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社會普遍不認可紋身?

2021-02-09 社會學吧

提到紋身,許多人腦海中的浮現的畫面仍舊是「左青龍、右白虎」的大花臂膀,但如果細心觀察即可發現,近幾年,紋身的發展更加多元化。甚至許多「小清新」風格的姑娘們都會在鎖骨、腳踝等部位紋上一些小圖案,略顯乖張。紋身,作為一種被國內社會普遍不認可的事物,它的汙名化是誰造成的?而發展到現在,它又是否成功洗掉了「汙名」呢? 

紋身:古代刑罰的重要手段

從商周開始,直至明清,紋身一直作為刑罰手段存在。紋身在刑罰中被稱為「墨刑」(也稱黥刑、黥面),指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以此來標識和警示罪犯,這不僅可以顯著地區別罪犯和普通人,而且還能在相當程度上給罪犯造成心理負擔。

久而久之,傳統社會便形成共識,認為紋身是壞人的標記。在現代社會,雖然「墨刑」早已煙消雲散,但許多社會不良分子熱衷通過紋身來標記自己的屬性,這也加劇了紋身的「汙名化」。

根據一位紋身館老闆的介紹,2000年之前,紋身館的生意基本上都是來自「道兒上」的客人,他們紋的主要以龍、虎、蛇等傳統動物圖案為主;紋的部位也相對固定,大多數是半個手臂,極個別的將整個背部都紋起來,震撼力十足。 

與儒家文化相悖

紋身的不受認可,還在於它與國內社會推崇的儒家文化觀念背道而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即使是掉落的頭髮、減掉的指甲,都應該小心翼翼的收集保存,更遑論破壞皮膚的紋身呢。甚至在士大夫眼中,紋身和斷髮一樣,是「蠻夷」才熱衷的事情。

在儒家文化一直對紋身持批判態度的薰陶下,紋身在中國人眼中,明顯是件「另類」、「非主流」的事物。 

影視:幫派分子愛紋身

在改革開放初期,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黑社會、惡勢力、社會不良分子,身上多有紋身。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古惑仔》,曾經風靡內地,「山雞」、「浩南」成為一時無兩的男神,他們手持砍刀、半露紋身的形象流傳廣泛。許多年輕人追逐效仿,甚至有人誤入歧途。在影視宣傳的作用下,那段時期,紋身幾乎就是黑社會的代名詞。而這帶來的現實效應便是,紋身更加不受主流社會認可。

年輕人馮在後背紋了翅膀圖案,但他在家就穿上衣服,避免露出紋身。

 「要是我母親這個年紀的人看到我有紋身,會認為我一無是處。他們受上世紀90年代香港黑幫片影響太深,」他說。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教授邱建新看來,紋身本應是一個相對中性的概念,但長久以來,電影及其他藝術作品,常常通過紋身傳達土匪、流氓、惡霸等群體的兇悍與惡煞,因此,人們便自然地把紋身和社會惡勢力畫了等號。久而久之,凡是有文身的人,通通被標籤化,構成社會的負性評價,也使得人們從此形成思維定勢。  

 

在國內,許多公眾人物也迫於自己的影響力,以及利益原因,即使有紋身,也不得不遮掩或是遭受非議。範志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公開批評張琳芃,「他已經在場上體現了他的氣質,但我唯獨對他不滿意的,你也轉告給他,最好把手臂上那些東西都去掉,因為他是一名體現正能量的球員。手臂上有那些東西是影響他收入的,你們這麼跟他說,人家都不敢叫他拍廣告了。」

可見,在國內社會,紋身的負面形象很難完全破除。 

軍隊徵兵、某些崗位招聘不允許紋身

由於歷史原因及社會原因,軍隊條令也明確規定,軍人不得紋身,因此在徵兵體檢標準中,也存在相應規定。而近兩年,軍隊對於紋身的態度寬容了很多,據悉放寬對紋身的控制是為了擴大軍隊備選群體,也更利於擴大在文化成績、心理品質等方面的甄選餘地。

2014年,紋身首次不作為參軍體檢項目。徵兵標準做出了調整:文身瘢痕由過去的著短裝身體裸露部位刺有「點、字、圖案」,直徑超過2釐米(其他部位直徑超過3釐米)的不合格,調整為面部、頸部文身直徑超過2釐米;著短裝身體裸露部位直徑超過3釐米,或雖經手術處理仍有明顯文身瘢痕影響軍容的,視為不合格。

