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服裝店的現實:邊轉讓邊開張……線下實體店如何「雲」上突圍

2020-12-13 騰訊網

疫情扇動的蝴蝶翅膀,在線下服裝行業開始有了顯現。

過往的兩三個月,不少服裝店都遭遇了最冷清的一段時間。

一些服裝店門口悄悄貼上了「店面轉讓」的標籤,在定海新街開了毛二十年服裝店的楊女士就看著對面一家服裝店從去年轉讓到了今年,「現在好像還沒轉出去。」楊女士想了想,「不過疫情來之前,服裝店已經不好開了。」

一邊是楊女士這樣的資深從業者也感嘆這幾年服裝不好做,但另一邊,這兩年新開張的服裝店卻也層出不窮。據了解,目前我市在冊服裝經營店共有8800餘家,去年同期這個數字還是7300餘家。

01

店主很發愁,有些人做了十多年都要撤了

儘管每天只要騎十分鐘電瓶車就可以到達自己的店鋪,早上完全可以多睡兒,可曉紅還是起了個大早,跑到店裡準備開門。

曉紅開的女裝鋪子位於沈家門同濟路上的佛國商城,這是個沈家門出了名的「老牌子」,幾乎對每個本地人來說都算得上耳熟能詳。幾年前,佛國商城搬遷,從原來的新街搬往現在的同濟路,並改名為同濟路佛國商城。

老瓶裝了新酒,對於曉紅來說,生活卻沒有多大的變化:「只不過是換了老闆,還有就是裡邊重新裝修了一下,格局也沒有什麼變過。租金比以前貴了好多,我記得剛搬那時候門口的大概在10萬一年,裡邊的大概在6-7萬一年。」

搬遷後的商城較從前乾淨清爽了許多,顯得整體空間也亮敞了不少,因此在開業初期算得上扎紮實實地吸引了一波人氣。只是好景不長,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價格親民、款式齊全、接地氣大眾化的服裝城還是潰不成軍,「開店容易守店難」,無疑成為了曉紅和她的同行們這些年最大的感慨。

面對沿街商鋪的高租金和電商帶來的生意分流,不甘只為房東打工的服裝店小老闆開始各尋出路。「尤其是最近幾個月,受疫情影響,生意更不好做了。」曉紅說,她認識的幾個店主由於資金周轉不過來,都紛紛起了轉行的念頭,有的想去賣保險,有的做起了微商,「我今年也五十多了,折騰不動,也不想轉行了。幹了十幾二十年,就打算安安穩穩把女裝幹下去,能撐一天算一天吧。」

02

各種風格應有盡有,女裝街和它當年的輝煌

從事服裝生意的苗苗,也在幾年前和曉紅做過一段時間的「鄰居」。當時的「女裝街」正擁有著自己的輝煌。商城從頭走到尾一家家仔細看看,休閒舒適風、精緻白領風、溫婉女性風,各種風格的店鋪算得上一應俱全。

和商城裡許多主張薄利多銷的女裝店鋪有稍許不同,苗苗的鋪子走的是中端路線,一件普普通通的T恤,批發只要幾十塊錢,甚至十幾塊錢就可以買到。但是在苗苗的鋪子裡則要翻個倍。一條夏天的連衣裙,至少兩三百塊,大部分還要更貴。那時候苗苗一個月就要關門三天去進貨,回來後拆箱、熨燙,然後就是賣、賣、賣。

由於進的服裝款式新穎、好看,因此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除此之外,店裡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注重細節上的服務。只要在店裡買服飾的顧客,苗苗都會免費贈送衣架、免費剪裁褲腿和訂暗扣。此外,她還會為顧客詳細地傳授如何保養衣物的知識。「那時候也有同行看著眼睛癢,跑來跟我偷師,也開始學我。」但苗苗說,自己對此並不是很在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生意火爆,也有朋友勸苗苗拓展生意,搭配女裝一起賣點鞋包,只是針對店面面積小,裝修簡單的情況,苗苗認為更加適合做女裝:「單做女性套裝,更容易給人留下專職的印象,形成自己的品牌。」

