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付費訂閱數量發愁?這8家頂級媒體經驗供你參考

2020-12-12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幾十年以來,廣告一直是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大多數媒體也在考慮應用類似的廣告模型在數字時代獲利。然而,Google和Facebook的涉足讓廣告收入模型受到了挑戰——這兩家公司幾乎佔據了數字廣告市場收益的70%。

在這樣的擠壓之下,媒體不得不為收入另闢蹊徑。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媒體在抵禦數字廣告收入下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開闢了數字訂閱收益路線。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海外文章,重點介紹當前最有前途的付費牆模型,通過分析八個行業案例,為媒體業務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數字訂閱模型提供思路。

《波士頓環球報》:力除付費牆漏洞

作為首家數字用戶數量超過印刷用戶數量的本地報紙,《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2019 年第一季度的數字訂閱用戶數從108, 000 增長至112,000。通過建立不同種類的付費牆,許多全國性的報紙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結果,但是《波士頓環球報》作為一家地方報紙是怎樣實現這一成果的呢?

《波士頓環球報》將用戶增長視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線付費牆的計量模型。《波士頓環球報》消除了用戶可以通過隱身模式繞過付費牆的漏洞。即使某些讀者在Reddit對《波士頓環球報》的此類舉措表示不滿,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除此之外,《波士頓環球報》還將讀者 45 天內可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從 5 篇減少到 2 篇,並為數字訂戶提供更多移動端服務。再加上在疫情期間,《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的重大新聞也吸引了許多社會公眾,報紙內容訂閱增長的勢頭十分喜人。

《連線》雜誌:探索用戶增長良方

在美國科技雜誌《連線》(Wired)引入付費牆後,其數字訂閱用戶增長了300%。這一驚人的成果與許多小嘗試有關。

《連線》剛開始嘗試付費牆時,集中於三種類型的內容,分別是為長篇故事、創意文章和發行指南。經過研究他們發現有些文章能夠幫助提升訂閱數據,比如《連線》在Facebook的Hellish Two Years專題中的故事就有不錯的表現。此外,購物指南之類的文章也吸引了許多用戶訂閱。《連線》表示,讀者更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

各種Newsletter則是實現用戶增長的另一關鍵因素。根據《連線》的統計數據,用戶通過搜索訪問網站完成訂閱的可能性是來自Newsletter渠道的1/19,Facebook渠道訂閱的1/12,Twitter的1/6。

《連線》還在訂購單的話術上花費了一番心思——他們發現在支付時用「確認訂單」代替「開始我的訂閱」,付費轉化效果會更好。

當然,他們也有過失敗的經歷。《連線》曾經試圖通過贈送筆記本電腦和相機的保護套吸引訂閱,但卻收效甚微。

Wired的Newsletter界面

《挪威日報》:個性化付費牆

挪威大型報紙《挪威日報》(Dagbladet)利用了個性化付費牆增加數字營收。目前,他們大約有85, 000 數字訂閱用戶。在過去六個月,《挪威日報》利用算法在網站的不同板塊有針對性地向讀者展示個性化內容。

《挪威日報》的算法對用戶行為進行了分析,例如讀者重複閱讀文章、閱讀類似文章的記錄,算法還會追蹤用戶停留時間等因素,以便根據偏好提供更多內容。通過算法推薦,《挪威日報》不僅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相關內容,而且還能向潛在的付費用戶展示付費內容,提高廣告收入能力。

訂閱人數實現超過100%的增長是個性化推薦算法效果最有力的證明。雖然《挪威日報》有九成收入仍依賴於廣告,而且其母公司Aller Media希望廣告收入的比例可以更高,但其個性化付費牆仍展現出了無盡的力量和發展潛力。

《德國商報》:嚴格的付費制與驚人的轉化率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則是通過嚴格的付費牆制度獲得了成功,他們從 2018 年春季開始實行訂閱優先策略。如今,《德國商報》網站上僅有極少數的文章無需訂閱,其餘的均處於付費牆的堡壘中。而在他們的APP中,則是所有內容都需要付費才能閱讀。

自《德國商報》推出付費牆制度起,公司就推出了多項測試優化付費牆。最終目標不僅是改善客戶體驗,更重要的是提高轉化率。與此同時,他們還啟動了移動端營銷項目,創建了「用戶個人旅程」數據版塊,使用電子郵件提升用戶的產品參與感。

