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平樂》,看一千多年前舌尖上的宋朝,奢靡的高宗御宴菜單

2020-12-13 易生說

最近熱播的《清平樂》,在服飾和道具上的還原度非常高,一看就是良心製作。劇組的用心不僅僅體現在服化道上,在美食細節上也非常用心。

畢竟宋朝可是舌尖上的朝代,這點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跡可循,在畫中就有不少飲食文化,有人賣外賣,有人賣蜜餞,有人醉酒而臥,街上熙熙攘攘,特別熱鬧。

在《清平樂》的第五集中,韓琦(楊玏飾)和朋友去酒樓吃飯,他手裡拿的是竹簡做得菜單,點了荔枝白腰子、菜羹意葫蘆、庫魚、燒餅等。雖然我們現在去飯店,拿個菜單點菜特別的常見,但這在古代並不常見。

所以往常我們看到的很多古代電視劇裡,基本都是店小二口頭說菜名,或者直接點菜。幾乎都沒用到過菜單。而《清平樂》裡面給菜單一個大大的特寫,還給了挺長時間亮相,存在感很高。

這是有原因的,在宋朝之前是沒有菜單的,直到宋朝(西元960-1279年),美食事業興旺發達,菜單才應運而生。

中國的菜單可比國外的早了幾百年,歐洲的菜單,是由16世紀,法國皇家廚師為了記住義大利美食而發明,並非為向客人提供菜餚內容而製作的,而是廚師為了備忘而寫的單子,英文為menu

宋朝的中產階級已經開始不怎麼在家吃飯了,因為外面吃飯的選擇太多了,廟宇、客棧、茶館、熟食檔、飯店、酒家等等都有飯吃。

現代餐飲業的發祥正是在宋代。耐高溫的植物油在當時開始興盛,於是「炒菜法」慢慢普及。

宋朝還頭一次出現了「夜宵」,北宋根式直接取消了「宵禁」,於是大伙兒們晚上都過上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很多店面三更時才休息。到了五更,官員們又要開始上朝。於是早餐行業的服務者們又趕緊出來營業了,所以北宋時的汴梁幾乎是座不夜城。

宋朝中國各個城市之間人口流動也比較大,不同地方的烹調方式又有差異,南北飲食交流密切。經歷了靖康之變和宋室南渡,一批宮廷御廚流落民間,於是宮廷菜的烹飪方法傳入市井,成為市肆食店的名菜,與此同時,有些市民菜餚也登上了御筵菜單。《夢粱錄》卷16列有南宋都城各大飯店的各色菜餚三百餘款。

客戶需求大,而且口味各不相同,於是這做餐飲生意的商家就想出了這個菜單的辦法。菜品那麼多,如果店小二要背那麼多的話,太沒效率了。

當時能用的上菜單也是限於大城市,大飯館,來吃飯的都是有錢有閒有文化的人。韓琦他們去的肯定不是小飯館,那這菜單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他們點了很多肉菜。

當時在老百姓家裡吃的更多的是素菜了,葫蘆、黃瓜、茼蒿、韭菜、芹菜、姜、蘿蔔、菠菜、茄子、茭白、紫蘇、白豆、烏葵……這些現在我們也能吃到的菜品。

不過這民間的菜單,並不算驚豔,宋代最驚豔的菜單,當屬慶賀郡王張俊的御宴菜單,這份菜單被周密收入了他的《武林舊事》。

高宗很講究口腹之慾,直到晚年還經常指名索嘗市肆上的吃食,如李婆婆的雜菜羹、賀四的酪面髒三豬胰胡餅和戈家的甜食等。有一次,御廚把餛飩下得略生了些,就被他打入了大理寺。

所以熱衷斂財、阿諛奉承的張俊迎合高宗的口味,製作的這個御宴菜單自然是非常高級別的。

《都城紀勝》說,南宋「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即帳設司、廚司、茶酒司、臺盤司、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其中「廚司專掌打料、批切、烹炮、下食、調和節次」,「菜蔬局專掌甌飣、菜蔬、糟藏之屬」。

