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牙佳為雅,人谷為俗,雅與俗如人吃大蒜,香臭自知

2021-01-16 芨芨草01

文/芨芨草

近日聽德雲社相聲,覺得郭德綱對「雅與俗」的一段笑侃很有意思。

郭德綱說:「有人說了,聽交響樂高雅,看相聲就低俗;聽明星假唱高雅,看網絡原創低俗;看人體藝術高雅,兩口子講黃色笑話低俗;喝咖啡高雅,吃大蒜低俗。高爾基先生教導我們說,去你奶奶的鑽兒的吧。什麼叫雅,什麼叫俗?牙佳為雅,人谷為俗。一個牙字兒一個佳字兒,這字兒念雅,嘴裡說出來,吃飽了沒事,坐那兒叨叨叨說出來的,這是雅;單立人一個谷,五穀雜糧的谷,這字兒念俗,吃喝拉撒這是俗。人可以不說,就是你可以不需要雅的東西,但這俗你離不開。雅與俗,俗與雅相輔相承。喝著咖啡就大蒜,秋水長天一色。讓我和人民群眾保留一份俗的權利吧。」

蒜是個凡俗的東西嗎?

從郭德綱的調侃可以看出,對於某些所謂的高雅人士打壓德雲社相聲,郭德綱也是毫不示弱,進行了無情地諷刺和回擊。其中「喝著咖啡就大蒜」成為最經典的包袱之一。

那位說了,大蒜招惹誰了?怎麼就俗了?

大蒜是家庭常見的蔬菜和調味料,而且可入藥,是著名的食藥兩用植物。大蒜的鱗莖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低聚糖和多糖類、另外還有脂肪、礦物質等。大蒜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腫瘤及抗病原微生物等,長期食用可起到防病保健作用。用小時候老師教給我們的兒歌來唱:大蒜渾身都是寶,人人頓頓少不了。

但這麼好的東西,因為吃過以後往往遺留很大的味道,在不吃大蒜的人看來,往往是難以忍受。故而有人斷言,從古到今,瀰漫著蒜味的地方,一般不會是太高雅的地方。很多顯貴因此對蒜厭惡而遠避。

但有人仔細觀察過,如果以蒜作調味品烹飪飯菜,這些平時對大蒜嗤之以鼻的貴人,卻又吃得很歡暢。明知道裡面有蒜末,卻又說很香、很好吃,其實反映的就是很多人的兩面性:嘴裡厭之,嘴裡又用之。人們把這類人歸為「賤」的代表。

一日,幫我們老闆去另一個大老闆辦公室送一幅字畫,卻見其案臺上一個青花瓷的盤子中,養了一串發出翠綠嫩芽的蒜瓣。開始,我以為是水仙,仔細一看,還真是蒜瓣。就問老闆這樣是不是有點不雅?

老闆說,雅與俗都是個人根據愛好分的,沒有法律規定哪個是雅,哪個又是俗。

老闆還講了一個故事。他小的時候,吃不飽飯,每當斷了糧,母親就把蒜瓣蒸熟了給他吃。老人常講,家裡有姜不管用,家裡有蒜就餓不死人。

老闆說,當幾頭大蒜救了你的命,你還說他俗嗎?因此,蒜沒有招惹誰,不管人們如何評價它,依然無怨無悔地服務於人。大蒜不是中國的特產,而是漢朝從中亞和地中海地區引進的。無論雅俗,現在中國都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既然離不開,為什麼要邊吃邊罵呢?這就是人性的醜陋和悲哀。

老闆最後笑著說:人若俗了,蒜亦俗;人若雅了,蒜便也雅了。

雅和俗的爭論背後,凸顯的其實是人的高低貴賤

在藝術中,雅和俗的爭論從未停息。

比如,在文學作品中,國人歷來喜歡分出個「雅」「俗」來。人們爭論了幾千年,也無法劃定明顯的界限,只給出了模糊的定義:

所謂「雅」,是指正規的、標準的、規範的,由此還可以引申出高尚的、不庸俗的意思;

所謂「俗」,則是指大眾的、通行習見的,可引申出庸常、平俗的的意味。

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將「俗文學」定義為通俗的文學,民間的文學,大眾的文學。他認為「俗文學」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者、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於民間,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悅的東西。

換句話說,人民大眾喜歡的,往往就是「俗」的。但鄭振鐸也說了,這僅僅是在一小部分學者、士大夫眼中的界定。

其實,文學史上不難看出,像《紅樓夢》這樣的書,也有一個由「俗」變「雅」的過程。這足以說明,雅和俗的界限是模糊的,也是人為的,更是和時代有關。

新上映的電視劇《慶餘年》第5集中,穿越過去的範閒,就憑著記憶,將曹先生的《紅樓夢》默寫出一部分,成了街頭巷尾8兩銀子一本的民間俗本,被一些誦讀《四書五經》的學子所唾棄。但更多的人卻爭相購買穿越,包括很多大家閨秀,甚至不惜送禮給範閒的姐姐,以便得到最近的更新內容。甚至在大街上,公子哥們都為這部「俗」書進行了雅與俗的公開大辯論。

但是,那些說《紅樓夢》俗的人,並沒有讀過這部書,只是覺得,自己的身份只能讀《四書五經》,不允許讀這些地攤貨。

這些爭論已經和內容的雅與俗無關了,凸顯的其實是人的高低貴賤,一部分人只是因為自己高貴的身份不允許在公開場合讀這樣的書;至於背後是否也會偷偷看,那就不得而知了。

網上有人提問:雅和俗的分別到底是什麼?

