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反俗為雅,被奉為雅詞的典範,在辛棄疾之外自成一派

2020-12-13 史家之韻

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代表作品有《揚州慢·淮左名都》、《疏影》、《暗香》等。

姜夔數次科舉不中,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詞風瀟灑,講究韻律,多自度腔,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自度腔指不依舊譜而自作的新曲。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並注有旁譜,他的音節文採在當時為一時之冠。同時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

與周邦彥相比,姜夔反俗為雅,下字運意,都力求醇雅。他的創作繼承了古代民間音樂的傳統,對詞調音樂的格律、曲式結構及音階的使用有新的突破,並且形成了獨特風格。

下面,請閱讀兩首姜夔所作的詞,從中,我們可以對姜夔的詞有所領悟:

《慶宮春》 姜夔

序:紹熙辛亥除夕。餘別石湖歸吳興,雪後夜過垂虹,嘗賦詩云:「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雲衣;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後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鈷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道經吳淞。山寒天迥,雲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鬥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闕,蓋過旬,塗稿乃定。樸翁咎餘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樸翁皆工於詩。所出奇詭;餘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餘解。

雙槳蓴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那回歸去,蕩雲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採香徑裡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璫素襪。如今安在?惟有闌幹,伴人一霎。

詞牌名又名《慶春宮》。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始自北宋周邦彥《片玉詞》,仄韻始自南宋王沂孫《碧山詞》。

這首詞是一首追念昔遊之作,詞的小序把寫作背景、時間、地點、緣由都交代得較清楚。

上片寫泛舟垂虹憶舊,描寫冬末春初寂寥景色,追憶與伊人泛舟夜歸情景;下片觸景興懷,將懷古與思念之情合一。全詞意境空靈渾融,格調高雅清遠,詞採精工秀逸。

近代學者俞陛雲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中評價道:「起筆即秀逸而工,承以『盟鷗』三句,著筆起靈。此下回首前遊,悽然凝望,山壓眉低,此中當有人在,故下闕言舊地重過,已明礎人去,酒醒波遠,倚欄之惆悵可知。」

還有一首是姜夔的自度曲,描寫的是春遊時與昔日戀人相似的女子偶遇,而勾起對往日情致的美好回憶。

《琵琶仙》 姜夔

序:《吳都賦》云:「戶藏煙浦,家具畫船。」唯吳興為然。春遊之盛,西湖未能過也。己酉歲,予與蕭時父載酒南郭,感遇成歌。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鴂。十裡揚州 ,三生杜牧,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裡、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

啼鴂[jué]:指悲鳴的杜鵑。

上片描寫詞人春遊時誤認一位女子為曾經的戀人,既驚喜又失望;下片抒發了詞人對時序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評價道:「離情當如此作,全在情景交鏈,得言外意。」

姜夔每譜成一首自度曲,先用笛子吹奏,朋友歌而和之。無論是依譜填詞,還是自創曲作詞,姜夔都以律就詞,既具情詞之美,又具聲情之美。

他雖然一生過著飄零寓居的生活,為了生計也不得不過著清貧的生活,但他始終保持著清淡的個性與獨立的人格。他以布衣身份對宋代音樂、曲詞、書法、音樂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宋詞自從柳永變雅為俗以來,詞壇上一直是雅俗並存。無論是蘇軾、辛棄疾,還是周邦彥、秦觀,他們都是既有雅調,也有俗詞。

