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用紫砂壺泡更醇厚?闢謠:比起茶壺,你更需要一個白瓷蓋碗

2020-12-2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相信很多愛壺的朋友,手中都有這樣一把壺。

算不上最好,但卻是自己最喜歡的。

用著最順手,看得最順眼,喝起來,也最舒心。

即便有些小瑕疵,也依然如獲珍寶,想要永遠收藏在自己手中。

最終如知音老友一般,感情至深,難以割捨。

壺的用途,無非三種,一是實用,二是賞玩,三是收藏。

紫砂壺,是許多茶友的心頭好。

身邊喝茶的朋友,往往更注重第一點,實用性。

入冬之後,用紫砂壺泡老白茶,也成為了茶圈中的一種流行趨勢。

總聽別人說起「以壺泡茶,以茶泡壺」,但自己心中,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烏雲。

白茶,真的適合用紫砂壺衝泡嗎?

有人說,「紫砂壺泡茶滋味醇厚,蓋碗反而清湯寡水,沒滋沒味。」

這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2》

老白茶適合用紫砂壺泡嗎?

視情況而定。

但至少對於一泡優質的老白茶來說,不適合。

好白茶,必然是擁有著充沛的內含物質。

而紫砂壺的材質與器型,卻限制了老白茶風味的展現。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和紫砂壺的材質有關。

它本身是一種雙氣孔結構,且紫砂壺在製作時,裡外都不施釉,充分利用了泥的本色。

因此較粗糙,表面留有微小的氣孔,這便讓紫砂壺具有了很強的吸附能力。

泡茶時,當沸水注入紫砂壺中,這些小氣孔受熱膨脹。

並且大量的吸附白茶的香氣和滋味,讓原本清新馥鬱的香氣,變得寡淡無味。

而當紫砂壺的溫度逐漸下降之後,氣孔也遇冷收縮,將風味鎖在了茶壺內部。

優質老白茶身上的藥香,棗香,陳香,花香,都被紫砂壺掩蓋了風採。

也正因為紫砂壺擁有強大的吸附性,斷送了自己與老白茶的緣分。

除此之外,紫砂壺的器型也大大影響著老白茶的滋味。

紫砂壺的造型,可分為光貨,方貨,筋瓢貨,花貨等四大類。

光貨,指的是各種大小的高低不同的圓球形,圓柱形的器皿。

看起來深厚,飽滿,樸實,珠圓玉潤。

而方貨,有四方,八方,六方,長方等形,特點便是端正規矩,嚴謹工整。

當然,還有一些花,或是源於生活和自然中的生動樣式,都能製成紫砂壺。

但無一例外,不論是什麼樣式,出於美觀考慮,壺嘴都比較細小。

並且,紫砂壺內部的出水口也較小。

如此一來,便嚴重影響了出湯速度,出湯太慢,造成了悶泡。

悶泡,是優質白茶的大忌。

豐厚的內含物質過量釋放到茶湯之中,自然也就包括了茶多酚、咖啡鹼等苦澀物質。

導致茶湯過度飽和,湯水過濃,滋味苦澀,有違老白茶的美妙風採。

當幹茶被逐漸泡開了之後,由原本緊縮的模樣,慢慢舒展。

在出湯的過程中,很容易堵住出水口,造成出湯緩慢,甚至難以瀝乾茶湯。

餘留下來的茶湯,與茶葉長時間接觸之後,變得愈發苦澀。

隨後的每一衝茶湯,都會帶著濃重的苦澀味,達不到原汁原味的效果。

若是茶友們喜歡感受紫砂壺泡茶的意境,便只能犧牲好茶的部分風味。

二者,難以齊全。

《3》

什麼樣的老白茶適合用紫砂壺衝泡?

既然紫砂壺會吸附老白茶的香氣和滋味,且會造成悶泡。

在一定程度上有損好茶的風味。

那麼,往反方向想,需要悶一悶才好喝,或是有怪味的老白茶,是不是才更適合紫砂壺呢?