有人這樣回答:雅和俗的區別很簡單,一個12畫一個9畫,僅此而已。

這是我看到的最無釐頭,也是最讓人莞爾一笑的答案。

相關焦點

  • 「俗」是比合適更過度,談生活中「雅」和「俗」的區別
    「雅」和「俗」更多是人們賦予的,很難去定義它們究竟是什麼。比如網絡歌曲,很多人覺得俗。就說鳳凰傳奇,《月亮之上》《荷塘月色》《自由飛翔》《最炫民族風》等。這個組合的歌傳唱度極高,廣場上超市裡基本都能聽到廣播在放他們的各種代表作。連那賣菜的大媽聽到旋律都會忍不住哼唱起來。
  • 姜昆與郭德綱誰俗誰雅,網友:相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雅俗共賞
    姜昆與郭德綱誰俗誰雅,其實是禿子生瘡明擺著的事,當然是姜昆老師雅,郭德綱俗,要不然姜昆老師反三俗幹什麼?難得自己做自我批評?但凡事沒有絕對,姜昆老師做為曲藝家協會的主席,正廳級官員,國家一級演員,新中國成立以來公認的第三代相聲領軍人物,相聲作品當然要高雅,如果也是屎屎尿尿,葷段子,耍賤賣萌,那成何體統?那不是有損老藝術家的光輝形象嘛!而如今的郭德綱,似乎也在努力的擺脫三俗的形象。甚至在德雲社官網還公布了舉報電話,讓觀眾監督各個劇場是否有葷段子演出。
  • 俗要俗的那麼雅、雅要雅的那麼俗——從郭德綱的相聲到朱之文的歌
    當今世界,熙熙攘攘、紛紛擾擾,好不熱鬧,你方唱罷我登場;皆為利來、皆為利去。「我本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真的應了景,魯西南遠離城外那個村亂紛紛,攪動了天下不安寧。我本是來去自如散淡人,未留意卻被紅塵俗物弄傷了手。
  • 郭德綱的相聲是因為俗而廣為流傳嗎?可街頭文化,哪來的雅俗之分
    文丨曹鏡明題丨郭德綱的相聲是因為俗而廣為流傳嗎?可街頭文化,哪來的雅俗之分郭德綱相聲:雅得那麼俗,俗的那麼雅,如此才好雅俗共賞!雖然近些年,郭德綱老師不怎麼說相聲了,但一提起相聲,難免讓人想起他來。正如郭德綱老師的那句名言:「只有同行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那麼大家指責郭德綱老師最大的一點問題就是「俗」,其中引發爭論最大的就是和周立波之前的「咖啡與大蒜」之爭。當年,兩人可以說是紅透半邊天的存在,一個以北方為根據地,一個以南方為地盤發展。
  • 姜夔:反俗為雅,被奉為雅詞的典範,在辛棄疾之外自成一派
    姜夔有十七首自度曲,並注有旁譜,他的音節文採在當時為一時之冠。同時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對他的詞也深為嘆服,曾和他填詞互相酬唱。與周邦彥相比,姜夔反俗為雅,下字運意,都力求醇雅。他的創作繼承了古代民間音樂的傳統,對詞調音樂的格律、曲式結構及音階的使用有新的突破,並且形成了獨特風格。
  • 書法作品不能雅俗共賞,要曲高和寡的雅,還是要眾人皆懂的俗
    全文提示:評論書法,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雅還是俗,那什麼是雅,什麼是俗?書法追求雅好,還是俗好?在書法界,常有人說某人的書法作品能雅俗共賞。雅俗能共賞,真是好狀態。只可惜,這種狀態只是願望,只是理想。對雅俗的評判,既有個標準問題,同時也得區別具體的欣賞主體。
  • 為什麼大金鍊子會讓人覺得特別俗?丨推介
    毛寸髮型、花襯衣、瘦腿褲,金鍊子,幾大元素的配置下,瀟灑的自信背後,是一個大寫的俗。對於俗這件事,郭德綱曾說:「人谷為俗,牙佳為雅,高雅可以沒有,俗是必須的。」但是請注意,我們今天聊的俗,和「喝著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長天一色」不是一回事。此俗非彼俗先說說什麼是俗。
  • 「雅人韻士」陳帥|梨花詩餘(上卷)
    雅與俗是統一的,牙佳為雅,說出來的詞句一定是陽春白雪;人谷為俗,為了生活還得做得了下裡巴人。希望我的文字,能給喜歡的讀者留下欣喜,生發感悟。梨花詩餘南鄉子·清明無雨卻生風,宣州與我度清明。漫道江南風景好,傾聽,有山有水有人行。花香滿敬亭,青蓮鬥酒有餘聲。行至半山吾卻步,何情?凡人豈敢勝仙翁。
  • 美文:雅與俗的平衡