而姜夔則徹底反俗為雅,下字運意,都力求醇雅。這正迎合了南宋後期貴族雅士們棄俗尚雅的審美情趣,因而姜夔的詞被奉為雅詞的典範,在辛棄疾之外別立一宗,自成一派。

相關焦點

  • 終生未仕的姜夔:一生窮困潦倒,驚為天人的才華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南宋的文學史上,兩位詞人不得不提,一位是辛棄疾,另一位便是姜夔。辛棄疾的一生挑燈看劍,戎馬詞酒,豪邁瀟灑。而姜夔,一生窮困潦倒,從未入仕。來白石的一首名作: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 流浪者之歌——姜夔的清空與騷雅
    士大夫的雅,寄託於文學。所謂「詩言志」,其實是「詩言情」。南唐出二李(指的是南唐皇帝李璟和李煜[yù])。至宋,詞成為主要的創作形式(木心《文學回憶錄》)。詞本來是小品,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 清空與綿密的騷雅詞派,是在什麼背景下誕生的?
    鑑於以上特點,我們可以稱這派詞人為「騷雅詞派"。這派詞人很多,較為著名的有姜夔、史達祖、昊文英、周密、王沂孫、張炎等。其中,姜夔與吳文英的成就更高,影響更大。出了姜夔與辛棄疾為同一時代人,但他並未加入辛派陣營,而是以他的才情、以他的清剛淳雅領起了騷雅一派,成為與辛並峙的另一座詞林高峰。姜夔工詩善書,精通音樂,是一位藝術全才。
  • 詞中王者辛棄疾
    青年時代的辛棄疾臨大事能謀斷,對萬眾而膽愈壯。孫子兵法云: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早早顯露大將氣度的辛棄疾,率眾留在北方不失成為獨立宋金之外的一方諸侯;一心歸宋是期盼著能夠指揮王師北定中原。但蓋世豪傑面對著人生命運這個變幻莫測的對手,卻只能深深嘆息。辛棄疾的祖父辛贊雖因生計問題仕金,但內心始終以大宋遺民自居。
  • 宋詞中的「雅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本文帶你了解一下「雅詞」
    詹傅為郭祥正(北宋著名詩人、詞人)的《笑笑詞》作序,他以為「康伯可(南宋詞人康與之,字伯可)之失在詼諧,辛稼軒(辛棄疾)之失在粗豪」,只有郭祥正的詞「典雅純正,清新俊逸,集前輩之大成,而自成一家之機軸」。
  • 從《復雅歌詞序》始,看「豔科小道」的詞是如何走向「雅」的
    此種以儒家詩教傳統繩墨於詞的做法,同時代有王灼《碧雞漫志》,認為"中正則雅","中正",就是"中正平和"的樂教觀,樂雅正,則詞雅正。這對《復雅歌詞序》中所復之雅是一個補充,即"雅"不僅體現在內容,也同樣體現在形式。受到"復雅"風氣的影響,創作上也出現以姜夔為代表的"騷雅詞派"。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曰:藐姑冰雪,蓋為近之。」清代著名詞人朱彝尊曾提出「醇雅」的詞學審美觀念,他非常看重詞作的「醇雅」,而姜夔的詞風也符合朱彝尊提出的審美哦觀念,所以,朱彝尊非常推崇姜夔,他評價道:「自鄱陽姜堯章出,句琢字煉,歸於醇雅」,還評價姜夔「詞莫善於姜夔。
  • 姜夔很出名的一首詞,明朝無人評點,卻在清朝被捧上了頂峰
    此人就是被清人稱為「詞中之聖」的姜夔。姜夔少有才名,卻在科舉考試中屢屢受挫,一生未仕,常年漂泊江湖,遊歷四海。雖然未入仕途,但是其清高的人格,非凡的才華,讓他受到了當時很多名流士大夫的推崇。楊萬裡、朱熹、範成大等人都曾盛讚他的詩作,連辛棄疾也曾和他有過詩詞唱和。雖然他在音樂、詩歌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他最主要的成就還是在詞作方面。南宋末期規模最大、作家最多的「騷雅派」便是以他為代表。
  • 到山中拜見陸遊,到紹興看姜夔,在鎮江北固亭寫出千古絕唱
    他的詩詞優美卓群,感傷憂憤,清麗婉轉,獨具一格,兼有「清空」和「騷雅」。有人說他的清空出自蘇軾,騷雅脫胎於辛棄疾。實際上,姜夔的詩詞作品對蘇軾和辛棄疾都有所繼承和發揮,尤其是將兩人開創的引詩、濟詞、以文為詞的方法予以進一步發揮。楊萬裡對他的歌詞讚賞不已,稱他「為文無所不工」,還專門把他推薦給範成大。而範成大認為姜夔的作品高雅脫俗,有嵇康、阮籍等人的風範。
  • 姜夔「適中之美」的藝術思想審美觀
    豪放詞派以蘇軾、辛棄疾等詞家為代表,詞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於一般而論婉約派具有陰柔之美,豪放派具有陽剛之美,姜夔的雅正派就創立了一個多代詞者所追求而無法達到的「適中之美」,這是詞壇所嚮往的文學藝術理想審美境域。現代詞學大師夏承燾用粗線條描繪出了姜夔的這一審美境域,他說:「在婉約和豪放兩派之間另樹清剛一幟,以江西詩的瘦硬之筆救周邦彥一派的軟媚,又以晚唐的綿邈風神救蘇辛一派粗獷的流弊。」
  • 張鳴:舊時月色——姜夔《暗香》《疏影》詞的情感書寫
    姜夔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大詞人,大約生於公元1155年,卒於1209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一生不曾做官,轉徙江湖之間,因人品清高,多才多藝,兼工詩詞,擅長書法,又精通音樂,因此受到當世名流如辛棄疾、楊萬裡、範成大、尤袤、朱熹和蕭德藻等人的推重,雖然終生布衣,但名氣很高。
