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了華為咽喉的臺積電,究竟是一家什麼公司?(附PPT源文件)

2020-12-23 PP醬PPT

中美貿易Zhan,

美方已經將臺積電作為打壓華為的重要武器。

我們以我們擅長的PPT 形式,介紹下這家不為大眾所知,但是扼住了華為咽喉,市值在全球上市公司裡排名第22位的半導體行業霸主。

# 鳴謝

本期內容素材部分來自公眾號「BOO聊通信」推文《能扼住華為命運咽喉的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BOO聊通信:一個通信行業從業者的碎碎念,分享行業和生活的想法),同時也感謝「芯通社」(國內領先的半導體資訊平臺)的支持。

# 文末有 PPT 源文件的獲取方式 #本文共 4534 字,41 圖,預計閱讀 12 分鐘

▲臺積電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

臺積電,TSMC,全稱為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由一家起初並不被看好的小公司,成為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英特爾、三星等巨頭的企業,堪稱屌絲逆襲的典範。

也許你之前未曾聽過它的名字,但是這家低調的霸主,以一己之力改寫了整個行業模式。

▲截至2019年底,臺積電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22位

僅次於中國的工商銀行,把中國建行、中國農行、中國平安、中國移動這些大型央企也甩在身後,在亞洲科技公司中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別是阿里、騰訊、三星電子。如日中天的臺積電,實力可見一斑。

▲人稱「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

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的張忠謀具有一份近乎完美的簡歷:高中就讀於愛國教育家張伯苓所創辦的重慶南開中學,而後在美國哈佛大學完成本科,研究生則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這份履歷,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當之無愧的學神。

▲外企高管,華人之光

拿到碩士學位的張忠謀畢業後進入德州儀器,一幹就是20年,期間一路高升到了公司副總裁的位置上,還順手拿下了史丹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成為了德州儀器的第三號人物,掌管德州全球一半的員工,手下3萬之眾。

▲理念不合,毅然辭職

年過半百,身居高位,所在企業也是蒸蒸日上的行業龍頭,這樣的情況下,張忠謀竟然辭職了!而辭職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與公司管理層在公司發展方向上不合:張忠謀認為,德州儀器應該把更多精力與金錢投入到半導體研發上,而不是消費電子產品。

於是乎,已經55歲的張忠謀,毅然決然的辭職回到了臺灣,創建了自己的半導體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其中「積體電路」就是「集成電路」的意思。

▲臺積電的頭號勁敵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也許厲害的人物總是會互相吸引,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剛入德州不久,就認識了一位好基友

克基爾比

,這位後來改變了世界半導體行業的好基友相當了得,

他發明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

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起臺積電,因特爾更廣為人知

與傑克基爾比一起發明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神羅伯特諾維斯,帶著小弟戈登摩爾(「摩爾定律」的發現者)一起開創了英特爾,如今英特爾是臺積電的頭號競爭對手。不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傑克基爾比與臺積電並無直接競爭關係。

▲萬事開頭難

雖然現在晶片產業鏈中,代工早已成為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但在當年,臺積電嘗試專注於代工領域的想法,完全是突破性的,所以初創後的前幾年,臺積電的模式並不被晶片大廠們所認可(主要出於圖紙保密、工藝質量等考慮),因此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人脈對於創業者很重要

雖然開局不順利,但依靠著張忠謀在行業內經營多年的人脈,他通過私人關係,讓世界頂級晶片大廠英特爾決定將晶圓代工的訂單交給臺積電,在業界打響了臺積電的名號。

▲機遇總是給準備好的人

隨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隨著個人計算機、手機的興起,對於消費級晶片的需求量爆發式增長,很多從晶片大廠辭職創業的晶片初創公司無力承擔晶圓製造的成本,因而紛紛主攻輕資產的晶片設計環節,而將製造交予臺積電這樣的專業化代工廠。

▲起勢的臺積電一發不可收拾

風口上的臺積電逐漸騰飛,並在2000年左右收購了當時其在晶圓代工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由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的同事張汝京在臺灣創辦的「世大半導體」。至此,臺積電開始逐漸走向晶圓代工領域的霸主地位,讓其餘競爭對手們只有跟隨喘息的份兒。