    勿執於雅,莫甘於俗,兩相忘卻,是真境界。雅,人人想有,個個求之,但想者、求者卻每每雅不起來,反而,越想越求越俗不可耐。即使打腫臉充胖子,王八披綾羅,烏鴉學喜鵲,但骨子裡的那份俗氣,在廳前堂裡照樣會流淌出來。裝出來的雅,就像外著名貴西裝,裡穿「梆梆」棉襖,打一條大紅或大綠領帶,腳蹬名牌皮鞋,褲腿挽在膝蓋的暴發戶一樣,嚴肅的滑稽,正經的荒誕。任你笑痛腹背,我自故作深沉。
  • 雅俗之爭——郭德綱和其德雲社
    從北京相聲大會到德雲社,風風雨雨二十二載,看了不少郭德綱和德雲社的相聲、評書等。初中文化不到的郭德綱,從其主持各類節目的應對,到相聲、評書時候的現場發揮。這不僅僅是智商高,更重要的是有各方面的文化知識的積累。從內心深處佩服郭德綱的文化魅力,見證了他自學不輟、厚積薄發的歷程。
  • 為什麼郭德綱的相聲那麼受歡迎?
    那麼相信大家會毫不猶豫的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來,那就是郭德綱!郭德綱從小學藝獻藝,要說真正爆紅,應該是2005年。那時候德雲社已經創辦好多年了,從2005開始,老郭的相聲音像光碟遍布大街小巷的銷售點(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當時就在想:「已經是小品的時代了,相聲都瀕臨淘汰了,怎麼突然又火起來了呢?」帶著這個疑問聽了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從那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多年來幾乎聽遍了他們所有的段子。
  • 郭德綱就是大師,再俗他也是大師,別總想教育人
    郭德綱就是大師,再俗他也是大師,別總想教育人01我聽郭德綱的相聲有十多年了。他的相聲只要在網上都找得到的,我基本上都聽過。聽來聽去,覺得後來他也在重複,也有點詞窮,但是總的來說,他還是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對語言的把握能力,非常了不起。像這樣的喜劇天才,一個時代也出不了幾個。
  • 俗及雅與乳房及屁股
    「雅」與「俗」的界限事實上十分模糊,二者也常常互通互融,但是你的作品中,如果通篇是「乳房」和「屁股」,那這部小說通常沒什麼好下場,但也並不是作品中不涉及兩性的情感就能稱為「雅」,愛情永遠都是小說最熱門的題材,而與性相關的一切就不言而喻地佔據高位。
  • 解析許嵩《雅俗共賞》,感受「俗」與「雅」的博弈,其實很現實
    大雅大俗,雅俗共賞,這個世界需要溫柔的眼光。許嵩《雅俗共賞》發行於2016年6月,由許嵩創作詞曲並演唱,收錄在專輯《青年晚報》中。單單聽專輯的名字,就感覺這是為廣大青年寫的一張專輯,表達當代青年對於感情,對於人生的態度。
  • 周立波內涵郭德綱:一個吃大蒜的和一個喝咖啡怎麼能在一起呢?
    其實周立波這張嘴已經為他惹了不少禍端。多年前,作為海派清口的代表人物,周立波甚至被評價為「一百年才出一個」,年收入據說5000萬起步。全盛時期,是和郭德綱、趙本山相提並論的人物。本來沒有交集的兩方,就因為周立波的損嘴,結下了梁子。
  • 曹雲金說不會原諒郭德綱,但怎麼也沒想到郭德綱過的越來越好
    曹雲金說:有人問我會不會原諒郭德綱,我想說,原諒他是上帝的事,而我要做的就是送他見上帝…2009年,德雲社到嶽雲鵬的老家河南去演出時,郭德綱特地安排剛加入德雲社的嶽雲鵬與曹雲金搭檔,上臺表演。2010年,曹雲金帶著其他幾個人離開了德雲社,自立門戶,郭德綱大受打擊。當時嶽雲鵬一直陪在郭德綱身邊,寬慰郭德綱,嶽雲鵬的宅心仁厚讓郭德綱大受感動,決定力捧嶽雲鵬。另一個徒弟燒餅,當時也被曹雲金拉著退出了德雲社。後來燒餅被自己的父母開導,才認識到錯誤,跑回來跟郭德綱認錯,得到了郭德綱的原諒回到了德雲社。
  • 這些玉雕作品是雅還是俗?
    雅,經典永不過時。 傳統玉雕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不要總說傳統過時了,要創新要創新。 俗,清新脫俗。 說到俗,一般都會想到粗俗、俗氣這類貶義詞。
  • 「漲知識」吃大蒜,吃的到底是什麼?
    就在前幾天老大問負責上新的小姐姐農場有沒有新大蒜可以上新不知道為什麼話鋒一轉就變成討論吃大蒜到底臭不臭一開始語氣上還算和緩的兩個人慢慢地語氣開始變得很衝因為他們這番爭論小編我腦海中頓時出現一個問題吃大蒜,吃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