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江浙「兩頭婚」現象:並非進步婚戀觀,或產生諸多法律風險

2021-02-07 湘湘帶你看社會

不嫁不娶、「兩家拼拼」過日子,這種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形式,正成為江浙一帶年輕夫妻的新選擇——夫妻雙方仍然與原生家庭保持較大的黏性,不分嫁娶,夫妻兩頭走。

據專家分析,這種婚姻方式與地區經濟發展和此前的人口政策相關,特別是當地一些家庭出現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兩頭婚」並不是所謂進步婚戀觀的體現,恰恰說明舊式男女不平等的婚戀觀仍然存在。而且,這種婚姻模式下,夫妻之間的共同財產認定、共同債務認定、子女撫養等方面容易產生法律上的風險。

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招男入贅

周女士是浙江嘉興人,今年24歲。正在籌備婚禮的她選擇了「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招男入贅,夫妻結婚後通常各住各家。

周女士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稱:「我們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尤其是在鄉下,女兒出嫁就會被開除族譜,但我們家捨不得把我就這麼嫁出去,於是就通過『兩頭婚』折中一下。」

家住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的「90後」馬女士,已經過了3年多的「兩頭婚」生活。2017年,馬女士結婚時沒彩禮、沒嫁妝,酒席也是各負責各的。婚後,他們夫妻倆回各自父母家過日子。「身邊朋友多是這種『兩頭婚』。」馬女士說。

實際上,「兩頭婚」並非今日才有。《河北學刊》2020年第4期刊發的論文《論婚姻與生育的社會屬性——少子化背景下浙北鄉村婚育模式嬗變的田野觀察》顯示,「兩頭婚」,也稱為「並家婚」「兩頭走」,在整個浙北地區,以及蘇南等地都有一定存在。

該論文作者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趙春蘭(現為浙江外國語學院講師)及其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範麗珠,她們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曾對浙江北部水村進行了田野調研。她們認為,「兩頭婚」這種形式能夠出現,與當地的地區經濟發展和我國此前的人口政策有關。

以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民豐村為例,據調查,村民在經濟收入上已經完全實現了從以農業為主向以工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的轉變,但由於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相關人口政策的施行,一部分家庭出現了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女兒嫁出去,家裡就沒人了」的傳統思想和「招贅最後可能竹籃打水,人財兩空」的顧慮,逐漸催生了「嫁娶婚」和「入贅」之外的第三種婚育方式「兩頭婚」。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郝佳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稱,「兩頭婚」並不是所謂進步婚戀觀的體現,正好相反,這種婚姻形式被冠以「兩頭婚」,恰恰說明舊式男女不平等的婚戀觀仍存在於現實中。

郝佳對「兩頭婚」在社會上引發的熱議感到費解:「如果我們能夠根據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和婚姻法的基本精神,把婚姻關係視為平等的兩性關係,本就不應考慮是男娶女嫁還是女招男入贅。」

採訪中,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婚姻家庭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譚芳認為,「兩頭婚」的夫妻雙方多為獨生子女,年輕夫妻較快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讓「兩頭婚」有了現實需要。

撫養子女隱患頗多,孩子權益亟待重視

「生兩個孩子,各自隨父母姓」是「兩頭婚」的一個重要特徵。

馬女士和丈夫就生育了兩個孩子,老大跟父親姓,老二跟母親姓。「我們這邊多是頭一個孩子跟父親姓,第二個孩子跟母親姓。不過這都是可以商量的,我也有朋友第一個孩子就是跟媽媽姓的。」馬女士說,「孩子跟誰姓其實無所謂,但是這種『我可以做主』的感覺讓人覺得很爽。」

但夫妻雙方對於子女姓氏的合意是否有法律上的依據,或者說這種合意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呢?根據法律規定,生育權是受保護的基本人權,對於婚後生育幾個小孩的約定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生不生應該由當事人自由決定,但是夫妻雙方關於子女姓氏的約定是有效的。

「不管是現行婚姻法,還是即將實施的民法典,都明確規定子女既可以跟父親姓,也可以跟母親姓。」譚芳認為,兩個孩子姓氏不同可能會導致家長的偏愛、夫妻之間小家庭的觀念不夠強、「共謀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家庭穩定性不足等,這些也是「兩頭婚」存在的隱患。「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馬女士在當地一家醫院從事助產士工作,經常要上夜班。她說:「我和先生有時候工作都很忙,『兩頭婚』讓我們兩邊的老人可以幫著帶孩子、做家務,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的壓力。」

有時,馬女士和丈夫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去男方家住一段時間,再去女方家住一段時間,逢年過節則商量好兩邊輪流去。

