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棠
1932年出生於蜀山紫砂世家。1952年,拜顧景舟為師,技藝得其真傳,又不乏創新意識,在泥料、造型、裝飾以及誠信工具等方面都有獨到見解,作品氣勢宏大,造型舒展,線條流暢,口蓋嚴密。他曾精心製作中、小、微型花盆250多個品種,被上海盆景協會及收藏家譽稱為「漢棠盆」而蜚聲滬上。他創作設計的壺在國內大展中多次獲得獎項。代表作有「四方冰紋壺」、「禮花提梁壺」、「靈芝茶具」、「古獸窺今」、「四代同堂」等。他著有《傳統紫砂壺藝》、《茶與紫砂壺》等論文,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收藏。他是中國輕工設計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協會會員、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理事、中國盆景協會會員、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理事、中國盆景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委會顧問。1996年輕工總會授予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徐秀棠
1937年出生於蜀山紫砂世家,1954年師從著名陶刻名藝人任淦庭,真草隸篆無不臨習。1958年被選送至輕工業部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聯合舉辦的民間雕塑研究班學習,後又至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天津泥人張」第三代傳人張景祜先生工作室學習泥塑及彩繪。他文學素養和書畫功底紮實,紫砂雕塑,作品既有寫實的題材,又有「形而上」的哲理思考;既有完整的故事性,也有局部刻劃的生動性。代表作有 「雪舟學畫」、 「坐八怪」、「丙寅大吉」、「蕭翼賺蘭亭」、「飲中八仙」、「始陶異僧」和一幅大型「陶源圖」紫砂壁畫。同年又為東坡書院設計一尊2米多高的東坡先生立像。
他還與顧景舟合編《宜興紫砂珍賞》,著有《中國紫砂》,主編《宜興紫砂文化叢書》等。他是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專委會主任。1993年輕工業部授予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汪寅仙
女,1943年出生於丁山小橋南。1956年進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師從吳雲根,後轉師朱可心,還先後受裴石民、王寅春、蔣蓉、顧景舟等名師指導。1976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設計進修班學習。她擅長花貨創作,光貨、筋囊貨均有相當造詣。花貨作品「南瓜壺」、「梅樁壺」、「歲寒三友壺」,光貨作品「曲壺」(與張守智合作)、「魚龍壺」、「水利壺」(與徐秀棠合作),方貨作品「龍鳳印包壺」、「大印包壺」等均為傑作。論文有《宜興紫砂陶》、《紫砂花貨的造型藝術及工藝技法》、《曲壺的設計》等。作品多次獲國家級大獎並作為國家領導人出訪禮品,並被故宮博物院、香港茶具文物館等海內外博物館收藏。她先後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1993年輕工業部授予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呂堯臣
1940年生於宜興高塍。18歲師從著名藝人吳雲根,後臨摹歷代名家作品,開拓創作思路。他以「絞泥」裝飾手法,追求整體的藝術效果和典雅的裝飾意趣,其作品古樸而新穎,工致中見巧思,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代表作有「竹爐茶具」、「玉帶壺」、「小石冷泉茶具」、「銀葵茶具」、「碧波茶具」、「八方凌雲茶具」、「御璽茶具」、「熊貓壺」等。2005年1月,《堯臣壺傳》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宜興市政府主辦了「堯臣壺藝研討會」。 1993年輕工業部授予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譚泉海
1939年出生於宜興和橋鎮。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任淦庭老藝人。他擅長書畫與陶刻裝飾,作品題材廣泛,因材施藝,巧於用刀。舉凡清刻、陽刻啄沙池、著色刻,或飄逸瀟灑,或頓挫有致,書卷氣濃鬱,集中國傳統文學、書畫、金石於一體,具有濃厚的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藝術欣賞品味。作品「鼻煙瓶」於1983年獲輕工業部陶瓷評比一等獎;「百壽瓶」於1984年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方鍾壺」於1988年由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陳設;「紫砂歷史文化條屏」於1994年獲第五屆中國陶瓷展評比一等獎。他歷任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6年輕工業部授予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李昌鴻