堂堂清河郡王府理肯定設有四司六局,張羅御筵自不成問題,財力、物力、人力一應俱全。

高宗剛到張府,設御榻坐定,前菜就紛紛送上來。

第一波是看果: 「繡花高飣八果壘」,分別堆壘著香圓(香櫞)、真柑、石榴、橙子、鵝梨、乳梨、榠楂、花木瓜。這八品水果並不食用,只用於觀賞。

這種以飣命名的所謂「看果」、「看菜」,唐代御宴已有這種擺設,時稱「看食見」。

在宋代公私宴會上似更為流行,《武林舊事》記有一張皇后歸省食單,也有「繡高飣」、「看菜十碟」、「上細看食十件」等名堂。

第二波是乾果:「樂仙乾果子叉袋兒」,12種,分別是荔枝、龍眼、香蓮、榧子、榛子、松子、銀杏、梨肉、棗圈、蓮子肉、林檎旋、大蒸棗,已難確證這些是否也屬於看果。

第三波是香藥:「縷金香藥」,10盒,腦子花兒、甘草花兒、硃砂圓子、木香丁香、水龍腦、史君子、縮砂花兒、官桂花兒、白朮人參、橄欖花兒。其作用自與食用無關,推想只是讓空氣清新芳香而已。

第四波是蜜餞:「雕花蜜煎」,12品,有雕花梅球兒、紅消兒、雕花筍、蜜冬瓜魚兒、雕花紅團花、木瓜大段兒、雕花金桔、青梅荷葉兒、雕花姜、蜜筍花兒、雕花橙子、木瓜方花兒,從命名不難想見其玲瓏剔透的雕花造型。《都城紀勝》說,「蜜煎局專掌糖蜜花果、鹹酸勸酒之屬」,大類時下的蜜餞。

第五波是鹹菜:「砌香鹹酸」,12道,也屬此類食品。其名依次為香藥木瓜、椒梅、香藥藤花、砌香櫻桃、紫蘇柰香、砌香萱花拂兒、砌香葡萄、甘草花兒、薑絲梅、梅肉餅兒、水紅姜、雜絲梅餅兒。吃完甜膩的蜜餞,再來點酸鹹的。

第六波是腊味:十味,有線肉條子、皂角鋌子、雲夢豝兒、蝦臘、肉臘、奶房、旋鮓、金山鹹豉、酒醋肉、肉瓜齏。

第七波是拼盤:「垂手八盤子」,有揀蜂兒、番葡萄、香蓮事件念珠、巴欖子、大金桔、新椰子象牙板、小橄欖、榆柑子。這八盤雖也是時鮮水果,但以小果實為主,與首先端上來的以大果實為主的「繡花高飣八果壘」有所區別。

至此,對高宗的第一回合招待告一段落。

第二回合款待開始。

第一波是八盤「切時果」,分別是春藕、鵝梨餅子、甘蔗、乳梨月兒、紅柿子、切橙子、切綠桔、生藕鋌子。

第二波是十二品時新果子,有金桔、葴楊梅、新羅葛、切蜜蕈、切脆橙、榆柑子、新椰子、切宜母子、藕鋌兒、甘蔗柰香、新柑子、梨五花兒。

第三波是十二品雕花蜜煎,就是之前上過的。

第四波是十二道砌香鹹酸,也是之前上過的。

第五波是十二味「瓏纏果子」,名目有荔枝甘露餅、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瓏纏桃條、酥胡桃、纏棗圈、纏梨肉、香蓮事件、香藥葡萄、纏松子、糖霜玉蜂兒、白纏桃條。

