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母親是多麼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準備這篇分享時,核桃媽已經孕36周了,每天都在憧憬卸貨時的情景,既興奮又緊張。
到孕晚期,大概是體內激素水平的作用,輔助一直堅持基礎護膚,我的皮膚竟然越來越光滑(要知道核桃媽孕前可是標準的痘痘肌),之前暗黃的膚色也越來越有光澤,而且直到發稿也一直沒有妊娠紋
從備孕期間,我就開始關注孕期護膚品了,在孕婦專用品牌和普通一二線品牌中徘徊很久,後來做了幾周功課,選擇了自認為適合的產品,整個孕期沒有長斑、沒有爆痘、也沒長紋(個人覺得妊娠紋與體質有關,與護膚無太大相關性)。下面就言歸正傳,將我做的功課分享給大家以供參考。
首先我想說的是,孕期只需要基本護膚加輕便彩妝即可,為了腹中寶寶的健康,以下幾類產品還是儘量避開吧。
如果上面的產品您已成功避開,我們再來看基礎護膚產品的成分。對化妝品成分有了基本概念,避開風險成分,孕婦也可以正常護膚和化妝。
(下面是乾貨部分,如果你時間有限,沒時間詳細閱讀,可以直接跳過文字部分,核桃爸幫忙將文字內容精簡為圖片,可以長按保存,以便不時之需。)
一瓶成品化妝品,簡單點說,無非就是幾種類型的溶劑、加入品牌宣傳的功效成分、再混合適量的添加劑。下面給大家逐一說明:
溶劑作為化妝品的主要基質原料,分為主要溶劑和輔助溶劑。像液體、漿狀、膏狀化妝品的主要溶劑是水,有些產品喜歡玩文字遊戲,會用礦物水、深海水之類的詞,但本質都是水,沒有宣傳的那麼神奇。乳化型/油蠟型化妝品,例如帶有「xx霜」、「xx蜜」之類,主要溶劑為油脂(植物油脂/動物油脂)和蠟(e.g. 硬脂酸、油酸、豆蔻酸、棕櫚酸、月桂酸、椰子油、霍霍巴油、蛇油)。值得注意的是礦物油成分,如凡士林、液體石蠟等,這些對皮膚有一定的副作用,會封閉皮膚,長期使用會使皮膚變幹,好的護膚品不應該含有這些成分。礦物油一般用在唇膏、髮蠟等彩妝產品中,所以每次化妝後請務必徹底卸妝!
輔助溶劑包括乙醇、丁醇、甘油等,一般都是無害的,但是孕婦和對酒精敏感人群,儘量避免選擇含乙醇的產品。
即產品在廣告中宣傳的功能、效果。美白成分有維生素C、傳明酸、光甘草定、鞣花酸、熊果苷、AA2G、等;祛痘的有水楊酸、過氧化苯醯、維A酸、間苯二酚、茶樹精油等;抗氧化有青花素、維生素E、輔酶Q10、蝦青素、茶多酚、大豆黃酮、艾地苯等;保溼有透明質酸、甘油、丙二醇、煙醯胺、葡聚糖等;防曬有氧化鋅、鈦白粉、二苯酮衍生物等等。
添加劑是大家最熟知的化妝品成分,它又分為表面活性劑、防腐劑、香料等。
表面活性劑具有清潔、脫脂的作用,最常見於洗面奶中,凡是帶有「酸酯」、「酸銨」、「鹽」等字樣的基本都是,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椰油醯胺DEA、月桂醇聚醚硫酸銨等、吐溫、羊毛脂、蓖麻油。我們再用洗面奶時產生的泡沫就是表面活性劑的作用。
防腐劑是為了保證化妝品在保質期內的安全有效,通常是用來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長、減緩成分氧化酸敗。防腐劑對皮膚有較大刺激性和致敏性,含量必須控制在安全範圍內,一般添加量很少,位於成分表最後面。常見防腐劑有:苯甲醇(含有「苯」字的成分基本都是)、對羥基苯甲酸酯、氯己定、硼酸等等。
香料(或香精)主要是為了掩蓋化妝品原料不太友好的氣味,提供令人愉快的氣味。香料一般由多種成分複合而成,因此也最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所以一般香料都是在成分表最末尾。不加香料的護膚品安全性更高,不過味道可能會有點不友好。常見的香料有:植物香料(玫瑰、香草),動物香料(龍涎香、麝香),合成香料(薄荷腦、檸檬醇)。孕期要儘量避免一切香料類產品,有可能會導致流產。
為了閱讀方便,下圖將化妝品的基本成分以圖表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另外,各種成分在化妝品成分表中的排名也大有文章。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規定,化妝品必須在成分表中將所有成分標註清楚,同時化妝品成分表的標識有如下規律:
「①所標識的成分名稱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進行順序,即排位越靠前,表明這個成分在該化妝品中的含量越高。例如,水是大多數化妝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劑,在許多情況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最靠前的位置。②對於在產品中含量小於或等於1%的成分,在位於加入量大於1%的成分之後,可以任意排列順序,也就是說,這類成分之間可以不分先後。③香精雖然是多種香料的混合物,但在配方表中只作為一個成分,用「香精」一個詞進行標註,並和其他成分一起按照加入量的順序排入成分表中。④色素一般以著色劑的編號(即索引號)進行標註,如「CI73015」,如果沒有編號,可以採用著色劑的中文名稱,如「顏料黃」。
有些成分控制在一定量內是無害的,但如果超標,就會有潛在風險,這是為什麼推薦大家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口碑好的一二線品牌。為了防止廣告嫌疑,這裡核桃媽不做具體品牌的推薦。
但相比國內品牌,核桃媽本人還是傾向國際品牌,因為國內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相比歐盟等技術規範體系還是有些不足,但好在我們國家也在不斷完善法規,逐漸與國際接軌。上圖為證:
因此,對化妝品有了整體概念,孕婦在選購護膚用品時,只要儘量避開風險成分,選擇功效性不那麼強的產品(比如祛痘類、美白祛斑類產品),就能避免踩雷。
下圖是核桃爸幫忙整理的化妝品成分一覽表,其中對安全級別做了標註,孕婦和敏感人群應儘量避開標註「3」的成分。
貼心的核桃爸還特意將安全級別為「3」的刺激類成分單獨篩選出來,建議備孕麻麻們保存好,隨時查看。
那麼,孕婦是否該選擇市面上的孕婦專用護膚產品呢?
答案是不需要。孕期專用護膚品其實跟普通的產品相比並無太多特殊性,所謂的「純天然」可能會讓孕期體質敏感的你更容易過敏,加之孕期產品作為新興產業,專業性相比一二線品牌相對較弱,因此一些普通的低敏品牌可能更適合孕期準麻麻們。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個方法,可以驗證國內所購護膚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以伊勢丹專櫃購買的某牌精華為例,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中查到的相關備案信息如下,大家可以試著將自己常用的護膚產品輸入驗證。
此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還對國內生產的化妝品定期飛行檢查,針對不合格產品批次進行通報,如下圖:
寫到這,核桃媽忽然發覺這是在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做宣傳啊
其實是想告訴大家,要善於發現身邊的資源和工具,有時可以讓瑣碎的生活變得簡單。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分享,孕期/產後的麻麻們可以正常護膚和化妝,不需要刻意選擇孕婦專用品牌,只需要挑選口碑良好的一二線低敏品牌即可。購買前請確認成分表,避開易致敏和對胎兒有害的成分,適當嘗試一兩種,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護膚產品了。如果實在無從下手,可以後臺發消息給我們,核桃媽可以給你提供些建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