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2021-01-21 網站優化公司

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而臺灣的誠品書店卻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書店創新經營模式的典範和標杆。


多年來,憑藉著專業、獨到的選書能力,以及多元通路和文化創意活動平臺的整合經營能力,豐富了讀者閱讀和生活面。


漸次發展出以顧客為核心的一體化服務多元化經營模式。


誠品書店從線下出發,實現了應用網際網路思維經營流量的傳統書店的變革。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網上書店的突飛猛進,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書店紛紛倒閉。


誠品書店在困境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將書店與百貨和餐飲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休閒與娛樂,保留了書店難能可貴的文化氣息。

創辦誠品之初,吳清友給誠品書店準備了一筆錢,打算賠5到8年,但沒想到誠品書店一虧損就是15年。


雖然誠品創立初期資金方面深陷泥藻,但也有成功之處。


他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塑造了誠品富有人文氣息的書店形象。


這種人文氣質為其吸引了最初的一大批忠實消費者,因此建立聲名與品牌。


但這種成功也限制了誠品書店用戶的發展,由於誠品將讀者局限在高級知識分子的文藝人士,但這一群體的人數畢竟有限。


因此書店的發展空間與盈利空間並不大,加上高額的租金,書店還是沒能給誠品帶來利潤。


而這種局面似乎進入了死循環,有忠實的消費者卻始終沒辦法給公司帶來營收和利潤。


直到1995年,這一年也是誠品發展過程的重要轉折點。


這一年誠品敦南店因為無力負擔漲價後的房租租金,最終選擇把誠品書店搬遷到並不繁華的星光人壽大樓。


誠品選址的理念素來選擇在熱鬧的商區,這樣可以使書店接觸到儘可能多優質的讀者。


但這一代價就是要面對繁華商業圈高昂的租金。


如何增加誠品書店的營業收入。


如何在保持書店文藝特質與實際利潤之間尋找到平衡點,成了書店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誠品書店的轉型勢在必行。


那誠品書店是如何轉變經營模式的呢?


誠品書店的轉型的關鍵就在於吳清友創新了一套商業模式。


他把「誠品書店」轉變成了「誠品」,從此擴展了「書店」的經營模式。


在這一經營思路及理念的指導下,使誠品從單一的書店擴展為以書店為核心的綜合性、藝術性的百貨商場。


他將書店提升為新文化的休閒場所,並把書店定義為多元的、動態的文化事業,而非單純的零售業。


近年來,在「圖書」的基礎上,誠品書店調整了發展策略,嘗試「複合式經營」。


在誠品書店的複合式門店中,其圖書銷售區只佔到總經營面積的20%-30%,其他銷售區域還引進了服飾、文創、家居、美容、餐飲、兒童、教育等多種業態。


這些業態的引進,不僅增加了誠品的租金收入,更大大提升了誠品的服務功能。

2005年誠品書店信義分店開始真正從以書為主轉型為書和生活並存的形態,書和非書以及相關服務(餐飲)都圍繞著誠品書店文化來構建。


對於書區來說,誠品書店在用戶體驗上精益求精,在門店各個位置都有查詢終端,可以隨時查詢商品查詢點、收銀點、會員服務點分布設置,便於用戶的分流。


從業態發展來說,誠品書店經歷了從傳統單一書店的起步到現在體驗式文創工廠的變革。


傳統的誠品書店參考了快消行業的營銷推廣方式,包括客戶引導、熱點推薦、動線設計等,關於熱門事件的營銷,採用了總部統籌,門店落實的方式。


誠品書店經營模式逐漸得到了市場的肯定,分店快速的擴張開來。


誠品書店繼續進行商業的迭代和進化,已經完全將誠品書店的生活態度融入到客戶體驗之中。


將所有的產品營造出一體化融合的氛圍,從真正意義上轉化為文化地產,開始大力建立品牌文化,營造用戶的文化認同感。


同時,互動體驗的空間佔比越來越多,獨特設計感的產品越來越多。


誠品書店甚至還辦過把敦南誠品書店旁邊的安和路全封街的露天藝術節。


在這兒閱讀的不只是書,更是人。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網上書店的突飛猛進,實體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書店紛紛倒閉。


誠品書店在困境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將書店與百貨和餐飲融合在一起。


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休閒與娛樂,保留了書店難能可貴的文化氣息。


上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經濟與文創產業改革的新浪潮,民間消費意識得到了提升,大批消費產業孵化成熟。


在經濟和實體產業的高速發展下,人們的消費觀念得到重塑升級,多元化與追求個性的消費需求亟待滿足。


實體書店未來發展幾何?


