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中的「誠品書店」

2021-01-21 小歷史one


7月3日,誠品官方宣布,因疫情影響誠品生活深圳將在今年年底結束營業。消息一出,網友們又是一片唏噓,有人嘆息今年實體書店的生存不易,有人分析誠品在深圳「水土不服」的原因。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20年上半年誠品關閉了6家門店,下半年還會再關1至2家。


《時代》雜誌亞洲版曾在2004年就將誠品選為「亞洲之最」的最佳書店:「誠品不但藏書豐富,店裡播放古典音樂營造出來的輕鬆氣氛,讓半夜買書的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待到天亮了。」


但在今天,誠品卻迎來了陸續的關店潮。





「生命因閱讀而不再失落」

當年的我實在沒多想,心念也很單純,就是一個自覺生命因閱讀而不再失落的個體,想要窮盡己力,為生長的這塊土地播下人文、藝術、創意融入生活的種子。


988年,吳清友生了一場大病。

當時他38歲,經營一家名為「誠建」的餐廚設備公司,積攢了「不敢想的財富」。

開一家人文藝術書店是他在三年前就萌生的想法,而直到經歷了一次生死關,他才更加清楚,「自己想做的並不只是一家書店,而是一處能讓身心安頓、心靈停泊的場所」。

1989年3月12日,第一家誠品(即老敦南店)在臺北仁愛圓環開業。地下一樓以美術圖書為主,一樓則售賣西方經典工藝品,還有茶室、花店、後院小花園,二樓書店從「人文、藝術、創意、生活」四個主軸出發規劃書區與書種,還開設了「古書區」,另外還有誠品畫廊和藝術空間。柔和黃光、原木地板、古典樂聲,店內裝潢設計無不散發著優雅文藝的氣息。



誠品的場所精神,在書與非書之間

海明威閱讀海,發現生命是一條要花一輩子才會上鉤的魚。

凡高閱讀麥田,發現藝術躲在太陽的背後乘涼。

弗洛伊德閱讀夢,發現一條直達潛意識的秘密通道。

羅丹閱讀人體,發現哥倫布沒有發現的美麗海岸線。

加繆閱讀卡夫卡,發現真理已經被講完一半。

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歡迎各種可能的閱讀者。



什麼是場所精神?

吳清友說:「我為這種精神定義了三個元素,人、空間、活動,他們共同營造出一種文化氛圍。」

在誠品,每一位讀者都被視為值得尊重的個體。誠品的經營策略是追求「顧客份額」而非「市場份額」,顧客份額指的是某產品或企業的銷售量在一個顧客該類消費中的比例,也稱為顧客的錢袋份額。它以單一的顧客為評估單位,因而更加重視顧客的個性化需求。

同時,誠品作為場所的經營者,與藝文界緊密相連。閱讀不局限於書籍,還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演講、座談會、展覽、電影、小劇場,緊跟時代與社會議題,也關注個體內在心靈。

誠品從來不只是一間書店,甚至不是為了賣書,而是希望通過為人們提供一個閱讀、分享、安頓身心的文化場所,來推廣良性閱讀,提升閱讀品質,以及延伸閱讀場域。所以在書店環境的設計當中,誠品會將顏色、燈光、音樂、氣味乃至工作人員的微笑都考慮進去。



24小時不打烊,閱讀納入夜生活

誠品敦南店在1999年正式成為全球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每年除了上下半年盤點與除夕夜三個晚上,21年來這裡都是燈火通明,以「眾生平等」的姿態接納每一位過路人。

深夜的誠品人並不少,閱讀區的座位坐滿了人,有年輕的學生也有弓著背的老人,有白領也有流浪漢,有附近散步的居民也有慕名而來的旅人。更多人席地而坐,靜靜閱讀,如果睡著了,會被店員輕輕叫醒。


信息流媒體時代,書店確實越來越困難

曾經我們的童年會最喜歡的是去新歡書店......


