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研究:如何讓讀者心甘情願為新聞付費?

2020-12-1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36氪經授權發布。

前不久,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的研究員、記者Eduardo Suárez對全球15家新聞機構的26位高管進行了結構化訪談,希望深入了解這些已建立讀者收入模式的新聞機構正在做什麼。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Eduardo Suárez的研究文章,帶你一探這個長期困擾行業的問題:如何建立起一種良好的讀者付費模式?

Eduardo Suárez訪談對象情況簡介

「我作此文的目的,是分析新聞機構為應對訂閱服務帶來的變化而採取的策略,同時,我希望其中一些策略能對其他媒體帶來啟示和借鑑。」Eduardo Suárez認為,新聞機構在「前期要做的事、價值主張、定價、增長和流失」這幾個方面所採取的策略值得關注。為了更細緻地呈現出他的研究發現,Eduardo Suárez提出了以下具體建議。

砌「牆」之前,這些準備工作不能忘

打破藩籬:建立跨職能團隊

成功建立起訂閱模式的公司,往往打破了部門之間的藩籬,建立起了跨職能團隊。營銷、技術和編輯,緊密地圍繞著用戶需求這一中心開展工作。

比如,《金融時報》就通過每周一次的跨部門會議,彌補著廣告營銷和編輯工作之間的「鴻溝」。該報客戶營銷主管Marie Goddard說:「我們想要知道編輯部門正在做什麼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提前考慮,如何將其轉化為現有客戶能參與和轉化潛在客戶的機會。」

一個好的媒體管理者,也應當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團隊的各項重要指標。比如,如果要實現獲取、留存付費用戶這一目標,首先得關注點讚數、頁面瀏覽量和獨立訪問者數量等數據。

建立自信:讀者會為新聞付費

進入研究範疇的15家新聞機構,多少都涉足了搜索和社交。但每個訪談者都有這樣的自信:沒有哪一種渠道能打擊、替代新聞業在信息獲取中的地位。

成為會員或者選擇訂閱,並不是衝動消費。在與新聞媒體有了長期的固定接觸後,人們會為之付費。培養用戶的新聞閱讀習慣,則是獲得訂閱、減少流失的最好方法。

優質、穩定,對任何提供預定服務的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於非剛性需求的媒體更是如此。媒體應當完善他們尋求讀者支持的方式,應當核實不同的信息並對自己能回答的所有問題嘗試解答。

交易服務:搭建簡便、可靠的支付系統

訂閱或者捐贈,應當儘可能簡便些。在這一點上,媒體應當向初創科技企業學習,採用順暢便捷的支付系統,讓任何人都能在幾秒內完成訂閱。此外,還應讓大家能方便地取消訂閱,而不用非得撥打電話。

對於全球性的媒體機構而言,因為平臺和監管的複雜程度有所差異,創建一個能完美對接的支付系統並不容易。對於這些媒體而言,只有讓客戶感到進入了可靠安全的支付系統,才能降低流失率。

砌「牆」之後,用什麼吸引訂閱用戶?

媒體要說明:「為何我需要你的支持」

儘管付費模式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提供免費內容的媒體始終都會存在。因此,所有建立付費模式的媒體都必須說明:為什麼讀者需要支持這種模式?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在付費牆砌起來後,《衛報》注意到,許多讀者看到報紙有1.5億用戶後,認為媒體賺了很多錢。為此,他們必須向讀者解釋,傳統廣告收入經歷了怎樣的下滑?報社為何非得收錢?

「作為記者,我們一直在講別人的故事。現在,我們也必須講出我們自己的故事。」Amanda Michel說道。

記者應該解釋自己的工作方式,媒體的管理行為也應當在財報中儘可能清晰、透明地展現。與讀者保持對話將使得媒體的講述更吸引人,報紙也將從這種廣泛的「社交性」敘述中受益。此外,媒體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應當與自身的編輯部使命相一致,要知道,付費讀者要比一般讀者更嚴苛。任何的標題黨、噱頭都將破壞用戶的信任。

滿足核心用戶的需求

對於要建立訂閱模式的媒體而言,「讀者收入」的大部分都來自少數用戶。這一小部分用戶往往是最認可品牌、最有可能訂閱的人。

媒體管理者應當關注這些讀者:他們的新聞閱讀習慣是什麼?他們的閱讀口味是怎樣的?他們期待看到什麼內容?