2018 年底,《德國商報》通過付費牆將銷售額提高了25%以上。在《德國商報》的APP中,有58%的用戶在免費試用期過後選擇了付費。

《金融時報》:數據驅動內容分發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是最早建立付費牆制度的出版物,早在 2002 年,它就開始了在線訂閱的嘗試。去年,《金融時報》的訂閱用戶數達到了一百萬的全新紀錄,其中75%是在線訂閱,並且有70%的訂閱用戶居住在英國境外。

《金融時報》的成功離不開高度數據驅動的方法。多年以來,《金融時報》收集了大量的讀者數據,它使用這些數據來確定產品的覆蓋範圍和數字產品策略。通過著名的參與度評分——閱讀質量(Quality Reads),他們的記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哪些故事效果的吸引力最強,從而確定未來產品的覆蓋範圍,滿足當前的和潛在的訂閱者。

《金融時報》已經在付費牆領域努力了近二十年,如今他已提供了大量優質內容,客戶也願意為此買單。

Bild:善用視頻的力量

德國小報Bild非常擅長利用視頻的力量推動讀者訂閱。他們向每位用戶提供時長一分鐘的免費視頻,至於更加有深度的內容則在Bild Plus的付費牆之後。

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發現,在轉化率最高的十篇文章中,有八個是視頻紀錄片或文章中包含視頻。Bild Plus中不僅包括Bild團隊製作的視頻,還包括其他公司授權的視頻。Bild Plus創立於 2013 年,至今已經吸引了約 40 萬訂閱用戶,他們每月向Bild Plus支付 13 歐元。

隨著視頻在內容創作領域中愈發重要,視頻付費牆對於傳媒公司而言也是獲得可觀收入的絕佳方式。

The Athletic:沉浸閱讀環境體驗

The Athletic是一家發展迅速的體育新聞訂閱服務商,它推出的是一種無廣告的訂閱模式。截至 2019 年 7 月,這個初創項目已獲得了超過 50 萬名訂閱者,並有希望在年底前將訂閱人數翻一番。

The Athletic這種無廣告、僅通過在線形式報導本地體育新聞的模式使它脫穎而出。創立之初,該公司實施了付費牆。創始人不希望讀者的注意力被彈出窗口或自動播放的視頻分散,所以他為讀者打造了一種無幹擾的、愉悅的閱讀體驗環境。

但這種增長模式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打算嘗試廣告收益。The Athletic最近啟動了一個名為The Lead的每日播客,專門發布付費牆之外的內容。儘管這個播客會發布廣告,但其最終目標仍然是尋找潛在的訂戶。

《時尚先生》:微型會員垂直訂閱

美國雜誌《時尚先生》(Esquire)採用了一種垂直訂閱模型——具體來說是圍繞著時政作者Charles Pierce的微型會員模型。

Pierce自 1997 年起就開始為《時尚先生》供稿,他也是《時尚先生》的王牌作者之一。讀者每年可以支付17. 99 美元來閱讀其撰寫的所有文章,而不僅僅是每月三篇文章。Pierce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寫作,平均一天寫作三到五篇文章,每周還會附上對上周新聞深入探討的簡報。

由於Pierce大受歡迎,《時尚先生》決定圍繞Pierce建立這種微型會員模式。《時尚先生》宣稱,每天有 6 萬人閱讀Pierce的創作內容。開啟微型會員模式的一年時間內,《時尚先生》獲得了 1 萬名新訂閱用戶。

以上八個案例充分說明基於訂閱的商業模式是切實可行的,整個媒體行業也都在向基於付費牆的訂閱模式發展。儘管每個媒體制定的具體細節有所不同,但是與廣告優先的模式相比,該模型能夠提供更為穩定的收入。

除此之外,媒體也可以通過付費牆制度與讀者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從而培養讀者的忠誠度,增加未來的收入。

參考文獻:

1.https://whatsnewinpublishing.com/top-8-paywall-models-what-you-can-learn-from-wired-bild-the-athletic-and-co/

