冠病毒而選擇不接受求助圖片源於@外事兒事實上,類似事件正在廣泛浮現。面對病毒大流行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以及對行動的限制,導致幾乎所有國家中都出現了遭受虐待的婦女和女童數量的激增。
  • 家暴起訴離婚要調解?商丘女子遭家暴跳樓離婚案引熱議
    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家暴起訴離婚要調解?商丘女子遭家暴跳樓離婚案引熱議近日,「商丘劉女士婚後遭家暴,為逃生選擇跳樓致截癱」一事引發熱議。
  • 女子遭家暴跳樓致截癱後一年仍未能離婚,法院通報
    7月25日,柘城縣人民法院通過其官方微信發布關於竇某豪涉嫌故意傷害案和劉某豔起訴竇某豪離婚案的情況通報。全文如下:7月23日,河南商丘一女子遭丈夫家暴後,從二樓跳下逃生,致雙下肢截癱一事在網上引起討論。當事人劉女士稱,事發於2019年8月,自己因家庭矛盾遭丈夫家暴,此後她被迫跳樓,全身多處骨折,毆打傷情經鑑定為輕傷一級。事發後,警方以故意傷害罪立案,施暴者被列為網逃人員。
  • 法院通報「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樓離婚案」,態度很明確
    提起近日曝光的「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樓離婚案」,可以說是刺痛了無數網友的心,去年的8月13日,劉女士被丈夫竇某某家暴,並揚言要將其「打死」,被逼到絕境的劉女士選擇了跳樓,致全身多處骨折,雙下肢截癱。劉女士起訴離婚,法院卻要求調解。
  • 遭家暴女子離婚,稱「不後悔跳樓」
    近期,一段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樓的視頻受到大家關注,在聲討施暴者的同時,也有人提出:遭受如此嚴重的家暴,法院為什麼不判離婚?這樁離婚官司是否遭遇了「離婚難」困境呢?被扇耳光、推倒、扯頭髮、拖行……一年前,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女子小燕在自己的服裝店內,受到了當時還是自己丈夫的竇某的毆打,並最終以從二樓跳下的方式結束了這段家暴。
  • 男人被家暴,聽起來像笑話?丨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始於「我愛你,你只...
    家暴它與性別無關,卻與家庭權力有關。而家庭權力,是每一對進入親密關係的人,都有可能面臨的考驗。家暴受害,無關性別別說把伴侶打進醫院了,但凡扇個耳光,冷嘲熱諷,這種事情男女互換,評論過萬大家都會高喊渣男。
  • 有了「離婚冷靜期」 離婚變難了嗎?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樓事件後續來了!
    明年起開始實施的《民法典》中,對於夫妻雙方協議離婚,新設立了有關「三十日冷靜期」的條款,在訴訟離婚中也有「調解」的環節。可當婚姻遭遇家暴等極端情況,這些條款的設立是否會成為對離婚的一種限制?近期,一段河南女子遭家暴跳樓的視頻受到大家關注,在聲討施暴者的同時,也有人提出:遭受如此嚴重的家暴,法院為什麼不判離婚?
  • 「女子遭家暴16年」,你真的了解家暴嗎?
    隨後,在她發布的第二條微博中,有一句「16年來多次承受家暴的痛苦」迅速引發網友關注,並被廣泛傳播為「四川女子遭家暴16年」。4月5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四川廣元市蒼溪縣,經過多方調查及楊女士本人確認,真正的家暴發生在2019年以後,至今共有3次,其中兩次是在辦公室毆打,一次發生在家中。
  • 英國家暴求助激增!千瘡百孔的婚姻啊……家裡蹲第六周|抗疫日記
    很遺憾,數據顯示,英國家暴案件數量上升了 3% ,家庭暴力求助也激增了 25% 。慈善機構 Refuge 表示,自英國 Lockdown 以來,每周都會接到數百個家暴求助電話。家暴問題在歐洲也同樣嚴峻,隔離讓原本就存在的暴力行徑變得更加糟糕。
  • 被家暴女子錄像取證斷三根肋骨:面對家暴,你為什麼不早點離婚?