新聞機構應當儘可能多地了解這一核心目標群體,制定策略,讓這一群體不斷壯大。

在有用戶的地方「耕耘」

本文所研究的15家新聞機構裡,大部分傳統媒體的收入,仍然主要來自於印刷發行。他們的第一優先項,應當是提高自己的數字屬性。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忠實的讀者並不一致,他們的消費習慣可能遍布整個數字版圖。在每一個渠道,都需要學習和使用不同的「語言」和技巧。

最優秀的媒體會將自己的資源,投入到最受核心用戶歡迎的平臺上,並根據他們的需求不斷進行優化。

這意味著,有時,你可能要像丹麥數字雜誌Zetland一樣,把自己最好的故事製作成音頻產品。有時,則需要為懷有更細分需求的用戶提供利基產品。《泰晤士報》的犯罪俱樂部時事通訊就是一個好例子,它為犯罪小說迷提供評論、免費電子書和活動門票等。該簡訊也是《泰晤士報》最成功的產品之一,打開率高達70%。

關注體驗而不僅僅關注內容

新聞機構逐漸意識到,內容只是其價值主張的一部分,用戶體驗也同樣重要,尤其當用戶使用手機端時。

一篇出色的報導,可能會因不佳的用戶體驗而失敗,而優秀的用戶體驗,能夠成為新聞機構重要的賣點。比如,《衛報》允許所有人在網頁端閱讀自己的全部內容,但只有付費用戶才能在手機端閱讀部分優質文章和每日版面。

最成功的媒體會考慮加載時間、展示效果等體驗。年輕的讀者更習慣於使用數字平臺的高模式標準,他們並不願意接受彈窗、侵入式廣告。

培養用戶完成閱讀的「成就感」

在新聞「洪流」永不停歇的世界裡,為了提高訂閱用戶的忠誠度、重塑以前的新聞習慣,有限的新聞內容正在捲土重來。年長的讀者喜歡閱讀紙質內容的電子版,年輕用戶則會選擇每日播客、新聞通訊和價格稍低的新聞摘要訂閱。

讀者們享受完成每日閱讀的成就感。新聞機構正在為此增加「賭注」,從而幫助人們重新養成過去的閱讀儀式。這種趨勢催生了《經濟學人》的The Intelligence和《衛報》的Today in Focus這類日播播客節目。作為一種無需依賴算法就能與讀者進行互動的產品,這也推動了新聞簡訊的發展。

記者們應該明白,自己的工作不是報導一切,而是關注那些重要的話題。他們的工作應該瞄準當前的受眾,而不是被老套的編輯流程所捆綁。

重新挖掘報紙的價值

時至今日,印刷物仍然是一種資產。很多傳統媒體面臨的困境是,數字內容帶來了大量增長,但是大部分收入仍來自於印刷品

成功的機構,會根據忠實讀者所在渠道的「語言」特點調整內容,無疑,報紙也是這些渠道之一。《衛報》利用價格上漲,將匿名買家轉化成為了印刷版的訂戶,並將自己的一些文章再包裝成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每周雜誌。《經濟學人》大部分的每日精選,都來自於印刷版上已發表的文章。

定價策略:打破單一,嘗試多元

在過去兩個世紀裡,報紙只生產一種產品,並以單一價格出售。數字訂閱則需要不同的考量,對銷售價格的嘗試也會更加開放儘管打折和免費試用是媒體可選的定價工具,但在此之前,你應當明確告知讀者,現在雙方的關係是付費模式。否則,很難吸引到願意長期付費的用戶。

媒體要用實打實的數據指導決策,而不是靠拍腦袋,在對最有可能訂閱的用戶行為進行評估後,才能對銷售定價進行更改。

目前流行的是,報紙正在和其他媒體機構進行合作。比如,《紐約時報》和一些當地報紙進行捆綁銷售;西班牙媒體eldiario.es也和一些雜誌進行了打包銷售。

此外,會員資格和訂閱模式之間的差異,正在比以往更加模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採取會員制的新聞機構,建立起了嚴格的付費牆,而一些採取訂閱模式的媒體,則在通過免費試用、社交和搜索等方式進行著嘗試。《衛報》打造了非常成功的訂閱付費業務,《金融時報》則在WhatsApp上經營著自己的渠道,並且免費發布著視頻、音頻內容。

成功的媒體機構並沒有所謂的經營定式。他們在不斷地根據用戶行為、收益情況進行著調整。付費牆應該只是媒體價值主張中的一種,時事通訊、播客、有聲書、旅行、折扣和活動,都應該被綜合考慮進來。

