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的「奇蹟」

2021-01-09 三杯酒醉餘生434

臺灣人民要鐵茶臺灣,酒的消費量不大但茶的內銷數量卻達到噸,這對於兩千多萬人口的臺灣人民來說是個不小的比例。

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敬神明,每年元旦子時一到,要將上等茶葉或新沏的茶水置於祭桌,以敬神明:二敬祖宗,從元旦到元宵,按祖宗人數每人供奉清茶、敬尊長,春節,由新進門的媳婦泡茶,向尊長敬茶:四敬良友,平時準備多種好茶,視客人喜好湖上,表示待客周全真誠。

以茶代酒敬迎賓客成為臺灣人民的基本禮儀。除此以外,茶還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民間有「吃了男家茶禮」的說法來表示自己的女兒已經定親了,因為茶樹移栽很難存活,故茶樹有不遷」之說,以茶定親,便有了「婚姻永固」的寓意。新娘過門,第一件事就是端茶敬翁姑,然後請親人飲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女婿捎去好茶葉、嶽家父母必歡天喜地地請鄰家一同品嘗「親姆茶」。

親友外出謀生,要送他一些茶葉,因茶葉在福建和臺灣都被稱為「茶心」,送上一包茶葉,就是表達一種希望外出謀生的親友不忘祖宗、家鄉的願望。而身在海外的親友給自己的家鄉父老郵寄匯款時,稱之為寄「茶資」。

從飲茶的方式上也講究一板一眼不離章法。首先要選上好的茶壺,如果能將壺身敲出鏗鏘高昂且有共鳴者,謂之好茶壺,泡出的茶必定芳香四溢,還有,聲音頻率高的茶壺適宜泡清香型茶葉;聲音低沉的茶壺適合泡濃厚型的茶葉;最好的壺,敲擊出的聲音帶有彈性,峰迴路轉,泡出的茶經久不散,回味無窮。

其次注重泡茶技術,其程序與大陸,尤其閩南一帶的「茶道」完全相同。衝好的茶水金黃豔麗,香氣清雅,十分誘人,小啜一口含於舌底,頓覺農醇芬香,回味無窮。

源自於大陸又形成自己獨特氣質的臺灣茶,以其不可抵擋的魅力,俘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因而暢銷全球。臺北一位詩人的一首七律,或許能更形象地道出臺灣茶的品質。

成品書店的「奇蹟」

有人說臺北的地理地標是101高樓,而文化地標卻是誠品書店。誠品書店不僅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書店,而且在東南亞甚至在世界華人圈裡,都享有盛譽,它「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理念,將過去只賣書的傳統書店成功轉型為極受現代人歡迎的新型書店,它曾創下的「史無前例」的三項紀錄,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

誠品書店的創辦人「懷抱著對人文和藝術深深的肯定與關懷」,於1989年3月12日在仁愛路圓環開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當時只是一家專為愛書人士所文藝術專賣店。「尊重走進書店裡的每一個人」,是誠品書店成功的化的理念。

與一般傳統書店迥然不同。一踏進誠品大門,就可以聞到書店內附設雅座處飄來的濃濃咖啡香,伴著書香,兩種香氣在空氣中奇妙結合,散發出迷人的氣息。

明亮、開闊的空間,頗具歐洲圖書館風味的書城,空間對稱而有層次,連貫中有區隔,一反傳統書店的沉悶與規格化,以沉穩、優雅、溫馨的色系營造出充滿人文藝術氣質的氛圍感受,讓每個人一進入誠品書店,就不自覺地輕聲細語、放慢腳步。

誠品優雅的空間設計,精緻閱讀的環境,使臺灣人發現逛書店也可以如此舒服愉快:種類豐富的各國書籍、快速引進的外界信息,讓誠品的形象超越傳統書店為各年紀各職業的人們所青睞。

誠品書店不只賣書,它也自創雜誌、舉辦講座、介紹優秀音樂、經常舉行,文藝活動誠品書店改變的,不只是臺灣書店的生態,更是臺灣人的閱讀習與閱讀品味,一種「人文氣氛」的真實呈現,敦南店的24小時營業,也改變了臺北人的夜晚體閒習慣,它的身份已超越書店,更是一個品牌。

1991年9月,誠品書店(敦南店)擴大營業面積。除了拓展書區品種之外,更增設了文藝空間,正式確立了誠品書店在「靜態的書店經營」及「多元的藝文活動」兩個方向並進互動的文化參與角色。綜合書區、藝文空間與畫廊的組合,建立了臺灣書店經營的裡程碑。

由於誠品書店獨特的定位與經營者對理念的執著,讓愛書人限睛為之一亮,開幕後很快就在市場上樹立起廣泛的知名度,媒體爭相報導這家鳳格出眾的書店,很多人驚訝臺北竟然會出現這麼高水平的書店。