網際網路發展對實體書店的衝擊誠品書店的體驗式行銷與多元化經營成為圖書業務能最終實現盈利的兩大關鍵,也成為誠品集團橫向發展的經驗基石。


但自2010年以來,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的網絡書籍、數字出版等圖書行業新態勢開始影響人們的閱讀習慣。


線上購書逐漸成為主流趨勢,這讓實體書店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誠品書店作為實體書店行業中的一員,也面臨同樣的遭遇。


儘管在2004年誠品開設過網絡書店,但由於誠品書店一直以來的經營路線是以體驗為主,且在品牌鋪墊上已經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此時轉戰線上,離開了用戶體驗上的優勢,無異於從零開始;再加上誠品集團業務布局重心不一,集團高層對書店發展也採取相對保守的措施。


新興實體書店對誠品書店的衝擊自21世紀以來,我國居民消費能力與市場消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不少以體驗為主的實體店也迎來發展的新高潮。

實體書店正在探索創新中轉型升級,改革成效初步顯現,未來向複合業態的轉變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安尚科技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整套網際網路營銷解決方案。


7年來,我們只專注做一件事


建站+推廣


已幫助2000+企業實現網上盈利


選擇安尚科技  帶你告別網絡營銷


引爆網站流量


相關焦點

  • 兩岸聚焦:複合式經營,誠品書店的制勝之道
    兩岸聚焦:複合式經營,誠品書店的制勝之道 這一年誠品還第一次走出臺灣,在香港銅鑼灣布點。這一年到過誠品的顧客超過1.2億人次,其中200萬是觀光客。與2011年相比,2012年的業績整體增長10%,其中單純書店部分增長6%。
  • 讀唄|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那麼,「誠品書店」究竟是如何成為「誠品」的? 編者按:7月18日晚,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病在臺北辭世。在經營誠品書店25年的日子裡,他是怎樣將一家「誠品書店」打造為「誠品」品牌的?
  • 誠品書店吳清友:「連鎖而不複製」的書店如何經營?
    4年後,他創立了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並在「人文」的經營理念與現實商業世界之間徘徊,一度虧損達15年之久。這是否與風水先生「積累智慧」的點撥有關?   不把盈利作為書店經營的最高目標,這樣的理念卻讓誠品書店在傳統書店逐漸被網絡衝擊代替的今天,維持著亞洲最大書店的地位。
  • 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2015年11月25日開業。誠品書店於1989年由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在臺灣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誠品書店的「奇蹟」
    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敬神明,每年元旦子時一到,要將上等茶葉或新沏的茶水置於祭桌,以敬神明:二敬祖宗,從元旦到元宵,按祖宗人數每人供奉清茶、敬尊長,春節,由新進門的媳婦泡茶,向尊長敬茶:四敬良友,平時準備多種好茶,視客人喜好湖上,表示待客周全真誠。以茶代酒敬迎賓客成為臺灣人民的基本禮儀。除此以外,茶還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 誠品書店:典型的複合式經營成功案例
    誠品書店誕生於1989年,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誠品書店的發展策略,打破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先由品牌的文化創意核心奠定了成功的基礎,然後推動市場、書店與零售的「複合式經營」,使書店不只買書,而是包羅書店、畫廊、花店、商場、餐飲的複合組織。當書店不只是購書地點,而可以悠然流連的書香世界時,它就不再是買完書付錢就走的地方,這便是誠品的迷人之處。
  • 誠品書店是怎樣盈利的?
    而吳清友則說,誠品的「誠」是家訓,取「財務有時盡,唯誠終生不盡」之意。就是這份真誠以及精品精神,成就了吳清友和他的誠品。誠品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走的是一條「文化百貨」的路子。總的來說誠品還是書店,但它在書店中闢出一塊位置引進了與書業有關的其他業態,這樣,誠品書店的生意重點就悄悄地從「書店」轉向了「商場」。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取名「誠品」,代表著誠品書店對美好社會的追求與實踐。 創始之初,誠品以書店為品牌核心,營運範疇已逐步擴展至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商品,以及捷運站、醫院、學校等各類型特殊通路之經營,並延伸至商場開發經營和專業物流中心建置等專業。