有幸去過蘇州的誠品書店,還是希望誠品能繼續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21年的誠品書局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21年的誠品書局宣告閉店,這些獨立書店仍在與世界對抗2020年5月31日,一代精神象徵、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敦南店在開業21年後正式閉店,當晚,超過5萬名讀者來到現場,告別這個陪伴了他們21年青春的記憶。
  • 誠品書店落幕,這些書一般的文案值得再品
    文|燒腦廣告(shukewenzhai)聽聞,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將於5月關閉,不禁令人唏噓。誠品書店從1989年開始營業,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開創了複合式書店的經營模式,營業範疇逐步涉及展演、畫廊、餐飲、行旅、基金會。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而誠品書店在困境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將書店與百貨和餐飲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休閒與娛樂,保留了書店難能可貴的文化氣息。創辦誠品之初,吳清友給誠品書店準備了一筆錢,打算賠5到8年,但沒想到誠品書店一虧損就是15年。雖然誠品創立初期資金方面深陷泥藻,但也有成功之處。
  • 5萬人送別第一家誠品書店後,深圳誠品也快離開了?
    5萬人來到現場,於大雨中送別這家陪伴了 30年的書店,也是第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自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誕生,1999年首次24小時不打烊以來,這裡的燈光就不曾熄滅。| 深圳誠品書店消息一出,大家誠惶誠恐。剛來深圳一年半的誠品,難道就要因為水土不服關閉了嗎?曾經說要把誠品變成深圳的「文化綠洲」,這麼快就要食言了嗎?難道,屬於誠品的時代,即將落幕?
  • 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2015年11月25日開業。誠品書店於1989年由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在臺灣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誠品書店的「奇蹟」
    成品書店的「奇蹟」有人說臺北的地理地標是101高樓,而文化地標卻是誠品書店。誠品書店不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書店,而且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華人圈裡,都享有盛譽,它「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理念,將過去只賣書的傳統書店成功轉型為極受現代人歡迎的新型書店,它曾創下的「史無前例」的三項紀錄,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 誠品第一家24小時書店5月31號謝幕
    你能想像一個書店能成為一個城市的熱門「景點」嗎?誠品書店就是這樣的存在,從書籍到文創、再到生活方式用品,誠品將文化內核充分延展。誠品是書店,但又早已不再是書店,而是中國臺北文化地圖上的一個地標,一枚記號。打卡誠品敦南店,一直是「去臺灣必做十件事」的熱門之選。
  • 讀唄|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那麼,「誠品書店」究竟是如何成為「誠品」的? 編者按:7月18日晚,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病在臺北辭世。在經營誠品書店25年的日子裡,他是怎樣將一家「誠品書店」打造為「誠品」品牌的?
  • 情懷,撐不起誠品書店
    來源誠品生活深圳公眾號在這個「關店說明」中,誠品書店表示「我們心懷萬千感謝,並相信這是一趟充滿價值且不悔的旅程!」,並感謝了房東華潤置地、合作夥伴、讀者以及深圳市。行文中透露著不舍之情,在最後誠品生活給深圳讀者留下了希望:期盼未來因緣俱足時日,我們能與深圳讀者再次相遇!
  • 誠品書店是怎樣盈利的?
    2016年7月27日,誠品迎來開業第1萬天,回顧一路以來的發展,吳清友當時發表致詞時,言談中卻是帶著哽咽。他說,「在賠錢的日子裡,很多時刻,我是坐在敦南店內咖啡館的角落,看著讀者臉上充滿從容、溫暖、喜悅、快樂進出」,而這樣的容顏,為他帶來正面能量,是他能夠繼續走下去的動力。「誠品」一名源自古希臘文eslite,意指精英。
  • 誠品書店-進東京
