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領一 做好準備活動
活動關節韌帶,抻拉四肢、腰背肌肉。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適當強度的運動狀態。熱身,一般是指用小強度的有氧健身使自己的身體漸入佳境,體溫慢慢升高,心率提高,呼吸勻速變快。血液循環隨即加快,這樣氧氣和養料就會被輸送到心臟和肌肉,為運動做好準備。熱身活動要達到身體微微開始出汗的狀態,時間5~10分鐘就可以。天冷時,熱身時間可長一些,同時多穿些衣服。
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不熱身就直接進入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心血管系統和肺部還沒有進入狀態,體溫也比較低,肌肉的柔韌性不好,很容易造成損傷。另外,不熱身就運動,人更容易疲勞,反而達不到訓練效果。
要領二 接近而不超過靶心率
一般來說,靶心率為170減去年齡的數值。如果你60歲,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你在運動時,可隨時數一下脈搏,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運動強度就是合適的。當然這是指健康的運動者而言,體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運動時的心率只有70~80次/分,離靶心率相差甚遠,就說明還沒有達到有氧運動 的鍛鍊標準。
要領三 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如果你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微微出汗,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疲憊不堪,則表明運動過度。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太遠,那就說明你的鍛鍊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和耐力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要領四 後發症狀
後發症狀是指運動過後的不適感覺,這也是衡量運動量是否適宜的尺度。一般人在運動之後會感覺周身輕度不適、疲倦、肌肉酸痛,休息後很快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症狀明顯,感覺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而且多日不能消失,說明中間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循環中堆積過多。這是無氧運動的後果,你下次運動可就要減量了。
要領五 放鬆與熱身具有同等的作用
在運動中,血液循環加快,血液的量增加,四肢血液增加更為明顯。如果馬上停止運動,血液會囤積在下肢,給心臟造成多餘的負擔,嚴重時會影響到大腦供血,甚至出現眩暈和頭昏。所以運動目的達到後,應該進行5~10分鐘的放鬆,逐步減小運動強度,慢慢地恢復到安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