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沙璐攝影彭子洋)5月7日,第五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圓滿閉幕。歷時58天的會期,共接待遊客136.9萬人次。其中4月3日的接待量為10.6萬人次,創下了五屆農業嘉年華以來單日遊客人數的最高紀錄。
累計實現總收入3.41億元
今年,北京農業嘉年華共打造了180餘個創意景觀,匯集了680餘個農業優新特品種、130餘項先進農業技術,開展了210餘項娛樂遊藝和互動體驗活動。
在去年「三館兩園一帶一谷」的基礎上,增設了「一線」,即京北旅遊黃金線,並在草莓博覽園作為主會場的同時,首設樂多港、延壽兩大分會場。
據統計,嘉年華期間共有600餘家展商參展,設置了1700處科普展板,近6萬人參與「草莓票香」體驗活動,周邊各草莓採摘園接待遊客達267萬人次,銷售草莓265.6萬公斤,實現收入1.659億元。同時,還有效帶動延壽、興壽、小湯山、崔村、百善、南邵6個鎮的民俗旅遊,活動期間共計接待遊客62.91萬人次,實現收入1.09億元,較上屆增長14.84%。
總的來看,第五屆北京農業嘉年華累計實現總收入3.41億元,較上屆增長7.23%。
單日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創紀錄
自3月12日到5月7日,58天會期中,20項特色主題活動,200項互動體驗,吸引了大量遊客和市民前來。其中接待人數最多的一天是4月3日,接待量為10.6萬人次,創下了五屆農業嘉年華以來單日遊客人數的最高紀錄。
前來遊玩的人們體驗感受如何?「是周末帶孩子度假的好去處,還可以到周邊採摘草莓。」「每年來農業嘉年華,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還能學到不少知識。」很多遊客們都「好評」不斷。
記者發現,邊吃草莓邊逛場館、大包小包滿載而歸……這樣的場景在農業嘉年華中處處可見。在這裡,市民不僅看到了新奇好玩的農業創意景觀,更買到、吃到了地地道道的世界各國的農業特產。
這也是主辦方的「貼心」之處,為了滿足遊客的遊覽需求,農業嘉年華組委會特地在各場館中,按照主題安排了相應農產品的展賣,「路過的遊客,大多數都會買兩袋再走,還有好多第二次入園的回頭客,專門到這裡買我們的產品。」「豆彩工坊」館內某展商表示。
5月11日,農業嘉年華B展廳,兩位女士在東南亞展區參觀。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亮點1
新增了絲路花語館
在今年的北京農業嘉年華中,一個不可不提的元素就是「一帶一路」,體現在各個節目的設計中,成為此次農業嘉年華的一大亮點。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5月14日至15日在京舉行,為了呈現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連接中外,促進中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今年新增了絲路花語館,主要展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花卉的歷史文化。
歐洲的鬱金香、非洲的帝王花、西亞的多肉植物……絲路花語館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20類名貴花木為元素,結合山體種植和特色花卉景觀,劃分為3個區域,分別是絲路盛世、融合綻放和瞰覽繁花。
絲路盛世的中間以金色的摩比斯環作為紐帶,魔比斯環象徵無限循環,代表了在一帶一路政策下連接中西方文明的發展;融合綻放以長城為軸連接世界各地,建立世界生態州,展現了「一帶一路」對世界融合發展的貢獻;瞰覽繁花則是按照「一帶一路」空間維度,劃分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6個區域,通過花卉展示各大版圖內絲路文明融合發展。鮮明的主題、精心的設計、豐富的歷史吸引了大量遊客來參觀。
除了花展,國際農產品館還設置攤位70個,在招商時就圍繞「一帶一路」進行部署、實施,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企業參展,包括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阿聯、蒙古國、土耳其、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國家。
展館裡匯集了大量「一帶一路」優質農產品及臺灣農特產品,還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進行展銷活動和產品推介活動。
亮點2
「一帶一路」主題活動受追捧
5月3日和4日,第五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分別舉行了北京昌平「一帶一路」花卉產業論壇和「一帶一路」設施園藝產業發展論壇兩項重要活動。
峰會邀請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俄羅斯、蒙古等13個國家的25名相關專家,圍繞「一帶一路」 沿線各國設施園藝和花卉種苗產業的發展與機遇,開展技術、經驗、裝備、材料等多方面的交流與分享活動。
這兩項活動不僅為相關科研機構、企業、組織等提供國際化的對話與交流平臺,也有利於加快中國「十三五」時期「走出去」的步伐,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合作共贏與跨越發展。
除了「高大上」論壇研討的同時,在草莓博覽園東區廣場還舉辦了「一帶一路、有你有我」主題快閃活動。活動一經發布,就吸引了眾多駐昌高校學生、中小學生、社區青年匯專職社工等各行各業青少年的自發參與。活動現場,來自肯亞、幾內亞、烏克蘭、西班牙、俄羅斯等15個國家的青年代表和百名昌平青年代表,帶領全場觀眾合唱,氣氛熱烈。
「通過時下非常流行的快閃形式,預祝『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滿成功,這是青少年發聲的一種方式,表達了青少年支持國家戰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期盼和決心。」團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