第六波是花色同前的十味脯臘。

這第二回合吃食結束,後面就可以正式開始御筵,正規的宮廷宴會上似都遵循這一流程。

《水滸傳》裡也有相關的描寫。

正式御筵的菜單列有「下酒十五盞」,每盞兩道菜,應是成雙作對送上來的,共計30種菜。

每五盞為一段落,各有歇坐、再坐的間歇,酒宴進行間,有樂舞伴奏,還有小唱、唱賺、鼓板、雜劇等演出。

十五盞依次由侍女穿梭不息地端上來。

第一盞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第二盞是奶房籤、三脆羹。

第三盞是羊舌籤、萌芽肚胘。

第四盞是肫掌籤、鵪子羹。

第五盞是肚胘膾、鴛鴦炸肚。

第六盞是沙魚膾、炒沙魚襯湯。

第七盞是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

第八盞是螃蟹釀橙、奶房玉蕊羹。

第九盞是鮮蝦蹄子膾、南炒鱔。

第十盞是洗手蟹、鯚魚(即鱖魚)假蛤蜊。

第十一盞是五珍膾、螃蟹清羹。

第十二盞是鵪子水晶膾、豬肚假江珧。

第十三盞是蝦橙膾、蝦魚湯齏。

第十四盞是水母膾、二色繭兒羹。

第十五盞是蛤蜊生、血粉羹。

期間還會穿插一些小食

八品,分別是炒白腰子、灸肚胘、灸鵪子脯、潤雞、潤兔、灸炊餅、不灸炊餅、臠骨;

勸酒果子十道,有砌香果子、雕花蜜煎、時新果子、獨裝巴欖子、鹹酸蜜煎、裝大金桔小橄欖、獨裝新椰子、四時果四色、對裝揀松番葡萄、對裝春藕陳公梨。

另有所謂廚勸酒十味,即江珧炸肚、江珧生、蝤蛑(即梭子蟹)籤、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權、煨牡蠣、牡蠣炸肚、假公權炸肚、蟑蚷炸肚。

勸酒與插食一樣都不計入正式下酒的十五盞。

另外還有一些餐後小食。細壘四卓,蜜煎、鹹酸、時新、脯臘等。

這些就是供奉高宗御筵的食單明細帳。

這次御筵張府究竟耗資多少,沒有記載,也難估算。不過一輩子也難得請皇帝一次,多少都得豁出去。

傳世的另外一張菜單,則是宋代皇帝每日賜給太子的菜單,《玉食批》,其中還記錄了,御膳在吃上的極度浪費,「如羊頭籤止取兩翼,土步魚止取兩鰓,以蝤蛑為籤、為餛飩、為橙甕,止取兩螯。餘悉棄之地,謂非貴人食。有取之,則曰:若輩真狗子也!」

從皇家到市井,宋朝的美食吸引了不少粉絲,當代有粉絲(宋粉+吃貨)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宋宴》,他們搜集整理宋代飲食的典籍,精選其中可操作的菜式,儘量去還原了這些美食佳餚。從宮廷饗宴、文人茶會,到平民餐飯——七十佳餚,回味兩宋風流。

難怪有人看《清平樂》,總是看餓呢,動不動就來個美食出鏡,可不就是讓人眼饞呢!

