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餘新志被譽為「板橋之後墨竹人」,學畫竹不妨借鑑先生四步行

2020-12-13 傲劍寰宇

在宋元文人畫的黃金時代,竹子作為文人墨客心中「君子」的象徵,理想人格的化身 ,更勝以往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喜愛,蘇軾便是宋代愛竹、畫竹的代表。後延元明清時代,吳鎮、柯九思、夏昶、鄭板橋等都是畫竹的名家,唯有鄭板橋愛竹、種竹、觀竹、詠竹、畫竹似可與蘇軾媲美!尤其筆下的竹不宗一家之法,而是取法自然,靈動清秀,孤傲而清髙,所表達的正是鄭板橋清高不羈的心境。

和諧之春

鄭板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藝術家,一生最喜歡畫竹子,「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這是他對畫竹的感慨。難怪他繪畫作品中最多的就是竹子,而且他的竹子是現在最為有名的!縱觀當代,一些畫壇大家也畫竹子,不乏精品力作,但單以畫竹享有褒譽的似乎不多,難能可貴的是著名畫家餘新志卻異軍突起,享譽畫壇,被譽為「板橋之後墨竹人」。

春風滿林

01

「墨竹」在中國畫的創作中由於僅僅是運用筆墨線條來表現其神韻,故尤見其艱深畏難,令許多畫者都望而卻步,或者終其一生都不得要領;要想超越古人而獨創一派,更是難上之難。餘新志畫竹獲得「板橋之後墨竹人」那樣高的讚譽,自有不同凡響的修為,除了有敦厚閒達、不慕虛名的良好人品外,與歷代大家一樣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並將竹子視作生活的一部分,用濃烈的情感去寫其形、追其神。

春之戀

四川樂山是餘新志出生的地方,那裡竹林環繞,山川秀美,自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對於從小就酷愛繪畫的餘新志來說,竹之精靈在其藝術生涯中似乎已融入其身。從他在自己居所四周遍種修竹,庭前置一親手鐫刻的匾額「石竹齋」可看出,先生從以言情志中體現出有多愛竹。數十年來,餘新志精研傳統,並在大自然中尋求感悟,追尋其自己抒情言志的藝術語言和品味,作品蘊涵著深厚的人文精神。

墨竹

02

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拿作品說話,「去盡繁華見真淳」,餘新志的作品追求質感、神韻與真淳等精神氣質,這種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獨具魅力的墨竹藝術。對於今天學習畫竹子的朋友來說,值得借鑑學習。筆者認為學畫竹除了借鑑先生認真對待傳統和生活外,在具體畫時從何下手,可借鑑先生畫竹四步法,這對於初學畫竹的朋友來說,容易在循序漸進中掌握並學出成效。

朱竹

第一步立竿。要有統盤考慮,做到成竹在胸。先用大筆吸足水在硯內壓扁再蘸墨,筆肚兩邊稍調濃墨,做到乾濕相宜,在宣紙上從下往上一節一節地畫,中部竹節要長,筆勢要連貫,行筆要平穩,一氣呵成畫好主竿,竿成後點節要小而肥滑。第二步生枝。用「蘭竹筆」調出稍濃於竿的淡墨,從每根竹的竹節處,由裡向外添枝。枝不可大,但要有力。添枝時,要符合竹子的生長特性,大竹竿宜少,小竹竿宜多。

勁節

第三步布葉。竹子在風、晴、雨、露中的情態主要由竹葉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因而畫竹難畫葉。葉子的畫法有「人字、個字、介字等,這種形象的歸納便於初學者學習掌握竹葉的姿態特徵,但不能一成不變,熟練後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以求變化。畫時先畫濃墨竹葉,毛筆要蘸飽墨分幾組進行。濃墨竹葉布好後,待到七、八成幹時,調淡墨補葉,畫出層次和不同方向葉子的穿插變化。

晨曲

第四步整理、收拾。這一步要著眼全局審視畫面,看構圖是否合理,聚散關係處理是否恰當,虛實結合是否自然等。通過補救不合理的地方,使畫面富有變化並和諧統一。實際在畫面收拾中穿插竹筍也非常好,畫小筍用點筆法,畫較高大的竹筍用拖筆法,將筆蘸飽水分,再在筆尖調適當濃墨,大部調勻,爾後按點在宣紙上,或從上到下一筆一筆分左右方向往下拖,越下越淡。稍幹時用深墨添出筍尖、勾出筍殼即可。

03

餘新志的竹以「筆筆見精神」的獨特魅力受到同行及收藏家們的青睞。其竹展現的是另一種時代精神:既有傳統文人畫的筆墨意趣、又具有自身的樸拙質感,給人以全新的視覺震撼。畫竹的朋友在借鑑學習中應謹遵前人「寂寞之道」,持之以恆、心追手摹,方得要領學出成效。

