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雙影后vs是枝裕和,看完我立馬get到了「真相」

2020-12-21 脫氧硬糖

今天咱們來聊一部特殊的法國電影,也是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片——《真相》。

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這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繼《小偷家族》坎城奪魁後的首部作品,也是他離開本土文化語境、邁向國際合拍的試水之作。

影片的卡司陣容十分華麗——

女主由凱薩琳·德納芙和朱麗葉·比諾什兩位法國影后擔綱,她們在片中飾演一對母女;

男主則是即將開拍《愛在》系列第四部的伊桑·霍克,他演的是朱麗葉·比諾什的丈夫。

這樣一部星光熠熠的作品,在上映後迎來了兩極化的口碑評價——

有人說它是是枝裕和的水準之作,也有人認為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甚至說它是一部自我重複的作品。

正因為存在爭議,《真相》目前在豆瓣上只有7.2分,相比導演的其他舊作遜色不少。

但它真如評分顯示的那麼不盡人意嗎?其實並不盡然。

影片取材自是枝裕和執筆的舞臺劇《鬥篷》,主角是一對同在演藝圈工作、卻又彼此疏離的母女。

德納芙飾演的母親法比安是一位影壇巨星,多次摘得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的凱撒獎桂冠,年逾七十不肯退休,對表演事業充滿熱情。

但在銀幕之外,她為人刻薄虛榮、劈腿情史豐富、疏於照顧家庭……

總而言之,她既不是一位好情人,也不是一位好母親。

而比諾什飾演的路米爾,是一位影視編劇,也是法比安的獨生女。

由於父母過早離婚、母女矛盾重重,她成年後便遠赴紐約生活,與美劇演員漢克結婚,生下了女兒夏洛特。

近來,因為得知母親將出版回憶錄,路米爾才帶著丈夫女兒回到巴黎娘家。

她表面上以慶祝為名,但到達後的當晚就迫不及待地要來樣書,連夜挑出了所有虛構部分。

正如路米爾預料,母親的這本自傳裡謊話連篇,不僅塑造出母女情深的假象,還對因她而死的閨蜜莎拉隻字未提。

與此同時,法比安還剛接演了一部講述母女關係的科幻片,《關於我母親的回憶》。

影片講的是未來世界中,一位患有絕症的母親為了活命,只能長期在太空中生活,每隔七年回地球看一次女兒。

隨著時光流逝,女兒不斷長大衰老,變得雪鬢霜鬟、步履蹣跚;而母親卻始終如記憶中一般,容顏永駐。

她在片中出演配角,也就是老年版的女兒。

而飾演母親的,是當紅花旦瑪儂。她因為長相酷似傳奇女演員莎拉(也就是法比安曾經的閨蜜),一直被法國觀眾寄予厚望。

正因如此,法比安對瑪儂存有諸多挑剔:

不是嫌她排面大、給自己加戲,就是覺得她賣弄演技不真誠,甚至連養貓這件事,也成為對方為人狡詐、野心勃勃的佐證。

而同樣身在片場的路米爾,卻漸漸從瑪儂身上,找回了一段有關莎拉的封存記憶——

當時由於母親忙著拍戲、無暇顧及家裡,經常是莎拉帶著路米爾去片場玩耍,或者陪她參加校園舞臺劇的演出。

甚至可以說,相比法比安本人,莎拉更像是陪伴她成長的母親。

後來有一次,就在莎拉專心為新電影做準備時,法比安卻通過潛規則搶走角色,還摘得了影后桂冠,閨蜜倆為此爆發了激烈爭吵。

沒過多久,莎拉在酒後跳海身亡。

這一度讓年幼的路米爾痛苦自責,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童年陰影。

而在見到酷似莎拉的瑪儂後,路米爾多年來對母親的怨恨和不滿,全都被喚起。

在當天晚上的家宴上,她忍不住舊事重提,掀起了一場母女撕X的家庭大戲。

整體看下來,這部《真相》雖然將故事背景挪到了法國巴黎,但仍然是一部打著是枝裕和烙印、描繪家庭瑣碎與細膩情感的作品。

從影像基調上來看,它既延續了導演慣有的含蓄內斂,又融入了法式的優雅和明亮,並以紀錄片式的鏡頭將這個溫情安靜的故事娓娓道來。

從文本層面來看,它一方面承接原版舞臺劇的命題,探討的是以戲為生的演員職業,如何模糊了生活與藝術的虛實界限。

這種不瘋魔不成活式的探討,跟咱們之前聊過的德國影片《殼中裂縫》主題有些相似。

那部電影講的是一位天資平庸的表演系女學生,為了演好舞臺劇,不惜打破現實邊界、將戲中人設代入到生活裡,一度在崩潰自殘的邊緣來回試探。

而在這部《真相》中,母親法比安、女婿漢克、已故女演員莎拉和「小莎拉」瑪儂四人,都是要麼將戲中角色延續到生活,要麼為了專注表演而忘卻現實。

比如漢克,明明是因為酗酒成癮不得不戒,卻為了在眾人面前挽尊,謊稱自己是在爭取一個重要角色。

比如法比安,為了將飽滿情緒留到鏡頭前,寧願在現實中保持疏離孤立,甚至傷害女兒、背叛朋友。

在她看來,只有那些本職工作失敗、演不好戲的演員們,才會將注意力放在慈善公益、政治活動,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而另一方面,透過影片的「戲中戲」,我們不難看出《真相》延續了是枝裕和一貫鍾情的創作母題——缺席的母(父)愛。

那個「七年等一回」的科幻設定,正好映射了法比安在母親角色上的失職,以及路米爾對母愛與關注的渴求。

所以她才會對法比安說,「你也在太空船上度過了一些時間」。

在得知法比安出版新書後,她特地以「人生贏家」的姿態拖家帶口地回到巴黎,除了想揭穿自傳裡的謊言外,還想讓對方感受到嫉妒與挫敗。

但誰知,母親壓根看不上這位美劇演員女婿,言辭間無時無刻不透著輕視與高冷。

直到拍攝《關於我母親的記憶》的過程中,法比安通過扮演「女兒」的角色體驗身份轉換,才終於了解到女兒的心境,母女倆產生了和解的契機。

就像片名所暗示的,法比安雖然不是個稱職的母親,卻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關注著女兒成長。

她會跑去學校偷看女兒的舞臺劇,為女兒接演兒童奇幻電影,甚至對莎拉產生了嫉妒之心。

此前,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中,這類「缺席」大多發生在父親身上。

比如《步履不停》中,總是遠離家庭、獨處一室的父親;《如父如子》中,讓妻子「喪偶式育兒」的父親;《無人知曉》中,集體缺席孩子人生的父親;《海街日記》中,一開場就舉辦葬禮的父親……

這種缺席,既與是枝裕和的成長經歷有關,也與二戰後日本社會的父權崩壞,所造就的父子至親間的疏離有關。

而相比以上作品,《真相》只是聚焦家庭的分崩離析、藝術與現實的界限矛盾,卻缺少了社會文化層面上的支撐,顯得相對單薄了不少。

與此同時,應該看到導演做出了不少「東西合璧」的嘗試——比如通過日常化的家庭料理場景,為影片增添不一樣的親密情感氛圍;比如以日式家庭片的緩慢節奏,來呈現法國家庭的生活日常等。