2.https://mp.weixin.qq.com/s/ArBJkYu1LS1-eQIpf72PKg

3.https://mp.weixin.qq.com/s/3jUqEMjG12WIftW4NG1Aag

4.https://mp.weixin.qq.com/s/g5zTFuJL8McmIqluDPLtlA


相關焦點

  • 十家媒體轉型案例供參考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將介紹《德克薩斯論壇報》《紐約時報》等十家媒體的轉型案例,幫助大家更好理解媒體特別是傳統媒體可持續發展的突破方向。新冠疫情加速推動了新聞內容生產、商業模式創新、核心受眾維繫等方面的深層次變化,更多從業者開始認真思考媒體可持續發展的要義:一是要把優質內容可持續供給作為重心。無論分發方式如何,內容為王這一點都不會改變。二是要把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作為根基。轉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開源並提升媒體自身的「造血」能力非常重要。
  • Disney+付費訂閱用戶已達8680萬
    12月11日,迪士尼流媒體服務「迪士尼+(Disney+)」的付費訂閱用戶還在增加。周四時,迪士尼在投資者日披露稱,Disney+現在擁有8680萬付費訂閱者,而在其第四財季結束時(9月底)只有7300萬。
  • 海外平臺最新付費圖鑑:如何用產品思維打造內容訂閱
    如何將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實現高效變現?本期全媒派為大家帶來海外平臺最新的付費嘗試,看看國外媒體都是如何經營內容、留住用戶的。紐約時報:使用動態付費牆為增加訂閱用戶數量並減少其流失率,《紐約時報》正計劃推出一項動態計量計劃。執行長馬克·湯普森表示,這項計劃具體將包括對用戶註冊、登錄、設備使用情況的監測,以及對訂閱價格調整和捆綁銷售活動的內測。
  • 你還在為孩子的體育中考發愁嗎?
    你還在為孩子的體育中考發愁嗎? 科學訓練,酷動健身助你輕鬆提升體育考試成績。 為解決廣大考生和家長的煩憂,酷動健身按福州市中考體育考試標準採購了同品牌的測試儀器,以便考生在訓練中就能適應考試儀器。
  • 迪士尼Disney+ 共擁8,680萬付費用戶,訂閱價格也跟漲
    迪士尼流媒體影音服務Disney+ 推出至今13個月,在稍早的投資者大會(Disney Investor Day 2020)中,官方宣布Disney+ 服務付費訂閱人數已達8,680萬,同時也公布數十部影劇新作,並上調訂閱方案價,另預告2021年將在中歐、韓國、香港等地區推出服務。
  • 谷歌吸金新方法:Youtube付費音樂訂閱服務計劃
    11月13日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YouTube周三確認將推出付費音樂訂閱服務,為用戶提供高品質、無廣告的音樂和音樂視頻。該服務將於下周邀請用戶測試,服務被稱為YouTube Music Key。
  • Disney+付費訂閱用戶已達8680萬 宣布在歐洲漲價並整合星級服務
    來源:新浪科技迪士尼流媒體服務「迪士尼+(Disney+)」的付費訂閱用戶還在增加。周四時,迪士尼在投資者日披露稱,Disney+現在擁有8680萬付費訂閱者,而在其第四財季結束時(9月底)只有7300萬。
  • 路透研究:如何讓讀者心甘情願為新聞付費?
    該報客戶營銷主管Marie Goddard說:「我們想要知道編輯部門正在做什麼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提前考慮,如何將其轉化為現有客戶能參與和轉化潛在客戶的機會。」 一個好的媒體管理者,也應當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團隊的各項重要指標。比如,如果要實現獲取、留存付費用戶這一目標,首先得關注點讚數、頁面瀏覽量和獨立訪問者數量等數據。
  • 繼蘋果iTunes「死亡」後,Apple Music已坐擁6000萬付費訂閱用戶
    6月28日消息,蘋果iTunes副總裁Eddy Cue目前像法國出版公司Numerama透露,Apple Music已在全球坐擁6000萬付費訂閱用戶。  此前,iTunes Music在西方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音樂流媒體地位。在今年1月份,Apple Music的付費訂閱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
  • 觸寶大數據泛娛樂應用洞察 流媒體付費習慣培養進行時,自製內容成...
    但危機並行,疫情降低了用戶的預算,導致付費到達瓶頸之後用戶對於付費的性價比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美國數字媒體趨勢的統計,自疫情流行起來9%的調查用戶已經增加或減少了流媒體的訂閱,在各種訂閱中佔據首位。網飛、亞馬遜等本土平臺佔據移動應用的榜首,目前又有迪士尼這類IP孵化方入場,他們的爭奪焦點在自製內容部分,以獨家內容吸引受眾,總體而言流媒體主要從功能上會推崇全景流量與智能硬體進行結合,也符合美國用戶的目前的家居趨勢,希望用戶從各種渠道選擇他們的內容,與家庭消費進行綁定,而固定的硬體需求也證明了受眾團體的中年化和合家歡化。
  • Netflix 提供了一部免費電影,試圖吸引人們付費訂閱續集