首先,悶泡才好喝的老白茶,品質必然不高。

優質老白茶,即便在快出水下,短短的7-8秒左右時間,便能析出大量內質。

讓茶湯濃淡適宜,飽滿醇厚,清甜稠滑。

悶泡反而成了負擔。

而對於一款內質單薄,甚至於幾乎沒什麼養分的白茶來說,悶泡,是一個權宜之計。

若是使用快出水,短短的幾秒鐘內出湯,肯定是達不到理想中的滋味。

必然是要用紫砂壺悶一悶,讓物質多釋放一些,再出湯。

因此,只能有延長出湯時間的辦法,讓白茶不斷的釋放內含物質,以求茶湯有滋有味。

但這樣的茶,猶如曇花一現。

內質在兩三衝之後,便釋放完了大半。

香氣和滋味也呈現出斷崖式的下跌,不到5泡,就該換茶了。

而真正內質充足的老白茶,不僅風味好,而且十分耐泡。

光是衝泡,沒到10衝以上難以盡興,泡過再煮,才是對老白茶最大的尊敬。

另外,也有茶友問,「老白茶中出現了怪味,能不能用紫砂壺泡,吸吸味道?」

紫砂壺強大的吸附功能,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茶葉的味道。

但是,一般來說老白茶出現怪味,都代表著「大事不妙」。

可能是被存壞了,出現巧克力味,酸梅味,倉味等。

亦或是買到做舊老白茶,在其中聞到了漚味,焦味,糊味等刺鼻的味道。

這些氣味,都標誌著老白茶的內質受損,已經沒有品嘗的價值。

因此,也不建議茶友們繼續飲用這樣的白茶。

用紫砂壺吸附氣味,也不過是求一種心裡安慰罷了,還是不要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4》

