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業掀起了「自製機芯」浪潮,機芯動力儲存提升

2021-01-10 騰訊網

對我來說,腕錶最讓我在意的功能之一,是動力儲存的表現,因為真的不想手錶摘下來沒兩天,再戴時,卻發現已經停止走時,還得重新調整時間和手動上鏈,非常麻煩。

在以往,因為搭載ETA通用基礎機芯的品牌與腕錶多如過江之鯽,而ETA最被普遍使用的三大機芯2824動力儲存38小時,2892動力儲存42小,7750動力儲存42小時,而以複製ETA機芯為主的Sellita,其拳頭產品SW200、SW300、SW500動力儲存也與其模仿者如出一轍。事實上,在上世紀生產的機芯中,無論是勞力士的3135機芯動力儲存48小時,百達翡麗的240機芯動力儲存48小時,基本都不超過2天。

那麼,動力儲存應該要多少才算差強人意呢?我覺得至少應該是3天,也就是72小時左右。比較理想的狀況是,當周五下班回到家,我們摘下手錶,到了周一早上出門上班時再戴起來,此時腕錶還是精準走時著。那麼從周五晚上8點到周一早上8點,那麼至少得60個小時以上,再加上摘下時腕錶可能不是滿鏈狀態,所以72小時是比較保險的設計。

隨著ETA宣布自2020年開始將部分對外停供機芯,這10年制表業掀起了一波「自製機芯」浪潮,我們驚喜地看到了很多全新機芯的出現,在動力儲存上都有亮眼的表現。當然還包括那些原本就自製機芯的品牌。

勞力士和帝舵的新機芯將動力儲存提升到70小時

2015年,勞力士將其標誌性產品星期日曆型腕錶的機芯由3155升級到3255;次年又將日誌型腕錶機芯由3135升級到3235,動力儲存隨之來到70小時。而其小老弟帝舵,也在2015年推出了自己首枚獲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的原廠機芯MT5612/5621(MT代表Manufacture Tudor,MT5621多了動力儲存顯示),動力儲存同樣來到了70小時。

2014年,格拉蘇蒂原創推出全新的集成式計時碼錶機芯Calibre 37,動力儲存升級為80小時,兩年後則推出全新大三針基礎自動上鏈機芯Calibre 36,動力儲存更一口氣推高到100小時。真力時在2015年品牌慶祝150周年之際,將發布於1994年的Elite機芯升級改造,推出Elite 6150機芯,動力儲存也一樣來到100小時。

香奈兒J12腕錶換搭動力儲存70小時的Caliber 12.1機芯

今年香奈兒的J12在發布19年後迎來了改款,捨棄ETA機芯,換搭Kenissi機芯廠為其提供的Caliber 12.1,動力儲存70小時,並獲得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名士去年也推出了自產機芯Baumatic M12-1975,搭載在克裡頓系列Baumatic腕錶,除配備矽質遊絲、擒縱輪與擒縱叉,能抗1,500高斯磁場,獲得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更具備120小時動力儲存。

名士克裡頓系列Baumatic腕錶擁有5天動力儲存

最厲害的還要屬ETA自身,為了讓同屬斯沃琪集團下的平價親民品牌更具競爭力,ETA打造出Calibre 80機芯,顧名思義就是動力儲存達到80小時,甚至這兩年還為其加裝了矽遊絲,這枚機芯天梭、美度、雷達、雪鐵納、漢米爾頓都在用,但各品牌之間在零部件上的材質與打磨上會略有差異,自然價格上也會表現出這些差異。

這幾枚腕錶全部都搭載具有80小時動力儲存的機芯

要增加動力儲存,最簡單的做法自然就是在上鏈發條上做文章,因為我們知道,腕錶的動力來自發條,發條越長越粗,自然就可以帶來更多的動力,但在機芯的方寸空間內,要無限量地加長發條卻並不現實,雖然現在有些機芯會搭載雙發條盒甚至四發條盒,採用並聯或串聯的方式來驅動輪系運轉,但這勢必會增加腕錶的尺寸與厚度,對於喜歡輕薄小型腕錶的消費者而言並不討喜。