  • 相思尤堪恨,總是戳人心;姜夔最銷魂的一首詞,道盡了男兒的深情
    無題詩人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多情才子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連豪放的辛棄疾也道出了「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愛情真諦,可見這撩人的相思是有多魔力;今天這裡便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十分銷魂的相思詞作《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它的作者也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宋代詞人——姜夔。
  • 古代文學——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中興」詞人群:一、12c下半葉,以辛棄疾、陸遊、張孝祥、陳亮、劉過、姜夔等為代表。三、辛派詞人:(一)以辛棄疾、陸遊、張孝祥、陳亮、劉過等為代表。(二)將詞體表現功能發揮到最大限度:不僅可抒情言志,而且可議論說理。
  • 鄱陽學者姜清水,解析姜夔《點絳唇.丁末冬過吳松作》詞
    姜夔這一次是1187年暮春去,到冬回,除交了些朋友之外沒收穫,從歷史的角度看,範已病辭在家養病,無能力提攜,但是儘可能的給了姜夔一個自己的朋友圈,這讓姜夔上了一個高端的人際平臺。遠處的幾座孤峰呈現出一派蕭瑟愁苦的樣子,似乎在醞釀黃昏時的一場大風雨。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天隨子一起隱居。可如今像他這樣的人在何處?我獨倚欄杆緬懷千古,只見殘柳參差不齊地在寒風中飛舞。姜夔在《詩說》中說詩四大要素:大凡詩,自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
  • 為了哄老婆開心,狂傲的辛棄疾也能變暖男,堪稱哄妻典範
    亦或者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詞中之龍——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是他北伐受阻的心痛無奈。「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是他報國無門的抑鬱悲憤。辛棄疾別號稼軒居士,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他將豪放派詩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他一生致力於抗金,以恢復中原為一生的目標。他少年抗金,一戰成名,後來歸於南宋,從此他走上了仕途之路。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郭德綱:牙佳為雅,人谷為俗,雅與俗如人吃大蒜,香臭自知
    文/芨芨草近日聽德雲社相聲,覺得郭德綱對「雅與俗」的一段笑侃很有意思。郭德綱說:「有人說了,聽交響樂高雅,看相聲就低俗;聽明星假唱高雅,看網絡原創低俗;看人體藝術高雅,兩口子講黃色笑話低俗;喝咖啡高雅,吃大蒜低俗。高爾基先生教導我們說,去你奶奶的鑽兒的吧。什麼叫雅,什麼叫俗?牙佳為雅,人谷為俗。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起句就驚豔了世人,最後1句是點睛之筆
    說起唐詩,我們會想起「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而說起宋詞,我們則會想到蘇軾和辛棄疾,這兩個人並稱「蘇辛」,是詞壇中的領袖。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辛棄疾的一首經典詞篇。相信讀過這首詞的人,都會這驚豔的開頭和結尾所吸引,也正這兩驚豔的開頭和結尾,使得這首詞,成為了千古絕唱,成為了宋詞中的典範之作。辛棄疾通過寫這樣—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用來暗喻自己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閒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汙的堅貞品格,歷來也為人傳誦。
  • 姜夔懷念昔日的戀人,夢中相見,醒來寫下一首纏綿哀婉的記夢詞
    辛棄疾「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兩句都是說,年輕人在元宵節晚上趁看花燈的機會和戀人約會。此次要分享的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元宵詞,南宋著名詞人姜夔的《鷓鴣天》。不過,這首詞不是寫外出賞燈約會,而是姜夔做的一個夢。鷓鴣天·元夕有所夢姜夔 〔宋代〕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