臺積電的成功離不開時代背景,但張忠謀個性所造就的臺積電文化,和臺積電的良性經營模式,都在不同階段為臺積電帶來了巨大的能量,而結果也證明他的正確性。

臺積電的成功經驗可能不適用於當前行業環境,畢竟張忠謀的個人能力對臺積電的貢獻具有不可複製性。但不妨礙我們作為追逐者,對其進行研究和學習。

▲也許成功不可複製,但方法可以借鑑

張忠謀是一個目標導向性的、性格極其堅定的領袖,其個性從某種角度上塑造了臺積電的企業文化。

張忠謀曾說: 「每個人都應設定目標,達到了,再設一個更高的目標,逼迫自我達到。」

▲張忠謀的「逼迫式」管理

這種「逼迫式」向高目標進發的精神體現在臺積電經營的方方面面,一開始就以成為「世界級」公司為目標,設定完善細緻的企業規章制度,對產品質量要求極高等等。高強度的研發保證了製程技術的領先。

▲高額投入,強化領先優勢

對比另外兩家類似的企業聯電和中芯國際,臺積電的資本開支規模上遙遙領先,2017年開支分別是聯電和中芯的7.6和4.7倍,不斷擴大產能上的差距。

▲到折舊年限後重新採購,但機器並未淘汰

因此臺積電每年有大量的折舊,經營性現金流遠超淨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又可以支撐臺積電在未來投入更多的資本開支,不斷擴大這種規模優勢。

▲盡顯王者風範

臺積電由於前期研發投入得到了領先的先進位程技術,產品的議價能力強,產品結構高端,毛利率比聯電和中芯高20~30個百分點。

財務狀況上同樣優秀,流動資產佔比高,經營性風險低。並且長期債務佔比逐年減少,經營性現金流完全足夠產能擴張,財務極其穩健,盡顯行業王者之態。

▲從技術到價格,都能實現碾壓

臺積電的設備折舊年限為5年,但一個製程的生命周期常常是大於5年的,即意味著臺積電的設備折舊提完之後,設備還在使用之中,這時候的產品成本從會計上來講大幅減少(設備折舊佔成本比例很高)。

通常情況下,臺積電的製程技術是領跑的,即意味著設備折舊率先提完,而競爭對手還在計提設備折舊。臺積電可以利用成本上的優勢打價格戰,這讓後進者苦不堪言。

▲這一點華為員工經常會比對和討論

臺積電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張忠謀個人性格和管理方式有著緊密的關係,而張忠謀這種工作性格的形成,大部分則是從他畢業後任職的德州儀器中所帶來。

▲當時美國科技進步正在實現大跨越

張忠謀:「『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加班是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全都是自願,也沒有什麼加班費。『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甚至同情。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也有一說叫做夜鷹計劃

2014年,為了有效加快10納米先進位程研發速度,以及迎合研發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的作業需求,臺積電內部啟動了「夜鷹計劃」,編排研發人員實施24小時三班輪值不停休的方式投入先進位程開發工作。

這種方式高壓,但效果顯著。2016年底,臺積電的10納米開始量產。2017年10納米開始爬坡,到第四季度時收入佔比已達到25%。

▲現實版別人家的公司

據《半導體行業觀察員》報導,2018年臺積電核准員工現金獎金與酬勞公布數據,其中獎金約235.7億元,現金酬勞235.7億元,以4.3萬名員工來算,每名員工約可分得109.6萬元獎金,優於許多上班族一年的薪水。

▲領袖之風

張忠謀認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於方向、策略對了以後,僱對的有能力的人,把好的正確的理念灌輸給他們,讓他們相信你的方向,讓他們去做

策略既定之後,追求完美,鐵 wan 強勢,是張忠謀一貫的作風。他不容下屬不思進取,更不會在你咬牙堅持時同情說「哎呀,這麼辛苦啊,那算了,慢慢來吧。」在臺積電,不少人跟張忠謀開會,進門前是要深呼吸、壓壓驚的,甚至有人帶著藥上陣。他認為錯誤的報告,會直接給你摔到地上。

▲也許也曾惋惜

74歲的那年,張忠謀開始了交班的考慮:辭去臺積電總執行長職務,並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幹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並以失敗告終。

