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非遺+扶貧」苗繡、花帶培訓班在十八洞村開展。州級苗繡非遺傳承人石美梅介紹,十八洞分點是此次培訓班的五大分點之一,按照就近原則分配學員,共有五十多名雙龍鎮村民參與此次培訓。
主講老師之一石玉香介紹,強化學員苗繡非遺文化認識與保護,提升苗繡針法技巧,是培訓第一課的關鍵。
參與培訓的大多是有一定基礎的學員,提升針法技巧,能夠做到識圖用針,將十幾種針法掌握。
村民吳美金帶著孫子參與培訓。
「老年組」繡娘與全場最小繡娘。
石書菊(右1)是此次培訓年紀最大的繡娘,今年已經八十歲。
州級苗繡非遺傳承人石美梅介紹,從今天的培訓班上可以發現學員基礎明顯不同,有鑑於此,明天就把學員分成基礎班與提升班,分開授課。
石美梅介紹,傳統苗繡用色大膽鮮豔,在當地很受歡迎,但是市場佔有率並不高,所以這次配線也經過調整,選擇更適合市場的淺色系。
苗繡培訓吸引了不少遊客的注意,石金花鼓勵遊客參與到苗繡學習當中來。
第一步是穿針引線。繡花針比一般的針小,穿針是個技術活。她能成功嗎?
在石金花的指導下遊客成功穿完了線,然而這只是學習的第一步,真正的難點是下針。
本次培訓班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公共課,由省級、州級配色、圖形設計方面的大師進行講解,初級班教授看圖方法、針法等技巧,高級班培訓繪圖及雙面繡等技巧。
湘西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石美梅教授圖案交叉地方下針的技巧。苗繡講究一線成型,很少出現補針的情況,年輕的學員要通過很長時間培養才能掌握此技巧。
學員們討論下針方法。苗繡需要心靈手巧,失敗的繡法將導致先前的努力前功盡棄。
苗繡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一隻綠色的小蝦、一隻棕色的小蝦象徵了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石玉香、石金花介紹了不同地區,不同苗繡的特點,她說雙龍鎮這邊圖案較小,色彩以淡雅為主,保靖水田村的花朵較大,配色淡雅,吉衛鎮、民樂鎮那邊花朵較大,顏色鮮豔......
培訓繼續,繡娘們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繼續學習苗繡知識,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培養一技之長。
來源:紅湘西
直播記者:田 華、田 浩
責任編輯:陳 昊
·END·
監製/角角
主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石群方
審核/黃沙沙 尚心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