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琦 範俊娟
01年少夫妻老來伴,就應珍惜幸福晚年?
這兩天,陝西一位阿姨被家暴40年,訴訟離婚失敗的新聞引起了網上的熱議:
李女士和丈夫結婚40年,婚後才發現丈夫的脾氣急躁,經常發火,對自己也是非打即罵,但是為了自己的3個孩子,足足忍了40年。
現在,孩子都已經長大成家,李女士不想再活在丈夫家暴的陰影之下,於是以婚姻破裂為原由,向法院起訴離婚。
但卻沒成想,法院將她的請求駁回了。法院認為,兩個人生活了40多年,實屬不易,雖然因為瑣事發生矛盾,但不至於到感情破裂的地步,應該珍惜幸福的晚年生活。
丈夫也說:「自己沒什麼文化,容易衝動,兩個人白手起家,走到現在,雖然自己有不對的地方,但兩口子過日子,難免會有些磕磕絆絆,開開玩笑很正常啊,自己又沒有出軌,兩個人年紀也大了,也希望妻子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事情爆出後,法院和丈夫的說辭都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怒,覺得法官在「好心辦壞事」,丈夫也毫無反思,不禁有些心疼李女士。
對於法官描述的「幸福晚年」,我不知道他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反正我是看不到,如果只是因為年紀大了,生活的時間長了,就可以擁有「幸福晚年」,那麼社會可能要重新定義「幸福」了。
在看到男方的表態時,我更覺得為李女士捏了一把冷汗,「過日子難免磕磕絆絆」「只是夫妻之間開個玩笑」「我沒什麼文化」幾句簡單的說辭就可以作為他家暴40年的理由。
直到現在還認為非打即罵是婚姻裡在開玩笑,是磕磕絆絆的正常現象,對自己的行為毫無反思、也毫無悔改的意思,只怕是這一次婚沒離成,李女士未來還很有可能面臨加倍的痛苦。
似乎所有支撐這段婚姻走下去的理由都是:年紀大了,就好了。
這樣的情況之下,真的能有幸福晚年嗎?
02骨子裡的「忍一忍,老了就好了」
這個案子結束後,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女士在生活中遭受的「暴力」事件減少了,但過去這40年給她帶來的傷害依舊存在,並且從未被治癒過。
男方知道怎麼彌補嗎?他有沒有意識到對妻子是有傷害的?他能不能控制得住自己下次不打不罵?他們兩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
這一系列的問題,根本都沒有討論。完全不顧及女方的感受,也不顧及他們的真實情況,就強行給楊女士扣了個帽子:珍惜未來幸福生活。
到底什麼是幸福晚年?
至少是,在以往的婚姻中,曾經體驗過什麼叫做幸福,才能對未來有期待。
可過去都是拳腳相加,現在年紀大了,因為沒有力氣打罵了,卻從沒有反思過自己曾經的行為對對方傷害有多大,這樣的未來如果是幸福生活,那麼多少人會對婚姻望而止步啊。
很多人都說:「過日子嘛,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年輕的時候打打鬧鬧,年老了就是個老來伴,老了就好了。」
其實這樣的婚姻到老了的時候,所謂的好了只不過是:打不動了,罵不動了,沒有那個能量了,生活的壓力事件也減輕了,生活表面看上去變好了,但這不代表著你們的關係變好了。
打和愛一直都是兩件事情,男方不可能因為我不打你了,就學會愛你了,而對很多夫妻來講,不打了那就先將就著、湊合的過著生活吧。
在別人眼裡看上去不打了,以為是好了,可其實都是中國人太能忍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正在進行的生活是否是幸福的。
一段婚姻關係是否幸福,不應該憑藉是否還在打罵來評判,而是憑藉以下兩個維度:不滿意度和滿意度。
但是對於這兩個維度,很多人會搞不清楚,以為不滿意度低了,就等於滿意度高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但如果不滿意度降低時,滿意度沒有提高的婚姻,問題更大。
很多夫妻在年輕時候的不滿意度高,滿意度低,可那個時候,他們的不滿意度來自於很多方面,包括自己婚姻的不幸福、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等等。
當他們到了老年時,因為能量不夠,婚姻矛盾少了,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也減少了,自然而然,他們的不滿意度就會降低,可是彼此的滿意度並沒有提高,愛作為一種能力,從未習得,更不會使用。
婚姻中很多人,因為不會表達愛和回應愛,不斷用打罵等惡性的處理方式處理問題,他們缺乏的是彈性的策略,對於如何表達愛是不清晰的,這一部分的認知是空白的。
對於「好的婚姻」的認知也僅僅局限於,這對夫妻不打架就是好的婚姻。
他們因為以前沒有享受到真正甜蜜幸福的婚姻,於是大多數人拼的是誰更能忍,都認為忍著忍著,生活就好了,婚姻就好了。
03婚姻不會自己修復
就像我們之前寫過的那篇文章離婚後我才明白:把問題交給時間不過是把婚姻丟進深淵中描述的,大多數人的忍耐,只不過是認為,時間會修復你們的婚姻問題。
可婚姻中的問題不像是物質,不是本來就存在的,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或被抹平,婚姻更不會自動變好,你們曾經一直處於打罵、衝突很激烈的狀態之下,並不會因為上一次法庭或者離一次婚就會變好。
法庭或者是離婚不過是一個媒介,它只是因為很多事件的問題被爆發出來,但是你們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又會被當成生活的磕磕絆絆。
於是只能忍著,忍到雙方都沒有力氣再去挑起這個問題,就算是「和解」了。而這樣的「和解」不過是某一方長久忍耐後的算了。
在婚姻諮詢中有兩大核心模塊:一個是降低衝突,另一個是建立親密。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已經達到了第一個階段,衝突逐漸減少,但即使走了一半,另一半還是卡在那裡,他們不知如何建立親密。
對於如何建立親密,真正的處理方式是:學會有效溝通,兩個人只有學會有效溝通後,才能看到他們衝突和矛盾下各自的需求是什麼,該如何滿足對方的需求。
但如果從來沒有反思過這一部分,那麼無論遇到的幾段婚姻,結果依舊會是這個樣子。
最後,就李女士的案子告誡大家,如果你遭遇了或者正在遭遇家暴,想要離婚,一定要補充相關的知識,收集證據、照片、驗傷報告等,努力捍衛自己的權力。
不論是想要離婚還是決定嘗試經營婚姻,都要對得起自己,不能將就,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那就去學習,別在等待的時候消耗儘自己的能量和力氣。
end
留步!點點小火箭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