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是頭條推送的問題解答,為了把問題闡述得更清晰,只有更系統地寫篇文字。要說真相是所有人而不是「有的人」,都有受虐傾向。它是唯有人類獨有的高級情感,它超越了動物趨利避害的本能,它是一種趨害求利。先說說受虐的定義:在一個令人痛苦的過程中,享受它。我估計大多數人僅從離奇的感情或性關係中來理解受虐,這經驗過於狹窄。求虐受虐對於人生的行為影響巨大而深刻,並且一直隨處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至於各個宗教修煉中,更以趨於極致的自虐與受虐手段顯示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裡吃辣椒就很典型,這種痛並快樂著很讓人上癮。你還可以隨時補充最初排斥然後慢慢愛上的食譜。玩過山車蹦極看恐怖電影,這過程就是受虐而得到最後的快感。由此還可以繼續將腦洞打開,你會發現,所有朝向成功的努力,既是挑戰又是一個受虐的過程。也就是說大成功者必是受虐狂。這一點很有趣。我們清楚知道,有延遲滿足能力的人預測未來成功的機率要更大,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讓我們清楚了一個孩子可能的未來。可以看見,延遲滿足的過程就是一個受虐的過程,各種糾結、掙扎、隨機出現的各種誘惑。就因為是受虐,才導致不同的人隨時在途中選擇放棄。
我們繼續走在顛覆你以往的認知之路上。我們說一個擁有積極樂觀性格的人,要比陰鬱消極的人擁有更快樂更健康的前景。換句話說,他們在逆境中擁有更好的應對策略,遇到障礙他們能夠更專注於控制和改變,而不是輕易地放棄或選擇迴避。怎麼去理解人的行為上的差異?一個絕對的快樂主義者,是個即時滿足的人,他們最容易隨時放棄。而有受虐傾向加上對於未來樂觀的預期才是關鍵的驅動力,它保證了了在未來充滿崎嶇荊棘的長途跋涉中,保持感覺良好,並爭取獲得最終的快感。
兩性關係裡,一個流行的偏見影響甚廣,女性被認為更具受虐傾向。她們更有可能按照男性的主導,將他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而代替自己的需要。這種性別偏見導致對於另一個性別的觀察和理解發生偏差。女性從性別屬性上善於照顧他人情感,確實樂於自我犧牲。並且在文化差異裡行為規範不同,個體因為經濟或其他方面制約而表現出依賴和從屬性。但是在真正尊重和解放的文化中,女性的自由意志和拒絕隨時可以自由表達,她們對痛苦的耐受性絕不是出自天然。
施虐和虐戀由於成人片的普及而被人熟悉。實際上施虐應該是單獨提出的病態人格,它是由權力、權威意識主導下的侵犯行為,以對他人造成痛苦而迫使就範,從而獲得控制感的樂趣。虐戀中的施虐和受虐是一對搭檔,其「痛苦」是在互相控制的範圍內的主動設計,完全沒有感情包袱。在虐戀關係裡的施虐並非作惡。
如果是單獨的性受虐狂是指那些主動尋求折磨、屈辱、限制來喚起性興奮。越出乎意料越具有吸引力。這種自尋痛苦的性需求目前尚未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理論來解釋原因,但是一些研究指出一些維度,比如自我的補償。越是被嚴格禁止的,人們既有困擾但也會格外興奮。這是涉足禁區的刺激。童年的創傷經歷,被虐待或目睹施虐或者在自虐中衍生出快感,表現為一種模仿和反叛。
虐戀中的受虐狂,通常都有極強的內疚感和承載不起的責任感。它以替罪羊式的自薦,將自己放置在一個安全的依賴角色上,由它來做親密的代理。不要以為受虐者就是全然的被動,在TA看來,這種犧牲指揮了施虐者的注意力,某種意義上從這份控制中獲得了快樂。
應該說,受虐是種神奇的機制。疼痛讓人不爽,照理該被厭惡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人類的進化之路確實彪悍,走向迎難而上的徵途。為擺脫困境,為擺脫疼痛的誘發條件,我們的神經衝動開始預演跟想像威脅的來臨,由此走向自虐之路。所以在這個原理上,重口味的遊戲永遠是令人興奮和追逐的熱點,體現在現實中就如同冒險跟創業。受虐是一種犧牲的代價,但是它探求了我們自我實現的邊界,人類也由此贏得驕傲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