    這會給孩子內心造成多麼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啊。再看這名女子。她一定是習慣了被家暴,才會想到錄像取證。有網友說:「遇到錯的人比孤獨單身更可怕。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是經歷著地獄般的折磨,惶惶不可終日。」事後經調查,事件發生在廣東鶴山,家暴男子涉嫌故意傷害罪被批准逮捕,而女子被打斷三根肋骨正在接受治療。
  • 被家暴女子離婚期間遭丈夫殺害:有預感,提前半年寫了遺書
    目前闞小芳丈夫已投案自首。闞小芳起訴離婚已經超過半年了,可直到悲劇發生,她都沒離成婚。若是你們遇到這樣的家暴者,收集證據,直接告他故意傷害,人先送監獄,婚再慢慢離。這學校可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新聞來源《被家暴女子離婚遭丈夫殺害身亡:她預感要出事,提前半年寫好遺書 》封面新聞《抖音或將成為2021年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夥伴,拼多多退出》鳳凰網《上海市政協委員:倡導婚前醫學檢查,設結婚冷靜期保障知情權》澎湃新聞《大連鐵路系統癱瘓,原因竟是Flash停止服務,網友:喪事喜辦?》
  • 冷暴力不算家暴?男子離婚冷靜期大吼:受夠了,我一天都不想再等
    長時間的不能過夫妻生活,再加上小麗隔三差五地往縣城跑,小五懷疑是小麗和別的男人去住酒店了,打電話給小麗也不接甚至關機。小五的心理徹底的崩潰,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經過痛苦的考慮,小五決定和小麗離婚,徹底解脫這段不幸的婚姻關係。小麗聽說後,也沒遲疑,就同意了小五的要求,並祝福小五能找到更好的。
  • 女子不堪家暴跳樓後癱瘓,訴訟離婚遭丈夫威脅:我若坐牢殺你娘家
    據梨視頻報導,河南商丘一24歲女子因忍受不了家暴,跳樓導致雙下肢截癱。如今,女子第一次訴訟離婚失敗,法院稱家暴事實不屬實,目前她正在申請第二次開庭。小劉回憶起當天情況,有人質疑她選擇跳樓自作自受,她表示,"我那不是跳樓,是逃生!"
  • 遭家暴跳樓女子離婚案會儘快判決,律師解讀為何要先調解
    近日河南商丘的劉女士稱自己2019年8月遭丈夫家暴後跳樓至今沒能離婚引發關注相關話題衝上熱搜↓↓↓事件的最新進展 是劉女士說,她接到法官通知離婚案會儘快出判決結果針對涉嫌故意傷害的刑事案件法院已同意她重新鑑定傷情的訴求
  • 柘城縣法院通報「女子遭家暴跳樓截癱離婚案」:將擇期宣判
    柘城縣法院通報「女子遭家暴跳樓截癱離婚案」:將擇期宣判 柘城縣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 2020-07-25 06:14
  • 家暴40年離婚被法院駁回?我都不幸了40年,憑什麼還要我撐著
    這兩天,陝西一位阿姨被家暴40年,訴訟離婚失敗的新聞引起了網上的熱議:李女士和丈夫結婚40年,婚後才發現丈夫的脾氣急躁,經常發火,對自己也是非打即罵,但是為了自己的3個孩子,足足忍了40年。現在,孩子都已經長大成家,李女士不想再活在丈夫家暴的陰影之下,於是以婚姻破裂為原由,向法院起訴離婚。但卻沒成想,法院將她的請求駁回了。
  • 遭家暴跳樓女子已離婚發朋友圈「解脫二字,足以詮釋」真讓人心疼
    【遭丈夫家暴跳樓至殘截肢女子已離婚:發微信朋友圈「解脫二字,足以詮釋」真是讓人心疼】別走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好朋友與你分享更多精彩內容。暴力只會帶來傷害,並不能讓感情維持下去,有過家暴的人,絕對不止一次,是無數次。所以在發現這種情況下,自己就要警覺,做好打算。
  • 王櫟鑫官宣離婚:別讓假性親密關係,把彼此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最近,王櫟鑫離婚上了熱搜。這一波操作讓廣大網友都始料未及,之前還在節目上秀恩愛,滿滿的寵溺,怎麼過了半年,變化如此之大。夫妻變成室友,在心理學上稱為「假性親密關係」,這也是現實社會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思文之前就在奇葩說裡講:她和丈夫從夫妻變成了兄弟,言語幽默,惹人一笑。笑過之後卻又令人深思,夫妻之間相處成兄弟真的好嗎?
  • 女子遭家暴卻被判不予離婚,法官這樣解釋!
    近日,董芳因不堪忍受丈夫家暴,向成都法院提交離婚二審上訴書。去年6月,董芳與丈夫產生爭執,被施以暴行。事後,她如願申請到法院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後來她提出離婚訴訟,經3次庭審,法院判決不離婚。關於家暴在我國30%的已婚者都曾遭受家暴,6成人因為家暴自殺,每7.4秒就有一位受到另一半的毆打。(數據來自其他平臺參考)這裡給大家一個更直觀的感受——關於家暴的周期性規律:施暴——道歉——施暴。
  • 假性親密關係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叫做: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那麼容易離婚?答案五花八門:老公和我沒有共同語言,像兩個陌生人;我想睡覺了,他卻還在打遊戲;生了孩子之後,他把奶粉錢送給了女主播;他買房,卻沒有寫我的名字;啪啪啪時,很乾澀……我們都嚮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為什麼自己的婚戀關係卻說斷就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