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中醫文化,注重身體健康
讓中醫更美、讓中醫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針灸五級系統教育之第一級:針灸技法入門
針灸五級系統教育
五個級別的理論+實踐
學完即達到大學本科畢業並實習一年的專業水平
首期針灸五級系統教育
第一級「什麼病,怎麼治」
第二級「各種病,都會扎」
第三級「小銀針,治大病」、「懂理論,會治病」
第四級「解病機、巧組方」、「懂辯證,病理通」
第五級「會診斷、有絕學」、「理論通、技能全」
學針灸,又要快速學針灸,更能真正應用針灸。這就是針灸五級系統教育。
時間就是金錢、知識改變命運。
首期針灸五級系統教育馬上開講:
主講專家:宋玉明
副主任中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河北省針灸學會委員,河北省中醫藥學會委員,河北省風溼病學會委員等職務。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及著作20餘篇」。
主講專家:田玉凱
臨床執業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從事臨床工作40餘年,15歲拜師,學習針灸治療,對慢性病多發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多年來,田老師長期從事醫學教學工作,是《中醫(針灸)五級系統教育》專用教材的執行主編,善於深入淺出的講解,用通俗的語言把深奧的專業知識講解明白,深受廣大學員的喜愛。
針灸五級系統教育之第一級授課內容
毫針技法入門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毫針刺法的定義及特點
一 毫針刺法的定義
二 毫針刺法的特點
三 毫針刺法與經絡腧穴的關係
四 毫針刺法與中醫學的關係
第二節:毫針刺法的宜忌
一 施術部位的宜忌
二 患者體質的宜忌
三 病情性質的宜忌
四 針刺時間的宜忌
第三節毫針刺法與陰陽五行
一 陰陽五行是哲學方法論
二 陰陽是物質運動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
三 五行的本質是揭示物質的運動轉化規律
第二章:毫針刺法
第一節:毫針的結構和規格
一 毫針的結構
二 毫針的規格
三 針具規格的選擇與檢查
第二節:針刺前的準備
一 練針法
二 治療場所消毒
三 術者防護
四 選擇體位
五 術前消毒
第三節:針刺方法
一 持針法
二 進針法
三 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第四節:留針與出針法
一 留針的時間
二 留針的方法
三 出針方法
四 出針要求
第三章:技術手法
第一節:針刺得氣
一 得氣與治療效果
二 影響得氣的因素
三 促使得氣的方法
四 運針強氣法
第二節:行針手法
一 基本手法
(一) 提插法
(二) 捻轉法
二 加強手法
三 導氣法
第三節:毫針補瀉法
一 毫針補瀉概念
二 常用補瀉手法
(一) 提插補瀉法
(二) 捻轉補瀉法
(三) 徐疾補瀉法
(四) 迎隨補瀉法
(五) 平補平瀉法
第四章:一般異常情況的預防和處理
第一節:暈針
一 原因
二 症狀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二節:滯針
一 表現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三節:彎針
一 表現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四節:斷針
一 表現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五節:出血與血腫
一 表現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六節:後遺針感
一 表現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五章:刺傷重要臟器的預防和處理
第一節:刺傷腦、脊髓
一 症狀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二節:針刺引起的氣胸
一 症狀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三節:刺傷重要內臟
一 症狀
二 原因
三 處理
四 預防
第六章:應用解剖
第一節:解剖學姿勢及方位術語
第二節:骨骼及體表標誌
第三節:主要關節簡介
第四節:重要臟器位置
第五節:神經走勢
第六節:主要血管分布
第七章: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腧穴定位法
一 體表標誌定位法
二 骨度分寸定位法
三 同身寸定位法
第二節:十二正經
(一)手太陰肺經:尺澤 列缺
(二)手陽明大腸經:商陽 合谷 手三裡 曲池 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犢鼻 足三裡 條口 豐隆 厲兌
(四)足太陰脾經:太白 公孫 三陰交 陰陵泉 血海
(五)手少陰心經:少海 神門 少衝
(六)手太陽小腸經:後溪 小海 肩貞
(七)足太陽膀胱經:殷門 委中 承山 崑崙 申脈
(八)足少陰腎經:湧泉 太溪 照海 復溜
(九)手厥陰心包經:曲澤 郄門 內關 大陵
(十)手少陽三焦經:液門 中渚 外關 支溝
(十一)足少陽膽經:環跳 風市 陽陵泉 光明 懸鐘
(十二)足厥陰肝經:行間 太衝 膝關 陰包
第三節: 奇經八脈與腧穴
(一)任脈:神闕 中脘
(二)督脈:百會
第四節: 經外奇穴和阿是穴
(一)頭頸部穴:四神聰 太陽
(二)上肢部穴:腰痛點 外勞宮 四縫 十宣
(三)下肢部穴:膽嚢 闌尾
第八章:頸肩腰腿痛症處方
一:頸項部疼痛
二:肩部疼痛
三:肘部疼痛
四:腰部疼痛
五:腿部疼痛
第九章:針灸文獻及功法
第一節:針灸文獻
一 《十總穴歌》
二 《八會穴歌》
三 《八脈交會穴歌》
四 《行針指要歌》
(放到您圈子裡,朋友們會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