這是增加動力來源的思考,還有另一種方向的思考,那就是減少動力的消耗,因此優化齒輪的形狀、優化擒縱系統與擺輪遊絲的結構、減少傳動部件的數量,甚至減少空氣摩擦阻力等,都成為制表師們思考的重點。

這幾年,有越來越多品牌向長動力發起挑戰,他們不以3日動力為滿足,5日鏈、7日鏈、8日鏈、9日鏈、10日鏈……讓我們挑幾枚來欣賞。

5日鏈

寶珀50噚系列腕錶

1315機芯是專為50噚系列研發的機芯,具有5日動力儲存。今年50噚系列的鈦金屬版本,在原有藍盤藍圈外推出了黑盤黑圈的新選擇。此外因為防水深度300米,再加上加裝有內殼防磁軟鐵,因此之前不鏽鋼版本的機芯是不透底的。然而隨著遊絲換搭為矽質遊絲,已經對磁場不敏感,所以鈦金屬款採用透底設計,把漂亮的1315機芯展現出來。

7日鏈

萬國葡萄牙系列自動腕錶

在表迷們口中被膩稱為「葡七」的葡萄牙系列自動腕錶具有7日動力儲存,和「大飛」都是品牌最經典、最受追捧的系列。不鏽鋼表殼直徑42.3毫米,設計簡單沉穩,頗有陽剛之氣。搭載自產的51011自動上鏈機芯,具有品牌最具特色的比勒頓自動上鏈系統。

8日鏈

沛納海Luminor 8日44毫米腕錶

自走上自製機芯之路後,沛納海的機芯無論是自動上鏈還是手動上鏈,最基本都有72小時的動力儲存,而這枚腕錶搭載的手動上鏈機芯P5000動力儲存更高達8天。44毫米不鏽鋼表殼,防水深度300米。而之所以要研髮長動力的原因,是因為可以減少頻繁地為腕錶上鏈,降低錶冠的磨損。

9日鏈

蕭邦L.U.C Quattro腕錶

2011年,蕭邦推出L.U.C Quattro腕錶,Quattro在汽車領域代表的是四輪驅動,在腕錶領域則指機芯具有4個發條盒,也因此能為腕錶提供長達9天的動力。

2019年新款以白金打造,直徑43毫米,獲得日內瓦印記認證,限量50枚。雖然具有4個發條盒,但厲害之處在於機芯厚度被控制在3.7毫米,腕錶的厚度也僅有8.84毫米,相當纖薄。

10日鏈

豪利時Oris Artelier 111自主機芯腕錶

2014年,在慶祝品牌110周年之際,豪利時推出了自製的Calibre 110手動上鏈機芯,具備10天動力儲存,搭載於110周年限量表款內。表殼直徑43毫米,有玫瑰金和不鏽鋼兩種版本,各限量110枚。特色在於「非線性動力儲備」,在第1-4天的能量間距要比第5-10天相隔更寬,藉由這個能量顯示,佩戴者可看出機芯在不同時間截然不同的運作情況。之後此枚機芯被運用在了Oris Artelier 111自主機芯腕錶中。

其實,動力儲存有時也會成為品牌「炫技」的主戰場,一些動力長到「匪夷所思」的腕錶總能博得不少眼球。

朗格Lange 31腕錶

動力儲存744小時,算一算,正好是31天,一個月,也就是說,摘下腕錶一個月後再想戴它,它竟然還能走。當朗格在2009年推出這枚腕錶時,真是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要提供如此長時間的動力,機芯具備了兩條1.85米長的主發條,這是一般機械錶的10倍。然而如此長的發條,要如何將龐大的動力以溫和且穩定的方式傳送到調速機構?面對此難題,品牌的對策是採用專利的恆定動力擒縱系統。此外,上鏈也非常耗時耗力,因此腕錶採用鑰匙上鏈。

卡地亞ID2概念表

卡地亞在2009年推出了ID One概念表技驚四座,時隔3年,再次發布ID Two概念表,ID是Innovation和Development的縮寫,代表的是對未來制表業創新與發展的企圖。ID One強調的是「無需調校和潤滑」,ID Two強調的則是「增加蓄能並減少能耗」。

要蓄能,從改變發條的材質與結構著手,要減少耗能,則從改變傳動齒輪系統與調速振蕩系統的材質與結構著手,最後的殺手鐧則是「真空」,抽去表殼內99.8%的空氣,讓擺輪遊絲可以在幾乎為零的空氣摩擦下運轉。最後在不增加表殼尺寸的情況下,腕錶的動力儲存達到了驚人的32天。為什麼是32天,大概就是想打破朗格保持的記錄吧!

