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和跑步會增加新冠病毒傳播風險?

2020-12-21 河北新聞網

當你路上遇到騎自行車和跑步的人,或許保持警惕,甚至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因為有研究稱,騎行者和跑步者咳嗽或者呼吸噴出的飛沫可以傳的更遠。

近日,來自比利時和荷蘭的一個研究小組自我發布了一份未經同行審議的研究報告,報告稱,騎自行車和跑步者在路過他人時應格外小心,並警告他們通過呼吸道傳播的飛沫可能會傳至1.5米以外。

通常來說,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不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這份報告的一位研究員,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土木工程教授,同時也是比利時魯汶大學教授貝特·布洛克(Bert Blocken)接受了媒體採訪,並將研究報告結果通過推特發布。特殊時期自己公開發表研究成果,布洛克表示是希望能直接引發同行的討論,共享成果,因為它可能馬上就能發揮作用。

經過網絡和媒體的傳播後,這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未被科學期刊接受發表的研究報告引發了一些爭議,因為這項研究已經引起了恐慌。在一些地區,政府部門已經禁止出門騎自行車和跑步。

這項研究得出了什麼結論?

那麼,這項研究究竟說了什麼?根據研究團隊發表的預印本論文,貝特·布洛克是第一作者。此前他發表的研究主要有關城市環境中汙染物的擴散,以及風力發電機周圍的熱力學流。

在這項有關新冠肺炎的研究中,布洛克和他的團隊進入了埃因霍溫大學的風洞,以三種速度測量跑步和騎行者周圍的空氣流動:正常的步行速度,快速跑步和中等自行車行駛速度。儘管在整個測試中,研究團隊並未計算側風、逆風或順風時會發生什麼,但考慮了飛沫的蒸發影響。

然後,他們將數據與有關運動期間呼吸道飛沫如何擴散的現有研究結合。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並未嘗試估計運動過程中暴露感染的風險,只是描述了飛沫顆粒在空氣中的流動。

4.5米距離以上,以每秒4米的速度運行時,垂直中心平面中的空氣速度輪廓。

經過計算後,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騎自行車的人和跑步者必須離其他人1.5米的距離以上,以避免他人吸入飛沫或者飛沫落在身上。團隊還計算了每種運動的安全距離:以每小時18英裡(1英裡約等於1.6公裡)速度騎車時需要保持65英尺(相當於19.8米)的距離,以每英裡配速6分44秒的節奏跑步時,需要保持33英尺(相當於10米)的安全距離,而當你以正常速度走路時,需要保持16英尺(相當於4.9米)。布洛克表示在這些安全距離以外,飛沫已經來到地面,而不會落在路人的臉上。至於並排騎車或者慢跑,布洛克表示,除非正好是病毒攜帶者的咳嗽方向,否則問題不大。

三種跑步方式下的飛沫傳播圖示

風洞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潛在危險區域落在跑步者和騎自行車者後面的狹窄滑流中,而不是形成一個寬大的V形錐體。布洛克稱,從理論上講,這意味著跑步者或騎自行車的人可以通過錯開位置避免滑流感染病毒。

爭議都來自哪裡?

有意思的是,關於這份研究爭議的根源,不在於團隊是否做了科學的實驗,能證明飛沫會落在哪裡,而在於研究引發了人們對飛沫能有多大傳染力的疑惑。

當病毒攜帶者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病毒會隨飛沫落在物體表面,被下一個人接觸時,新冠病毒就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有研究數據表明,病毒在體外存活的時間取決於物體表面的性質。但是感染下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大的病毒密度,一直是科學家真正想要回答的問題。例如,在擁擠的室內空間會比開放的室外空間擁有更多的病毒載量。同時,接觸時間也很重要,在人行道上向鄰居打招呼的風險可能要比戶外咖啡館裡幾位朋友一起喝咖啡的風險小。

對於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可能性,全球的科研究人員之間也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如果病毒散布在咳嗽,打噴嚏或呼氣裡的較大飛沫中,它會很快掉到地上。其他人則認為,如果病毒通過更細的「氣溶膠」傳播,它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從而帶來更高的感染風險。還有人認為,無論如何,這兩個類別之間沒有明確的區分。