    一直以來,Netflix 都認為他們的原創內容可以讓用戶付費訂閱,不過最近,他們推出了新的策略。3 月 9 日,Netflix 將向美國用戶提供免費電影《致我以前愛過的所有男孩(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以期望它可以使用戶付費觀看續集。Netflix 此前曾在英國、印度、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部分內容中測試過這種策略,而這是它首次在美國提供免費電影。
  • 國內老生常談的垂直媒體,在國外是什麼情況?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過去這幾年,很多媒體機構都在面向垂直行業更新自身業務,建構有效的商業模式。通過深入到不同垂直領域,媒體機構得以在多個行業建立細分業務,Skift 進軍健康領域,Digiday推出了聚焦廣告和創意的Glossy……他們以此吸引專業受眾,並獲得額外報酬。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了Medium、Digiday等媒體相關文章,帶你一覽海外垂直媒體業務的基本情況和經驗教訓。
  • 如何取消iPhone App的訂閱付費?這有一份詳細指南
    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蘋果曾在2017年4月邀請一批獨立開發者參加秘密會議,目的是請他們支持最新的訂閱模式。在移動應用市場,App的使用有三種方式:一是免費使用,下載即可;其次是付費應用,即支付一定的費用,即可終身使用;第三種就是訂閱模式,可以稱為付費模式的擴展。訂閱模式把一次性App使用權買斷改成按照月/年持續地支付費用。對開發者來說,訂閱模式非常受歡迎。因為訂閱模式可以保證開發者或提供商有一個穩定的收入。
  • 怎樣從95%的非訂閱用戶中賺錢?《金融時報》《衛報》採用了這三大...
    迄今,將近 30 年過去了,這兩個代碼在全球資訊網中出現的頻率量級相去甚遠——數字內容付費似乎只有在最近十幾年才取得較為明顯的進展。當然,不乏某些特定類型的媒體在這方面取得了更大的進步,比如,Netflix和Spotify的發展使整個行業受益,他們對用戶數字內容付費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 如何鑑別阿迪達斯服裝的真假,我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下面小編通過經驗總結給大家分享一下辨別阿迪達斯服裝真假的方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而現如今這個方法現在已經不是很管用了,高科技的手段足夠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現在我就曝光下本人對adidas服裝的一些真假鑑別心得```供大家參考。  先說刺繡LOGO  3個正品LOGO圖:
  • 如何從事自媒體圖文創作?總結我的經驗教訓供大家參考
    我於2019年8月開始做自媒體。做自媒體的初衷,是因為自己病了,得了肺結核,在家隔離著,不能去上班。原本是一個單位負責人,每天帶領著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事。現在,一下子沒事可幹了,整天窩在家裡。如果不找點事幹,人不僅會廢掉,甚至是會瘋掉!怎麼辦?
  • 訂閱價格比Disney+貴一倍,Netflix為什麼依然能穩坐C位?
    截至 2019 年年底,Hulu的訂閱用戶數量約為Netflix的一半;Disney+的訂閱用戶數量為 2860 萬,而其絕大多數的用戶都來自於美國。從另一方面看,Disney+或其他任何流媒體的成功也給Netflix帶來一定的考驗。因為畢竟用戶為Netflix支付的訂閱成本幾乎是Disney+的兩倍。
  • 為什麼「付費獲勝」會成為成功的商業模式
    你花了好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磨練一個角色,卻被一個瘋狂氪金的玩家擊敗,這感覺不怎麼好受。然而,「付費獲勝」這個概念並不是一夜之間誕生的。相反的,開發者們花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摸索出最有效的盈利方式以及為玩家所接受的微交易系統。許多玩家可能還記得微交易系統出現前的日子。在上個世紀90年代至2000年初,市面上大部分MMORPG的收費形式分為兩種:訂閱制和買斷制。
  • TME音樂付費大漲60%再戰有聲書,未來是Spotify+映客+喜馬拉雅?
    作者/藍蓮花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大火,劇中的音樂也備受關注,尤其是那首《微笑再會》,百度搜索指數不斷飆升。但包括這首歌在內,《安家》劇中的所有插曲,《就讓你走》《想把我唱給你聽》等,已經獨家在QQ音樂上線,而且收聽都需要付費。
  • 付費自習室在漳悄然興起 你會去嗎
    為缺少獨立學習空間的人提供了學習場所年輕人有了可以學習、「充電」的自習室記者在團購APP看到市區有十餘家付費自習室可供選擇的「自習套餐」琳琅滿目劃分不同功能區滿足多樣需求記者走訪發現,不同付費自習室的收費略有差別,體驗價普遍低於1元/小時,單次一天價位10元到30元不等,還可購買周卡、月卡、季卡、半年卡。此外,還有專門的小時卡和工作日晚間卡等不同的產品供讀者選擇。在營業時間上,一般的付費自習室從早晨8點到晚上11點,也有部分商家提供24小時自習室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