優質老白茶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前人的經驗和總結,是寶貴,且無價的。

經過歷朝歷代之後,蓋碗,成為了如今茶圈中的新寵。

即便是一個什麼圖案都沒有的白瓷蓋碗,潔白素雅,清新高潔。

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毫不突兀,甚至融合的恰到好處。

更重要的是,能將老白茶的原汁原味,充分展現。

在燒制蓋碗前,裡外都會上一層釉質,摸起來細膩光滑,使器皿內部不留有氣孔。

也就是說,白瓷蓋碗不具有吸附性,也就不會影響老白茶原本純正的風味。

不掩蓋其優點,也不修飾其缺點,好的壞的,一覽無餘。

即便是品質稍差的老白茶,也能在蓋碗的「大公無私」之下,暴露自己的不足。

用紫砂壺,反而混淆了好茶與壞茶的特點。

並且,蓋碗更有助於快出水。

能夠合理的調整蓋子開口的大小,讓湯水呈瀑布狀傾瀉而出。

在7-8秒左右的時間裡,完成注水到大部分瀝乾茶湯的動作。

使老白茶的內質充分的釋放到湯水中,香氣落水,藥香,棗香,花香,陳香,一一盡顯。

湯水醇厚飽滿,清甜爽口,稠滑細嫩,餘韻悠長。

蓋碗不管是從實用性,亦或是美觀性,都是無可挑剔的。

非要說出一個不足的話,可能是對於新手來說,由於姿勢不對而導致的蓋碗燙手吧。

不過,為了品味到好白茶的風味。

對加練習,才是正道。

《5》

泡茶,重點在於「茶」上。

無論用什麼樣的茶具,水溫,方法,技巧。

都是出於一個目的,喝好茶。

品茶,以茶為主,以器為輔。

相輔相成,方能泡出一杯清新淡雅的茶湯。

若是過於注重茶具的觀賞性,而忽略考慮茶。

那麼,便會大大限制老白茶風味的展現。

一泡好茶,由於茶具選擇的錯誤,一念之間,消香玉隕。

優質老白茶,彌足珍貴,切莫留下遺憾。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日常衝泡老白茶,玻璃杯、紫砂壺、蓋碗,誰才是衝泡的最佳選項
    在過春節前,給那位老友寄去了兩餅老壽眉,不知道她有沒有泡來喝?沒想到,老友提到一個問題。「泡老白茶,用玻璃杯好,還是用紫砂壺好?」原來呀,前不久她常用的蓋碗,蓋子不巧被磕壞了。如今的家中,只剩下玻璃杯和紫砂壺泡茶。
  • 用紫砂壺跟蓋碗泡老白茶有什麼區別
    白瓷蓋碗衝泡老白茶的優勢 白瓷蓋碗與紫砂壺相比,白瓷蓋碗在衝泡老白茶方面有以下3點好處: 一、便於控制出水時間 在衝泡白茶時,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出水時間的控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出水時間,
  • 老白茶怎麼泡更好喝?
    更有甚者,明明倉儲良好的老白茶,泡出了讓人咽喉幹、燥、緊的茶湯。實在令人困惑。為了把老白茶泡得好喝,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怎麼泡好一款老白茶,將老白茶的滋味充分調動出來,不浪費每一款好茶!氣味方面。老白茶有陳味,但好茶泡到中後期會出現花蜜香甚至藥香。 滋味方面。老白茶茶湯轉濃,滋味更醇厚,能有很高的滑口、油潤感。
  • 泡白茶的茶具,該選哪個比較好?蓋碗、紫砂壺、還是玻璃杯呢?
    《2》白瓷壺泡,出湯速度偏慢。日常喝茶時,村姑陳很少用到瓷壺,因為平時已經用習慣了蓋碗。雖然說,常見的白瓷壺和白瓷蓋碗,它們的材質相同。使用白瓷材質做成的茶具,普遍具有耐高溫,釉面光潔,不吸附任何茶香的優點。但壺和蓋碗之間,器型差太遠了。用畫簡筆的方式,描述瓷壺的造型,只需三筆便能構型。先畫一個圓當做壺身,再畫一個鳥喙般的壺嘴,最後再勾上一提,便成了提手。
  • 白瓷壺、玻璃杯、紫砂壺、蓋碗,哪種茶具才是衝泡白茶的首選?
    使用白瓷材質做成的茶具,普遍具有耐高溫,釉面光潔,不吸附任何茶香的優點。但壺和蓋碗之間,器型差太遠了。用畫簡筆的方式,描述瓷壺的造型,只需三筆便能構型。先畫一個圓當做壺身,再畫一個鳥喙般的壺嘴,最後再勾上一提,便成了提手。一把基礎的壺的造型,就躍然紙上了。壺身大多是圓的,深的,像是半圓的水桶。
  • 綠茶玻璃杯泡,白茶蓋碗泡,普洱紫砂壺泡,這是衝泡固定公式嗎?
    最近收集了一些茶友們的問題,有在問「綠茶是不是只能玻璃杯泡?」,也有問「紅茶是不是只能用壺泡?」,更有問「白茶是不是只能用蓋碗泡?」……那麼,這些看似約定俗成的茶葉與茶具搭配,是像數學公式一樣固定的嗎?還能有別的選擇嗎?
  • 同樣衝泡紅茶,白瓷蓋碗和白瓷壺有什麼不同?內行人教你4點區別
    和白瓷蓋碗一樣,白瓷壺在日常茶桌上的出鏡率頗高。因為白瓷細膩,簡約耐看,方便實用,是充當主泡茶器材質的不二之選,性價比超高。白瓷蓋碗是泡好茶的首選,能泡出紅茶的原汁原味。但是與蓋碗比起來,用茶壺泡茶,操作難度比較低,人人都能輕鬆上手。
  • 泡紅茶用蓋碗好還是紫砂壺好?
    但問題又來了:該用蓋碗泡還是紫砂壺泡好呢?本文就結合筆者所學知識來和茶友們分享一下。 紫砂壺優點: 1、紫砂壺雙氣孔結構,能較好適應冷熱驟然變化。2、紫砂壺的保溫性較好。3、紫砂壺極易吸味,能將茶香留在壺壁,經常用紫砂壺衝泡同一款茶,就形成了「一壺侍一茶」的專一美味。
  • 3大理由解析,衝泡新白茶,該用紫砂壺還是用白瓷蓋碗!