至於疫情期間要不要在室外跑步?許多專家都表示運動仍是提高免疫的手段之一,但是要儘可能地避免擁擠的空間,或者選擇線上運動。在推特上,有馬拉松選手看過布洛克的研究後,同意在同伴或騎手之間保持更遠的社交距離。這位馬拉松運動員表示:「你可以說我將與一個或兩個我很了解的夥伴一起去跑步,並聲稱他們沒有病,我相信這是可以的,但這並不萬無一失。」

面對不受控制的爭議,布洛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們的目的是期望更多的人們意識到他們應該保持安全距離。我並不是說大家不應該外出跑步和騎自行車,相反我給出的是鼓勵信息,那就是跑步或者騎車要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

來源:澎湃新聞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英國專家:過度洗手或清潔手部可能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
    英國專家:過度洗手或清潔手部可能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  olivia chan • 2020-03-02 11:00:23
  • 傳染性增加四到七成!變異新冠病毒或已在美國傳播
    ,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達到1.5—1.7之間。世衛組織建議各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世衛組織建議進一步開展流行病學和病毒學研究,以了解變異病毒在感染性和致病性方面的變化。世衛組織建議所有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增加對新冠病毒的常規測序,並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數據,尤其要報告是否發現了相同的變異病毒。所有國家都要評估當地病毒傳播水平,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 《自然》論文:餐館健身房咖啡館酒店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最高—新聞...
  • 不同種變異新冠病毒在多國傳播 我國正開展傳播風險等研究
    本報記者 孟慶偉 北京報導嚴重的新冠病毒變異體在英國部分地區被突然發現後,正在多個國家不受控制地快速傳播。英國、義大利、丹麥、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都出現了與英國變異新冠病毒相關的確診病例。而在南非,又發現了一個與英國不同的變異病毒,這讓全球疫情防控形勢變得極為複雜嚴峻,封鎖、禁航成為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阻止病毒擴大傳播的應急之舉。和上個月出現的D614G突變不同,這一次的變異顯然引發了更多恐慌,其中最大的危險來自於其「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
  •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專家是這麼說的……
    進入夏季,討厭的吸血蚊蟲又開始多起來,有人擔心被蚊子叮咬會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對此專家表示,新冠病毒幾乎不可能通過蚊子來傳播。又到蚊子季了,想到這些吸血昆蟲會傳播疾病,人們感到擔憂:蚊子會攜帶新冠病毒嗎?如果可以,它們會不會把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讓人感染上新冠肺炎?Short answer: it's unlikely.
  • 新冠病毒在皮膚上會保持多久?殺菌漱口水可以中和新冠病毒嗎?
    華輿訊 據匈牙利聯合報報導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法新社18日報導,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
  • 火神山醫院研究論文分享:新冠病毒最遠傳播4米,鞋底也會傳播
    簡單介紹一下這篇論文的內容,這篇論文是基於我國疫情期間,重症監護室和普通病房的空氣及相關表面樣本採樣,這個研究的實驗醫院是火神山醫院,選擇了收治15個病例的ICU病房和收治24例病例的普通病房,對空氣、出風口,地板、滑鼠、病床扶手、醫護人員鞋底、手套等均進行了空氣採樣或擦拭採樣,結果表明,在ICU中一個採集站點(站點3)的陽性測試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的傳播距離可能長達4米。
  • 跑步VS騎自行車 5個面向帶你了解兩者差異
    騎自行車與跑步皆是對身體健康、維持身材很有幫助的有氧運動。此文章將會比較騎自行車與跑步對於卡路裡的燃燒、健康的益處、及受傷風險進行比較討論。
  • 雙語:擔心傳播新冠病毒?美疾控中心發布萬聖節活動指南|新冠病毒|鬼屋|英語閱讀
    (原標題:擔心傳播新冠病毒?
  • 病患的二手菸會傳播新冠病毒嗎?中疾控專家答案來了
    2020.02.13 16:22【病患的二手菸會傳播新冠病毒嗎?中疾控專家答案來了】2月1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要醫用物資保障和醫療資源調配保障最新進展情況。有網友提問,病毒攜帶者是菸民,吸了他的二手菸,是否會被感染?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張流波介紹,據目前認知,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二手菸不是飛沫傳播的方式。如果吸了二手菸,說明彼此離得很近,這種風險還是需要避免的。(北京日報)