除了軍隊徵兵在紋身方面有考量,某些工作崗位也對紋身者有限制。一些國有企業或港臺國外等大型企業都不招有紋身的員工。因此,在這些規章制度之下,紋身也無法作為生活的一種常態事物存在,國內社會對於紋身的偏見也似乎有了規則可循。 

轉變:越來越開放的國內紋身環境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紋身技術的發展,以及外來文化的滲透,國內社會對於紋身的態度比以前包容得多,特別是在開放環境下長大的80後、90後一代,他們不再將紋身視為壞記號,而是試圖去理解紋身的含義,並主動嘗試紋身。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對於紋身態度的轉變,發生在2003年左右。幾家文身館的老闆都表示,在2003年到2005年,隨著貝克漢姆、科比等一大批國外知名足球、籃球運動員身上的文身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文身館的事業迎來新高潮。「光貝克漢姆的天使翅膀,每個月都要做多少次。」

2006年前後,美劇《越獄》熱播,男主角身上的大片紋身受追捧,全國的文身館生意也更加火熱。隨著西方文體界名人的紋身風潮來襲,前來紋身的人們變得更多,且其身份也更加多樣,有學生、白領,也有生意人等。紋身不再是一種特殊的事物,它嶄露出愈發常態化的特點。

而紋身也被人們賦予新的意義,它不再只作為身份區分的標誌,而是帶有紀念、美容、時尚等含義。為迎合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紋身圖案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細。紋身館的女性客人甚至逐漸超過了男性,她們偏愛在腳踝、肩胛骨、腰部等不明顯部位紋上一朵小花、一句話,或者只是一個日期。

「紋身作為一種特定符號的功能越來越弱,這是社會在進步,這說明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寬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教授邱建新說,近幾年,紋身越來越適應了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個性選擇,它更多地滿足了人們的信仰追求、審美需求、價值需求,甚至成為了大眾的一種休閒方式。 

老外熱衷「漢字」紋身

雖然美國法律禁止未成年人紋身,也有工作崗位對紋身有限制,如加州聖地牙哥警察局規定,紋身警察執勤時必需把紋身掩藏起來,但毫無疑問,紋身在美國只是一個普通事物。

美國皮膚學協會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18至50歲的美國人中,有24%人紋身,差不多每4人中就有1人。美國18至29歲的青年中,紋身者超過36%。

在廣泛受眾的基礎上,美國的紋身行業有過非常輝煌燦爛的時期。1997年,紋身業是當年美國發展第6迅速的產業,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紋身店開業。

而美國人紋身主要出於什麼目的呢?答案並不複雜。為了生日、結婚等重要紀念日,或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貓狗。許多人還將父母、妻兒的名字紋在身上,以示對家庭的忠誠。美國還有相當比例的中年婦女前去紋身,而她們主要是為了樹立信心。52歲的歷史學教授毛爾兩年前在上臂紋了身。她說:「就是要通過文身告訴自己,還沒有老,50歲正是人生重新開始的好時機。」

阿倫-艾佛森脖子上的「忠」

而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是,漢字紋身受到了美國紋身市場的追捧。中文作為舶來品,被認為是很時髦的東西,尤其在美國籃球場上,漢字紋身佔據絕對地位。有多達三分之一的NBA球員都有漢字或中國文化相關的紋身。阿倫-艾佛森脖子上的「忠」是對他個性的最好寫照;馬庫斯-坎比身上的「勉族人」,其實他一開始是想表達「努力」和「家族」的意思;西恩-梅,May想紋自己姓氏的中文翻譯到胳膊上,所以紋身師就把「May」翻譯成了「可以」。 

馬庫斯-坎比身上的「勉族人」

西恩-梅的「可以」

紋身在國內的發展已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但仍舊要承認,紋身在老一輩人的認知中,還是不好的事物。在當今社會,紋身本身並無優劣之分,只是一個中性的概念,它也早已發展為一類產業,一門藝術。不知屏幕前的你,對紋身怎麼看呢?