東港商業圈的崛起,讓苗苗有了「危機感」。在再三思量之下,為了店鋪的長遠發展,她選擇退掉了位於新街的店鋪,整合資金在凱虹廣場新租了一間鋪面。由於生意不錯,不久後,她又在海華路開了家分店。她感慨地說,現在普陀的女孩子如果到實體店裡買衣服,肯定還是優先考慮凱虹廣場和海華路那邊的:「誰還會想到當初的新街和佛國商城呢?」

03

店鋪價格一降再降, 「希望早日租出去」

「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把店面租給做服裝和飾品的人。」梅珍10多年前就入駐了新街,如今卻在為店面轉讓發愁。

說起當年的新街,梅珍說,當時商鋪很搶手,誰都想到這裡來開店,轉讓費也高得讓人咋舌,「我記得以前新街是沈家門最好的店面房之一,六十萬一年也不一定拿得到。」當時,誰都覺得女裝好做,擠破頭衝進來。

她屬於急流勇退型的,前幾年就轉行了,將店鋪租給了另一位做女裝生意的商家。可前段時間,對方和她表示,不再續租了,生意實在難做,也希望能夠早點轉出去。「店鋪轉讓費也不準備要了,這樣應該好出手點。」梅珍說,一步步看著自家的店鋪淪落到賣地攤貨的地步,自己也是有苦難言。

一位服裝行業資深從業者介紹,目前舟山商業街的商鋪主要還是以服裝類為主。而在網絡上,也是服裝店最多,所以電商對實體的服裝商鋪衝擊也相對較大:「像以前,什麼定海的芙蓉洲路、沈家門的新街和佛國商城,都曾是消費者定期造訪的』秘密衣櫥』,但現在網上賣衣服的還不光是淘寶天貓,還有京東、1號店、微信……選擇太多了。」

04

也有人覺得,砍價的快樂無可替代

不過,仍然有一些消費者,對於逛女裝街這件事,有著自己的執著。

對於丁敏來說,休息日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約上三五閨蜜去逛逛佛國商城。「那裡的店鋪女裝鞋子什麼的比較多,化妝品也有。」閒來無事偶爾逛逛,說不定就會被熱情的賣家拉住,帶幾件衣服回去,「物價什麼的和附近服裝店比肯定要便宜,和網上還是比不了。最大的樂趣就是討價還價,遇到心慈手軟的商家就可以砍價成功。」

佛國商城搬遷後,丁敏也去逛過幾次,最近一次還是今年的三月:「那天去女人街做了個指甲,然後就去那裡買了幾件春裝。」丁敏給記者看了看自己的收穫,「都是些百搭款,打折賣給我算起來還是非常划算的。除了一件白色的棉麻襯衫是春季新款,也只收了我一百塊錢。」

