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損傷】脛後肌功能失效貼扎PTTD Taping

2021-02-13 肌內效貼技術


起於脛骨後面,腓骨內側和骨間膜,肌腱則是位於足踝內側的其中一條肌腱,它沿著脛骨遠端(內踝)的後面走向腳底支撐著腳的骨頭,包括了舟狀骨,骰骨,內、中、外楔形骨,跟骨,最後附著在第二、三、四的蹠骨。它負責支撐足弓、穩定腳的功能,當它收縮時腳踝會內翻和蹠屈。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踮腳尖拿高處的東西、開車時的踩剎車和油門、彈鋼琴、踩地鼓、騎單車時踩踏板等動作都要用到它。

脛後肌功能失效Posterior Tibial Dysfunction (PTTD),由於經常過度的行走或跑步而產生讓腳無法承受的重量,將使韌帶張力減少、跗骨關節不穩。這種現象直接增加了脛後肌肌腱的支撐負擔,漸漸引發發炎反應而形成肌腱炎,肌腱重複的發炎會使肌肉不能正常收縮且加速退化,而引起的功能障礙。

脛後肌出現問題時,其典型症狀是在行走或跑步時,會在內踝後緣沿著脛後肌腱循行路線部位出現疼痛或靜止時局部壓痛,更嚴重時會使脛後肌肌腱無力而失去支撐的功能,便會出現足外翻,而足弓也會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而塌陷或完全消失變成扁平,走路時著力點變成在內側(正常是在足外側),外觀像扁平足,所以容易被診斷為後天扁平足。

Ⅰ期 肌腱出現退變和/或撕裂,但是沒有出現足部的畸形;活動性疼痛,腫脹、沿脛後肌腱壓痛,單足站立提踵試驗(+/-)。Ⅱ期 肌腱退變,可復性畸形,柔軟性扁平外翻足;沿脛後肌腱疼痛,單足站立提踵試驗(+), 外側撞擊試驗(+/-)。Ⅲ期 僵硬,距下或中跗關節固定畸形,不可被動復位;外側接觸或碰撞部位疼痛,後足退行性關節炎。

當病患因腳底痛來求診,除了標準的詳細問診流程外,還要區分是單純的原發性足底筋膜炎還是因脛後肌肌腱功能障礙引起的繼發性足底筋膜炎或是還有其它原因;並可以通過X線、肌腱造影、超聲、MRI等進一步確診。根據不同程度的症狀,可以通過休息、貼扎/石膏固定、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理療/物理治療或佩戴矯形器及截骨/肌腱重建/關節融合等手術緩解症狀或改善運動功能。以下將介紹PTTD的貼扎方法。

貼扎目的:放鬆肌肉、增加空間、緩解疼痛。

貼扎形狀

長度:自足底至脛骨中部。

長度:1/2小腿中部圍度。

貼扎體位及拉力

長坐位,

1基部貼於足底骰骨投影處,
踝蹠屈後背屈至0°;

中度拉力 (25%~30%)

