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幾十年以來,廣告一直是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大多數媒體也在考慮應用類似的廣告模型在數字時代獲利。然而,Google和Facebook的涉足讓廣告收入模型受到了挑戰——這兩家公司幾乎佔據了數字廣告市場收益的70%。
在這樣的擠壓之下,媒體不得不為收入另闢蹊徑。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媒體在抵禦數字廣告收入下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們開闢了數字訂閱收益路線。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編譯海外文章,重點介紹當前最有前途的付費牆模型,通過分析八個行業案例,為媒體業務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數字訂閱模型提供思路。
《波士頓環球報》:力除付費牆漏洞
作為首家數字用戶數量超過印刷用戶數量的本地報紙,《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 2019 年第一季度的數字訂閱用戶數從108, 000 增長至112,000。通過建立不同種類的付費牆,許多全國性的報紙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結果,但是《波士頓環球報》作為一家地方報紙是怎樣實現這一成果的呢?
《波士頓環球報》將用戶增長視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線付費牆的計量模型。《波士頓環球報》消除了用戶可以通過隱身模式繞過付費牆的漏洞。即使某些讀者在Reddit對《波士頓環球報》的此類舉措表示不滿,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除此之外,《波士頓環球報》還將讀者 45 天內可免費閱讀的文章數量從 5 篇減少到 2 篇,並為數字訂戶提供更多移動端服務。再加上在疫情期間,《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的重大新聞也吸引了許多社會公眾,報紙內容訂閱增長的勢頭十分喜人。
《連線》雜誌:探索用戶增長良方
在美國科技雜誌《連線》(Wired)引入付費牆後,其數字訂閱用戶增長了300%。這一驚人的成果與許多小嘗試有關。
《連線》剛開始嘗試付費牆時,集中於三種類型的內容,分別是為長篇故事、創意文章和發行指南。經過研究他們發現有些文章能夠幫助提升訂閱數據,比如《連線》在Facebook的Hellish Two Years專題中的故事就有不錯的表現。此外,購物指南之類的文章也吸引了許多用戶訂閱。《連線》表示,讀者更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
各種Newsletter則是實現用戶增長的另一關鍵因素。根據《連線》的統計數據,用戶通過搜索訪問網站完成訂閱的可能性是來自Newsletter渠道的1/19,Facebook渠道訂閱的1/12,Twitter的1/6。
《連線》還在訂購單的話術上花費了一番心思——他們發現在支付時用「確認訂單」代替「開始我的訂閱」,付費轉化效果會更好。
當然,他們也有過失敗的經歷。《連線》曾經試圖通過贈送筆記本電腦和相機的保護套吸引訂閱,但卻收效甚微。
Wired的Newsletter界面
《挪威日報》:個性化付費牆
挪威大型報紙《挪威日報》(Dagbladet)利用了個性化付費牆增加數字營收。目前,他們大約有85, 000 數字訂閱用戶。在過去六個月,《挪威日報》利用算法在網站的不同板塊有針對性地向讀者展示個性化內容。
《挪威日報》的算法對用戶行為進行了分析,例如讀者重複閱讀文章、閱讀類似文章的記錄,算法還會追蹤用戶停留時間等因素,以便根據偏好提供更多內容。通過算法推薦,《挪威日報》不僅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相關內容,而且還能向潛在的付費用戶展示付費內容,提高廣告收入能力。
訂閱人數實現超過100%的增長是個性化推薦算法效果最有力的證明。雖然《挪威日報》有九成收入仍依賴於廣告,而且其母公司Aller Media希望廣告收入的比例可以更高,但其個性化付費牆仍展現出了無盡的力量和發展潛力。
《德國商報》:嚴格的付費制與驚人的轉化率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則是通過嚴格的付費牆制度獲得了成功,他們從 2018 年春季開始實行訂閱優先策略。如今,《德國商報》網站上僅有極少數的文章無需訂閱,其餘的均處於付費牆的堡壘中。而在他們的APP中,則是所有內容都需要付費才能閱讀。