宇舶MP-05 LaFerrari腕錶

然而卡地亞的記錄也沒有保持太久,到了2013年巴塞爾表展,寶珀的MP-05 LaFerrari腕錶橫空出世,動力儲存竟然達到了石破天驚的50天!腕錶外形前窄後寬,就像是一臺拉風的法拉利跑車,透明表鏡像是汽車天窗,機芯搭載的11個串聯的發條盒則是超強勁引擎。

發條盒的左上部滾筒是動力儲存顯示,右上部滾筒是時分顯示,下方6時位置還懸掛著一個垂直的陀飛輪,上緣有秒針顯示。表殼為鈦金屬,經黑色PVD塗層覆膜,之後還推出過以藍寶石水晶玻璃打造表殼的通透版本。同樣的,這樣的發條很難用手將其卷緊,因此上鏈必須藉助附帶的專用電動工具。

江詩丹頓傳襲系列雙重芯率萬年曆腕錶

今年江詩丹頓推出的「雙重芯率」(Twin Beat)則帶來了全新思路,要解決的是萬年曆腕錶長期不戴後,得重新調校日曆的麻煩,這可比簡單調校時間要困難得多。

腕錶擁有兩種振頻,一個5赫茲,在佩戴時使用,動力儲存4天;一個1.2赫茲(每小時振動8,640次,每秒振動2.4次),在不佩戴時使用。這樣在佩戴時擁有高振頻的精準,在不佩戴時讓機芯低速運轉,將動力儲存延長到了65天。也就是說,腕錶不戴,兩個月後拿起來,上頭萬年曆的日曆顯示還是正確的,這和數碼產品的待機或休眠模式道理差不多,但真的可以讓萬年曆錶主們少操很多心。

帕瑪強尼Senfine項目機芯

最後,再提一下帕瑪強尼的實驗性Senfine項目,在2016年的日內瓦表展上品牌公布了這項研究計劃。Senfine在世界語中是「永恆」的意思,該計劃所研發的新款機芯使用了大量矽材質,並且採用非傳統的擒縱和調速機構,利用矽材質薄片的柔性彈力徹底減少空氣阻力與部件摩擦,降低能耗。

當時已經可為機芯帶來90天的動力儲存,而這仍處於實驗階段,終極目標要達到6個月甚或更久。不過3年過去了,最終實驗的成果還未面世,不知是否遇到了什麼瓶頸,我們也只能繼續等待了。