沿脛骨內側緣向上貼扎。
23基部貼於小腿中部腓骨外側,

注意事項

圓角處理

兩端不要拉力

手不要觸膠

貼完要摩擦表面


註:圖片自拍,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肌貼上的問題,請關注我們教學平臺

歡迎分享 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軟組織貼扎技術在踝關節扭傷方面的應用
    Miralles 等研究支持踝關節貼扎能夠改善健康人群踝關節本體感覺。有學者認為,貼扎聯合其他訓練方式預防踝關節扭傷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Verhagen等研究顯示,貼扎和神經肌肉訓練都可以有效預防反覆性踝關節扭傷,把外部預防措施(如貼扎技術)和神經肌肉訓練項目結合起來,會讓運動員在最小負擔下取得最好的預防效果。
  • OPPO肌效能貼扎技術在線課堂~足跟脂肪墊損傷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頭,也是主要承重的骨頭,所以容易受損傷。當足跟挫傷急性損傷或反覆撞擊足部亦會導致周圍脂肪墊的挫傷或是更嚴重造成跟股應力性骨折足跟脂肪墊損傷病因足跟脂肪墊位於跟骨與跟部皮膚之間,脂肪緻密而發達,跟部皮膚較厚,跟骨下脂肪墊損傷,發生充血、水腫、增生等病理改變,出現足跟腫痛 、不適,稱為跟骨下脂肪墊炎。
  • 貼扎技術用起來!
    只要當我們感到扭傷部位疼痛、腫脹嚴重等感覺時,都提示我們有軟組織損傷存在。踝關節扭傷次數越多結構越不穩定。除了RICE原則康復科治療師還會建議你這樣做貼扎技術概念貼扎技術使用的運動機能貼起源於日本,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緩解疼痛,可以應用在身體任何出現疼痛的部位。因此,當我們出現踝扭傷時,貼扎技術就正好派上了用場。
  • 醫學運動機能貼扎技術培訓 [國際認證MKT]
    多少人因為運動損傷的疼痛無法再運動與健身, 多少體育運動員因為運動損傷的恢復不理想被迫離開鍾愛一生的運動場!  如何讓我們的物理治療師、體能康復師、私人教練在康復環節中可以更好的得到客戶的信賴與認同? 如何在物理治療師、體能康復師、私人教練與客戶之間用漿划動那可愛的友誼小船?
  • 聊聊肌內效貼布,聊聊貼扎技術
    小編接觸肌內效貼布已有十年,在醫院幫病患貼扎,在隊裡幫運動員貼扎,在工作室幫運動健身人士貼扎,我們每年都有舉辦相關培訓班,肌貼是非常好的技術,尤其對於運動康復從業者
  • KINESIO國際CKTT貼扎認證培訓 3月28日
    貼布張力具有放鬆或刺激肌肉的效果。目的是為了代替康復師的手發揮持續性的治療作用。40年來廣泛應用於運動、健身、醫療、康復等多種領域。KINESIO是肌貼創始人——加瀨先生親自創建的肌貼品牌加瀨先生認為只有正確的運用肌貼才能發揮其效果,因此Kinesio所有肌貼產品均是根據Kinesio Taping的想法而產生的,並且Kinesio一直致力於貼扎技術的教育推廣及學術研究
  • 第三期兒童貼扎技術訓練營
    貼扎技術在臨床上逐漸受到重視,它本身並不是像傳統膏藥或藥布是有藥性,所以相較之下不容易會有皮膚過敏或適應不良的情形。
  • 貼扎技術的應用入門講解
    增強感覺輸入,接觸引導,誘發動作,進行肌肉再教育。Y形  調整肌肉張力,促進循環代謝。適合放鬆緊繃腫脹肌肉。O形 維持肌肉張力,以及促進循環代謝 可減少軟組織因長期固定而引起的萎縮或廢用等不良反應應用於骨折和軟組織損傷(如下圖)。
  • 567GO肌能系貼扎技術課程受歡迎的4大因素
    肌能系貼扎技術:藉由獨特的肌能系貼布的特殊彈力、張力與方向性,來改善神經、肌肉、骨骼系統等健康問題。使用肌能系貼布會在皮膚表面產生牽動、加壓與提拉效應,這些效應可以協助改善血液循環、排除淋巴阻塞消腫、解除疼痛、放鬆肌肉筋膜、促進肌肉收縮、調整骨骼排列與保護關節、提升動作品質等。肌能系貼扎技術有那些功能?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
  • 美國運動員功能障礙和運動損傷的康復原則
    組織病理變化包括,肌肉、韌帶和關節的損傷與炎症,神經損傷,以及組織的其他損傷與疤痕等(Tissue abnormality, such as muscle, ligament or joint injury; joint inflammation; nerve entrapment; or healed/scar tissue);功能障礙( Impairment)則主要指疼痛、關節活動範圍受限、肌肉力量下降
  • 比目魚肌——下肢靜脈曲張重要的肌肉
    比目魚肌位於小腿後側,是寬闊平坦的肌肉,幾乎覆蓋了整個小腿後側。它是小腿三頭肌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腓腸肌。比目魚肌比腓腸肌更深,而且大部分被腓腸肌覆蓋。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通過共同的肌腱(阿基裡斯腱,也叫跟腱)向下連接至跟骨。比目魚肌的主要功能是作為踝關節的蹠屈肌,當我們踮腳的時候就會用到它。當我們走路時,腳跟著地的時候所需的穩定性,很大一部分由比目魚肌提供。
  • 不能小覷的肌肉拉傷
    運動前要熱身,運動後拉伸 熱身好處多多,首先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其提前興奮;然後還可以克服內臟器官的惰性,使我們的心肺功能提前適應運動需求;最後還能增加肌肉的彈性,張力和柔韌性。拉伸可以消除疲勞,有效預防延遲性肌肉酸痛、僵硬等情況。
  • 【漲姿勢】運動損傷咋辦?不妨試試肌內效貼布
    對於許多喜愛運動的人來說,運動損傷總是相伴而行。運動損傷治療的方法很多,最佳的方法是既不增加損傷,也不降低運動能力。能夠做到儘快消除水腫,減少休息時間,儘早恢復運動訓練,以減少損傷帶來的運動能力下降,重建運動功能。肌內效貼技術(Kinesiology Taping)是目前不錯的選擇。
  • 運動員身上的肌肉效貼 溫州市臨床上早已在使用
    前天,記者從附二醫獲悉,這些「彩色膠帶」是肌肉效貼,可增加皮膚與肌肉間的間隙,促進淋巴及血液循環,減少引致疼痛的刺激物質,減輕肌肉緊張、疲勞以及「加固」肌肉組織,在醫院康復科,每天都有數名患者貼上「神貼」緩解運動損傷。市民吳先生是名羽毛球愛好者,7月下旬,他和朋友打羽毛球時不慎扭到了腳,經診斷是膝關節撕裂。上周,術後在家靜養了一段時間的吳先生又開始蠢蠢欲動,但又擔心加重傷情。
  • 放鬆脛前肌的貼扎方法
    如果你在運動(特別是跑步、快走等)過程中或運動結束後,會有小腿前側輕微疼痛或不舒適的狀況出現時,即應適當考量運動的環境是否適當?運動的強度與量是否過多?或者增加太快?踝關節的活動能力(柔軟度與肌力)是否太差?伸展熱身是否足夠?去減少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