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纏繞體藝術展」
文/賈 方 舟
一山的「纏繞體藝術展」是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展出的十幾件作品都是他近期以書法和文字為基礎展開的階段性探索成果。所謂「纏繞體」就是運用電子繪畫技術對「書體」所做的一種風格化處理,在視覺上形成一種扭結、纏繞、勾連和難以分離的糾纏意象。從而傳達出一種充滿愛意的情感特徵。
一山多年來一直從政,臨近退休才開始進入藝術創作狀態。但他始終對藝術抱有興趣,有非常出色的書法功底,所以,當他進入水墨畫創作時,很快進入佳境,並產生出一批被他定義為「後水墨」的抽象化水墨作品。但他仍然不滿足於在傳統書法中遊走和單一的水墨畫創作,他不斷開闢新的領域,還在數字繪畫和雕塑、裝置等空間藝術方面展露出他的藝術才智。他還是前年舉辦的「廣安田野雙年展」的總策展人、去年舉辦的「首屆數字繪畫展」的發起人和策劃者。其雕塑裝置等空間作品也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並被永久收藏。
一山特別注意到藝術家應該與他所處的時代的對應關係,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人類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創造。當我們進入資訊時代,如何創造一種可與信息化的後工業文明相稱的藝術樣式成為他思考的重心。他對數字繪畫從方法論到創作實踐都有出色的表現。他的一大批數字繪畫作品足以證明他在這一領域先行的印跡。本次展出的「纏繞體」書法也是他將數字繪畫與書法相結合、旨在突破傳統書法的一種藝術實驗。由數字繪畫方法轉化而來的「纏繞體」讓我們對「書法」產生耳目一新之感,文字的筆畫結構在層層的紐帶式的纏繞、糾結中產生一種全新的視覺意象,加以色彩語言的運用,更增強了其作為視覺藝術的效果。這種從未感受過的視覺意象,正是構成這個規模不大的藝術展的主要特徵。
在纏繞中解脫
——一山纏繞體藝術淺析
文/賈廷峰
藝術家應當以何種方式在身處的時代中發出聲音,如何把守住人格的獨立而不被潮流挾持,這是一山近年來一直思考並付諸實踐破解的難題。在文化藝術激蕩衝突糾纏融合的全球化格局中,一方面要切中時代脈搏言之有物;一方面又要警覺信息共享造成的泛同質化陷阱。具備如此視野的一山,顯然已超拔於普遍藝術家的庸常目的,打算以一位拓荒者的姿態站在更高處另闢一條蹊徑。
顯然,數字藝術就是一山用來打破程式壁壘的武器,雖然這種新興的材料形式一度在思想前衛的藝術群體中得以搶眼展露,但從未有人像一山這般投入瀝血心力,甚至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他正在為數字藝術建立自足完備的語言體系並試圖將其納入新世紀美術史之中。作為「首屆數字繪畫實驗藝術展」的發起人和策展人,一山對於數字藝術的梳理定義和創作實踐,都具有激活這一材料語言學意義上的內涵。
本次展覽的一山纏繞體數字藝術作品,亦可看作其創作實操的部分成果展示。這是一批在電子屏上以軟體和電子筆、鍵鼠為工具創作,最終高清微噴輸出的繪畫。可能是因為一山沉潛中國傳統書法四十多年的緣故,以書寫性的文字組合來構成藝術家獨特的藝術語言成為其創作的天然選擇,書法嬗變史中碑文的古樸磅礴及鏘鏘金石感,帖文的酣暢流轉與生動氣韻都存留於文字線條的餘味中,數字媒材的適度介入,又在其筋肉上重啟了一種全新的多維空間,增添出驚奇的科技運動效果,將筆畫解構重組又融附斑斕的色彩,已衝破了固有的解讀經驗,而呈現出一種在傳統根底上生長出的陌生化實驗圖像。
縱覽一山的這批作品,「纏繞」是最直覺的觀感,字與字之間的纏繞,形成一種相連、相續、相生的狀態,就像正處在熱戀中的愛人互相擁抱,尤其是其作品中有一幅中英文對照的「愛」字,在書寫方向、字體著色及線條姿態上都傳遞出一種擬人化的生命能量。語言之外承載的是一山的人文立場,隱藏著藝術家對於當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某種願景:與其在對抗糾纏之中相互消耗,不如直面當下讓互搏成為聯手融通,在纏繞中彼此依附,既保持各自的的獨立特性又汲取雙方的優質能量,通過愛與藝術的方式消彌分岐與創傷,重建一個嶄新的人類共生共存的和諧交流方式。