本文含大量原創圖片,部分圖片源自品牌或網絡,

任何人不得擅自盜用,轉載請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相關焦點

  • RICHARD MILLE高性能自制機芯女表
    RM 72-01 Lifestyle飛返計時碼錶;47.34 x 38.4mm五級鈦合金表殼/時間指示,日期窗,錶冠功能顯示,飛返計時碼錶/CRMC1自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50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一般以為機械錶是男人的世界
  • 首度跨足自製領域香奈兒Calibre 1手上鏈機芯
    成功在制表領域立足的香奈兒,透過收購其他表廠股份並建立起合作關係,最終在2016年推出首款的自製Calibre 1手上鏈機芯,並開啟日後Calibre 2、Calibre 3的自製機芯之路,成為時尚品牌成功跨界的新典範。
  • 新型號自製機芯的號召力,帝舵Glamour Double Date
    Glamour系列原本就有大日期款,名字也叫Double Date,這次改款除了調整了面盤上的若干細節,更重要的是將機芯從原本的ETA2892升級成帝舵自製的MT5641,這是在品牌的產品線中首度出現的新型號,大日期和小秒針都是過去沒有的功能顯示,光從這一點來看這款頗具分量。
  • 自製機芯擴大運用!名士的雙系列重點新作
    自從2018年推出首枚自製機芯之後,名士就開始掌握這項優勢開枝散葉,今年搭載加裝新模組BM14機芯的星期日期月相表是主打款,以定價上來說,不鏽鋼款大約14萬臺幣的定價就可以入手自製機芯的小複雜功能,在這個區間帶滿有競爭力。
  • ORIS自製機芯,以鏤空工業風展現有別傳統飛行表的設計
    ORIS在2014年時為了要慶祝創立110周年而有了一個很不一樣的企劃:打造自己的自製機芯(Calibre 110),後來這枚機芯衍生成一個完整的系列,它們有一些共同特徵例如都有長達十天的動能且都是手動上鏈,再來它的動力儲存顯示也特別設計成所謂非線性,顯示在面盤上也就會看到動儲刻度的間距並非一致
  • 搭載年度最佳自動機芯,GRAND SEIKO 六十周年限量腕錶
    SLGH003六十周年限量腕錶:直徑40mm不鏽鋼表殼/時間指示與日期/9SA5自動上鏈機芯,動力儲存80小時,平均日差+5~-3秒/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100米/限量1,000隻2020年是GRAND SEIKO問世60周年,面對這樣的大日子
  • 朗格機芯工藝裡的魔鬼
    朗格自製L095.1手動上鏈機芯。,當然在機芯結構上的限制,是不可能將4點和8點鐘位置的小秒和動力儲存與中央時分針軸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因為要有充分且足夠大的針圈顯示,就無法上移兩個針圈的位置,犧牲了指示本身的清晰閱讀性。
  • 新增動力儲存顯示功能,沛納海Luminor 腕錶
    在1998年,沛納海推出旗下首款具有動力儲存的Luminor大三針自動腕錶PAM00027,其動力儲存位於面盤六點鐘位置,雖然內部搭載的Cal.9040是一款自動機芯(基礎機芯為ETA 2892),但是對於活動量較少的上班族,或是擁有多款腕錶的使用者來說,動力儲存顯示仍算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 勞力士3235機芯與3135機芯的區別
    大約1950年研發1030機芯之後,在1960年又研發了1560機芯,接著改良成1570機芯。之後大約在1977年研發了新一代的3035機芯,而在1988年改良成現在還在使用的3135機芯,更在2015年研發出新一代的3235機芯。我們現在就來談談3235機芯哪裡特別,它跟沿用至今三十年的3135機芯有什麼不同。
  • 天梭80小時動力儲能機芯,機械錶走時「不放假」
    我們普通的自動機械錶一般動力存儲是36小時,基本能夠滿足生活的需求,雖說自動機械錶只要首次上滿發條後每天佩戴8個小時就能正常運轉,但有時周末沒戴表,等周一上班的時候發現手錶動力不足,時間和日曆都要重新調整,著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體驗。如果有一枚長動力儲存的手錶就再好不過了。
  • 機械機芯 VS 石英機芯
    機械機芯好還是石英機芯好? 消消除了這幾個誤區就比較清楚了誤區一: 機械機芯可以更穩定機械機芯至少幾百個零件,而石英機芯通常只有幾十個零件,當然幾百個零件的機芯更容易出現問題。何況機械機芯屬於精密儀器,越貴的機械機芯越要好心伺候保養。
  • 解碼勞力士機芯(3135機芯)