  • 臺灣誠品書店:不把盈利作為經營的最高目標
    4年後,他創立了誠品書店,並在「人文」的經營理念與現實商業世界之間徘徊,一度虧損達15年之久。這是否與風水先生「積累智慧」的點撥有關?不把盈利作為書店經營的最高目標,這樣的理念卻讓誠品書店在傳統書店逐漸被網絡衝擊代替的今天,維持著亞洲最大書店的地位。
  • 誠品書店-進東京
    圖片來源 | eslite 誠品、UDN.com與其他分店一樣,誠品生活日本橋仍採用了複合經營的業態,書店、餐廳、奶茶店、茶室、市集有序地排布在一起,這也是如今書店的熱門形態。△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內出售臺灣商品和日本商品的誠品生活市集。
  • 誠品書店進東京
    圖片來源 | eslite 誠品、UDN.com與其他分店一樣,誠品生活日本橋仍採用了複合經營的業態,書店、餐廳、奶茶店、茶室、市集有序地排布在一起,這也是如今書店的熱門形態。△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內出售臺灣商品和日本商品的誠品生活市集。
  • 誠品書店:典型的複合式經營成功代表
    誠品書店是臺灣最大的連鎖書店。誠品書店植基於推廣閱讀、激發創意、深耕文化、提升心靈的理念,成立23年以來,在硬體的空間規劃,軟體的中外文書種、藝術文化活動的推廣以及複合式的經營手法上,努力創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文化景觀。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生前演講: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的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 落幕中的「誠品書店」
    消息一出,網友們又是一片唏噓,有人嘆息今年實體書店的生存不易,有人分析誠品在深圳「水土不服」的原因。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20年上半年誠品關閉了6家門店,下半年還會再關1至2家。《時代》雜誌亞洲版曾在2004年就將誠品選為「亞洲之最」的最佳書店:「誠品不但藏書豐富,店裡播放古典音樂營造出來的輕鬆氣氛,讓半夜買書的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待到天亮了。」但在今天,誠品卻迎來了陸續的關店潮。
  • 疼愛書店的人給了誠品生命力
    15年裡一直賠錢,卻又15年如一日對它不離不棄;誰會等到慘澹的經營在第16年柳暗花明,又有幸看到它擁有兩岸三地眾多忠實擁躉?這樣的際遇只能屬於臺灣誠品書店。創辦於1989年的誠品書店,以有別於其他同業的經營模式創出「誠品現象」。一時間,「我不在誠品,就在去誠品的路上」成為誠品粉絲熱衷的網絡籤名。在大陸實體書店落寞蕭條的情況下,誠品書店依靠其創辦人吳清友先生獨特的經營思維迎來它輝煌的第23年。
  • 情懷,撐不起誠品書店
    來源誠品生活深圳公眾號在這個「關店說明」中,誠品書店表示「我們心懷萬千感謝,並相信這是一趟充滿價值且不悔的旅程!」,並感謝了房東華潤置地、合作夥伴、讀者以及深圳市。行文中透露著不舍之情,在最後誠品生活給深圳讀者留下了希望:期盼未來因緣俱足時日,我們能與深圳讀者再次相遇!
  • "誠品"之後,誰是下一個"書店神話"?
    觀察記者 孫豔蘭  一個書店與一座城市  在臺北,想要沉澱心靈,想要找一個歇腳的地方,你可以去「誠品」。  「誠品」之於文化臺北,就彷佛艾菲爾鐵塔之於巴黎,它們都帶領著城市走往想像和期待的方向。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病逝 28年成就「誠品現象」
    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 齊湘輝 何自力)19日,在臺北誠品書店敦南總店,上下五層的空間平靜如常,人們三三兩兩而來,尋覓自己喜愛的角落,享受閱讀時光。  就在18日晚,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8歲。他創立的誠品書店已成為臺北的文化地標,還一度引起文化界探討「誠品現象」。
  • 從書店到地產?誠品書店闖入蘇州「豪宅」市場?!
    誠品書店副董事長、創始人吳清友的女兒吳旻潔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表示。 與吳旻潔「看多」未來前景不同的是,蘇州市場對「誠品居所」更多是抱著一種「看空」的態度。「誠品打造的居所概念,是消費者比較好奇的點,但最終落實到產品的銷售及打造上,確實與市場有點脫軌,遇到的壓力不小。」
  • 明年此時,蘇州誠品書店見
    臺灣誠品書店是無數讀書人的「理想國」,更成為臺北這座城市的文化地標。2010年有消息稱,誠品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選址蘇州。經過四年的沉澱,這事兒終於有了眉目——5月13日,誠品首次在蘇州召開媒體見面會,董事長吳清友透露:「明年的這個時候,蘇州誠品書店將亮相金雞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