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成柑橘果面傷疤的三種因素
1、土壤缺硼造成幼果表面產生傷疤
主要症狀表現為果實堅硬且畸形,果頂發黃,果面有赤褐色疤斑(圖1),嚴重的傷斑上有膠滴滲出。危害重的病果發黃,後期逐漸脫落;病斑小危害輕的,病果不脫落,果實堅硬且畸形,果皮(海綿層)增厚,囊瓣發育受抑,喪失食用價值。
2、化學藥劑造成的藥害
比如在高溫天氣使用高濃度乳油製劑(機油乳劑)、溶解性差的粉製劑農藥或「三無」藥肥,容易使幼果果面產生藥害,主要症狀表現為果面呈水浸狀不規則斑痕,表皮油胞受刺激破裂塌陷;危害重的病果發黃,後期逐漸脫落;病斑小危害輕的,病部產生癒合斑痕,果實發育正常,僅影響商品價值(圖2)。
圖1 土壤缺硼後果面傷疤症狀
圖2 藥害後果面產生傷疤症狀
3、薊馬等害蟲危害致使幼果表面產生傷疤
薊馬尤喜在幼果的萼片或果蒂周圍運動、取食,但也有少部分發生在果腰等部位,柑橘幼果受害後表皮油胞破裂,逐漸失水幹縮,呈現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大斑痕,斑痕隨著果實膨大而擴大,疤痕上的覆蓋物不能用手指甲刮掉。危害嚴重時可造成大量落果,危害輕時形成癒合斑痕,但果實發育正常,僅影響商品價值(圖3)。
圖3 薊馬危害後果實傷疤症狀
4、風吹或人為等因素造成的果面機械擦傷
位於風口區或高凸區域的橘園,早晚受氣流影響,造成果實與樹枝或葉的摩擦,產生的機械擦傷,形成「風疤果」;另外就是在施肥、打藥、修剪等作物時人為因素造成的幼果果面擦傷。這種情況一般不會造成大量落果,傷面可癒合形成斑痕,果實發育正常,但影響商品價值。
二、預防對策
柑橘生產上,造成果面傷害的因素很多,但是從防治的角度來說「防」重於「治」,往往等出現了症狀,損失就無法挽回。因此,分析致病原因,及早及時對症施治,是防止出現傷疤果和落果的根本對策。
1、柑橘園缺硼的矯治
柑橘園矯正補充硼肥應慎重,缺硼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但如果施硼過量,會出現硼中毒。矯正補充硼肥應於採果後至萌芽前,結合增施有機肥,每株拌入顆粒硼肥5~10克,每2~3年施一次。開花前、花謝後葉面噴布0.2%(質量分數,後同)的硼砂液或葉面硼肥。
2、柑橘薊馬防治
在柑橘開花至幼果期加強監測,謝花後或幼果期發現有蟲時,應立即噴藥防治,可選用5%的丁烯氟蟲腈懸浮劑250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3000~4000倍液等藥劑防治。
3、防治發生藥害
花期至幼果期(4月20日至6月底)化學防治病蟲害方法要科學、用藥要慎重、時間要合適,這個階段是柑橘對外界因素影響最敏感的時期,容易對柑橘的花和幼果造成傷害,但同時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
生產中為了保證幼果的正常生長發育,必須對各類病蟲害進行及時的科學施治,應特別注意幾點:
一是化學農藥要合理混配。有些農藥合理使用能產生增效作用,減少打藥次數,達到病蟲兼治的目的,但蟲害防治上絕不能同時用多種農藥去防治一種蟲害,另外,對農藥特性不了解,不能隨意混配,否則往往會發生藥害,如三唑錫和代森錳鋅混用會造成果面傷害;
二是農藥的交替使用,不能隨意減小稀釋倍數,如使用阿維炔蟎特防治害蟎時,在高溫天氣濃度高於1000倍,就會對葉片和幼果造成藥害;
三是選擇合適的天氣用藥,選擇在無風的陰涼天氣噴藥,儘量避開中午高溫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