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貽峰,老子李耳的後人,易經智慧傳播者
【家訓格言】:曾國藩: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某電商集體前總裁馬先生,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時,給消費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什麼是消費,消就是可以消耗的東西,費就是可以浪費的東西。」「我們以前家裡只有一臺電視機,現在我們可能很多人家裡面有四臺電視機,其中三臺電視機永遠不打開的,那三臺就是浪費,那就是內需。我們要鼓勵人家多買,鼓勵人家花錢-」
作為電商企業老闆,倡導消費、鼓勵大眾消費,可以理解。
但是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真的需要去盲從這種看是消費,實則浪費的消費觀念嗎?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在歷代聖賢教導後人的家風家訓裡,無一不是強調勤儉節約,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訓!
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每個人都衣食無憂的今天,勤儉節約的家風家訓是否過時了呢?
網絡購物便利快捷,價格越來越便宜,每到雙11、618等商家打造的消費節日,剁手黨們,紛紛瘋狂購物,無論有用的,還是沒有用的,只要喜歡,先買回來再說。
各種直播帶貨、各種閨蜜群團購、各種網店、微店,在雙11購物節到來之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要能鼓動大家買買買,各種招數無所不用其極。
我們普通老百姓,不知什麼時候,被定義為「消費者」,於是乎,各路商家,就像餓狼盯著羊群一樣,垂涎三尺、伺機薅羊毛。製造出各種幻象,吸引消費者上鉤。
作為消費者,瘋狂購物的時候,你是否想過:「勤儉節約」的祖宗家風家訓,何處安放?
瘋狂購物的時候,你是否想過:祖宗「勤儉節約」的家風家訓,何處安放?
每一次購物節,就是一次鋪張浪費的盛宴,與我們優良的家風家訓,形成了巨大的衝突,我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問題。
其實很多人平時過日子也很節約,只是在面對網購時,容易失去理智,就像有癮一樣。在「雙11」瘋狂購物,買完東西就後悔!心理醫生說:其實這是一種病態心理,購物時的快感,驅使人們頭腦發熱,做出錯誤決定。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豐衣足食、國家安定。偉大的共產主義夢想,就是實現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按需分配。
有人說,我們努力奮鬥就是為了改善生活啊,共產主義理想,就是按需分配啊,為什麼不可以享受生活?按需分配是對的,享受生活也沒錯,但是浪費就是罪過!現實是,很多人把大量的物品浪費掉!浪費行為,與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背道而馳。
這是一個複雜的時代,有三億人已經成為富足的中產階層;還有6億人月均收入1000元,僅能維持溫飽生活;更有幾千萬人,在黨的好政策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剛剛脫離了貧困線。
2020年8月份,國際領導人曾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止餐飲浪費,我們當下的生活方式,在很多領域,普遍存在浪費,勤儉節約應當大力倡導。
有些的人,順應時代潮流,抓住了社會發展的好機會,實現了從貧窮到富足的華麗轉身。更多的人,辛辛苦苦、勤勤懇懇,生活在社會底層,在溫飽線上節儉度日。
正是因為很多底層人民,從事著付出大於回報的工作,種糧食、種蔬菜、搞養殖、在生產線上辛苦勞作。另一些人才可以養尊處優,過著輕鬆富足的生活。
有人會說:「錢是我自己掙來的,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關你何事?」
富足起來的人們,請不要高傲,請不要浪費,你只是比別人早一步掌握了財富規則而已。你浪費掉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粒糧食,都是這個社會的財富,都是這個地球的資源。
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今天,自然環境被肆意破壞,自然資源被肆意掠奪,我們的子孫後代,將面臨更加惡劣的自然環境,更加緊缺的資源危機。
中國自古就有良好的傳統文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當然國有國風國訓,家也有家訓家風,良好的家風家訓,能讓下一代子女學習到更優良的文化,不管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禮儀,持家,外交……等都有很大的幫助,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提倡每個家庭都要有良好健全的家風家訓。
一代聖賢曾國藩,因為建立了良好的家風家訓,使得曾氏家族至今200多年,歷八代長盛不衰,子孫240多人,無一人敗家子。
曾國藩為曾家制定過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以儉持家
曾國藩一直要求家裡面的人,勤儉持家,生活儉樸,他在繁華的京城見到奢靡腐敗的世家子弟,便不讓家裡的子女搬到京城去住,他的夫人帶著子女一直居住在鄉下老家,並且門外不得掛「相府」,「 侯府」的牌匾,曾國藩一直以勤儉自製,以廉率屬,從來不用軍中的一分錢寄回家裡,他的夫人在鄉下老家,沒有錢財,便親自下廚,紡織等。
勤於治學
除了儉之外,曾國藩對自己子女的另一條要求,便是「勤」,曾國藩堅持經常給子女寫信,為他們批改詩文作為等,同他們一起探討,詩歌文學等方面的知識。
重視家教
曾國藩有3個兒子,5個女兒,曾國藩規定,每個女兒出嫁,出嫁的嫁妝,不得超過200銀兩,他重視培養,把女兒們培養成一個勤儉持家,自勞自得的家庭主婦。實際上他的女兒做的比他期盼的好很多。
雖然曾國藩在近代史上飽受爭議,但是不得不感嘆他對子女的家訓以及家風嚴明與清明。
一個人的修養家教,是與家風家訓有著最直接的關係的。家風高尚,家訓嚴明,那么子女一定勤勞聰慧,品質優秀,品德高尚。倘若家風不正,那么子女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貪得無厭,好吃懶做,目無尊長,這也體現了家風的重要性與嚴謹性。
離地三尺有神明,祖宗的在天之靈,正痛心疾首的看著你們這些肆意浪費的不肖子孫。
瘋狂的剁手黨們,收斂一下吧,購物之前先三思,買自己需要的,可用可不用的,就不要買了。
倡導節儉,杜絕浪費!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多留下一些寶貴的資源和能源,把勤儉節約的祖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