臺積電長期推行一項人力優化計劃,每年針對績效考核最後4%的員工特別管理。蔡力行上任後,漸漸將這項原本旨在提高人力素質的制度,變成將最後5%員工「自願離職」的「變相裁員」,甚至還為達到裁員目標,簡單粗暴執行的形式主義。

▲事實真相被揭開

信中一位被辭退員工的父親懇請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兒子。調查後發現,這位老員工10多年來一直表現優異,還曾進入前10%的獎勵計劃。

而部門為了必須完成「淘汰」5%的任務,把這位因為妻子懷孕,需要處理很多家務的忠實員工加入到淘汰的名單。

誠信,是張忠謀在臺積電強調的第一倫理,這種假借考核、實為裁員,有違誠信原則的錯誤做法,令他十分惱怒。毫無商量餘地,蔡力行就被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後的10分鐘內,張忠謀就做出了決定。

▲華為海思是臺積電最大的客戶之一

2019年華為已經成為美國攻擊中國的箭靶,谷歌、ARM等多家公司都宣布停止與華為的合作,而就在此時,臺積電在上海舉行的2019年技術研討會上,籤到現場臺積電特地給「華為/海思」留出了單獨通道。

臺積電不顧美國禁令,多次表示不會終止與華為的合作,那麼問題來了,對華為如此重要的臺積電,真的能夠在美國的壓力下獨善其身,持續供貨華為嗎?

▲董事會9成臺灣人,外資持股,但不能干擾決策

臺積電外資持股比例雖高,但內部有著非常嚴格的股權投票決策機制,外資雖然能夠持股,但不能干擾決策,這和韓國三星的模式有點相似,也就是說美國人無法通過投票來阻止臺積電繼續供貨華為。

但美國並未毫無辦法,通過下調「源自美國技術標準」的禁令,確實對臺積電供貨華為產生了一定影響,臺積電確實會成為美國制裁華為的重要工具,而美國一直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臺積電在美國股市存託憑證二級ADR,接受美國證監會監管

因為必須遵守美國出口管制法律和條例,美國將抓住這點,將對華為的出口管制標準,從25%的美國技術佔比下調至10%,由於臺積電在技術上對西方具有相當強的依賴性——臺積電的設備高度依賴ASML、應用材料、科林、科壘等歐美企業,因而不能視美國禁令為無物。

也許是因為受經濟因素驅動,不希望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也許是因為同胞情誼。在標準出來後,臺積電聲稱14nm工藝的美國技術佔比超過15%,華為已然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這是個大問題

影響微乎其微,因為軍工類晶片強調的是可靠性和穩定性,以及在複雜環境極端環境下的抗幹擾能力,在軍工領域並不需要追求最先進的製程,甚至晚上好幾代才是主流。

雖然傳奇,但臺積電畢竟是一家外資控股的臺灣企業,我們對它的學習和研究,只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中國大陸晶片相關的製造企業(比如中芯國際),期待能夠早日有所突破,讓我們民族產業能夠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公眾號【PP醬Keynote】後臺回復關鍵詞 【臺積電】 可獲取本文的PPT演示文稿。

