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別稱港城,山東省地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亦是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煙臺現在不僅是旅遊勝地,更有好多的當地特色小吃。
三鮮疙瘩湯是膠東半島的家常便飯,做起來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有人把平民化的豬肉、海米和木耳稱三鮮,有人認為只有海參、鮑魚加乾貝的海珍組合才稱得上三鮮,有人居中調和,說是蝦仁、蛤肉和海腸子也不錯。
海腸子,學名單環刺縊,僅煙臺及蓬萊縣沿海有少量出產。用海腸子配以頭刀韭菜製作的「韭菜海腸」是煙臺名菜。鮮海腸子還可調製水餃包子餡等,它的幹製品又是不可多得的調味品。海腸子季節性很強,只有在早春大風浪的天氣裡才能撈到。
民國時期,傳人衣福堂製作的蓬萊小面遐邇聞名。 衣福堂祖籍棲霞,13歲學廚,自營過挑擔拉麵,與人合開過兼營小面的飯店,1945年自營「衣記」飯館。他製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極其考究,故供應量不大,每晨僅售百碗,以其做工考究、味道鮮美遠近聞名,常有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為憾事。
膠東大包是煙臺家家戶戶都會做的一種餡食,基本特徵是個大,白胖胖,圓嘟嘟,一個包子沒有半斤也有四兩多重。包子皮厚厚的、亮錚錚的,多是摺成圓形或者長條形,一口咬下去還看不見包子的餡。正宗的膠東大包子用玉米葉代替籠布,吃起來別有一番鮮香。
白菜心拌海蜇皮 ,大白菜,要選秋天產自本地的大白菜,這樣的菜心才夠水潤,夠甜美。等到冬天,那窖過的大白菜,取其嫩心,切成細絲,和海蜇皮涼拌上一盤,甜絲絲,脆生生,爽口爽心,那才稱得上是絕妙的滋味。雖然取材相同,只因時間上的差異,同樣的一款菜在口味上又有著微妙的區別。
玉龜油炸糕外觀金黃,香甜適口,汕面不膩,外酥裡軟,粘不沾牙,入口即化,沒牙的老人也能享用。別看這一個小小的炸糕,裡面的門道可不少。玉龜炸糕在製作手法非常講究調面的軟硬度、餡料的口味,油炸的火候等。香噴噴,熱乎乎,酥酥的,一咬糖汁兒就流出來了,放置數小時後,依然外焦裡軟。
燜子,是煙臺地區的著名小吃,一般來說,燜子是用粗製的地瓜澱粉做原料,加水加熱做成凍,再把凍切成小塊用鍋煎到外面焦黃,燜子的顏色也由白色變成透明色,最後再加入蝦油、麻汁、蒜汁等調料上桌即可。
魚鍋片片是非常大眾化的一種膠東漁家特色美食,將各種剛剛捕撈上來的鮮活海魚,共同放在一口大鍋中,僅佐以鹽、面醬等簡單的調料,不久就會熱氣騰騰、魚香滿屋。此時,在大鍋的上緣,順序貼上用玉米面製成的片片(餅子),不用很長等待,片片貼在大鍋上一面就會呈現焦黃色澤,依次取出,再在大鍋中撒上翠綠的韭菜葉,一道色香味和營養價值俱全的美食製作就大功告成了。
福山拉麵分為實心面,空心面,龍鬚麵這三種。實心面分圓形,扁形,三稜形三種20多個規格。而面滷分大滷、溫滷、炸醬、三鮮、清湯、燴勺等十幾個品種,想要味道最好,就要合理搭配麵條和面滷,一般濃汁配粗條,清汁配細條,炸醬配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