自《德國商報》推出付費牆制度起,公司就推出了多項測試優化付費牆。最終目標不僅是改善客戶體驗,更重要的是提高轉化率。與此同時,他們還啟動了移動端營銷項目,創建了「用戶個人旅程」數據版塊,使用電子郵件提升用戶的產品參與感。
2018 年底,《德國商報》通過付費牆將銷售額提高了25%以上。在《德國商報》的APP中,有58%的用戶在免費試用期過後選擇了付費。
《金融時報》:數據驅動內容分發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是最早建立付費牆制度的出版物,早在 2002 年,它就開始了在線訂閱的嘗試。去年,《金融時報》的訂閱用戶數達到了一百萬的全新紀錄,其中75%是在線訂閱,並且有70%的訂閱用戶居住在英國境外。
《金融時報》的成功離不開高度數據驅動的方法。多年以來,《金融時報》收集了大量的讀者數據,它使用這些數據來確定產品的覆蓋範圍和數字產品策略。通過著名的參與度評分——閱讀質量(Quality Reads),他們的記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哪些故事效果的吸引力最強,從而確定未來產品的覆蓋範圍,滿足當前的和潛在的訂閱者。
《金融時報》已經在付費牆領域努力了近二十年,如今他已提供了大量優質內容,客戶也願意為此買單。
Bild:善用視頻的力量
德國小報Bild非常擅長利用視頻的力量推動讀者訂閱。他們向每位用戶提供時長一分鐘的免費視頻,至於更加有深度的內容則在Bild Plus的付費牆之後。
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發現,在轉化率最高的十篇文章中,有八個是視頻紀錄片或文章中包含視頻。Bild Plus中不僅包括Bild團隊製作的視頻,還包括其他公司授權的視頻。Bild Plus創立於 2013 年,至今已經吸引了約 40 萬訂閱用戶,他們每月向Bild Plus支付 13 歐元。
隨著視頻在內容創作領域中愈發重要,視頻付費牆對於傳媒公司而言也是獲得可觀收入的絕佳方式。
The Athletic:沉浸閱讀環境體驗
The Athletic是一家發展迅速的體育新聞訂閱服務商,它推出的是一種無廣告的訂閱模式。截至 2019 年 7 月,這個初創項目已獲得了超過 50 萬名訂閱者,並有希望在年底前將訂閱人數翻一番。
The Athletic這種無廣告、僅通過在線形式報導本地體育新聞的模式使它脫穎而出。創立之初,該公司實施了付費牆。創始人不希望讀者的注意力被彈出窗口或自動播放的視頻分散,所以他為讀者打造了一種無幹擾的、愉悅的閱讀體驗環境。
但這種增長模式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打算嘗試廣告收益。The Athletic最近啟動了一個名為The Lead的每日播客,專門發布付費牆之外的內容。儘管這個播客會發布廣告,但其最終目標仍然是尋找潛在的訂戶。
《時尚先生》:微型會員垂直訂閱
美國雜誌《時尚先生》(Esquire)採用了一種垂直訂閱模型——具體來說是圍繞著時政作者Charles Pierce的微型會員模型。
Pierce自 1997 年起就開始為《時尚先生》供稿,他也是《時尚先生》的王牌作者之一。讀者每年可以支付17. 99 美元來閱讀其撰寫的所有文章,而不僅僅是每月三篇文章。Pierce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寫作,平均一天寫作三到五篇文章,每周還會附上對上周新聞深入探討的簡報。
由於Pierce大受歡迎,《時尚先生》決定圍繞Pierce建立這種微型會員模式。《時尚先生》宣稱,每天有 6 萬人閱讀Pierce的創作內容。開啟微型會員模式的一年時間內,《時尚先生》獲得了 1 萬名新訂閱用戶。
以上八個案例充分說明基於訂閱的商業模式是切實可行的,整個媒體行業也都在向基於付費牆的訂閱模式發展。儘管每個媒體制定的具體細節有所不同,但是與廣告優先的模式相比,該模型能夠提供更為穩定的收入。
除此之外,媒體也可以通過付費牆制度與讀者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從而培養讀者的忠誠度,增加未來的收入。
參考文獻:
1.https://whatsnewinpublishing.com/top-8-paywall-models-what-you-can-learn-from-wired-bild-the-athletic-and-co/
2.https://mp.weixin.qq.com/s/ArBJkYu1LS1-eQIpf72PKg
3.https://mp.weixin.qq.com/s/3jUqEMjG12WIftW4NG1Aag
4.https://mp.weixin.qq.com/s/g5zTFuJL8McmIqluDPLt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