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別稱港城,山東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同樣,煙臺美食歷史悠久,品類豐富,在煙臺,不用擔心中午吃啥?晚上吃啥?這一類的難題,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煙臺的特色美味吧。
要說這煙臺特色的小吃,怎麼能少得了「煙臺燜子」,它在所有煙臺人的心中佔著最獨一無二的位置。只要是煙臺人,那便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吃過「燜子」。相傳一百多年前,有門氏兩兄弟來煙臺曬粉條,有一次剛將粉胚作好,遇上了連陰天,粉條曬不成,面胚要酸壞,情急之下,門氏兄弟將鄉親們請來用油煎粉胚,加蒜拌著吃,吃後異口同聲說好吃,有風味。其中一智者認為此品是門氏兄弟所創,又用油煎燜,就脫口而出叫「燜子」。
蓬萊小面系煙臺傳統名吃,歷史悠久。麵條為人工拉制,當地俗稱「摔面」,條細而韌,滷為真鯛(俗稱加吉魚)熬湯兌制,加適量綠豆澱粉,配以醬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兩,具有獨特的海鮮風味。煙臺大小飯店早餐多有經營,中高檔賓館亦以之待客。
三鮮疙瘩湯是膠東半島的家常便飯,做起來,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有人把百姓化的豬肉、海米和木耳當三鮮,有人揚言只有海參、鮑魚加乾貝的海珍組合才稱得上三鮮,有人居中調和,說是蝦仁、蛤肉和海腸子。
煙臺的鮁魚水餃,具有鮮嫩、個大、餡多、皮薄的特點。實踐證明,魚餡餃子最喜韭菜,它的辛辣味,可使魚味更鮮。鮁魚餃子皮兒,擀得精薄,幾乎透出餡來。吃鮁魚餃子多用搗碎的大蒜配以醋、醬油、香油做調料,以利解膩、清口。
魚鍋片片是非常大眾化的一種膠東漁家特色美食,將各種剛剛捕撈上來的鮮活海魚,共同放在一口大鍋中,僅佐以鹽、面醬等簡單的調料,不久就會熱氣騰騰、魚香滿屋。此時,在大鍋的上緣,順序貼上用玉米面製成的片片(餅子),不用很長等待,片片貼在大鍋上一面就會呈現焦黃色澤,依次取出,再在大鍋中撒上翠綠的韭菜葉,一道色香味和營養價值俱全的美食製作就大功告成了。
一種長圓筒形的軟體動物,營養價值比起海參絲毫不遜色。長得真是猙獰噁心,但吃起來,鮮得一塌糊塗!據說被咱福山大師傅拿到宮廷當了獨門絕技。天然的味精。鮮鮮的海腸炒個韭菜雞蛋什麼的,誰吃誰知道!
福山拉麵(又稱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四大面之一。福山拉麵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鬚麵三種。實心面又分圓形、扁形、三稜形三種20多個規格,面滷分大滷、溫滷、炸醬、三鮮、清湯、燴勺等十幾個品種,條形與面滷的配製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濃汁配粗條、清汁配細條、炸醬配扁條。
清末,山東濰縣一帶鄉村流行製作一種火食,這種火食和面時加水甚少,用手揉不成團,只好在面板上用木槓壓制,當地人送其雅號「槓子頭火食」。 由於槓子頭火食口味甘甜、耐於貯存,因此很快流傳開來。但後來漁民們發現,火食經海風一吹,變得又幹又硬,難以下咽,於是在製作時加上油和糖,成為今天的糖酥槓子頭火食,現已成為煙臺的一種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