留存策略更值得關注

成千上萬的讀者訂閱,隨後又在幾個月內相繼流失——這種情況對任何新聞機構來說,都意味著不可持續。這也是為什麼,用戶的拉新和留存往往都由同一團隊負責。不正確的獲取渠道,有可能會帶來「錯誤」的訂閱者和較高的流失率。

好的媒體機構會提供精心設計的初次體驗,並鼓勵讀者在最初幾天充分地了解、利用自己的訂閱服務。這些機構還會按照人口統計特徵、進入的時間,對讀者進行細分。

比起展示特定的內容,媒體應當更加注重對訂閱者習慣的養成。用戶的留存往往與其花費的時間、閱讀的頻率相關。

「不是要向訂閱者展示內容,因為內容是短暫的、變化的。」《金融時報》的客戶營銷主管Marie Goddard說道,「要向他們說明如何註冊時事通訊,如何選擇正確的通訊類別,如何下載手機APP。」

原文連結:

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risj-review/how-build-good-reader-revenue-model-lessons-spain-and-uk

相關焦點

  • 一檔節目每日吸引近200萬聽眾:怎樣用新聞播客增加用戶黏性?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新聞出版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今年更多的新聞機構開始著力於探尋數字新聞的生存機制。新聞產品有望為培養用戶數字消費習慣發揮更大的作用。根據路透社的數據,自2018年以來,播客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總體收聽量上漲了31%。研究還發現,新聞播客在推動數字訂閱、提高用戶的忠誠度等方面卓有成效,有利於新聞機構與讀者建立更牢固和更深入的聯繫。
  • 微信「付費訂閱」灰度測試2個月,現在怎麼樣了?
    但也有一些C端讀者對此似乎並不買帳,「我寧願去書店買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書籍,也不願花錢在公眾號去購買一篇文章的閱讀權。」一網友在微博上評論到。在為知識付費熱潮褪卻的當下,締結在內容生產、消費和平臺三方的矛盾正在加劇。
  • 海外平臺最新付費圖鑑:如何用產品思維打造內容訂閱
    如何讓內容更好地觸及用戶?如何將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實現高效變現?本期全媒派為大家帶來海外平臺最新的付費嘗試,看看國外媒體都是如何經營內容、留住用戶的。紐約時報:使用動態付費牆為增加訂閱用戶數量並減少其流失率,《紐約時報》正計劃推出一項動態計量計劃。
  • 財新APP產品分析:新聞付費路漫漫
    財新傳媒的付費嘗試對於傳統媒體轉型具有較大現實意義,其實新聞付費首先得益於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而知識付費的本質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服務、體驗,以實現商業價值。與一般知識付費產品相比,新聞付費受社會熱點推動、延展空間大,不會輕易在一次性爆發後陷入沉寂。但是,對於習慣了「免費午餐」的新聞讀者來說,想要讓他們為新聞自掏腰包還需要較長的培養期。
  • 【懷柔新聞】戴彬彬專題聽取研究雁棲湖火車站站前廣場 及周邊環境...
    【懷柔新聞】戴彬彬專題聽取研究雁棲湖火車站站前廣場 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設計方案 2020-09-25 19:3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一篇文章收入近萬,數千人付費!微信付費閱讀如何養活網文作者?
    之所以定下 1 萬字的目標,是因為他想先讓讀者看到這本書,吸引讀者,然後開始付費,「 1 萬字是為了從字數數量和質量上彌補讀者」。他所說的「付費」即為微信上線不久的付費功能。從 3 月 11 日開始使用付費功能到 3 月 27 日更完小說《商梯》番外,「釣人的魚本尊」用這種模式日更一篇, 16 篇文章下來,總收入超過 5 萬元。
  • 還在為付費訂閱數量發愁?這8家頂級媒體經驗供你參考
    即使某些讀者在Reddit對《波士頓環球報》的此類舉措表示不滿,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除此之外,《波士頓環球報》還將讀者 45 天內可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從 5 篇減少到 2 篇,並為數字訂戶提供更多移動端服務。再加上在疫情期間,《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的重大新聞也吸引了許多社會公眾,報紙內容訂閱增長的勢頭十分喜人。
  • 新聞App如何讓用戶「欲罷不能」:巧用「習慣」的力量引領用戶心智