相關焦點

  • 文同與鄭板橋畫墨竹的藝術特點有何不同?
    文同(1018-1079)(宋) 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錦江道人,世稱石室先生,以墨竹享有盛名,墨竹雖非始於文同,但歷來評論墨竹畫家,無不首先提到文同,予以極高評價,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墨竹圖》,無疑是其存世不多的代表作。
  • 國家一級美術師劉亞東,愛竹如痴如醉,獲「畫竹皇后」稱號
    畫家劉亞東,女,1966年生於山東德州市陵縣!漢族!號清風軒!又名東篁居主人、幼庭承訓!曾師從諸多名畫家!傾心丹青,尤善花鳥,山水竹篁等!國家一級美術師!德州市美協會員,山東省書畫研究會會員、德州市長河女子書畫院理事!德州市長河書畫院銀座分會會長!德州市文化產業促進會副秘書長!
  • 水墨畫竹
    墨竹組合畫法畫竹葉先畫三筆的「個」字法,如漢字的個字形,第二再學「分」字法,分字的草書寫法是。畫寫意竹葉一般要用大筆畫小畫,切忌用小筆畫大畫,選購時要買大號「蘭竹筆」。下筆畫葉要按提迅速,一掃而過,切勿停頓或過慢,畫出的效果會不舒展。
  • 唐朝人畫竹的風格究竟怎樣?白居易眼中大唐畫竹的第一高手
    朱景玄在所著的《唐朝名畫錄》中,把唐朝的畫家們分為神、秒、能、逸四品,可見他認為蕭悅的畫技並不是很高明。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蕭悅是所有唐代畫家中唯一以「竹」為創作母題的畫家。在朱氏的記載中,唐朝能畫竹的畫家不少,但他們都沒有將「竹」作為單獨描繪的題材,而是與其他植物、禽鳥、花卉們混搭,竹在這些畫作中往往只作背景。
  • 宋省予的「四君子」:不襲今人與古人,自家有法寫風神
    7歲即作《三友圖》:頑石一方,皴法嫻熟;蒼松一枝,傲然挺立;臘梅數點,雪中吐豔;並自刻有「七歲學畫」印,被譽為「神童」。 宋省予1961年作「梅蘭竹菊」四條屏之蘭 儘管墨竹、墨梅受到宋代士大夫畫家青睞,但勾勒填色畫法還是主流。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他一生畫竹無數,他的竹畫作品繼承並發揚古人之優點,取百家之長,不拘一格並大力創新,發獨家之意。 創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重境界之說,開畫竹藝術之新局。 對於中國水墨畫法藝術來說意義重大,即使對其他繪畫技法也能起到觸類旁通的參考借鑑作用。 二、畫風卓爾不群、繁複多樣 鄭板橋不但在畫竹藝術上提出三重境界之新說,他還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就古今畫竹藝術的最高典範。
  • 美與寂靜,於他,渾然天成——讀鄒昌霖的板橋書香墨韻
    我與鄒昌霖先生的相遇、相識完全是偶然的一次筆會,他的興化老鄉姚仁海先生是無錫老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姚先生是個文化人,每年都要在自己的酒廠搞一些和中國酒文化相關的活動。就在前幾年的一次活動中,眾多無錫本地及外地的書法、篆刻、繪畫高手雲集在飄著酒香的無錫老酒廠的活動大廳裡。
  • 鄭板橋以畫竹稱道,他畫的竹有何不同?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的獨特風格和傑出成就。他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 如「亂石鋪街」的鄭板橋書法,為何還被很多人讚美?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以號名世,世人多稱之為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和清代乾隆年間活動在揚州一帶金農、黃慎、高翔等人並稱為「揚州八怪」。
  • 最齊全的墨竹畫法口訣
    墨竹畫墨竹,先立竿。使中鋒,如寫篆。中間提,兩頭按。節節出,斷中連。兩節處,留節眼。中漸長,根梢短。只彎節,不彎竿。墨竹葉,最為難。墨宜飽,勿滯粘。近者濃,遠則淡。運指力,腕臂懸。下筆快,莫遲緩。起筆圓,收筆尖。用力處,葉中間。用中鋒,葉渾厚。用側鋒,葉勁險。忌柳長,忌桃短。一葉仰,如彎月。二葉仰,魚尾般。
  • 「柳子谷先生的遺作展」與「子谷家風——栁詠絮書畫作品展」舉行
    20世紀三十年代,曾與徐悲鴻、張書旂被譽為「金陵三傑」,且有「畫竹聖手」「板橋第二」之謂。1950年柳子谷赴東北,先後在大連、瀋陽、鞍山執教,其間創作一大批反映時代精神的宏偉力作,如創作的《抗美援朝戰爭畫卷》(與滿健合作)和《山村新貌》兩部史詩性中國畫長卷,其藝術性和時代性並重,是中國美術史上具有無可替代性的「紅色經典」,並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人文歷史風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