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及到人工智慧(AI)這個詞語,你會想到什麼?是阿法狗AlphaGo與圍棋?還是無人汽車?如果提及到AI與藝術呢?難道有一天機器人會取代人類來從事藝術創作嗎?但其實已經有人這麼幹了。
2019年央美研究生畢業展上,有一副作品的創作者叫做「夏語冰」,指導教師寫著「邱志傑」。但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夏語冰這個人,作者是微軟小冰,也就是AI。指導教師本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說,「如果你不說那是AI,是足以騙過正常人的。」
印有微軟小冰畫作的手提袋,圖片來源於網易新聞
其實在2019年初,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展出的「邱志傑:寰宇全圖」中,就包括了邱志傑和京東AI合作的互動軟體裝置《京東AI生成地圖》。
這一軟體裝置中導入了邱志傑地圖系列中的高頻語彙與囊括數萬個常用詞的京東詞庫,觀眾使用語音或打字輸入任何有效詞語,軟體將自動聯想生成一幅具有邱志傑創作風格的AI地圖。
京東AI生成地圖裝置
邱志傑,一直是國內實驗藝術的先鋒人物,而這一次,將創作理路編為代碼,完全交付AI系統,這番架空藝術家自身的操作,不僅先鋒,而且「危險」。
除去先鋒與「危險」,他還被評價是一位既有真貨,且說人話的藝術家。
「邱志傑:寰宇全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有真貨
邱志傑1969年生於福建漳州,1992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版畫專業。他是當代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家之一,也是90年代頗具聲望的前衛藝術領袖。
現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及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他曾在國內外美術館舉辦幾十次個展,並參加過數百個群展。1996年中國最早的錄像藝術展《現象與影像》策展人。2012年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重新發電」總策展人。2017年度威尼斯三年展中國館策展人。
2003年以來投身於當代藝術教育。其「總體藝術」理念以文化研究為基礎,發展出一種將觀察、造物、現場、事件、寫作和策展等糅合於一體的實踐,尋求藝術與人生、藝術與社會的貫通。近年來致力於實驗藝術教育體系尤其是社會性藝術和科技藝術的構建。2017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創立了EAST科技藝術教育國際聯盟。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也是極具藝術感的哲學家趙汀陽評價邱志傑是中國當代最有創作激情的藝術家,他在架上藝術、影像藝術、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多媒體藝術等方面均做出了實驗性的探索,其作品形式多樣,觀念極有深度,實驗性強。如要了解當代中國的實驗藝術,不可不了解或閱讀邱志傑的作品和文字。
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也曾為其開設個展,邱志傑也成為了中國首位在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開個展的藝術家,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認為對邱志傑來說,不管在宣紙上臨摹古文還是在石頭上刻章,這些練習早已超越其本身的意義,成為一種通過書法接觸中國文化的重要表現方法。邱志傑將自幼學習的 「書法」 作為表現的核心,通過書寫這一行為,再一次對人類的存在發出普遍性、根源性的叩問。
藝術生態地圖,邱志傑,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說人話
邱志傑在學校的課堂或者他的分享會從來都座無虛席。不僅是因為他超前的藝術理論,也在於他說的話大家聽得懂,不只是說給業內人士聽的。
在邱志傑看來,現在國內談媒體藝術大都局限在網際網路層面,而實際上IT技術已經停滯了,IT技術正在轉向娛樂化,這並不是好的趨勢。
學生都把直播當做天大的事情,把通訊產品做成手錶,然後手機夾在耳朵上的,都只是娛樂化產品;虛擬實境再做下去無非是做主觀鏡頭毛片,做虛擬紅燈區,這個都是往娛樂化方向走的,不會真正改變人類社會的。真正改變人類社會是納米技術、是基因工程,是細胞衰老策略,是怎麼長生不老。IT只有現在深度學習、阿法狗這是真正在影響未來的,而現在的網際網路都是在消費老技術,但是下一代發展取決於生命工程,就是能不能出現大腦植入物直接聯網,出現感官網際網路,不是什麼移動網際網路。