誠品書店的營業時間為晝夜24小時,他們的經營理念是「知識無終點讀書不打烊」。如果囊中羞澀,你可以席地而坐,只讀不買,看上一天半日,絕不會有人於擾你。

全店的地面一律用實木地板鋪就,潔淨無塵。誠品力圖營造閱讀空間與閱讀心情,其書櫃面板保持15度傾斜,體貼讀者,書架上的書伸手可及,或站或坐,隨你高興。誠品書店讓書店不再只是購書地點,而是可以悠然流連的書香世界。

誠品堅持推出自己認為的好書,不被暢銷榜影響,經常會推薦一些受冷落的好書,事實上,這種看似逆勢操作的手法,飛品悉心規劃下,一些冷門品店椰榜書往往也大爆冷門,銷售奇佳。讓「好書不寂寞是他們努力的目標

誠品最大的創新是革新了「書店」的經營概念,將書店提升為新文化的休閒場所,尤其自1999年3月起,面積約1653平方米的成品數南總店,將營業時間開放為24小時。

這項亞洲首創的舉措,受到熱烈回應,夜貓族不再無處可去,滿足了現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

誠品將書店定義為多元的、動態的文化事業,它在活動行銷上的創意,令其他連鎖書店望塵莫及。

除了以精緻優雅的閱讀空規劃、精心陳設展現閱讀價值外,更長期舉辦各項演講、座談、表演與展覽等延伸閱讀活動,每年至少舉辦400至500場演講與展覽,遍及文學戲劇、環保、舞蹈與美術等領域,開創了書店與讀者各種對話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誠品書店的經營之道
    而誠品書店在困境中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將書店與百貨和餐飲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夠休閒與娛樂,保留了書店難能可貴的文化氣息。創辦誠品之初,吳清友給誠品書店準備了一筆錢,打算賠5到8年,但沒想到誠品書店一虧損就是15年。雖然誠品創立初期資金方面深陷泥藻,但也有成功之處。
  • 「誠品之父」吳清友病逝 兩岸文創界一段「奇蹟」
    據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 18日晚,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8歲。  1989年,首座誠品書店在臺北市仁愛路圓環邊誕生,以「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為經營理念,定位為人文藝術專業書店。1999年,誠品書店開創24小時不打烊創新營運模式,為大眾提供了全新的城市閱讀生活。
  • 後吳清友時代:誠品或從「書店」淪為「百貨公司」?
    (贏商網報導)一個原來不愛看書的人,最後開起了書店,而且還有別於傳統的模式的「24小時不打烊」……   書店最討厭只看不買的「書蟲」,但這家書店卻特意打造舒適空間讓客人看個飽……     最令人驚訝的是,書店虧損15年後不僅頑強地生存下來,版圖更日益擴大,成為兩岸三地文創產業的奇蹟!
  • 誠品書店:臺灣文化的一面旗幟
    近日,筆者專程前往臺北市誠品書店的旗艦店購書參觀,此行最大的感受是誠品書店主打文化溫情牌,確屬文化服務結構布局方面的經典。如主題文化社區般的格局、巧妙融入市民生活的服務取向、精心薈萃臺灣文化人才的傳播內容,使誠品書店成為臺灣現代文化的一面旗幟。誠品有8個營業層,是集文化活動、餐飲服務、文具用具、品牌服裝等為一體的綜合場所。書、刊、音像等主營業務只佔總面積在40%以下,但到處可見的長椅、摺椅、長桌,形成恍如圖書館般環境;此外還有幼兒嬉戲場地等。
  • 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2015年11月25日開業。誠品書店於1989年由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在臺灣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誠品書店的勝利,就是小眾的勝利麼?
    如今西西弗、誠品、鍾書閣等書店遍地開花,不少商場都邀請書店入駐,力求打造新的文化地標。  在紙媒被唱衰的今天,這些書店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不管他們最終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走多遠,他們這種普及文化的行為還是功不可沒的。  昨日,臺灣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先生去世,享年 68 歲。  吳清友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說,誠品是虧損了十五年才盈利的,在這十五年裡,他至少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 讀唄|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讀唄 | 從「誠品書店」到「誠品」:一家精英藝術書店的擴張歷程 iwangshang / 康倩茹 / 2017-07-19 摘要:誠品書店不僅是一代人心中的文化地標,更是一種現象,改變了不少人對閱讀、生活、乃至自己的看法
  • 誠品書店是怎樣盈利的?
    而吳清友則說,誠品的「誠」是家訓,取「財務有時盡,唯誠終生不盡」之意。就是這份真誠以及精品精神,成就了吳清友和他的誠品。誠品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走的是一條「文化百貨」的路子。總的來說誠品還是書店,但它在書店中闢出一塊位置引進了與書業有關的其他業態,這樣,誠品書店的生意重點就悄悄地從「書店」轉向了「商場」。
  • 情懷,撐不起誠品書店
    看了誠品書店深圳萬象天地的閉店文案,讓人差點就相信了「賣情懷」能養起一個品牌。其實用戶的習慣培養和品牌的文化創意,也是誠品書店獨具魅力的市場競爭優勢所在。誠品書店打破了用戶對傳統書店沉悶的印象,以明亮開闊的空間、優雅溫馨的色調等元素渲染了店面的文藝氣息,讓每一個體驗過誠品書店的人都能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正如誠品生活創始人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描述的一樣:「誠品生活是城市人的集體創作。