相關焦點

  • 《清平樂》的宰相為什麼有好幾個?宋朝官制套路多
    《清平樂》最近大家都在追吧?路sir看完後有一個迷惑點,就是咋有那麼多宰相啊?按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宰相,丞相,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除了在中國象棋裡,你在哪兒見過那麼多相啊?劉邦的宰相是蕭何,劉備的宰相是諸葛亮。
  • 清平樂:宋仁宗「兔兒帽」惹關注,詳解歷史上宋朝的「帽子文化」
    《清平樂》宋仁宗「兔兒帽」惹關注,詳解歷史上宋朝的「帽子文化」文/無計讀史電視劇《清平樂》的最新預告中出現了有趣的一幕,宋仁宗與曹皇后的對話時注意力都被他的帽子給吸引走了。只見宋仁宗戴著的是一個尋常的帽子但是帽子的幞頭竟然是朝上的,看起來就像是一對兔耳朵,顯得宋仁宗有些萌萌噠。其實電視劇一開始時宋仁宗上朝就因為他和眾臣頭上的帽翅太長引起過觀眾的熱議,那麼宋仁宗的這些帽子的來歷是什麼呢?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什麼到了宋朝,皇帝突然都不穿龍紋了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根據史料記載,皇帝的龍袍上繡有九條金龍。胸前、背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繡在衣襟裡面。龍袍上有九條龍,主要是受《易經》的影響,《易·乾》中說「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到了唐朝武德年間,李淵便下令臣民不得使用黃色,黃色的袍逐漸成為了王室專用的服裝。從此歷代沿襲為制度。
  • 同在宋朝服飾上下了功夫的清平樂和鶴唳華亭,哪家還原度更高?
    去年播出的《鶴唳華亭》雖然是架空的歷史,但是劇中還原了真實的宋代人生活,名物、服飾、藝術、風俗等一律按照宋朝的風土人情擺設,加之令人驚豔的宋代點茶情節,讓人眼前一亮。而現在熱播的《清平樂》完完全全是真實的宋朝歷史,真實地展現了宋仁宗趙禎的一生,更有晏殊、範仲淹等大名鼎鼎的文人出場,那麼《清平樂》中的宋朝服飾同《鶴唳華亭》相比,還原度如何呢?
  • 「裡坊制」從《清平樂》看裡坊制如何在宋朝瓦解的
    《清平樂》劇照《清平樂》這部劇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梁家在坊間違規開店,被惡霸欺凌也不敢報官。那麼為何出現禁止坊間開店的法令與百姓生活極大衝突的這樣一個狀況呢?後來宋朝又是如何改進的?這一期我們就用《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長安和《清平樂》中的宋東京,來看看古代城市建設從「裡坊制」向「街巷制」的轉變過程。
  • 從古裝劇《知否》與《清平樂》開始,來談談我眼中的宋朝
    杯酒釋兵權宋仁宗趙禎所建立的宋朝盛世這兩年上映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與《清平樂》兩部歷史古裝劇,道具、化妝、服飾極為考究,對宋朝的社會經濟文化進行了高度的還原清平樂裡的宋仁宗趙禎宋仁宗趙禎還是出名的好脾氣,歷史上的包拯其實並不是那個斷案如神的開封府尹包黑子形象。他的官職是監察御史,他的主要職責是彈劾大臣、勸諫皇帝。
  • 宋朝鳳冠,如今收藏於美國,唱不盡的清平樂,道不盡的大宋風華
    宋朝的鳳冠如今收藏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底是為什麼如此珍貴的中國瑰寶「鳳冠」為何會出現在美國?一個時代的文化的精髓,唱不盡的清平樂卻成了現在道不盡的惋惜。漂泊在外的文物所以我國歷史上許多珍貴的文物都飄流四方,流失於世界的各個角落,難以回到祖國的懷抱。
  • 在宋朝,做一個幸福的選擇困難症患者
    臨安也是如此,「杭城風俗,凡百貨賣飲食之人,多是裝飾車蓋擔兒,盤盒器皿新潔精巧,以炫耀人耳目,蓋效學汴京氣象,及因高宗南渡後,常宣喚買市,所以不敢苟簡,食味亦不敢草率也」[(宋)吳自牧:《夢粱錄》] 。
  • 《清平樂》中的昭儀、修媛都是什麼級別?如何看懂宋朝妃嬪位分?
    近日,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熱播讓許多觀眾對宋朝歷史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在《清平樂》中反覆被提到的昭儀、修媛、順容等後宮妃嬪名號都是什麼級別,以及如何看懂宋朝後宮妃嬪的位分。宋朝的妃子一般情況下有4種封號,分別是(排名按順序從高到低,下同):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但在少數情況下也有宮中女子會被封為宸妃,如《清平樂》中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在臨終前就被加封為李宸妃。妃的官秩為正一品,位分等同於朝廷裡的三師(太師,太傅,太保)。
  • 仕女畫裡的時尚風——在宋代看美人
    她們均穿著紅色窄袖背子外衣,頭梳高高髮髻並簪有三朵花的髮飾,外形突出三個角,遠看像三個即將盛開的花苞。形象上,她們都削肩、平胸、柳腰,有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感,與唐代的雍容華貴全然不同。《清平樂》劇照從《清平樂》的劇照中,清晰地還原了這種冠飾的富麗堂皇。據考證,冠飾上的珠寶數量體現著尊卑區別。皇后大小花釵多至二十四株,和帝王通天冠梁相等。皇太后也相等。皇貴妃則減至十八株。
