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
速讀
要說潮汕最經典的茶點,則數潮汕米方、豆仁方、雞蛋酥、鴨脖子糖、南糖、雞蛋酥等幾樣。這些傳統糖果多以手工為主,多年來保持同樣的味道,潮汕人家中時年八節、辦喜事時經常能見到它們。
在潮汕地區,春節期間人們素有訪親問友的習俗。在悠悠茶香裡互賀新春,閒話家常,是佳節中最暖心的享受。而伴茶的潮式茶點則色香味俱全,更為古色古香的茶添上一抹典雅,一份悠然。
潮汕著名美食家張新民在《潮汕茶配》一文中介紹到,潮汕的茶點大概可分為糖餅和蜜餞兩大類,馳名的糖餅品種有:老婆餅、餅、腐乳餅、糖蔥薄餅、鳥餅、桃餅、束砂、酥糖、淋糖(南糖)、豆仁方、芝麻條、明糖、薑糖、糖獅(注模糖)、米糕、豆沙糕、老媽糕、芋泥月糕、米潤、蘭花根、蔞花、齋五牲、蛋黃酥等。在潮汕,幾乎每縣每鄉都有不同特色的傳統產品,比較出名的有:仙城束砂、達濠米潤、海門糕仔、貴嶼餅、田心豆貢、靖海豆輯、隆江綠豆餅、龍湖酥糖、棉湖糖獅、和平蔥餅、黃崗寶鬥餅、蘇南薄餅等。地方知名蜜餞則有:隆都柑餅、潮安老香櫞、棉湖瓜丁、饒平山棗糕、庵埠五味姜、橋柱柚皮糖等。
近年來,雖然各類口味新穎、包裝精美的新式糖果越來越多,但傳統的潮汕茶點在潮汕人的心中仍佔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時年八節或是家辦喜事,人們都喜歡買些茶點回家招待客人或是當成禮物送人。近日,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得知,春節臨近,各類茶點也迎來銷售旺季,除了經典款——束砂、酥糖、豆仁方、米潤、南糖等之外,瓜丁、瓜冊、蓮藕糖、蓮子糖、馬蹄糖等傳統手工應節糖果也悉數上市並成搶手貨。
束砂:
潔白如銀 香脆清甜
束砂是一種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其潔白如銀,幹而且脆,落地即碎,吃起來既有花生米香味,又有白糖清甜,入口輕輕一嚼,即成碎末,十分清爽,是潮汕人節日配茶和送客禮物的佳品。
束砂均要選擇優質的花生米,其顆粒大小適中,炒熟;要選用上等白糖,去其雜質,在鍋中煮製。煮糖時要特別小心觀察,掌握火候,待糖漿不稀不幹,成糊狀後,用1:1.4的花生米和糖漿攪拌,攪拌反覆進行五次之後,一顆顆花生米都穿上了一套厚薄相當的白衣裳,冷卻後就是束砂了。
餅:
皮薄酥脆 餡料香甜
潮式 餅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潮式 餅數百年來講究遵古法制,採用手工製作,特點是皮酥薄脆,製造中的 「起酥」工藝,將百般翻轉、千番壓疊的外皮入溫油一炸,層次分明的外觀如牡丹展姿層層綻放,酥皮一碰即落,入口即化,酥脆嬌嫩。
餅以其餡料不同,分為綠豆沙 餅、烏豆沙 餅、雙烹 餅和水晶 餅等。老字號的潮汕 餅有意溪大 餅、貴嶼 餅和蘇南餅等品種。
綠豆餅:
甜而不膩 清香細滑
潮汕綠豆餅以其香濃酥軟、餡心冰甜、入口即溶、甜而不膩的特點而聞名遐邇。酥脆的皮透著誘人的香氣,咬上一口,細滑的口感絲絲入味,綠豆沙餡甜而不膩,那份清香,那份細滑,百嘗不厭。綠豆又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效,如今,綠豆餅已成為廣受潮汕人民喜愛的特色傳統糕點小吃。
潮汕綠豆餅以惠來隆江產的最為著名。在揭陽各地,不乏能看到打著惠來綠豆餅名號銷售、製作綠豆餅的商店或者小作坊。每逢重要節日,惠來綠豆餅都充當著祭祖供品、送禮佳品的重要角色。
潮汕柑餅:
肉質膠潤 柑香清甜
說起柑餅,潮汕的許多70後、80後都會覺得很是親切,這種小時候過年特有的零食,裝點了這一代人童年的節日。
蕉柑是著名的潮汕特產,潮汕柑餅則是選取成熟的蕉柑壓扁成餅狀,擠出果汁和果核,再將果胚鹽漬、漂浸處理,加糖醃製、蜜制,並反覆煮製後上糖衣製成,肉質膠潤,柑香清甜。
隨著潮汕蕉柑產量的減少,近年來,柑餅的產量也隨著減少,此時,柑餅成為市民們喜愛的應節搶手貨。
米方、豆貢、酥糖:
食時鬆脆 香甜爽口
要說潮汕最經典的茶點,則數潮汕米方、豆仁方、雞蛋酥、鴨脖子糖、南糖、雞蛋酥等幾樣。這些傳統糖果多以手工為主,多年來保持同樣的味道,潮汕人家中時年八節、辦喜事時經常能見到它們。
這些糖果的製作點以鄉間手工作坊為多,製作工序通常較為繁瑣,比如豆貢糖的製作,先將一定比例的白砂糖和麥芽糖倒入釜中,煮至一定火候,便成了糖漿,再把釜從火爐上端下來,放到鐵桶上面,然後往釜中倒入事先炒熟的花生米,和著煮成糊狀的糖進行攪拌。緊接著,將花生米與糖漿混合物倒到砧板上,兩個人面對面站著,各自拿著特製的木槌一上一下合作進行捶打,每捶打二三十次便將它們翻過來一次,然後繼續捶打(翻過來繼續捶打是為了確保捶打得均勻且結實),如此翻轉五六次,混合物顯得很厚實,便可以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貢糖了。待其冷卻,便可以進行包裝。花生米的四周充滿凝結的糖漿,光亮油滑,酥、香、甜俱全。
來源:揭陽日報 記者林寶鳳
整理:潮汕圈編輯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