財經網(ID:caijingwangwx)出品,參考資料來源:掌紋刺青TATTOO微信號、搜狐熱巢號、蘇針藝紋身公號、西部網、中國網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球員紋身的很多,日本球員卻不願意紋身呢?
    足球運動員紋身已經司空見慣了,歐美很多球員也都熱衷此道,如貝克漢姆,舍甫琴科,巴喬等巨星也都有紋身,最近幾年一直沒紋身的梅西也開始迷戀上了紋身,紋身主要是彰顯個性,以及勵志和紀念意義。中國足球運動員,球技不漲,但是在此方面反倒和國際接軌了,如鄭智,張琳芃,郜林,張稀哲、王大雷等球員都有紋身。其實之前曾有個故事,說日本球員在見到紋身滿身的張琳芃的時候曾私下裡詢問,張琳芃是不是黑社會老大?在日本通常有明顯紋身的都是黑社會團體人員,而且紋身面積越大說明你的地位越高,所以日本球員對張琳芃的誤解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 小清新紋身為什麼成為了韓國主流風格?只因背後還有這樣的歷史?
    一直作為亞洲潮流風向標的韓國為什麼給大眾留下的紋身印象僅限於小清新圖案呢?>和紋身在中國的處境一樣韓國的紋身有著漫長而有爭議的歷史在過去的韓國,人們普遍認為紋身的人是違反社會規範罪犯,歹徒或少年犯的反社會人士
  • 紋身不是好青年?紋身就是社會人?你這觀念太OUT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紋身逐漸成為年輕群體熱衷的表達自我的方式。然而在主流文化中,這種西方來的非主流文化至今都不被人所接受。在他們的觀念中,男人紋身等於黑澀會,女孩紋身等於壞女人。為什麼主流文化對紋身有著深刻的排斥和誤解呢?
  • 社會觀察:女孩紋身好不好?是時尚,還是「壞」?
    現代社會紋身的人有一些人了,重要是集中在年輕人這一代。這個社會女孩是在自己的肉體上進行紋身,這到底是一種時尚,還是一種「壞」的表現?所以紋身在中國其實是受大眾排斥的(嘴巴不說而已),至今其實也是如此,特別是一些單位還嚴禁有紋身的人進入。很多人並不明白其中內在的原因!
  • 郭德綱為什麼要紋身?不看不知道,德雲男團好多都有紋身的!
    郭德綱為什麼要紋身?不看不知道,德雲男團好多都有紋身的!如今一身花繡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標配,就連德雲社也不例外,那麼作為中國相聲第一大團體的德雲社,眾多的德雲男神們到底都紋的是什麼內容呢?那我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吧!
  • 日本是一個開放的國家,但日本女排身上卻看不到紋身,這是為什麼
    但是不管怎麼樣,隨著中國社會越來越開放大家對紋身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即使在路上看到其他人在身上有特別誇張的紋身,大家也幾乎不會多看一眼,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些是個人的選擇,他們自己開心就好,其他人不應該有過多的幹預。
  • 社會觀察:女孩紋身好不好?能解讀出什麼?
    現代社會紋身的人有一些人了,重要是集中在年輕人這一代。這個社會女孩是在自己的肉體上進行紋身,這到底是一種時尚,還是一種「壞」的表現?紋身這件事情,在中國古代就有的,不過紋身並不是一件好的疫情,在古代只有犯罪之人,並且是罪大惡極之人才會在其身上烙下紋身。所以紋身在中國其實是受大眾排斥的(嘴巴不說而已),至今其實也是如此,特備是一些單位還嚴禁有紋身的人進入。很多人並不明白其中內在的原因!
  • 15種人不適合紋身,不易紋身的人群,紋身前注意事項. 紋身後排異發炎,酒後紋身,紋身過敏,月經例假不可以紋身 紋身為什麼增生
    以下人群真的不適合紋身:紋身有風險,需謹慎。但是對於以下人群,還是覺得不要「輕易嘗試」。因為你們真的不適合紋身,拿自己的思想賭心意。1.不捨得花錢的,一定不要去嘗試紋身,紋身是一輩子的事.別人花臂幾千到幾萬,你的花臂300元。
  • 紋身必看★關於中國紋身價格★以及收費方式
  • 劉信達痛批紋身明星:公眾人物紋身請謹慎
    有人認為紋身不過是追求時尚的一種表現罷了,並無傷大雅,而有人卻認為紋身無疑是作風不正之人才有的動作,只要紋身,就該否決。當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而言,紋身總歸是與「好」相對立的事情,總歸是與有傷形象聯繫在一起的。而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尤其對青少年,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所以不管紋身該不該受到非議,總之,明星紋身需謹慎。