1937年生於宜興丁蜀鎮。1955年考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工藝班,師從顧景舟習藝。其作品在造型和裝飾上多有突破和創新,先後有「化石紋飾」、「印紋裝飾」、「絞泥裝飾」等紫砂器。1984年與夫人沈蘧華合作設計、製作的「竹簡茶具」,以秦、晉之書設計為壺,刻茶簡秦書「擒龐涓片斷」,作品在1984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1986年與徐秀棠合作的「丙寅大吉」獲全國藝術陶瓷創作一等獎。「紫砂乳白釉」、「高八方壺」、「鬥方壺」等一批作品分別在國內外大展中獲金、銀獎。李昌鴻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總工藝美術師。他先後發表紫砂研究論文20多篇,與師傅顧景舟及徐秀棠一起編寫《宜興紫砂珍賞》,與他人合作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紫砂陶》和《紫砂陶標準》獲輕工業部科技進步獎和全國科技進步三等獎。並參與《中國傳統工藝集》陶瓷篇的撰寫。2002年與夫人沈蘧華共同編撰《紫田耕陶》,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4年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周桂珍
女,1943年生於宜興丁蜀鎮。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名藝人王寅春學藝,並得顧景舟悉心指導。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她與著名設計藝術家、書畫家張守智、韓美林、劉海粟、朱屺瞻、程十髮、黃胄、馮其庸等合作,使其作品達到「工極而韻,紫玉蘊光」的藝術境界。創作出「掇圓壺」、「半月壺」、「如意壺」、「登柏壽壺」等一批名作。「曼生提梁壺」被中南海紫光閣、南京博物院收藏,「玉帶提梁壺」獲亞太地區陶藝展一等獎。1995年,應邀赴臺灣開展藝術交流活動,獲臺南市魯班藝術中心「巧奪天工」榮譽獎牌。2004年,《周桂珍紫砂藝術》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鮑志強
1946年12月生於宜興丁蜀鎮。1959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談堯坤、諸葛勳、範譯林等陶刻名師,1962年隨吳雲根學壺藝,1965年在名藝人任淦庭身邊致力創作。1975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深造,繪畫、陶刻水平得到提高,形成獨特的陶刻裝飾藝術。1979年,作品「桂林春早」、「墨梅」花盆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982年,與他人合作的「鼻煙瓶」、「富貴茶具」獲全國陶瓷藝術創作設計評比一等獎。後與他人合作或個人創作的「源泉茶具」、「古風壺」、「茗香玉錦」、「紫玉飄香」、「金聲玉振壺」等先後榮獲全國陶瓷藝術創作設計評比和第一、二、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博覽會一等獎、金獎。1994~2002年,連續四屆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聘為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評審委員。並任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還先後赴千里達及托巴哥、日本、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或舉辦紫砂精品展覽。參與設計、編著《宜興紫砂陶造型圖錄》、《白描花卉畫冊》,2003年中國畫報社出版《中國當代陶藝名家·鮑志強作品集》。2004年被評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顧紹培
1945年生於宜興蜀山。1958年進宜興紫砂陶瓷中學,1961年師從陳福淵藝師製作紫砂盆、瓶,後又得顧景舟指點。他博採眾長,形成個人陶藝風格,先後在國內外大展中22次獲得各種獎項,其中金獎有6次。曾先後擔任紫砂研究所副所長、宜興錦達陶藝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紫砂工藝廠、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副總工藝師。他創作的「紫砂百壽瓶」,於1984年參加德國萊比錫春季博覽會獲金質獎章;「雙福百壽瓶」獲工藝美術百花金杯獎;「仰宇提梁壺」獲上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及首屆中國工藝美術華藝杯金獎;為中南海紫光閣設計一對紫砂大型「十六竹千筒」、一對「特大百壽瓶」,被永久性收藏陳設。他多次赴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臺灣地區作紫砂文化學術交流。《淺談紫砂圓器壺體造型的創作設計》、《宜興紫砂盆藝造型的設計》等論文在海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1985年,全國總工會授予顧紹培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1997奶奶省輕工廳授予其「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6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