  • 美國出現自行車搶購潮 神奇老外騎車預防新冠病毒
    【美國出現自行車搶購潮】在疫情重災區美國,人們擔心乘坐公交工具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同時也出於健身的需要,將騎自行車作為出行首選。因此自行車銷量激增,一些店鋪賣光庫存,製造商的供應不足,面臨嚴重的自行車短缺問題。
  • 新冠病毒變異傳播力高出70%!南寧疾控發布提醒
    據海外網報導,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和科學家們證實,在英國發現的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英國倫敦一夜之間封城,不少民眾趕在禁令生效前「逃離倫敦」。12月21日,南寧疾控發布提醒,警惕流感與新冠肺炎疊加流行風險!
  • 變異新冠病毒傳入國內,女學生確診
    據報導,《中國疾控中心周刊》研究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的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檢測結果呈陰性。報導稱,她回憶自己在公園裡跑步時沒有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這些都可能導致自己被感染。
  • 新冠病毒會影響子宮中的嬰兒嗎?新研究揭示潛在風險:孕婦胎盤出現...
    結果顯示,從這些新冠陽性的孕婦中獲得的15個妊娠晚期胎盤至少表現出母親血管灌注不足,受傷或異常的孕婦血管以及股間靜脈血栓的一種特徵。然而,並未有證據發現炎症的發生率增加。在一個子宮內胎兒死亡後的中期妊娠的孕婦胎盤中,明顯出現了絨毛狀水腫和胎盤後血腫的特徵。根據研究結果,作者建議應加強對感染新冠孕婦的產前監測。
  • 專家:新冠病毒的直接來源未確定,突變在人群中傳播期間相對穩定
    有文章深入報告了荷蘭16個水貂養殖場的動物和工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事件,有97名農場主、工人以及他們的66個密切接觸者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中有些人感染了具有動物序列特徵的病毒株,這為新冠病毒跨種群傳播,即在人與水貂之間來回傳播提供了證據。文章表示,除水貂外,研究表明多種野生或家養動物也可能攜帶新冠病毒或其相關病毒,有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具有廣泛的宿主範圍。
  • 紐約時報:跑步、騎行的人應該戴口罩嗎?
    研究人員當前認為口罩可以減緩病毒傳播。另外,除了直系親屬以外,鍛鍊時最好避免與任何人距離低於6英尺(相當於1.5米),而室外運動比室內運動感染病毒的風險更小。馬裡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教授Donald Milton研究了口罩阻止呼吸道飛沫的能力,他認為口罩的作用取決於人們所處的位置。
  • 蓋茨:社交媒體對新冠病毒快速傳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據外媒BGR報導,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在如何最好地控制病毒方面一直是個權威。而這乍一看似乎有些奇怪, 但蓋茨在2015年的TED演講中曾準確預測,下一場全球災難不會是戰爭,而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病毒。 蓋茨解釋說:「部分原因是,我們在核威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 貓貓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病例持續增加的隱憂
    冠狀病毒家族有四大群體,分別稱為α、β、γ、δ,其中α屬和β屬主要感染哺乳動物,γ屬和δ屬主要感染鳥類和魚類,目前發現的貓狗冠狀病毒都是α屬,新冠病毒則是β屬。兩者之間不太可能交叉之前出現寵物狗之類的病例檢測陽性,是所謂機械性帶毒,即病毒只是附著到了動物的呼吸道黏膜,並未引發真正的感染。
  • 胖的人如果想減肥,究竟是選擇跑步好,還是騎自行車更適合呢?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2020年的春天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家幾乎都是被迫宅在家裡,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再也沒有其他更多的娛樂方式,兩三個月下來,國民體重普遍會有一個攀升,隨著疫情逐步的離去,很多人也開始著手進行減肥,畢竟夏天就在眼前,總不能在換上薄衣之後露出幾道遊泳圈吧,那麼對於運動減肥來說
  • 研究:住高層的人感染新冠風險更大,排水管道和氣流系統易成病毒...
    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對全球的衛生系統和公共衛生機構提出了挑戰。面對這種能快速傳播、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必須調查所有可能的感染風險。 雖然不少人已經居家隔離一段時間或者回到辦公室上班,研究人員卻指出,大型、高層建築是尚未引起足夠關注的風險之一,尤其是高樓大廈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