    那麼,對於新聞App而言,我們如何利用「習慣」的力量去塑造用戶的粘性?如何打造「習慣」的循環去運營好新聞用戶? 針對這些問題,twipe發布了一份報告《「習慣」驅動的新聞產品》,報告通過對《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等新聞機構的調研訪談,分析得出新聞機構該如何利用「習慣」增強讀者粘性的方法。
  • kol研究室‖給讀者一個關注你的理由——自媒體的定位
    任何一個粉絲的變現路徑都可以歸納為:關注——認可——依賴——付費 讀者會因為你的定位而關注你,通過你內容的價值而認可你,通過多次的閱讀而依賴你,並最終心甘情願的向你付費。
  • 免費VS付費,站在岔路口的網絡文學如何抉擇?
    金字塔頂部的「大神」和月入百萬的「碼字工」,處在岔路口的網文寫作者如何抉擇? 網絡文學網站的初期發展,全靠寫作者不計稿酬用愛發電的寫作和閱讀者慷慨解囊共渡難關的捐款維繫。直到2004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建立了VIP付費訂閱模式,讀者通過付費閱讀網文章節。此後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IP化系列運作,都建立在這套模式之上。
  • Facebook和谷歌決定不使用新聞內容付費
    打開APP Facebook和谷歌決定不使用新聞內容付費 TechWeb.com.cn 發表於 2020-12-08 14:02:33
  • 全媒派 | 都2020了,還值得為新聞網站首頁「煞費苦心」嗎?
    改版後的首頁,仍然會在頁面呈現很多內容,但是將會按照「最受歡迎」、「發現」、「專欄」和「其他新聞」(非美國本土的新聞故事)等板塊進行編排。 這次的首頁新設計,不僅能讓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所需內容,還能讓運營首頁的編輯簡化工作。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設計團隊和首頁編輯們一起工作,觀察他們如何應對突發新聞。
  • YouTube疑似鎖iOS14 畫中畫功能 僅付費用戶可用
    (圖/路透)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蘋果在iOS 14加入「畫中畫功能」,讓用戶使用iPhone其他功能時,可同步在小視窗觀賞影片,但有網友發現,只有YouTube Premium付費會員可享有該功能,免費用戶則無法使用。
  • 韓國:8大漫畫平臺,Naver佔76.4%,37%的讀者付費,月消費30多元佔55%...
    那麼在過去的2019年,韓國的人氣網絡漫畫平臺有哪些,用戶喜歡看什麼題材的作品,付費習慣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將以韓國漫畫影像振興院以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公布的最新數據為基礎,主要圍繞平臺定位、人氣題材及作品、用戶畫像等方面進行解讀。
  • 廣告和讀者收入銳減,疫情下的全球媒體如何自救?
    對媒體行業來說,不少機構也面臨著廣告和讀者收入渠道衰減的風險。 近期,Membership Puzzle Project分享了全球不同國家的新聞媒體是如何迅速調整自家的會員付費訂閱計劃和運營策略,以應對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的。整體來看,全球媒體的應對之策大致包括這四個方面:尋求會員支持、將線下活動轉到線上、利用社群、構建專業智囊網絡。
  • 知識付費中的「喜歡經濟學」:為什麼愛你才會為你花錢?
    知識網紅,本質上是一種喜歡經濟,很多付費用戶不是在買知識,是在為喜歡的人格花錢。喜歡經濟學「Likeonomics」是社會心理學的概念,最初用來解釋很多商業、法律和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機制。原理很簡單,即人們更容易受到自己喜歡的人的影響,由此觸發行動。
  • 騰訊又一軟體開始收費,「無限卡」名不副實,付費時代終將來臨
    QQ閱讀需要付費才能閱讀章節,而微信讀書免費了一段時間,在最近才開始收取費用。無限卡的規則調整為閱讀網絡小說打八折,其餘的漫畫,出版書則不受到影響。想來騰訊也是意識到喜歡看網絡小說的人比較多,所以才開始收費。
  • txt閱讀器推薦WordPress BitCoin付費閱讀插件
    或者我看到阮一峰試圖付費閱讀他的博客。然而, 他一年只收到幾百元的讀書費。要麼。主要原因是付款過程更加複雜。或付款機制過於隨意,尚未形成有效的付款模式。今天我們將解釋BitCoin付費閱讀插件的構建原理, 也就是說, 如何使用它。使用此插件可以幫助與阮一峰有同樣問題的博客作者,並通過您自己的博客獲得價值。
  • 邵鵬等:新聞正能量:建設性新聞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通過對十年六類新聞的文獻數量對比,著重思考三個問題:一是十年間的文獻量所呈現的研究熱度及趨勢是什麼?二是十年間文獻中六類新聞研究地域推進的特點是什麼?三是六類新聞研究的理論源頭及其相互關係如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