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古玩市場深 交易需謹慎

2020-12-16 澎湃新聞

【以案說法】古玩市場深 交易需謹慎

2020-04-07 15: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古玩,又稱「文物」「古董」,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和歷史發展的縮影,是古代遺存下來的珍貴文化物質。隨著時代的發展,原先為王公貴族、文人雅士的特定愛好如今也飛入尋常百姓家,而古玩交易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交易,其經營品種複雜、交易手段多樣、價格不易把握,交易風險大,極易產生糾紛。

2020年伊始,麻城法院白果法庭就審理了一起古董買賣合同糾紛案件。2018年10月,原告來到被告經營的古玩店鋪,意欲向被告購買龍洋錢幣一枚,原告選中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錢幣並向被告支付了相應報價,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收據一份。在被告向原告交付收據所載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錢幣前,原告又看中另外一枚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遂提出予以變更,被告同意並實際交付原告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一枚。鑑於收據的內容未改,被告於當日通過微信向原告發送了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的照片,並註明「以此圖片為準」,原告用微信回復被告時,對自己在被告處購買的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未提出異議。

2018年12月,原告幾次向被告提出其在被告處購買的銀幣系贗品並要求被告返還購貨款,被告予以否認並拒絕退款。2019年12月原告又以被告出賣的龍洋錢幣不是雙方約定的錢幣為由要求被告退款,被告予以拒絕,雙方遂釀成糾紛。

庭審時,被告稱當時由於疏忽,在更換交易物品後未更改收據內容,在收據已經交給原告後,就留心在發圖給原告時用文字補充強調了一句「以此圖片為準」。而原告起訴的真正原因是其購買錢幣時,網上對該錢幣的拍賣紀錄為十幾萬、二十幾萬,但原告在市場上去賣時,別人出的報價並不高,原告做了個虧本買賣,想把錢幣退還給被告並要被告退款。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告和被告曾就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錢幣一枚交易一事達成合意,並由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收據一份,原告向被告支付了相應價款,事後雙方又變更交易物為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一枚,並由被告通過微信向原告發送了該錢幣照片進行確認,原告通過微信回復時未對該錢幣提出異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根據現有證據足以證實原告與被告進行了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一枚的買賣交易,雙方買賣合同關係已成立,且合同已實際履行。

原告稱被告在向其交付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時,未查看該錢幣與收據上記載的廣東省造「光緒元寶」錢幣不符,直至2019年12月左右才發現該枚錢幣系北洋造「光緒元寶」,不是雙方在收據上載明的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但從被告提交微信記錄截圖顯示內容來看,雙方實際交易的是北洋造「光緒元寶」錢幣,且事後原告多次因錢幣的真假與被告溝通,但原告並未向被告提出錢幣購買錯誤。同時涉案錢幣體積小,屬於貴重物品,原告應該查看,且該錢幣易於查看,原告的上述主張顯然違背一般邏輯和日常生活經驗。另外即使如原告所稱,在交易過程中,其並不知被告向其交付的錢幣不是收據上載明的品種,但原告作為涉案錢幣的接收人,負有對被告所交付的貨物採取及時、適當檢驗的義務。且錢幣正面對「廣東省造」、「北洋造」等品種進行了刻字載明,並不需要原告具有專業鑑別能力,僅憑肉眼當場很容易辨別。原告未盡到及時、適當檢驗的義務,由此而產生的法律後果應當由其自行承擔。因本案雙方交易物品具有特殊性,從雙方交易過程及實際情況,結合收藏界行規慣例,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訴請。

法官提醒

對於古董買賣交易,法律上尚存在空白地帶,並無專門立法,在現實交易中,要注意留存相關證據,古董交易風險隱患大,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購買者個人除了擦亮雙眼、仔細甄別外,還應籤訂書面的買賣合同,有條件的籤署古玩真實性承諾書,並對古董真假性等事項進行明確約定,妥善保管相關書面協議和交易收據,以便日後出現爭議時能提供相關證據維護正當權利。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古玩市場的法律風險極高,入市一定要謹慎。

END

評論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寫留言」,說出你對他們的評價吧!