當代藝術已經開始使用最新的數位技術製作作品,但往往側重於技術的展示而忽略了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支撐著人類文明的人文主義的重要性,技術可以博得視網膜的青睞,但無法抵禦意義的拷問,而人文意味著思考與關愛,意味著一種方向性的指引,一山的數字藝術恰如其分地兼顧了二者之間的關係,為後來者提供了新的歷史選擇。
瑞士巴塞爾
展覽時間:2020.10.17-10.22
開幕時間:2020.10.17 15:00
策展人:桂林學術主持:勞倫·巴讓
展覽地點:瑞士巴塞爾 克裡斯託·格魯斯(G·krist)畫廊
一山:纏繞體的姿態及生命的力量
文/勞倫·巴讓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藏品負責人)
如果說書法在中國被認為是一種卓越的藝術形式,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個單一的姿態:短暫的瞬間之美,靈性,語義詩和動作編舞。受自然元素的啟發,作為藝術基礎的符號和表意文字成為活潑,動人的形式,並承載著強烈的情感衝動。藝術家一山在遵循這一傳統的同時,重塑了技術手法,將我們帶入了一種完全創新的書法實踐中。他對抽象的藝術探索以及通過使用數字繪畫的創作,可能消除了筆觸的純潔性,但為手寫體賦予了更多的型體,生命和情感強度。
在他的系列作品中,書法符號變成了「彎曲的型體」,一山探討了世界的各個方面以及宇宙的不斷波動。他對書法符號的實質性的工作導致了連續繪畫層的重疊和曲折糾纏,這要歸功於數字繪畫技術。因此,墨水會在紙質介質上幾乎呈現液體,粗糙的形狀,如溪流或樹枝。每條線,每條書法曲線,每個位於紙質介質上的點都會產生新的圖像和符號的新含義。油漆層的錯綜複雜,形式與顏色的糾纏使人感到,材料既被困在歷史傳統的枷鎖中,又擺脫了所有限制。即使不使用毛筆,這些文字仍在我們的眼前活躍起來。漢字運動產生的力量反映了情感,愛的力量,尤其是其超越了文化和文明的普遍性。
通過一山在中國寫作技術和西方語言之間的融合,這一點在他的作品中尤為明顯。因此,通過書法的角度重新解釋了法語單詞「 amour」或英語單詞「 love」。根據這些繪畫的視角,這些單詞會以其原始語言清晰地出現或與漢字的形狀融合在一起。因此,藝術家通過形式,色彩以及某些價值的表達在文化之間架起了橋梁。愛,情感和對自然的重視是全人類共有的。同樣,通過對同一漢字(尤其是山與鳥的字符)的一系列連續轉換和變化工作,一山賦予了所用的水墨,並且標誌幾乎是自主的。相同的符號永遠看起來都不相同,並且不斷運動。在當今社會,信息成為我們經濟體系的中心,並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一山的作品更像是對愛情,美麗和幸福的讚美詩,而不是在人類中產生寫作行為。
纏繞中的大愛
文/桂林
(巴黎亞洲藝術品經紀人、藝術策展人 )
近現代國人大量勇敢的嫁接、融合西方藝術風格,走出了一條新水墨之路,而我感覺到一山先生的後水墨將水墨藝術與當今數字藝術相結合。
此次一山先生的纏繞體藝術展,在當代藝術之城瑞士巴塞爾展出,運用數字繪畫方式呈現,包括《水墨》、《大愛》、《幾何》三個部份。
當今世界面臨全球對抗狀態。一山先生作品中,包含了大愛道,化解全球對抗狀態。纏繞體,互愛內生創新藝術。這些作品展示了中國後水墨在更為寬疏的當代語境中自如地運用水墨性話語重新詮釋經典的傳統水墨,展露他的觀感世界,描述了他的人文景觀,表達對生活和生命的關注,揭示了一山先生精神世界的高度和博愛。
四川省雕塑學會顧問
當代藝術家
主要探索水墨抽象化、數碼繪畫及空間藝術多形態研究
曾獲美國紐約第二屆亞洲藝術節展覽「當代水墨創新獎」,蒙古烏蘭巴託國際藝術節獲得最佳藝術家獎,第三屆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提名獎;作品曾參加第三屆阿根廷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聯合國總部展覽、法國大皇宮藝術沙龍展;第57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及蒙古國烏蘭巴託UB國際藝術節等國際性重要展覽。
2020年第二屆田野雙年展(自貢)徵稿延期通知
蔡國強最新項目在墨西哥啟動 五大主題演繹人類不同的文明以及宇宙觀碰撞與融合
歡迎訂閱,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