  • 誠品書店-進東京
    誠品生活是誠品集團於 2010 年成立的子公司,這個品牌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平臺(也就是百貨店式的運營)、餐飲、酒店等多項業務,你熟悉的誠品書店業務也包涵在「誠品生活」品牌之中。△ 1989 年,首家誠品書店在臺北市開業。圖片來源 | eslite 誠品相較其他分店,誠品生活日本橋顯得有些迷你。
  • 誠品書店進東京
    誠品生活是誠品集團於 2010 年成立的子公司,這個品牌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平臺(也就是百貨店式的運營)、餐飲、酒店等多項業務,你熟悉的誠品書店業務也包涵在「誠品生活」品牌之中。△ 1989 年,首家誠品書店在臺北市開業。圖片來源 | eslite 誠品相較其他分店,誠品生活日本橋顯得有些迷你。
  • 蘇州誠品書店,不僅僅是書店
    每到一座城市,都應該去當地的書店看一看,尤其是有一些十分有設計感的地方,比如蘇州的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是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分店,位於金雞湖畔,一進門就是標誌性的高18米、寬6米的72級大臺階,是一個拍照聖地,很多遊客都會選擇在樓梯拍下誠品的第一張照片,不過這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有一大批的驚喜等著你。
  • 我的夢躲在誠品書店的角落裡——走馬觀花臺北誠品書店
    想像中的敦化南路誠品書店,也是古舊建築展了新顏的樣子,木門木窗原木的書架,就連販賣咖啡的櫃檯,也會用處理得舊舊的原木做成。 當然,我可以去網上看看它的真模樣。我寧願去剛開張不久的蘇州誠品書店打個前站。大年初一,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從蘇州回上海,特意拐到蘇州工業園區尋找誠品書店。果然大到壯觀,只是與我想像的誠品書店大相逕庭!
  • 首家誠品書店在臺結業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6月1日凌晨零時正式熄燈結業。5月31日,書店安排連串紀念活動,現場聚集大批民眾,在深夜共同倒數送別。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5月31日凌晨開始,書店邀請各界文化藝術界人士到店內舉辦講座。隨著6月1日凌晨將至,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與員工、讀者一同倒數並喊出「敦南誠品,晚安」,誠品敦南店正式熄燈告別。
  • 落幕中的「誠品書店」
    消息一出,網友們又是一片唏噓,有人嘆息今年實體書店的生存不易,有人分析誠品在深圳「水土不服」的原因。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20年上半年誠品關閉了6家門店,下半年還會再關1至2家。《時代》雜誌亞洲版曾在2004年就將誠品選為「亞洲之最」的最佳書店:「誠品不但藏書豐富,店裡播放古典音樂營造出來的輕鬆氣氛,讓半夜買書的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就待到天亮了。」但在今天,誠品卻迎來了陸續的關店潮。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生前演講:我與誠品書店的25年
    這開啟了我對書店經營的一種興趣。柏拉圖曾經說過,販售和分享知識其實是要比販售和分享食品更嚴謹、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沒有任何對書店的認識。雖然相較於弘一大師,經營誠品書店也不過是做一個心靈生活的逃兵,但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 誠品書店:被《時代》評選為亞洲最佳的書店
    一位愛逛誠品的人士指出,誠品書店讓書店不再只是購書地點,而是可以悠然流連的書香世界。書種的組合更是誠品的經營特色。「誠品暢榜」定期向讀者推薦一些有點冷門的好書,即使已在書架上睡上3個月的書也不把它送入倉庫,這就是誠品與傳統書店的差異,並為愛書者稱道之處。事實上,這種看似逆勢操作的手法,在誠品悉心規劃下,一些冷門書往往也大爆冷門,銷售奇佳。
  • 遊記:誠品書店!
    愛上誠品不知道是不是從臺北開始,蘇州的誠品書店是誠品在大陸開的第一家店,選擇在蘇州的經濟開發區,門口巨大的招牌非常有設計感,已經是拍照勝地。這裡的圖書種類約15萬種,50萬冊。在臺灣,人們去誠品不僅僅為書,他們也會深藏在這些輕食品牌裡發呆品茶,度過一日,這成為臺灣誠品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有點可惜的是,蘇州誠品並不是24小時營業的,晚上十點閉店。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你不在家,就在誠品。你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
  • 圖文:誠品書店,臺灣非去不可的觀光地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謝斌  閱讀提示  臺灣誠品書店,被譽為亞洲最棒的書店,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標杆。近年來,更成為臺灣著名的文化觀光地,是文化人、文藝青年赴臺非去不可之地。  書店,何以成為文化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