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德國日本作為戰敗國家,必然會遭到世界人民的審判,但日本作為二戰的發動者,施暴者更是應該向世界人民表達自己的歉意。
而靖國神社的建立卻讓世人憤怒不已,於是許多中國百姓更是拍案而起,眾所周知靖國神社內祭拜的大多都是在戰爭中陣亡的日本士兵,他們是戰爭中的劊子手,也是全世界應該討伐的對象,更是許多被戰爭所殘害百姓中的惡魔。
可如今他們不但沒有受到審判,反而被後人祭拜,這種無恥的行為更是讓世界人民不恥。
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愛國人士紛紛抗議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其中一位中國男子所做的事情卻最為極端,為了表示自己的憤怒於是向靖國神社潑油漆,那麼他在被抓後結局如何呢?
生平經歷,相關事件
1970年馮錦華出生於山西太原,從小家庭殷實的他受到較好的教育,並在之後選擇了留洋日本,為家庭帶來豐厚的收入。
初次來到日本,因為從小受到民族情節的影響,馮錦華對於日本從心理上便產生排斥,對日本人民也帶有著一種異樣的目光。
但是在不斷的生活交流中,馮錦華慢慢改變了這種想法,或許他們的先祖曾經做過一些反面的行為,但是不應該將這些罪過強加於他們身上,被這些純樸善良的日本普通民眾所打動,馮錦華也慢慢接受了他們,並且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中。
在日本學成畢業後,馮錦華也聽從了父母的安排選擇留在了日本繼續生活工作,但是原本平靜的生活卻被一件事情給打破。
2001年8月13日,剛剛下班的馮錦華從新聞中了解到,剛剛上任的日本首相小泉參拜了靖國神社的消息,頓時氣憤不已。
雖然在日本生活多年,但骨子裡流通的華人血液卻告訴他,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於是在家中想了一晚後,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中產生了。
第二天下班後,馮錦華並沒有和往常一樣趕回家,而是來到了一家百貨商店,買了一桶油漆,
並一路快跑來到了靖國神社,但此時這裡戒備森嚴,路上有沒有一位行人,雖然心中有些忐忑但是事已至此便硬著頭皮上了。
找準了一個沒人的空隙,馮錦華鑽了進去,在靖國神社的一個雕塑底座上噴下了「該死」的字樣。
在嘗到滿足的快感之後,馮錦華便一發不可收拾,原本只想噴一個字樣的他,卻並沒有停手,反而越加的大膽,來到了靖國神社的大門,準備噴塗。
可還沒寫完,就被警察發現,於是知道自己已經逃不掉了後,馮錦華索性慢慢噴塗了起來,不過很快他便被趕來的警察控制住。
曾經有媒體採訪他當時的感受,但馮錦華卻說:「被抓是肯定的,當時那麼多警察。我本身是學法的,在做之前我就知道這觸犯了日本的法律。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必須表達自己的義憤。」
事後結果,令人深思
被抓到警署後,馮錦華坦率的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但也堅持自己的動機是可以諒解的,並表示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民族悲憤。
而警署裡的人,在聽到他的理由之後,也是表示了諒解,並沒有為難於他。
不過事情的確遠比馮錦華想的要嚴重。因為自己所做的行業是與法律相關的,所以他對於一些法律知識也是略懂一二,在原來的估算中,馮錦華認為亂塗亂畫應該不算是很大的事,應該被關個10天左右便會被保釋。
但直到24號之後,東京地區檢察廳以『毀壞公物罪』對馮錦華正式起訴,這個時候他才發現事情被鬧大了。
但對於這個結果馮錦華也並沒有驚慌失措,既然自己做了,那就一定會勇於承擔後果,這是父母從小便教他的道理。
而在了解到事情的緣由後,中國外交部也發話了,因為馮錦華的事件並不是一般的刑事案件,而是具有特殊的政治背景,於是希望日方可以從輕處罰。
之後中國大使館也為他介紹律師,被將其保釋了出來。4個月後,經過3次開庭以及多方的調解,馮錦華被日本法院以「損壞器物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期3年執行。
民族英雄,事後如何
而在這次事件過後,馮錦華至今也沒有一份固定的職業,雖然對於自己的行為他從未後悔,但是事業卻是他唯一遺憾的地方,畢竟在日本工作了這麼多年,如今想要回去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回國之後的他,依舊立志於各種愛國運動,並通過這些活動聚集了一批愛國人士,全國各地不管在哪都有他的朋友。
而他也遇到了曾參加過華人聯合保釣運動的童增並加入他的公司工作。並擔任為總聯絡員,在2001年歲末,年輕的馮錦華也被評為《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這麼多年過去後,當馮錦華再次說起這件事情後,他卻說道:「自己並不是什麼民族英雄,自己的行為也就是一個普通人,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
小結:
其實對於馮錦華的事件來說,他很直觀的表達出了許多中國普通民眾對于靖國神社的不滿,而他的方式也是最直接,最衝動的一種方法。
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這樣的舉動是否值得提倡呢?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雖然他的出發點是為了民族的責任和對國家的熱愛,但這件事情對他本人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並且還會牽連到他的家人,同時也觸犯到了法律。
但馮錦華身上的那種強烈的愛國情懷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便是未來國家的希望,生於和平時代的我們缺少的正是這一情感,只有好好學習,做好身邊的事情,才能為我們的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這也是一種愛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