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她在歲月裡改變了模樣,但演藝圈正需要這種有所沉澱之後的人生演繹,而不僅僅是清一色的青春劇。
■ 舟子
如今,很多當了媽媽的韓國女明星選擇重返職場,以更加成熟的演技獲得觀眾好評,迎來事業新巔峰。今年上半年,韓國演藝界將迎來兩位重量級女明星的復出,分別是時隔5年和3年重返螢屏的金泰熙和全智賢。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金泰熙將如何詮釋《Hi bye,Mama!》一劇中的媽媽角色令人期待。而2018年生完二胎的全智賢,也在近期宣布將出演定於2020年上半年在流媒體平臺網飛播出的劇集《王國》第二季,這是她在2016年主演韓劇《藍色大海的傳說》後時隔3年的復出之作,引起許多粉絲關注。
對於「媽媽的復出」,觀眾報以的不是她已不再那麼年輕的遺憾,而是滿心的期待與關注。這真是一個好現象。「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可我獨愛你滄桑之後的臉」,這話聽似一往情深,但也暗含一種意思,那就是並非多少人都愛滄桑之後的容顏,這獨有所愛的人是一個異數。不過,韓國觀眾對於媽媽明星歸來的關注並非個別異數所為,而是一種粉絲群體的現象,更加具有普遍性。
除了金泰熙和全智賢,還有不少韓國媽媽演員均在生完孩子後選擇回歸電視螢屏:結婚後鮮有新作的李奈映,去年年初時隔9年復出,主演電視劇《浪漫是一冊副刊》;被稱為「韓國典型古典美女」的韓佳人,也在2018年復出主演新劇《Mistress》;「大長今」李英愛在2017年時隔15年復出,主演新劇《申師任堂》。有分析稱,完成結婚、生子後重返演藝職場的女演員演技更加成熟,這與她們「增加了人生閱歷」密不可分。
為什麼媽媽演員的復出會如此普遍?這不只是一種念舊吧。女明星結婚生子後,就要回歸家庭相夫教子,這是20世紀韓國娛樂圈常態。目前紛紛復出的關鍵是她們有戲可演,有適合的角色。因此,在演出市場上依然可以佔據上風,並以巨大的號召力繼續帶來明星效應。時光荏苒,但她們的演藝生涯並不隨著時光一去不復返,反而是在歲月裡增加了積累與沉澱,然後滋養、提升了其對生活的理解與詮釋。也許她在歲月裡改變了模樣,但演藝圈正需要這種有所沉澱之後的人生演繹,而不僅僅是清一色的青春劇。
因為人生不僅僅有青春,還有後青春,後青春裡的色彩更加駁雜、深厚,其面臨的壓力、考驗、衝突,遭遇的人心、人性、人情更加多樣,這樣的經歷同樣有故事,富於戲劇感,貼近社會的現實紋理……一方面是演員經歷婚姻家庭生育之後,人生閱歷增加,對劇中角色的理解與把握更加到位,形成了出演此類影視的優勢;另一方面是演藝市場告別了單一的青春美顏、浪漫言情,而把目光聚焦於更加接地氣、同樣有強大生活體驗共鳴的此類劇目的創作推出,讓媽媽演員們能夠一展身手、如魚得水。
對於這種現象,有韓國評論稱,過去韓國女演員的演藝生涯都很短暫,尤其對於結婚生子後的女演員來說,可演的戲更少。如今隨著女性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女性主題的影視作品和人物角色開始逐漸增多,女演員們更希望家庭、事業兩不誤。人們對女演員這一職業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韓國「媽媽演員」有更多機會重返演藝舞臺,為觀眾塑造更多當今時代的女性形象。
當女性的社會角色更加多彩之後,影視劇中的女性形象來源也當更加多元。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如果只把演藝產業的價值導向聚焦於青春顏值,演員的生命力難免是短暫的,甚至是曇花一現,一個名演員的IP價值也難免隨時逝去。但如果演藝產業能夠更加繁榮多姿,能夠讓各個階層、年齡、性別的人群都能在其中得以窺見、代入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感,那麼,其受眾與粉絲無疑會更多。此時,媽媽演員們不必非得要靠演青春少女來證明實力、還往往被扣上「裝嫩」的帽子遭人嫌棄,她們演出與其年齡、閱歷等更加相仿相宜的角色就可以「不負媽媽不負戲」,這不是挺好嗎?引人入戲的女性形象當是多樣的,除了二十多歲的,還有三十、四十、五十歲……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每一代人都應該可以在演藝市場上找到其影像書寫與情懷抒發。
「野蠻女友」全智賢要復出了,「大長今」李英愛也復出了……當你觀看她們的新作時,是否會想起《我的野蠻女友》《大長今》……裡她們的樣子與性情呢?是否也會想起當年的自己?你是否會慶幸,這麼多年以來,有她們伴隨著你一路走來,共同成長,走過春天,走過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