    在眾多的勞力士機芯中,3135機芯堪稱經典中的經典,也是勞力士的主力機芯之一,它被應用於幾乎大部分的勞力士經典表款中,比如潛水錶中著名的「水鬼」、Datejust和Deepsea系列等。先來觀摩一下關於最新3135機芯的視頻,也就是裝配了Parachrom藍遊絲的3135機芯。視頻約1分半鐘,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 萬國自產機芯背後的故事
    小時長動力、防磁矽材料擒縱。那是因為這款機芯,並不是我們大家常規理解中的自產機芯。 這款機芯其實是一枚「集團自產」機芯,真正生產者乃萬國背後的歷峰集團旗下的ValFleurier機芯廠。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去年年初歷峰集團旗下的名士宣傳推出了首款自產機芯Baumatic BM12-1975A嗎?其實萬國這款Cal.32110就是名士的這枚。
  • IWC萬國表全新矽擒縱自動機芯,IWC飛行員腕錶升級三日鏈
    三針日期自動款是IWC萬國表最基本的飛行員腕錶,過去這類表款都使用改制自ETA 2892的IWC 30110機芯,今年(2019)發表的新款Top Gun與噴火戰機自動腕錶則都升級為全新自製的32110機芯,令人驚喜的是,這款機芯採用矽擒縱輪、擒縱叉,動力儲存達到72小時,足以從容度過周休二日不戴表的時間
  • 百達翡麗 | 十項全能的240自動超薄機芯
    擁有崇高地位的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除了擅長製作複雜表款之外,質量優異的自製基礎機芯,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1977年推出的240自動機芯,不僅具有纖薄的尺寸,不斷進化與改良的過程,更展現本枚機芯的優異擴充性。就在百達翡麗240機芯40周年之際,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這款機芯的優異之處!
  • ORIS全新自動機芯Calibre 400,發出十年保固豪語
    ORIS在2014年時為了慶祝創廠110周年開發出了近代首款自製機芯Calibre 110,這枚機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點莫過於十日長動能還有很有特色的非線性動力儲存顯示,而從Calibre 110後直到2019年,品牌陸續推出共六代的系列作品(Calibre 115),這一家族的機芯歷年來都保持上述的兩大特徵為骨幹
  • 勝過勞力士機芯?精工 GS 全新9SA5高振頻機芯進化升級!
    裡頭搭載的是全新的9SA5高振頻機芯,全新的機芯結構布局,加上嶄新的擒縱系統與無卡度遊絲擺輪,在36,000轉高振頻的規格下,動力儲存提升至80小時之久!9SA5機芯裡頭裝載了幾項全新裝置:首先是採用了全新雙衝擊擒縱系統(Dual Impulse Escapement),這是由GS獨家研發的全新系統,讓擒縱輪能直接傳輸能量給擺輪,進而提升效率。
  • 精工(SEIKO)中低端機芯發展簡史
    ,其中6R27大家不陌生,具有動力儲存與日期指示功能,而後面的6R35是全新型號——動力儲存提升至70小時,另外幾款預定今年發售的小MM也搭載相同的機芯,相信已經有不少表友躍躍欲試。21,600vph的振頻設計,同時搭配41小時的動力儲存(雖然最高可跑至47小時,但後面誤差值偏高);6R15機芯將動力儲存略微提升至50小時以上,但是當時並沒有將動能提升至極致,因此今年品牌推出新款的6R35機芯,則是一口氣提升至70小時,這與先前GRAND SEIKO所使用的9S65機芯相同,因為前一代的9S55機芯,動力儲存也同樣是50小時,在不改變發條盒尺寸的條件下
  • 名士克裡頓系列八日動力儲存腕錶致敬卓越技藝
    完美品質  名士始終重視腕錶的實用功能,因此特別為這款腕錶配備45.5毫米18K紅金大尺寸表殼,搭載表廠自製手動上鏈機械機芯,使得腕錶能夠精確、可靠地連續運作達八日之久。為了達到如此完美成就,每一處細節皆事關重要。名士表特別增添低調的動力儲存顯示功能,連續顯示精巧機芯的上鏈程度,令每位佩戴者均能把握為腕錶上鏈的最佳時機。
  • 了解手錶機芯並不難 1分鐘讓你看懂機芯
    導讀:近些年,國際制表業的各大品牌以及獨立制表品牌紛紛推出了讓我們耳目一新,目不暇接的腕錶。在這些光鮮靚麗的腕錶背後,是代表制表業高超技藝的機芯。機械腕錶的機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新興的制表業,各種新奇百怪的機芯樣式層出不窮。然而,它的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就以總結的方式歸納一下,機芯的基本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連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