來源:舟山晚報《30°周刊》

記者 翁雨薇 張莉莉

編輯:碩懋

舟報集團新媒體

相關焦點

  • 實體店線上商城系統
    由此延升出實體店的線上商城、採用線上的拓展客戶的方法來提高店鋪的銷售業績,那麼什麼樣的商城符合實體店的標準或者說是符合這個時期的使用。所謂實體店可以發展線下場景的使用,也就是說如何解決客戶的不便,不能單單的從導流的角度去理解,而是需要從自身投入的時間比來正面理解和解讀這樣的商城系統。
  • 「網際網路+」時代 實體服裝店別有鴕鳥心態
    優衣庫在2009年建立天貓旗艦店,跟其他品牌分散在京東、噹噹等平臺不同,優衣庫的電商官網以及APP上的流量全部被導向天貓旗艦店,同時在後臺分析出哪些人在買、單次消費金額、消費頻率等,利用這些數據可以精準地指導優衣庫將新門店開在中國哪些區域。另外,優衣庫也將線上和線下(O2O)的互動做到了極致。
  • 金瑪果食:引領實體+電商突圍
    8月1日,金瑪果食001店在邵東隆重開業。這是金瑪美購發展戰略中金瑪果食、豆點兒商城與「金瑪美購普惠型供應鏈」板塊三向打通,形成客流、物流、產品流、數據流、粉絲流、資金流互通的大數據合成平臺,形成一體三翼的線上線下共享式互動新零售平臺的重要一步。
  • 邊購邊玩 智慧購物 線上線下融合 新型消費帶火重慶假日經濟
    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國慶中秋「雙節」長假期間,以體驗式消費、智慧購物、線上線下融合等為主要特徵的新型消費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助推全市假日消費市場紅紅火火。消費者來到該店,可以邊逛邊玩邊買,如體驗用高端數位相機拍照、玩對戰遊戲、自己動手組裝電腦、看電影等等。重慶來福士購物中心依託大量的首店、旗艦店和概念店,把國際品牌的流行趨勢與消費體驗帶到重慶,打造了一個集「遊、購、賞、品、玩、享」於一體的購物中心。
  • 如何開服裝店?新開業的服裝店,如何一步邁向新零售
    如何開服裝店?首先,不管是準備開服裝店的,或者已經在開服裝店的老闆們,都要有信心,雖然電商已然很發達,但是實體行業永遠不會消失。人們還都是需要通過逛街來社交的,也需要實體店裡看得見、摸得著的這種體驗。而且,只要一度款式選得好,店鋪經營有方,線下服裝店一樣可以賺錢。
  • 深度好文|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引領實體新趨勢
    但現如今卻出現很多線上商家卻紛紛退出電商平臺,消費者也長時間不在電商平臺中購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自2018年開始,新零售的概念開始走向熱潮,電商巨頭們紛紛回歸實體。阿里入股蘇寧,力推天貓超市,啟動「溯源批發」項目。京東發力「京東到家」,啟動「火車頭一號」計劃,電商巨頭直接開始大舉進攻線下。
  • 2020「雙十一」:線下實體店的「保衛戰」
    【解說】每年的11月11日,都是屬於線上消費者的一次狂歡「盛會」,面對線上「雙十一」的兇猛勢頭,線下實體店都有哪些應對舉措?是否會再次被線上蓋住「風頭」呢?11日上午,雖然經過了當日凌晨的線上「爭奪」,但在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著名的購物商圈春熙路上,仍有不少民眾手提購物袋「穿梭」於各大商場、門店中。
  • 打破門店銷售壁壘 屈臣氏線上渠道突圍
    受疫情的影響,在零售業,線上和線下渠道的銷售情況呈現截然不同的境遇:線下渠道大受掣肘而線上渠道逆勢補位。對於大型零售企業來說,今次疫情也是一場對自身數位化成果的考驗,數位化滲透得越深入,線上渠道越能大展身手。大型國際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在今次疫情中就打破門店銷售的局限,嘗試在線上渠道突圍。
  • 新消費:百貨業「雲購物」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按下加速鍵
    編者按:近期不少行業因疫情受到影響,但也有一些行業逆勢而行,走出自己的突圍之路。抗擊疫情期間,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傳統消費方式雖然受到衝擊,但是百貨、生鮮、餐飲等依託線上平臺,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互動消費。從此前的 「線下體驗—線上買單—線下消費」模式逐步演變為「線上買單—線上體驗—線下消費」模式,不僅拓展了自身的發展渠道,也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居家生活服務。「門店上班一天,不如家裡工作一小時。」這是來自百貨導購的真實感概。
  • 湖北企業「雲上市」 線下店搬上淘寶輕店 良品鋪子單店銷售額增長3倍
