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奇怪了,這麼多健身方法,跑步遊泳平板支撐都有堅持做,為什麼身體卻悄悄長胖了?
難道自己是傳說中的「喝水都會胖」的體質「天選胖子」嗎?別人的馬甲線都練出來了,但是低頭一看自己,這有點尷尬吧……
其實這也怪不了別人,因為有的時候你可能是在玩兒「無用健身」,當然沒效果了。以下最沒用的5個健身行為,不知道你中招了嗎?
一、長時間不鍛鍊,偶爾狂運動
平時沒時間運動,周六日一有時間了,就瘋狂運動,這是不是你?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極有可能承受受傷的風險。
因為平時的你運動量太少了,無論是肌肉還是肌腱,基本都處於休息的狀態,在沒有得到激活的情況下過度運動,極有可能導致關節損傷和肌肉拉傷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希望你可以明白一點,脂肪不是一時半會堆積出來的,這也就是說,不是今天努力運動了,就可以「暴瘦20斤」,一定科學健身,循序漸進。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一周練個3-4次就好了。不要做「周末鬥士」哦。
二、局部減脂:仰臥起坐減肚子
仰臥起坐可以鍛鍊腹肌,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想要通過做仰臥起坐減掉肚子上的贅肉,就有點兒異想天開了。
首先仰臥起坐熱量消耗很少,即使你累死累活做了1000個仰臥起坐,可能都不如跑步10分鐘效果明顯。此外局部減脂是不存在的,因為只有全身瘦了,肚子才會瘦。
也就是說,所有的局部減肥運動,都應該建立在全身基本運動基礎上。因為人的脂肪是全身性分布的,運動消耗的也是全身的脂肪,而非單單消耗某一個部位的脂肪。
所以說,減肚子的關鍵,應該是減脂,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減脂增肌飲食的同時,將局部運動和全身運動結合起來,這樣脂肪才會減少,腹部線條才會更加清晰。
三、運動前不熱身,健身如毀身
其實身體就像發送機一樣,是需要預熱、加熱的。不熱身就直接鍛鍊,完全忽視熱身或者做不到位,以為這樣就可以直接進入「主題」,其實這樣的運動相當於「毀身」。
再舉一個形象的例子,我們的關節活動,其實就像軸承,軸承需要機油,而熱身就是有這樣一個作用,讓關節分泌一些「潤滑液「,以減少摩擦,接下來的運動會更安全有效率。
之所以說有效率,還因為,如上文所說,身體是有「惰性」的,長時間不運動,關節、肌肉、韌帶等都呼籲休息狀態,熱身可以將它喚醒,讓體溫升高,提高肌肉的收縮和運動力。
四、高度重複:只做一種運動
這個誤區其實非常普遍。就像有人減肥的時候只跑步,有人喜歡瑜伽,於是每天只做瑜伽……
問題主要有兩點:首先長期單一的運動項目容易帶來心理上的疲憊感,產生枯燥和厭倦情緒;其次,要知道,任何運動其實都不是萬能的。
跑步雖然有助於心肺耐力的提升,但對於上肢的力量鍛鍊不明顯,而瑜伽雖然有助於柔韌性提高,但是對於力量和耐力等重要的身體素質鍛鍊,它的優勢並不突出。
另外,再補充一點,長時間從事單一的項目鍛鍊,沒有足夠時間的調整和修復,對某些身體部位的負荷壓力較大,也容易產生運動疲勞和帶來運動損傷。比如大肌肉群訓練後需要72小時進行修復,小肌肉群也需要48小時。
五、急功近利:初學者急於求成
很多初學者健身的時候,會盲目上重量,以為重量越大說明能力越強。認為這樣就可以儘快練出好身材,強行進行超出自身負荷範圍的訓練,這其實很容易導致肌肉、韌帶受傷,到時候可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其實越懂健身的人,越知道怎樣的重量和強度是適合自己的,有些人身材很好,但是他使用的器械重量很小,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建議初學者健身從小重量、低負荷、低強度、簡單動作開始訓練。等各方面身體素質調高了,再酌情增加運動量、強度。剛開始運動強度最好不要超過最大心率的60%左右。
最大心率的計算公式大家應該很熟悉了:(220-年齡)=最大心率。主觀感覺以感到肌肉酸痛前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