對於子女撫養問題,譚芳稱,「夫妻雙方如果因子女撫養問題產生糾紛並訴至法院的話,法官會更多地考慮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哪一方付出更多,由哪一方撫養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不管之前的約定如何,法官還是會尊重現實的撫養狀況。」

採訪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性別與法律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鄧麗表示,在孩子姓氏問題上,不管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何期待和偏好,必須明確孩子對其姓名享有最終的主體性權利,監護人不過是暫行代理職責。同時也必須明確,無論孩子姓氏為何,其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血緣關係,以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對其所承擔的責任義務都是一樣的,也必須以孩子最大利益為原則予以履行。

共同債務難以認定,夫妻財產存在風險

周女士稱,結婚後,他們夫妻倆掙的錢各管各的,但「雙方父母還會支援我們一段時間,畢竟還有房子和車子的貸款要還」。在馬女士家,則是她管理所有的夫妻財產。

在譚芳看來,「兩頭婚」形式下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比如爺爺奶奶將財產贈與子女或者孫子孫女,如果沒有註明是只贈送給一方,在法律上會被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而夫妻之間如果沒有明確約定婚後財產歸屬,且結婚後與原生家庭保持密切的聯繫,容易導致3個家庭之間的財產混同,進而產生一系列矛盾。

「兩頭婚」模式下,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也存在一定風險。

譚芳認為,因為夫妻之間小家庭觀念不夠強,會導致一方對另一半的經濟動向不清楚,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背上大額債務。「從離婚訴訟角度來看,『兩頭婚』模式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法律風險比常規家庭更大。」

「兩頭婚」作為一種婚姻形式,前景如何?對此,鄧麗表示:「我不太贊成把『兩頭婚』的語詞概念化。我們現在談到這個話題,面對的是一些紛繁的婚姻家庭現象,它們彼此有共性,但也有不同。」

在鄧麗看來,「兩頭婚」體現出年輕一代在婚姻家庭事務上有了更多的能動性,更強的協商意識和應變能力,或許還包含著對上一代的更多關心和照護,對個體幸福和家庭幸福的雙重追求。

鄧麗認為,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學術界,首先需要尊重這種婚姻家庭私生活的空間。「在一切都趨向於精細化的現代社會,婚姻家庭事務及其規範都會越來越複雜,但我們也不應忘卻,其核心要義仍是為了達到愛、促成愛和護衛愛。」

(原題為《「兩頭婚」現象可能產生諸多法律風險》)