    關店不停業,疫情擋不住上市步伐武漢是良品鋪子總部所在地,也是核心業務區域。身處疫情中心,部分線下門店暫時不能正常營業,加上物流不暢、人手不足,它無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除夕夜,良品鋪子做了一個決定:把門店經營重心轉移到線上。
  • 服裝實體店如何跨界明星IP社交電商,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流量裂變?
    網購浪潮下,作為小微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體店如何逃脫四面合圍,八面夾擊? 實現一個門店兩份收入的巨星行動,3位從業十餘年的服裝店主,深入了解移動網際網路如何精準賦能實體經濟,把流量變為「留量」。 實體為媒,社交電商「反哺」線下實體店 楊慧美2001年就立足杭州四季青從事女裝生意,談及跨界明星IP社交電商後的轉變,她坦言對自己觸動更大的是思維層面的提升,思維一變,市場一片。從前做服裝生意,她的合作對象局限在服裝圈,跟同行爭奪既有的市場份額。
  • 疫情下實體店生存現狀,很多店鋪大門緊鎖,正在出租轉讓!心酸
    2020年開端鉛山許多行業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對多數線下實體店老闆而言,2019年經濟下行的壓力還在琢磨對策,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在春節期間徹底打亂了2020年的規劃,這對門店經營而言,不得不說是「雪上加霜」。
  • 從朝陽大悅城雲商戶大會,看疫情下購物中心如何突圍
    這是朝陽大悅城2020年「雲商戶大會」的直播現場,受疫情影響不便聚集,朝陽大悅城「腦洞大開」地將每年一度的商戶大會,搬進了時下最火的直播間——由核心管理團隊擔任主播,全程在「朝陽大悅城」小程序上公開直播,品牌方、行業夥伴、媒體、甚至是普通消費者,都可以「雲參會」。
  • 當務之急是如何活下去?到處「旺鋪轉讓」,實體店鋪依然有未來?
    「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到處是「旺鋪轉讓」,實體店的未來呢?這些年來,不管是個體的實體店商家,還是一些品牌旗下的實體店鋪都出現了運營難的情況,甚至有很多知名的品牌,被迫關閉了線下的實體店全面轉戰線上營銷。談及到這種現象大多數線下的實體店的老闆都會將其歸咎到電商上面。
  • 服裝店守店比守寡還難,還要堅持嗎?
    與其在店裡苦苦掙扎,坐等顧客,不如思考,如何尋求生存的機會,吸引更多的顧客?店鋪持續盈利的要點服裝店要想經營成功,首先保證一定有源源不斷的客流。「顧客就是上帝」,顯然對於以客流量為主的服裝店來說同樣經典。
  • 堅守與突圍:疫情下的實體書店
    儘管人流量相對較少,線下讀書會等活動還未恢復,但對實體書店來說,行業在有序重啟。顯然,疫情給主要依靠線下人流量的實體書店帶來巨大衝擊。廣州扶光書店連鎖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梁婷介紹,疫情期間,書店平均每日人流量約為往日的一至兩成,營收與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成。
  • 疫情後開業的全國最大書店如何求發展?線上+線下黏住讀者
    在這種特殊時期,共三層總面積近萬平方米的文軒BOOKS第二家店,2020年5月30日亮相成都市成華區,備受矚目。文軒BOOKS 第二家店是不僅是成都城東最大的書店,更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的實體書店。
  • 甌嗨GO雲購物節掀起線上線下歡樂購
    這兩天,「3·15甌嗨GO雲購物節」開幕,甌海區委書記王振勇帶隊走進全球貿易港和溫州萬象城,一邊「直播」帶貨,一邊體驗堂食,「政府搭起『雲』舞臺,邀請企業『唱大戲』,最終讓百姓得惠利。」隨著活動持續,這兩天甌海區10個綜合體、600多家工廠店一起發力,加上網絡達人在線直播,部門「一把手」為甌海特色產品代言,不僅雲平臺的關注度持續升溫,線下各商業綜合體的熱度也開始回暖。
  • 淺談線下實體店社群運營化
    社群運營方式利用線下實體店資源優勢,轉化成線上的經營優勢1.線下導流線上在門店張貼海報、列印進群二維碼、進行店員培訓,但凡所有到店顧客最大限度的導流掌柜微信號或微信福利群。線上導流進群設計朋友圈內容,讓親朋好友轉發朋友圈、邀請朋友進群、朋友轉介紹等。
  • 「「雲」時代元年」(五)文娛品牌線上突圍
    「雲」蹦迪、「雲」K 歌、「雲」展覽……疫情期間, 居家成為常態,人們對線上文娛需求大幅增加,各種各樣的「雲」文娛模式接踵而至。「雲」文娛如何在消費者心中佔有重要一席?「雲」時代下,文娛產業是否有集體線上轉移之勢?疫情過後,「雲」文娛又將何去何從?布局線上乃大勢所趨創業者金成浩最近有點忙,忙著開闢線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