監製:徐曉林

核稿:陳傲

編審:陳文雯

來源:張夢、汪建民

技術維護:司行處

原標題:《【以案說法】古玩市場深 交易需謹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古玩市場深 交易需謹慎
    古玩市場深 交易需謹慎 2020-04-03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哪裡能交易古董古玩?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加入古玩藝術品收藏的人們也是越來越多,因此我國目前可以交易古玩藝術品的地方也相比以前相比多了許多,不管是在大城市中,還是在小鄉鎮上都會多少存在一個古玩交易市場,而大家之所以感覺找不到可以交易古玩藝術品的藏品,只是因為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沒有注意罷了,那麼作為收藏者的我們,想要交易古玩藝術品都有哪些渠道呢?
  • 這樣的「古玩藝術品交易」騙局!
    近年來,古玩字畫等藝術品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又一投資渠道,開始受到追捧。可是隨著收藏熱的興起,古玩拍賣行業亂象叢生,甚至處處是陷阱、騙局。近日,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松江法院)就審理了一起詐騙案,揭開古玩藝術品交易中的騙局。
  • 泰州藝術品交易市場(古玩城)開張啦!定期古玩地攤交流
    5日上午,位於梅蘭文創園內的泰州藝術品交易市場(泰州古玩城)正式開張了來自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上海等全國各地的古玩買家、賣家、收藏家聚集在這裡,100多個攤位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淘寶」。
  • 古玩私下交易常見的套路揭秘
    之前給大家分享了拍賣的各種套路,這次給大家分享古玩私下交易的套路,以下是小編在與很多藏友溝通後所了解的一些常見情況。1:告知你的東西現在有買家要買,人已經在公司了,就等著你帶著東西過來了,出的價格也很高,誘騙你讓你過去,最終會請一些各國的人士,充當所謂的買家,告知你,東西要去做個藏品備案,或者信息登記,證明你的東西是你的,需要花費幾千甚至上萬的備案費用,最終鑑定出來你的藏品屬於國家一級,或者二級文物,國家禁止交易,所以交易取消,你所花費的備案或者信息登記證書的錢不退,交易取消
  • 以案說法 | 手機租車引發百萬債務?要謹慎!
    以案說法 | 手機租車引發百萬債務?要謹慎!法官說法 該案審理過程中,張某陳述其對租車的保險情況不清楚,不知道該車只投保了交強險和5萬元商業險,也沒有主動去了解車輛保險情況,想當然地以為至少有幾十萬的商業險,結果給自己背上了百萬元債務。
  • 全國古玩市場大全一覽表,太全了(建議收藏)
    古玩市場,就是古董、文物的交易場所。古玩市場被視做人類文明和歷史縮影的見證者,融合了歷史、方志、金石、博物、鑑定等學科。 古玩市場經歷無數朝代起伏變遷,藏玩之風依然不衰,古玩交易依然旺盛。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人們對古文化古董的收藏愛好也明顯有了更強烈的需求。
  • 2018錦繡工場古玩城古玩藝術品交易會盛大開幕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5月25日訊 2018年5月25日至27日,由深業(成都)錦繡工場古玩城舉辦的古玩藝術品交易會在青羊區草堂東路66號盛大舉行,本次展會匯聚來自美國、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我國臺灣、北京、上海、湖南、杭州等200多家優質參展商參加,帶來的各具特色的藏品超過2萬件,為川渝藏家提供學習
  • 【法官說法】雙十一特輯:買東西需謹慎 留證據很重要
    買賣,是生活中最常見、最基本的交易形式,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買賣。2019年4月,張某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賣狗信息,內容為:「微茶或茶,四十多天,價格為市場茶杯犬價位的三分之一了」。李某私信諮詢張某,詳細詢問了該犬父母的體型狀況,疫苗注射情況等信息,得到張某關於該犬系茶杯犬、有可能是「微茶」的承諾後,購買了該犬。但是,在飼養過程中,李某發現該犬越長越大,五個月後其肩高已超過30釐米,體重達到2.5公斤,大大超過了茶杯犬應有體型。
  • 虛構交易專騙古玩藏家 上海公安破獲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
    通過電話聯繫全國各地的古玩藏家,假借古玩交易騙取宣傳推廣費,再以各種理由聲稱無法完成交易且拒不退還錢款。近日,上海市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抓獲36名犯罪嫌疑人,繳獲作案電腦40餘臺、手機30餘部,銀行卡11張及大量話術、帳本,凍結資金17餘萬元。