邱志傑在創作中,圖片來源:北京民生美術館
而對於當今青年人的恐懼,他從來都是坦率地回應:
因為對於今天的青年來說,最大的敵人是恐懼。和今天藝術界成名人物們的青年時代相比,今天的青年更少經濟上的困窘和資訊上的匱乏。他們經濟上的困窘是買不起房子而不是吃不飽飯。時代的荒誕是,當年的吃不飽飯帶來的並不是恐慌,而是東蹭西蹭的窮快活,吃不飽飯的人們依然在高談闊論尼採和海德格爾。而如今僅僅是買不起房子,就能帶來恐懼。恐懼比霧霾更骯髒地瀰漫在一代人中,剝奪了青年擁有迷戀、偏執、狂熱和孤獨的自由。繳械了理想,毒害了信念。
恐懼剝奪了不管不顧和任性而為,「非如此不可」的道德熱情和追求卓越的特立獨行日益淡薄。被上一個時代和後現代主義一再嘲笑的「前衛」的歷史企圖比大熊貓更加瀕危,取代他們的是網紅。恐懼也剝奪了對長期工作和體力勞動的信念,就像過度許諾的金融工具一樣,做平臺和做中介的收費站妄想綁架了道路。恐懼支撐起精緻的選擇和策略,最聰明的人選擇最優的策略,精心設計職業生涯,察言觀色,命中貴人和弱關係都不放過——結交經營,選擇一種風格猶如選擇一支股票,這種看似理性的自我設計,依然是基於恐懼。
恐懼也讓一代青年畫老氣橫秋的畫,畫老人們讓他們畫的畫。恐懼讓人作秀,恐懼讓人們不再談論藝術本來應該怎樣,不再對現狀產生憤怒,不再相信改變。恐懼甚至讓理論變成修辭,讓考研變成逃避社會。
《為什麼表演》,紙上水墨,邱志傑,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兒童藝術教育,他也表示要遠離成功學。
異化的藝術同樣有機會淪為一種資本主義生產,同樣有機會變成一種思想鉗制。這時候,人們只不過成了油畫貧農、版畫苦力、國畫奴隸、雕塑勞工而已,在這個意義上,畫畫不能改變命運。
今天的孩子們最大的危機是二次元文化,要警惕網紅思維,警惕這些文化垃圾對我們的孩子們的毒害。那種「萌」並不是天真,那是一種傳染病,每個被感染者的症狀都一樣呆傻,並不輸出真正的差異。而真正的藝術,讓我們警惕等級觀念、警惕階層固化、警惕種族主義和偏見,讓我們的思想活躍起來,在這個意義上,畫畫可以改變命運。
因此兒童藝術教育要遠離成功學,要警惕學藝術成為富裕階層的特權。藝術應該是一種基本人權。
我們有幸在今年出版了邱志傑的新書《無知者》《失敗者》《實驗主義者》,關於實驗藝術本身及其所處的藝術體制的相關種種問題,都在《無知者》《失敗者》《實驗主義者》中做了語言清晰易懂、提綱挈領而又條分縷析的回答。這三本書對於行業內人士,包括藝術家、研究者、教育者、學習者的參考價值,自不待言,對於作為非行業人士的藝術愛好者而言,也是充實藝術史知識和提升藝術鑑賞力的絕佳導讀。
《無知者》
著者:邱志傑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無知者》,是邱志傑2003-2015年在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任教期間一系列的教學札記,附有100多幅鏡像版畫。作者稟持「無知者」的立場,力克偏見,葆有謙卑,倡導「總體藝術理論」,發展出一套以社會調查和理論批判為根基的創作、教學和策展計劃,就當代美術學院的體制、藝術教育的本質、藝術創作能量與規劃、課程設計與寫作等提出前瞻性的洞見,拓展出全新的藝術格局與文化能量。
《失敗者》
著者:邱志傑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失敗者》,包含邱志傑2003—2016年在中國美院所做的富有穿透力的劇場腳本,參觀和考察韓國、印度與中國臺灣、西藏、曲陽等地所撰寫的極具思想力的藝術筆記,還有書法、素描和藝術市場等深度文論。
全書配有約300幅彩插,文字質樸,卻精悍有力。作者以「失敗者」的願力與無盡的勇氣投身於當代藝術的創作與思考,具有寬廣的世界格局與濃重的中國情懷,展現了當代藝術家彪悍無畏的創作底色。
《實驗主義者》
著者:邱志傑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實驗主義者》,為邱志傑關於實驗藝術與實驗藝術教育的思考總匯,附300幅彩圖。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和藝術教育的靈魂人物,作者對作為一種精神取向、工作方法和學科的實驗藝術做了全面的理性思考和行動踐履。當中關於科技藝術、社會藝術、策展、教學等問題的闡述,跨躍文學、哲學、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之邊界,遠超傳統藝術之畫地為牢小情小調;同時批評與解構了長期奉行不悖的藝術唯天才論、唯靈感論。本書立論高遠,格局闊大,讀來元氣淋漓又振聾發聵 ,對喧囂而自戀的「藝術圈」「文藝範」是一次質疑鎮靜和大破大立 。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624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