  • 夏日超夢幻的小清新紋身,這麼可愛的紋身一點也不「社會」!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可不是美甲了,最近小編對紋身比較感興趣,正準備給自己安排一個性感又可愛的小紋身,所以就收集了一些紋身的樣式,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以往對紋身的認知,要麼就是一些複雜的黑白圖案,要麼就是填充的滿滿的大花臂,一看就是「社會人」的標誌,經過這些天對紋身的進一步了解,小編發現了很多小清新的紋身,真的顛覆了對紋身的認知哦~原來紋身也可以有小清新的質感,俏皮可愛的樣子,一點也不「社會」,反而非常討喜呢~相信很多女生都對紋身表示躍躍欲試,如果你還沒有做決定,不妨來看看這一組紋身吧!
  • 美軍士兵紋身泛濫,為啥紋中國字成了主流?原因很簡單
    導語:美軍士兵紋身泛濫,為啥紋中國字成了主流?原因很簡單我們經常在一些軍事宣傳中,看到美國軍人們身上總是會有大範圍的紋身,而且還出現了中國漢字字樣。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麼只允許美國士兵有紋身,在其他國家都是明令禁止的呢?
  • 為什麼自古至今「黑社會」都要紋身?
    如下圖,2500年前女性木乃伊手臂上有明顯墨色殘留:由墨刑延伸為紋身:墨刑又稱黥刑、黥面,是中國上古時代(先秦時期)和朝鮮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奴、婢、盜、賊)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對犯人的身體狀況實際影響不大,但是臉上的刺青會令犯人失去尊嚴。
  • 日本紋身的興起,受中國影響,《水滸傳》起到普及作用
    紋身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紋身樣式記錄發現於公元前5000年的繩紋時代,在描繪臉部和身體圖案的泥人雕像上發現的。紋身在日本的第一個文字記錄是在公元300年左右,在中國的史書中有記載。看來日本的紋身文化頗受中國影響。先秦時代的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以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現紋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記載。
  • 日本紋身的歷史,受中國影響,《水滸傳》起到普及作用
    紋身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紋身樣式記錄發現於公元前5000年的繩紋時代,在描繪臉部和身體圖案的泥人雕像上發現的。紋身在日本的第一個文字記錄是在公元300年左右,在中國的史書中有記載。看來日本的紋身文化頗受中國影響。先秦時代的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以作警示。在古代典籍中,曾出現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記載。
  • 社會你龍哥,紋身可能只是他的保護色
    洗去紋身,放下屠刀,穿上西裝,開始數錢,誰也想不到這是日本黑幫「衰落」史。他們不打架,不砍人,而且還更有錢了。但黑幫還是黑幫,永遠是危險分子,要敢隨便砍個價,分分鐘扭送去警局。
  • 【主題紋身】神秘的十字架紋身
    如今紋身的普遍流行,很多朋友都會選擇一些有意思的圖案作為自己的一個標誌。在當時的社會,這種處分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因此一年通常只會處分數人。而且除非是極度重犯,否則並不會採用這種刑罰。在西方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今天,十字架是基督教的信仰標記,不再是痛苦恥辱的象徵。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在胸前畫十字或佩帶十字架以堅定信仰、作潔淨之用或以紀念耶穌為拯救全人類的死亡。
  • 西方國家為什麼普遍對中國不友好?外國人:原因很直白
    從近代史看,中國重新走向強大在近些年跡象更為明顯,在經濟領域開始向老大哥美國靠近,在軍事上中國的現代化強軍路也在一步一腳印地實現既定目標,但日漸強大的中國在一些國家看來是挑戰,是「威脅」。西方國家普遍對中國都算不上友好,一些西方學者更是對我們堅持和踐行的和平崛起充滿質疑。
  • 探索您不知道的紋身文化?
    這恐怕是日本紋身藝術的最早起源了。日本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對紋身的態度是不同的。日本曾接受紋身的行為,但也一度宣布其為非法。後來,他們被視為是與「活受罪」相同的處罰,專門用於被流放的罪犯,是恥辱的標誌。再後來,慢慢擴展到勞工間用以顯示兄弟感情的幫派標誌,情人間海誓山盟的秘密見證,或凡人受到佛教庇護的護身符,等等。這些發展都經歷了一定的歷史階段。
  • WWE中國女將李霞,古銅色肌膚,大腿紋身成標誌,獲名宿認可
    近日,WWE中國女將李霞,更新了自己的社媒動態。發布最新賽場照的同時,配文道:2 spicy 4 you。悄然間,李霞踏上WWE賽場,已經三年之久。作為中國首位籤約WWE的女選手,李霞在WWE已經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