總體而言,這部跨越文化語境的合拍電影,雖然與導演的幾部代表作略有差距,但它絕對算得上有誠意、有亮點,也不乏解讀空間。

更何況,敢於跳出自己的舒適區,這本身就是一種值得我們肯定的嘗試。與其質疑導演在法國拍片是否水土不服,不如期待他在這次的嘗試後,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精彩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在看完11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後,我為他找到了4個關鍵詞
    71屆坎城電影節是枝裕和憑《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是枝裕和的作品我看過11部,應該是日本導演裡我看的最多的了。在其中總能感覺到那種平淡生活中流轉的溫柔。用四個關鍵詞和大家分享我心中的是枝裕和作品,以這篇小小的文章,聊表喜愛。
  • 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究竟有沒有超越《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的《真相》則以西方面孔作畫,但也安排了一位美國人以一齣戲的旁觀者介入一個東方家庭之中。仿佛都回應了導演進入到他國文化的處境。雖然是枝從未在他的作品中表現「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愁感,但多少還是能讀到些許心酸。然而,這些作品也從法國情調中獲益良多。
  • 變溫柔的是枝裕和,反而不好看了
    文 | 清晏 編輯 | 沈小山除了洪尚秀,還沒有哪個亞洲導演,能在法國這片電影熱土上正常發揮過。向來以穩著稱的是枝裕和,也不例外——朱麗葉·比諾什聯手凱薩琳·德納芙,拉著他做導演的法國電影《真相》,就被很多人批評,說是枝失掉了他此前的水準。
  • 是枝裕和的新片,是下一部《寄生蟲》?
    是枝裕和的新作《中間人》(暫譯)將與韓國演員宋康昊、裴鬥娜、姜東元合作,影片由CJ娛樂負責發行,故事講述沒有條件養育孩子的人,將孩子放入特殊的育兒箱,隨之丟棄而引發的一系列故事。
  •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
    夏天到了,看部是枝裕和的電影吧!如果你看過《小偷家族》,再去看《海街日記》,你一定心中會浮現這樣一個猜想,「這兩個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同一個人吧。」看這兩部電影,會感覺像是在面對著一杯白水,但一口下去,卻讓人不經意,細細品味起來。這兩部的導演,都是一個叫做是枝裕和的人。除了這兩部,他的作品還包括著名的《步履不停》《無人知曉》。
  • 是枝裕和:依然溫柔注視著普通人的生活
    在影片的高潮階段,法比安直截了當地對女兒表達自己對「真相」的不屑:「我是個女演員,我絕不會寫什麼赤裸裸的真相,那太無趣了。」法比安經營多年的謊言世界漏洞百出卻固若金湯,她在片場演最佳女演員,在情人面前演女神,在孫女面前演女巫,卻不願在丈夫面前演一個好妻子,也不屑在女兒面前演一個好媽媽。
  • 在最安全的距離,是枝裕和用《真相》輕輕對你煽情
    看是枝裕和的首部非日語片《真相》,第一個讓我流淚的點是全場的第一次笑聲。那只是臺詞裡的一點小幽默,在現場起了些化學反應。在30%的上座率限制下,也許分貝也被降到三分之一,低低的,能讓你微笑時感受到其他人在報以迴響。
  • 看了這幾雙球鞋 我立馬就把「楊冪同款」甩腦後了!
    且不說是人手一雙的節奏,或許你的願望清單裡也有它們!而今天,我們將為你介紹幾雙同樣驚豔到不行,但還沒有這麼容易「撞鞋」,已經越來越熱門的球鞋。相信你看完之後,就立馬把「楊冪同款」甩腦後了!說完這些後,我們進入今天的正題,看完後可能立馬就有買買買的衝動了!1.
  • 看了這幾雙球鞋,我立馬就把「楊冪同款」甩腦後了!
    ——Stan Smith、Roshe、Superstar、Air Force、574!你可以在最愛的Roshe鞋底的側身刻上任何字母,不超過11個字母就行。字體、顏色、樣式任君挑選,是不是棒極了!詳情店洽。
  • 《真相》影評:從現實的不完美找到和解與救贖
    劇情簡介《真相》(真相芳言)是一部2020上映的法國家庭劇情電影,由是枝裕和執導,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伊桑·霍克主演,故事講述自我中心又毒舌的法國演員法比耶娜出版了名為《真相》的回憶錄是枝裕和,這位才剛以《小偷家族》獲得2018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導演,首次拍攝非日語片《真相》就找來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兩位影后主演,透過導演鏡頭與她們精彩的表演,完整詮釋出一對母女是如何在衝突之中尋求和解的親子難題。《真相》電影評價好看嗎?
  • 謊言背後的愛恨交織,是成年人不敢面對的生活真相
    比如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影片,探討的大多都是家庭裡的日常瑣碎和親人間的親疏遠近。故事本身並不新奇或出彩,但是經過他細膩獨到的鏡頭語言,以及演員對角色自然深刻的表現,總能平凡之中見不凡,於無聲處聽驚雷。不僅具有「冰美人」「法國影壇常青樹」「歐洲影壇第一夫人」等榮譽稱號,還是法國凱撒獎影后,柏林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女兒盧米爾的扮演者朱麗葉·比諾什,則是法國最著名的國際影星之一,職業生涯可謂熠熠生輝。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女演員,check!