  • 《清平樂》火了,可清平樂一詞所謂何意呢?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不知道各位追劇達人會不會在想清平樂一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只是經常在很多詩人的詩詞中看到,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去深究這一詞的含義。022《清平樂·村居》宋朝·辛棄疾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官家、範仲淹吃播秀,高級宋不止《清平樂》,千年宋味兒從未消失
    宋朝題材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把我們帶回了一個處處都是「莫蘭迪」色系和典雅氣質的高級「宋」。因為愛來愛去的宋仁宗、曹皇后和張貴妃,吵來吵去的「背誦全文天團」讓塵封千年的朝代突然鮮活,劇中層出不窮的美食更是為「清冷」氣質的宋朝添了一絲煙火氣!
  • 泰山封禪御宴!
    歷代帝王東封泰山,大擺宴席,從全國各地帶來了名廚、名菜、珍饈玉饌;各諸侯國也將經典名菜帶來泰山進貢;泰安乃至山東當地官府也把名菜、名吃中的極品供奉帝王,從而持久不竭地融匯、孕育成了獨有的泰山封禪御宴文化。這也出現了中國食材上八珍:猴頭、燕窩、魚翅、猩唇、龍蝦、駝峰、熊掌、鹿胎、象鼻這些食材,儘管不是泰安當地特產,卻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泰山封禪御宴中的景象。
  • 江疏影:看《清平樂》感受古今不同的美
    原標題:江疏影 看《清平樂》感受古今不同的美   改編自小說《孤城閉》的電視劇《清平樂》播出以來,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該劇在塑造宋仁宗趙禎(王凱 飾演)一生勤勉仁厚,致力於開拓一個四海平寧之世的同時,也著力描繪了他與妻子曹丹姝(江疏影 飾演)由貌合神離到彼此交付的傾心之路。
  • 為何說高宗處死嶽飛是十分高明的?情景還原,如果你是趙構你咋辦
    別說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就是民國時期發生的事情,真真假假,現在有幾個人能弄清楚的?我們普通老百姓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找真相,因為歷史原本就沒有真相,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從這些歷史事件中讓自己變得更聰明,這就夠了。對於「嶽飛之死」這個千古之謎,我們今天就做一個情景還原,看看如果你是趙構,你殺不殺嶽飛。
  • 《清平樂》本想看背誦天團,卻被女演員韓式平眉迷了眼
    而且他們有不少作品曾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上。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以及晏殊的《浣溪沙》......不僅要逐字逐句標註讀音和釋義,還要記下它們的創作背景、主題、各種暗喻明喻......看給人公主徽柔氣得,「他們被貶了官,不好好在家裡面壁思過,卻一邊玩還一邊寫出那麼多字的文章出來氣人,倒罰我背書」。從小到大,每次到背誦並默寫全文的時候,我也有這個疑問......
  • 回到宋朝逛個街,細品街頭巷尾的小吃金字招牌、老字號
    1997年美國的《生活雜誌》曾經做了一項關於一千年間影響人類生活的一百件大事,宋朝都城汴京街頭的美食和餐館赫然在這一百件大事之中,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宋朝美食對於世界美食的影響。「宋朝街頭巷尾美食金字招牌、老字號圖鑑」馬上開啟,吃貨小夥伴的狂歡即將拉開帷幕。
  • 宋朝的「一千貫」是多少錢?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看完你就知道了
    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應該記得這兩個場景,那就林衝買寶刀花了一千貫錢,武松打虎被賞了一千貫錢。在小說中,「一千貫錢」出現的次數較多,因此這也不免讓人好奇,這「一千貫錢」究竟是多少錢呢?放到現在又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呢?
  • 清平樂大火,宋朝中央的官場制度——兩府三司如何運轉的
    反應宋朝生活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火熱播出,宮廷政治鬥爭的戲碼不斷加重,中書門下、樞密、三司等官員陸續登場。要說宋朝中央的官場制度,首先要了解唐朝的制度,因為宋太祖初建國,承襲唐朝後期的官制。唐朝後期財政大權由度支、鹽鐵、戶部三司三長官分掌,發展到宋朝由三司使通管鹽鐵、度支、戶部,號稱計省,掌天下財權。綜上,宋朝的中央體制就是「兩府三司」制度,即中書門下掌政事,樞密院掌軍事,三司掌天下財政。中書門下是宋朝最高國家行政機構,長官稱平章事,副職為參知政事,相當於現代的國務院。
  • 被考古學家拍出的《清平樂》
    清平樂(yue)下清平樂(le),是太平盛世的歌頌之詞。這個名字也已經奠定了「清平樂」這部劇的核心表達——主題意義大於藝術價值。 我們先看一組人物關係海報,這組海報色調、構圖、光影、情緒,無不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