  • 央行太原中心支行以案說法 提示消費者謹防區塊鏈虛擬貨幣詐騙
    3月18日早間消息,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在最新發布的《以案說法》中,通過近期接到的一系列消費者權益侵害,以及太原警方2019年12月警方破獲的一起典型金融詐騙案件,提示消費者謹防區塊鏈虛擬貨幣詐騙。以下央行太原中心支行《以案說法》原文: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在接到一系列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件中發現,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區塊鏈旗號大肆炒作「虛擬貨幣」、ICO等進行詐騙。為此,太原中心支行以案說法,提示消費者謹防區塊鏈虛擬貨幣網絡詐騙。
  • 當下古玩變現的那些正規渠道
    當今時代,其實不需多言,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現下正是收藏的絕佳時機。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重視和扶持,民間對於傳統文化藝術品的濃厚興趣,這無疑都給收藏界帶來巨大的福音。近五年,我國收藏家人數激增,對於古玩藝術品的擁有渴望變得十分迫切,是以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份額也在以不可思議的程度水漲船高。
  • 揭秘古玩交易內幕,看完你是行內人……
    最近聽到很多網上的聲音,說某某藏家在哪個平臺合作又被騙了,現在古玩市場還有人可以相信嗎?但我有關注到也了解到,大部分藏家找的都是一些委託公司中介公司去合作,很多都以失敗而告終,大部分都跟你說前期不需要前期費用,結果去到那裡又要報關費又要圖錄費,還是那句話:前期告訴有合作費用的不一定都是正規古玩交易平臺,但是前期告訴沒有費用百分百不正規!
  • 確需交易古玩、文玩或其它類型藝術品,應當通過正規渠道,前往具備...
    看到工作人員展示的轉帳記錄和交易視頻,陳先生放下了疑心,回家拿著宣統幣去店裡進行了初步鑑定。隨後,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繳納1.5萬元拍賣費進行委託拍賣,陳先生就可以在拍賣成功後至少收到75萬元。在陳先生繳納了1.5萬元的拍賣費後,古悅齋的工作人員拍照、記錄了宣統幣的相關數據。
  • 昔日古玩行
    古玩鋪的老闆和學徒。海達·莫裡遜攝民國年間的古玩鋪中除了小件文物,還有大型佛像,有的是從石窟盜買的。近年來,隨著收藏市場升溫,很多人都知道,北京潘家園是古玩愛好者「淘寶」的好地方。古玩業究竟源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歷史久遠是無疑的。
  • 「以案說法」獲刑!男子「如法炮製」 被騙經驗,網上售賣古幣詐騙錢財
    誠信中國近日晉寧一男子在某網絡交易平臺上以出售古幣為由實施詐騙被昆明市晉寧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七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責令退賠涉案款項2.66萬元28歲的何某是一個古玩收藏愛好者曾因購買古幣被騙後便生出報復之心還從自己被騙的經歷中發現了
  • 【以案說法】朋友圈裡的代購,都能信嗎?
    【以案說法】朋友圈裡的代購,都能信嗎?代購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線上交易咱們還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對參與代購的雙方來說都需謹慎來源: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原標題:《【以案說法】朋友圈裡的代購
  • 高價收購古玩?他們藉此騙了不少古玩鑑定費
    三湘都市報11月16日訊(記者 楊昱 實習生 熊瑛 通訊員 楊勇 視頻剪輯 熊瑛)很多人在古玩市場淘到寶貝,總想著找行家驗貨,期盼能夠一鳴驚人。正是瞅準了這些人會經常瀏覽古玩網站,長沙一詐騙團夥假扮成「湖南文化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以有「買家」欲買古董為由,騙取鑑寶費用。
  • 股民訴黃光裕證券內幕交易案一審宣判
    股民訴黃光裕證券內幕交易案一審宣判 損失與內幕交易間無因果關係 原告訴求被駁回自擔交易風險
  • 一次微信海外代購引發的糾紛 | 以案說法(三)
    法官提醒「微商」,這種基於社交APP日常分享商品信息的新型電商模式,較易取得他人信任,但也存在經營混亂、交易系統不完善、真假難辨、質量無保障等問題。消費者一旦買到假貨維權難度較大,即使提起民事訴訟也往往面臨著確認被告主體困難、證據不充分等訴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