  • 李安x是枝裕和,賈樟柯x霍猛,華語大師們在柏林電影節聊了什麼
    即使來自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李安和是枝裕和的許多作品重合在了一起:日常普通的家庭、表達內斂的親情、東亞文化語境下的親屬關係。相同元素的組合,讓觀眾在瑣碎中品嘗到生活的況味與舒緩。
  • 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這3個關鍵詞永遠不變
    爾謙君就不再贅述,去電影買票看就對了。本篇文章想重點說說是枝裕和這個導演,是什麼樣的風格造就了這樣優秀的電影?是枝裕和的風格能夠概括出3個關鍵詞:親情、缺憾、力量。第一:親情。(導演是枝裕和)是枝裕和的電影大多數都在講生活的事,通過生活把親情關係中的脆弱、愛注入你的心裡。從他的幾部電影海報就能看出來,每一個海報都像一張全家福。
  • 是枝裕和,文學傳統和職業自尊成就的日本電影的「擔綱者」
    而今夏,是枝裕和最新著作《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由東方出版中心引進。7月7日,正值《是枝裕和:再次從這裡開始》新書出版,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沙丹,與電影學者、是枝裕和導演的朋友支菲娜亮相北京全民閱讀系列活動之一「時間旅行者文藝沙龍」,展開關於是枝裕和新作及電影藝術對談。
  • 今日精選|《替身》作者:半截白菜,雅痞偏執男VS堅強獨立影后
    文案:暗戀一個人,當他的替身,卑微到了極點。看到了他的白月光,孟瑩才發現自己是一個劣質的替身。直有一天,她看清了明白了放手了。從此冷情冷欲,誰都不入她的眼。那雙桃花眼帶著濃鬱深情,勢不罷手。幾分鐘後,撐傘的孟瑩轉身入內。徒留一個纖細背影。渾身溼透的許殿笑了笑,低頭繼續跪著。
  • 影帝影后雙爆冷,侯孝賢獲終身成就獎
    早在9月30日官方公開入圍名單,就有不少網友發現,今年的金馬不認識的新人依舊很多,內地幾乎沒有影片參選,不過在主席李安的號召下,還是請來了金棕櫚得主是枝裕和、影帝陳以文以及三位金馬影后李心潔、桂綸鎂、謝盈萱做頒獎嘉賓,總體來說還是十分精彩的。首先引人關注的就是最佳劇情長片的角逐了,像是《消失的情人節》就入圍了11項獎項,堪稱此次最大贏家,果不其然最終捧杯了最佳影片獎。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生活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
    喜歡看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朋友,應該都對是枝裕和有所耳聞吧!是枝裕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文學部文藝科,是日本著名的導演、編劇、製作人。從電影《無人知曉》開始,是枝裕和的作品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水準,無論是《步履不停》,還是《如父如子》、《比海更深》等,都透露著是枝裕和的社會關懷,傳達著他對人生的思考。是枝裕和電影的節奏都很慢,情感比較細膩,最擅長通過影片傳達他對親情的思考,《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都是比較成功的此類作品。
  • 今日足球:瑞士vs克羅埃西亞 葡萄牙vs西班牙 法國vs烏克蘭
    葡萄牙vs西班牙葡萄牙近況:在上個月月初的兩場歐國聯賽事中,葡萄牙面對強敵瑞典和克羅埃西亞兩戰全勝並且都成功拿下亞洲指數,狀態出色。葡萄牙公布本次國際比賽日大名單,C羅、若塔、B費、坎塞洛等球員悉數入選。
  • 「大滿貫」影后朱麗葉.比諾什,法國演技派巨星,氣質文藝女神
    「大滿貫」影后朱麗葉.比諾什,法國演技派巨星,氣質文藝女神一個女人是否美麗應該怎麼定義?其實在我看來,如果僅僅有一張好看的臉,那也太膚淺了。在網絡上的文藝青年之間流傳著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所以一個真正美的女人,還是要有內涵的,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主人公絕對算得上這樣的女人,她就是三大電影節「大滿貫」影后朱麗葉.比諾什。說到這個名字,大家一定感覺很陌生,其實陌生很正常,因為她一生中出演的文藝片居多。
  • 是枝裕和《真相》:母女之間的那些愛恨與糾葛
    擅長探討家庭關係的導演是枝裕和,這一次將鏡頭移到了法國,聚焦在母女關係上,由兩大影后凱薩琳·德納芙和朱麗葉·比諾什同臺飆戲,另外還特意從美國請來文藝男神伊桑·霍克加持家庭情感戲份。這不禁令我想起另一部講述母女關係的美國影片《晚安、母親》,也是由兩大奧斯卡影后安妮·班克羅夫特和茜茜·斯派塞克聯袂對決,整部影片將母女關係的衝突表現的更為極致,全程只有兩個角色支撐,兩人之間的對白互動,揭露出原生家庭母女關係的原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