    有部分茶友,用慣了紫砂壺泡普洱茶,在轉向白茶後,仍是用紫砂壺泡白茶,特別是用來泡嬌嫩的新白茶,毫不顧忌。在他們眼裡,紫砂壺形狀優美,泡茶具有優雅而有儀式感;如果是用的是泥料好、大師純手工拉胚的紫砂壺,不僅具有儀式感,還是一種財力的象徵。
  • 泡巖茶,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但是,由於器型的不同,一個是蓋碗,另一個是壺。於是,泡茶的時候,作用完全不相同。當前的茶圈裡,提及泡茶茶具,首推白瓷蓋碗。而白瓷蓋碗的同胞兄弟——白瓷壺,卻顯得默默無聞。門前冷落,鞍馬聲稀。那到底,在衝泡巖茶方面,白瓷壺為什麼不適合?
  • 玻璃杯、蓋碗還是紫砂壺?
    但是很多人對於如何正確喝綠茶不是完全清楚,常常將茶湯泡苦泡澀了,很難喝,把綠茶泡黃了,很難看,實在可惜。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泡綠茶的正確方式是什麼?首先我們要知道泡綠茶要使用什麼茶具,常見的有玻璃杯、蓋碗、紫砂壺這3種。3種都可以用來衝泡綠茶,但最適合的還是屬玻璃杯,其次是蓋碗,第三是紫砂壺。而最不適合的就是用保溫杯,容易悶壞、燙熟綠茶,茶湯苦澀難喝。
  • 和蓋碗比,紫砂壺、飄逸杯、白瓷壺、玻璃杯、保溫杯到底差了哪?
    明面上,少林派裡只有一個掃地僧,暗地裡不知還有多少個這樣級別的高手?然,有江湖,就有恩怨。各大高手們,為了證明自身實力,爭奪武林第一,難免需要挑戰少林派的威嚴。少林派門前,天天有人來挑戰。茶界江湖裡,獨步茶具武林的白瓷蓋碗,同樣有著諸多門派的不服,前來PK。
  • 什麼茶具適合泡什麼茶?6類泡茶器、4點建議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一杯茶,就要選對茶具,用對茶具。泡茶的器具從器型上分,大概有3大類:蓋碗、壺、杯;從材質上分,也有3大類:瓷器、陶土、玻璃。什麼茶具適合泡什麼茶,且聽一一道來。
  • 壺之美,美不勝收!
    不同茶壺密度會影響泡茶效果,綠茶、清茶、香片、白毫鳥龍、紅茶比較講究清揚的口感和清爽的滋味,因而比較適合用瓷壺、銀壺這類密度高的壺來泡。至於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後發酵茶類),比較適合用密度較低的陶壺來泡,這樣泡出來的茶比較醇厚。
  • 蓋碗,紫砂壺,玻璃杯,泡茶選哪個茶器最好?
    泡一杯茶喝,茶桌之上,茶與器的搭配亦如同清風與明月那般。要相配合宜,才能成為奇妙的組合。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好一款茶,不論是綠茶、白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都很在意茶具的選擇。那在泡茶的過程,白瓷蓋碗,紫砂壺,瓷壺、玻璃杯,這些茶具又該怎麼選呢?
  • 衝泡老白茶適宜用什麼壺?
    放了五到七年之後的白茶,茶香之中不但有清甜的花香,細嗅下還有陳香,並且伴隨著存儲時間的推移,會展現出棗香,甚至轉變為一種舒適的藥香,那衝泡老白茶適宜用什麼壺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吧!衝泡老白茶適宜用什麼壺1、杯泡法用杯泡法,用200ml透明玻璃杯,取3—5g老白茶,用約90度熱水,先洗茶溫潤聞香再用熱水直接衝泡白茶,衝泡時間按照個人口味自由掌握。
  • 白瓷蓋碗泡茶的好處,這些方面你都了解嗎?
    想喝白茶為何一定要用白瓷蓋碗難道隨機使用就不行了嗎蓋碗難道有著什麼優勢所致?或許,是這些方面你還不夠了解!文 | 小白01有時想泡好一杯白茶,除了需要有技巧,還要一件適合的泡茶器皿,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茶具都適合泡白茶的哦!
  • 煮茶和泡茶,到底哪種方式衝泡老白茶更好喝?
    02其實,只要是品質好的老白茶,泡著煮著都好喝,不同的衝泡方式可以體驗到不同的風味。方式一:蓋碗泡茶有的茶友說,「老白茶用蓋碗衝泡能更好細細品味。」這話小白也贊同。老白茶經過歲月的沉澱後,香氣和滋味都發生了轉變,從原本的鮮活靈動變得醇厚甘甜,這微妙的變化確實值得細細品味。以2017白露餅為例,撬出一小塊,用克秤稱到5g,接著放入蓋碗之中,將沸水以環壁方式注入碗中。倒出茶湯要及時,快出水時間應控制在7-8秒左右。
  • 紅茶用什麼紫砂壺泡會更好喝?
    而泡好紅茶的關鍵,除了茶量、水溫、浸泡時間以外,也離不開一把好紫砂壺。那用什麼壺可以讓剛剛入門的茶友也能把紅茶泡得很好喝呢? 如果是朱泥西施,用來衝泡紅茶也可將茶壺養得非常漂亮。 如何挑選西施壺呢? 西施壺的壺身演繹著浣沙女豐滿誘人的美乳,在渾如一體的截蓋上方,紅暈點綴的乳頭,展現出少女般的至純至清。
  • 茶桌上常備的四類茶具,蓋碗、煮茶壺、公道杯、茶杯,該如何挑選
    魯迅在《喝茶》一文裡提:「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言簡意賅,一語點明蓋碗的重要性。茶桌上,蓋碗屬於必不可少的茶具。那麼平時在泡茶喝茶時,該如何選一個趁手的蓋碗呢?從材質上,以白瓷為佳。白瓷材質的蓋碗,經過了超高溫度的燒制。就瓷質本身而言,要比不少粗陶、紫砂等氣孔率更低,緻密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