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江南造船加強員工測溫 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分門別類編制操作規範、微信點餐專人配送、開發在線「報平安」新功能、設立專門的隔離區域……從每一個樓道、辦公間的消毒到餐廳裡每一把餐椅的擺放,這些企業的復工準備很硬核,很細緻。
2月10號,上海大部分企業將陸續恢復生產、研發、經營活動,員工恢復上班。面對依然嚴峻的疫情防控局勢,上海各大企業開動腦筋,各出實招:
以連續化大生產為特點的上海石化,型號研製任務緊張的上海航天,員工規模逾萬的上海造船業,開啟「繡花」般的精細化治理模式,小心預判、謹慎應對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好防控準備,為員工創造一個安心的復工環境。
關愛員工一個不漏
造船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上海更是中國船舶工業的重鎮,聚集著數家人員規模逾萬的大型造船廠,做好復工前後的疫情防控工作,對各船企而言是當前的第一要務。
江南造船有限責任公司及時成立防控工作小組,對1.6萬名離滬人員的信息及時追蹤。2月5日,一份詳細的返廠指南通過企業微信推送給每位員工。在這份指南中,員工返廠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返廠員工是否需要居家隔離、居家隔離觀察能否住進原宿舍、入住生活區的管理規範、居家隔離觀察員工是否有工資、返廠路線等職工關心的問題都一一解答。
面對突發疫情,上海石化從1月23日起逐一對全公司8400名在崗員工進行信息排查,並建立了異常人員(進出上海市人員、接觸湖北區域人員、發熱人員)的信息跟蹤和日報告制度。與此同時,迅速騰出一幢獨立的宿舍樓,設立外地返滬人員集中隔離觀察點。1月29日,首批返滬員工中,有7人入住觀察點。「這裡設施俱全、服務周到,我會安心地在裡面隔離14天。」來自江西的員工熊偉感受到了溫暖。觀察點每天提供保潔、消毒、餐飲、測溫等保障,並有志願者提供採購物品傳遞等愛心服務。截至2月5日,該觀察點已經入住61名員工。
記者從上海航天獲悉,在疫情防控管理中,黨員幹部和青年職工積極擔當志願者,為剛從外地返滬正進行自覺隔離的航天職工配送盒飯。參與派送人員全程佩戴口罩,所使用的送餐「專車」也例行執行一日兩次的消毒工作,確保安全衛生。
圖說:上海航天志願者團隊為部分返滬居家隔離員工送餐
呵護班組沉到一線
12天,超額完成6800噸聚丙烯醫用料生產任務,保障防護用具原料供應;14小時,快速完成7500多噸低硫船用燃料油發送任務……在春節迭加疫情的嚴峻考驗面前,一份戰報依然從中國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傳出。
作為石油石化特大型企業,連續化大生產是上海石化的特點。而大生產的關鍵在於人。
班組是生產的第一線。不少班組員工感嘆說,他們在一線擁有幾個特殊的「最」,每天體溫測量、健康登記最全面,每天口罩、防護鏡、洗手液等防護品最齊備,每天室內消毒、廁所消毒最及時。此外,為保證安全生產,相關生產單位組建班組預備隊,隨時應對突發情況,可以說是班組預案最完備。「上海工匠」陸定良所帶領的塑料部聚丙烯技師工作室為裝置節期生產制定了專門的優化方案,在醫用牌號聚丙烯生產過程中,既保證生產運行,又減少了人員接觸。
對上海造船業來說,生產任務同樣不輕。「部分生產計劃將調整,我們將儘快組織討論,並報送船東及駐廠監造組。同時,暫不安排離滬外檢項目。在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期的當下,員工加強防護、適當隔離,仍是決勝抗疫的關鍵,理應分清輕重緩急。」江南造船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生產環節,江南造船備好了生產用的3M口罩,可以基本滿足現階段防護需求。進入公司廠區的人員必須戴口罩,並準備了約100個具備條件的臨時隔離房間,廠內目前沒有需要隔離的人員。
圖說:上海石化員工召開微信視頻會議
「不見面」服務更暖心
出於防控需要,上海石化明確要求做好全體員工出行及健康情況的跟蹤。在前期人工問詢匯總的基礎上。大年初一,公司IT服務中心和軟體公司合作,緊急在企業微信、APP中新增「報平安」功能。
新功能包括三個模塊:一是每天早上系統會向公司全員推送報平安問卷,需要填寫留返滬信息、是否在崗、健康狀況等;二是通過APP固定頁面,實時顯示填報人員的總體情況;三是每天晚間7時分部門生成統計報告,推送給各單位部門的領導班子成員。
除了「報平安」的新功能,IT服務中心最近還讓員工掌握了不少新技能。為了減少聚集和接觸,公司啟用了電話會議、企業微信會議、華為Welink會議系統等,並製作下發了詳細的使用說明。按照疫情防控部署,員工即使返崗上班後,防控期間也要多通過網際網路手段完成工作。以企業微信中在線會議系統為例,目前各單位通過這一系統召開的會議為476次,累計4286分鐘。
上海航天下屬精密機械研究所推出了微信掃碼登記工作餐的方式。職工可以自助點餐,既及時高效,避免浪費,又減少了接觸傳播機會。
「我們從1月28號開始,針對返滬後自行隔離觀察人員的早中晚三餐統計和配送。因為型號任務很緊張,也有少數人員需要繼續值守,2月3號開始,針對這些人的午餐供應,我們也開始統計和配送。正式復工後我們將採取分部門分時段分散進餐,各部門分別制定用餐方案,並成立專門的黨員責任團隊做好送餐等志願服務工作。」負責人潘彥辰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