【來源:法治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江浙「兩頭婚」現象:是「兩家親」還是「兩頭昏」  以夫妻「兩頭婚」孩子「兩頭姓」化解「獨女戶」傳宗接代、老人贍養等困境,越來越被接受,也帶來一些新問題  本報記者商意盈、張璇、李平  「不嫁不娶」「兩家拼拼」,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同時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
  • 江浙出現「兩頭婚」,孩子可以「冠母姓」,這都說明了什麼?
    說實話,我生活在浙江一帶好幾年了,這種「兩頭婚」的形式沒見過,但是夫妻正常結婚,住在一起,生倆孩子,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的例子倒是見了好幾個了。若說這幾個案例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無一不是兩個獨生子女的婚嫁模式。
  • 李旭之:論「兩頭婚」及其本質
    任何一個民族,在婚姻發展歷程上,都不約而同地顯示出了這一特徵,即男娶女嫁,女方入到男方,作為一種補充,只有非常少的是男入女家,其條件無一不是因為經濟條件的不對等,幾乎都是女方家庭經濟條件較好,而男方經濟條件很差,女方用經濟的優勢以獲取經濟差的男方放棄通常的男娶女嫁慣例,用經濟補償的辦法,將男方入贅到女家。
  •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近日,一種被稱為「兩頭婚」 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趙春蘭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她就關注到了「兩頭婚」的現象。兩邊的經濟實力又相當,兩邊都有傳宗接代的需求,就會自然而然產生「兩頭婚」這種婚姻形式。澎湃新聞:網上有一種說法是「兩頭婚」的家庭中大部分都是拆遷戶。趙春蘭:也不一定,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是因為拆遷了就選擇兩頭婚。以浙江水村為例,是因為他們在城郊接合部,所以就有拆遷這種現象發生。
  • 江浙一帶的新式婚姻:兩頭婚,為何流行?
    如今在我國江浙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式婚姻,叫"兩頭婚"。"兩頭婚",AA制下的新婚姻生活要了解"兩頭婚"不可避免得提到一個詞,AA制。社會中的AA制現象十分的普遍,大意就是一起消費一件東西或者是一起吃頓飯,大家共同使用,而費用就每人平分。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受益的究竟是誰?
    在最近這幾年裡,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這種婚姻形式名叫「兩頭婚」,被當地人俗稱為「不來不去」、「不娶不嫁」、「不進不出」、「兩家拼拼」,那麼,這種婚姻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在日前採訪了相關的專家和律師,據了解,在江浙農村,選擇這種婚姻形式的不在少數,尤其是獨生子女。
  • 光明時評:審視「兩頭婚」現象,不必概念化、特殊化
    置於現代背景下,兩頭婚很容易讓人理解為獨生子女一代應付養老、撫養等壓力的一種變通性做法。不過,作為一種停留在局部地區的婚姻現象,它其實並不算「新」了。比如,不少研究者發現,費孝通先生的《江村經濟》一書中就提到過「兩頭掛花幡」的現象。雖然名稱有差異,但實質和現在所說的「兩頭婚」類似。
  • 土生土長的江浙人,如何看待身邊的「兩頭婚」
    在江浙,越多越多的年輕人實行「兩頭婚」,簡單地說就是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這種婚姻形式,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
  • 興起的江浙兩頭婚:受益的是兒媳,婆婆再也逃脫不了帶娃的責任!
    近日一則江浙兩頭婚的新聞刷爆網絡,據悉這兩頭婚乃是江浙一帶近幾年悄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俗稱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這樣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亦是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其具體的婚姻形式就是
小夫妻成家後,可以仍然和雙方原生家庭住在一起,在原有的基礎上保持一定黏」,也就是結婚後的夫妻各住各家。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的好處都在哪
    就在這幾年,在彩禮問題的反射下,浙江地區開始興起一種兩頭婚的新婚姻模式,這種婚姻模式不屬於傳統的男方娶女方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兩頭婚需不需要彩禮和嫁妝呢?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什麼是兩頭婚?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原標題:「兩頭婚」為什麼興起在江浙 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專訪「兩頭婚」研究者:為什麼興起在江浙,家庭內部如何協商「男不叫娶、女不叫嫁」「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01在網上看到一條熱搜: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種婚姻形式之所以產生,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該社會現象是在計劃生育政策下,獨生子女家庭催生的一種產物。像江浙一帶挺富裕的,而姓氏又關係到家庭財產的繼承,生一個孩子隨母姓也可以方便繼承女方家的財產。兩頭婚一上熱搜,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準夫妻提出「兩頭婚」:以後生兩娃,各養各的,換你答應不?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說它「新」,是因為它對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是個新鮮東西,可它實際上也「老」,兩頭婚在江浙地區存在已20餘年,當地人可以說是見怪不怪。 為此,這「一新一舊」在網絡上展開激烈討論。
  • 兩頭婚與北俱蘆洲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的模式是這樣的:男方無需付彩禮,女方也無需陪嫁妝。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通常,兩頭婚的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而兩頭婚恰好可以相對平等的解決獨生子女家庭中老人贍養與遺產繼承的問題。
  • 江浙一帶悄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獨生子女家庭之選所謂的兩頭婚,既不是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 關於「兩頭婚」,你怎麼看?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和小西夫婦一樣,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我接觸的案件當事人,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浙江順博律師事務所律師杜鵬介紹說,「可以說,兩頭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在杜鵬看來,兩頭婚是「招上門女婿」的更優解。「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話叫『招女婿招女婿,最後招了一個懶惰女婿』。」
  • 江浙獨生女,親身經歷「兩頭婚」,給廣大姐妹提個醒
    現在的我兩頭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辦。真後悔結什麼「兩頭婚」。「兩頭婚」,又叫兩頭蹲,是最近幾年在江浙一帶興起的婚姻模式。它的核心在於:男不娶,女不嫁,小夫妻與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和傳統婚姻相比,兩頭婚無疑是一種進步。在「兩頭婚」模式下,有不少幸福的婚姻。就像一位博主所說,兩頭婚之所以能夠興起,是因為浙江獨生女比例高,男女平等的觀念非常普遍。雙方家長都會傾盡全力幫助小家庭,而且覺得姓氏什麼的不重要。
  • 江浙興起的兩頭婚,真的能解決婆媳矛盾、孩子姓氏這些婚姻難題嗎
    其實任何一件新事物的產生都是有它一定的合理性的,也往往都是各有利弊。而我們要評價它的好壞,最直接的辦法當然也是看它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對於兩頭婚這種現象,我們不妨也以這個思路來逐步探討。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是兩頭婚。
  • 「兩頭婚」是權宜之計還是無奈之舉?
    李雨桐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