    △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中策劃的小型展覽之一,主題為「東京 × 臺灣」。邀請了兩地不同的文化人士對談。攝影 | 周思蓓△ 誠品生活文創平臺 expo 在誠品生活日本橋店策劃的「臺灣ロマン!人情味萬屋」( 臺灣浪漫!人情味古早味雜貨店),匯集了臺灣的各式生活好物。
  • 誠品書店進東京
    △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中策劃的小型展覽之一,主題為「東京 × 臺灣」。邀請了兩地不同的文化人士對談。攝影 | 周思蓓△ 誠品生活文創平臺 expo 在誠品生活日本橋店策劃的「臺灣ロマン!人情味萬屋」( 臺灣浪漫!人情味古早味雜貨店),匯集了臺灣的各式生活好物。
  • 我的夢躲在誠品書店的角落裡——走馬觀花臺北誠品書店
    臺北之行近在眼前,我腦海裡出現敦化南路誠品書店的想像,越來越頻繁。想像中的敦化南路,是一條小商小鋪肩並肩的小街。每到夜幕降臨以後,這些小商小鋪裡杏黃色的燈火會順著木質窗欞流瀉到青石板鋪成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但絕不擁擠的人們步履悠閒地走在街道上,突然,就走到了誠品書店門前。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生前演講: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如果真像魯迅話語中的「失掉的好地獄」——根本就無所謂「好地獄」,更無所謂「失掉」——的話,那麼「逝去的好天堂」,大約還是有的。對很多人來說,「天堂」,就是那些美好的書店。把書店比作「天堂」,這種比喻多少有那麼一點「陳詞濫調」的意味。但沒辦法,確實找不出比「天堂」更合適的說法了。
  • 蘇州誠品書店,不僅僅是書店
    每到一座城市,都應該去當地的書店看一看,尤其是有一些十分有設計感的地方,比如蘇州的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是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分店,位於金雞湖畔,一進門就是標誌性的高18米、寬6米的72級大臺階,是一個拍照聖地,很多遊客都會選擇在樓梯拍下誠品的第一張照片,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一大批的驚喜等著你。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展望未來,「文化創意」必將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能積極介入、發揮影響力的產業,誠品將以獨特的「誠品經驗」作為基礎帶來更為精緻、多元、更具國際視野的文化生活。一家民營書店能開到吸引遊客、增加外匯收入、刺激經濟、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臺灣的誠品書店,無出其右。誠品成為臺灣文化提升的指標,還一度引起藝文界探討「誠品現象」。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你不在家,就在誠品。你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
  • 遊記:誠品書店!
    愛上誠品不知道是不是從臺北開始,蘇州的誠品書店是誠品在大陸開的第一家店,選擇在蘇州的經濟開發區,門口巨大的招牌非常有設計感,已經是拍照勝地。這裡的圖書種類約15萬種,50萬冊。在臺灣,人們去誠品不僅僅為書,他們也會深藏在這些輕食品牌裡發呆品茶,度過一日,這成為臺灣誠品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有點可惜的是,蘇州誠品並不是24小時營業的,晚上十點閉店。
  • 首家誠品書店在臺結業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6月1日凌晨零時正式熄燈結業。5月31日,書店安排連串紀念活動,現場聚集大批民眾,在深夜共同倒數送別。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5月31日凌晨開始,書店邀請各界文化藝術界人士到店內舉辦講座。隨著6月1日凌晨將至,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與員工、讀者一同倒數並喊出「敦南誠品,晚安」,誠品敦南店正式熄燈告別。
  • 疼愛書店的人給了誠品生命力
    這樣的際遇只能屬於臺灣誠品書店。創辦於1989年的誠品書店,以有別於其他同業的經營模式創出「誠品現象」。一時間,「我不在誠品,就在去誠品的路上」成為誠品粉絲熱衷的網絡籤名。在大陸實體書店落寞蕭條的情況下,誠品書店依靠其創辦人吳清友先生獨特的經營思維迎來它輝煌的第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