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誠品書店都有個奇怪的現象:它不是什麼著名景點,卻是超受歡迎的必打卡之地。
蔦屋書店和誠品書店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兩個書店。
蔦屋來自日本,誠品來自臺灣,這兩個書店體系,都是基於閱讀建立的生活綜合體,書店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
蘇州誠品位於金雞湖東岸的圓融時代廣場。
從車站出來,周圍所有人幾乎都是往誠品走去的。
買書還不是主要目的,很多人就是來逛一逛。
周末的書店,有手作市集,從地下到地上,幾層空間裡有無數的文創店。
包含從家居、服飾、日化、餐飲諸多門類。
例如臺灣的美學日化阿原,在這裡也有自己的門店。
大家在進入圖書區域前,已經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了諸多精力,最後來到書店,剛好可以安靜下來,得到精神層面的充實。
誠品書店上還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可以提供給各種展覽。
例如展示蘇繡文化的「雲帆蘇繡」刺繡藝術展,在布展、展品挑選方面都很出色,為我的誠品遊又添了一份收穫。
巧食蘇州,不能不說蘇幫菜。
無論是明代的京蘇廣三式,還是清代四大菜系,或者民國開始的八大菜系,蘇式菜都是其中之一。
那蘇幫菜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從做法上,蘇幫菜尤其以蘇錫常為代表的蘇南地區,經典用燉、燜、煨、焐的方式。
從食材上,蘇幫菜注重保持原汁原味,時令時鮮。
各種新鮮蔬果上市的春夏,簡直就是蘇州吃貨最開心的季節。
每一口,都是濃鬱的季節氣息。
五卅酒家是隱藏在十全街上的、很接地氣的家庭式菜館。
酒店一共三層,進店在門口可以看到魚蝦蟹是現撈的,店內餐位間比較侷促,加起來差不多10張桌子,所以等位也是經常的事。
而且,酒家下午休息,只經營午市和晚市,不特地算計好時間,還是很難吃上的。
這家是個私營小館,口味有蘇幫菜的特色,但有一些創新。
若不是好友推薦,我這個外來人是斷斷不會了解這裡且到這裡吃飯的。
醬油蝦南方有豐富的河蝦資源,吃蝦,很少吃海蝦。
春夏交界的時節,河蝦上市,還有蝦籽。
所以龍井蝦仁、三蝦麵就開始大量上市。
五卅酒家的食客,不少都是衝著這道菜去的。
按份量收費,小小的河蝦竟然也有比較身材顯得大大的鉗子。
肉滑滑嫩嫩的,用醬油調味,比常吃的清炒蝦仁味道重,比較適合北方人口味。
水煮腰花也是有名的菜,腰花切的薄,做菜速度快,口感嫩而脆,沒有奇怪的味道。
炒金花菜北方人最羨慕的,是南方豐富的蔬菜種類,不節不時,四季都有不同的菜成熟,四季都有新鮮的菜吃。
在雲南,餐館裡點菜都是看今天市場進了什麼食材,來下單。
蘇州夏初,應季的百姓菜就是金花菜。
素炒,菜的味道非常好,葉子也嫩。
薺菜蝦仁豆腐湯薺菜新上市,新鮮極了。
因為蝦仁物價貴,所以很多店都會用豬肉配蝦仁。
這道湯重點當然不在蝦仁,在豆腐。
嫩薺菜和嫩豆腐一起做的羹湯,熱且濃,特別適合飢腸轆轆的胃。
晚餐時段,蘇州老城區的很多館子都早早排上了隊,尤其挨著山塘街、平江路的那些名店,等位需要耐心。
不過,吃蘇幫菜,總有去處。
很喜歡養育巷,路很寬,高大的樹木在天空中交錯著肩膀,闢出一路的蔭涼。
老閶門在碼頭那邊也有一家店,不過太火爆了。
而這家的食客更多是蘇州本地居民。
隔壁還有一家裕興記,真是讓人開心呢。
店裡裝修十分有風格,細節體現了濃濃的姑蘇韻味。
母油船鴨蘇州人活得精緻有情趣,「泛舟夜遊」之風自蘇州山塘始,而遊玩和美食怎麼能拖得了關係。
因泛舟夜遊,而興起了風格獨特的船菜。
「母油船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母油」即頭抽醬油,醇厚鮮美,尤以伏醬秋油為佳。
這道菜要用太湖錦鴨來製作。
這種鴨子大而肥壯。
要取整鴨,搭配豬蹄、肥膘等,加母油焐煨而成。
盆裡裝的鴨,整齊的形態具在,但是用筷子一夾,酥爛脫骨。
湯汁因為加了豬蹄和肥肉,所以特別濃鬱,顏色也是喜人的醬油色。
白什錦這道菜看名字以為是道素菜,其實是真真的葷菜。
只是用料清淡,也不加深色醬油,顯得清清白白。
數不清用了多少食材,豬肚、蹄筋、魚片、蘑菇、蝦仁、蛋皮、春筍,很美味。
魚片很整,一方面是食材新鮮,另一方面就體現了廚師水平。
時令油爆筍春筍真是好吃,在蘇州逛市場,攤位上的筍大大小小,白白嫩嫩,讓人看了就開心。
既然趕上了,就一定要嘗嘗。
這道菜,讓我體驗到了蘇州菜的「甜」。
第一口,真脆真好吃;第二口,怎麼這麼甜?第三口,原來是用甜提了鮮。
這之後就再也停不下筷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