這裡是PP醬,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利潤直接KO華為,臺積電到底有多牛?
    近期臺積電對華為的晶片限制引起了國人的密切關注,一說到臺機電很多人都知道,臺積電在晶片領域的先進工藝能力,但它到底有多牛,以至於稱霸全球?臺積電成立於1987年。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是全球第一家晶圓代工企業。
  • 華為包機運回晶片,臺積電為代工經歷了什麼?
    臺積電與華為的相輔相成在晶片設計上華為已經處於領先地步,麒麟晶片可以媲美高通性能,但是在製造上卻不是很力,而臺積電卻是這方面的"扛把子",不單單是華為,就是蘋果、高通、英特爾等企業都需要臺積電代工。而華為就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每年提供的利潤大概是臺積電15%以上的營收,而臺積電現在的5nm也是像華為這樣的公司才有大需求的,可以說兩家公司配合的很好,相輔相成,但是由於老美的限制,這個秋季過後或許就不能再給華為代工,而麒麟晶片也就真的可能成為了"絕唱"。
  • 同齡的臺積電和華為背後的專利和創始人
    曾經,華為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是華為的供應商,但因為美國,臺積電不能代工華為設計的5G晶片。臺積電是半導體領域公司,只有ToB業務;華為是通信領域公司,曾經也只有ToB業務,如今的年度營收中,其ToC已經超過ToB。
  • 華為被臺積電停接訂單,無更好替代方案,或使數千億美元業務受損
    這些規則是專門針對華為及其晶片子公司 HiSilicon 的,它要求,獲得美國技術或設備的製造商,若是為華為製造或設計晶片,都必須取得相關許可。而且臺積電受到壓力,不得不投資上百億美元在老美那裡新建晶片生產線。
  • 臺積電宣布九月份停止對華為的供貨
    7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臺積電在周四的一場營收發布會上透露,受美國政府對中國華為的禁令影響,自5月15日以來,臺積電沒有接到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美國政府繼續對華為實施制裁,該公司將在9月14日之後停止向華為供貨。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背後股東都是誰,為什麼都幫不了華為?
    自從今年5月份美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之後,華為的晶片之路就變得動蕩不已了。也是因為華為的關係,臺積電、ASML和中芯國際這幾家和晶片有關的企業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那麼這三家企業,兩家晶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生產產商,這三家的背後股東分別是誰,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紛紛都無法幫到華為?
  • 誰扼住了華為:美日半導體霸權的三張牌
    然而到了2020年8月7日,麒麟系列的高端晶片卻被迫提前退休,餘承東表示麒麟系列中最先進的Kirin 990和Kirin 1000系列,在9月15日之後將無法生產,華為Mate40將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絕唱。絕版的原因很簡單:受到美國禁令影響,臺積電將不再為華為代工。臺積電並非沒有抗爭。
  • 國內一家公司不允許用蘋果手機,違者會強制辭退,執行文件已下發
    在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刻,有這樣一家企業拿出行動來真正表明自己對國產產品的態度,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如果能帶動其他企業,那麼美國貨將在我國蕩然無存。近日江蘇鹽城首府酒業有限公司,發表了公司內部[2020]19號紅頭文件。
  • 華為正式員工工資大概是多少?付出了,公司必然會給好的薪資回報
    華為公司的正式員工工資大概是多少?17級,年薪,60-70萬;16級,年薪,50-60萬;15級,年薪,33-35萬;14級,年薪,30-33萬(無股票);13級,年薪,20-25萬(無股票)特別說明:華為員工起步就是
  • 荷蘭ASML、臺積電、中芯國際,三家公司最大股東分別是誰?
    據說,美國蘋果也在趁機加大下單量,達到節制華為的目的,可以說是有點「落井下石」。而臺積電又表態會以最快的速度補充華為空下的訂單業務,2019年,華為為臺積電貢獻了14%的營收,是其第二大客戶。如此看來,臺積電為了自身的利益,「拋棄」華為是遲早的事情。畢竟,臺積電已經對美國妥協了,將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廠。
  • 威脅臺積電絞殺華為?照美國這麼搞,中國四大發明也能收專利費
    威脅臺積電,目標直指華為。臺積電,全名「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晶片的代工。什麼是「晶片代工」呢?我們手機和電腦中使用的晶片,一般要經過四道流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就像蓋樓房一樣,先設計出圖紙,再交給施工隊建造,之後進行裝修,最後檢查樓房是否合格。代工就是第二道流程,按照圖紙施工。
  • 馮媛|扼住魔鬼的咽喉
    粉筆灰被塞進嘴裡是什麼滋味?打火機燒頭髮是什麼滋味?被一口一個一口一個喊殺人兇手是什麼滋味?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也別想忘記!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編過我最下流的綽號。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不會承擔任何後果,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知道是誰……」她痛哭流涕,她聲嘶力竭,她痛心疾首,她孤獨無助,她唯用一死來還擊那些惡毒的行為,唯用一死來對抗那些冷漠的看客。
  • 不解禁華為,將離開瑞典!愛立信力挺華為,背後原因究竟為何
    實際上最關鍵的就在這裡,眾所周知,華為手機業務佔據營收的半壁江山,對晶片的需求旺盛,任正非曾坦言,華為目前積累了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由於受到製造設備的限制,在晶片的生產環節要依賴臺積電代工。在這種情況下,臺積電雖然不是美企,但由於它的技術中多少含有一些美國成分,所以也被約束。
  • 華為為何要賣掉榮耀,1000億值不值?
    在美國接連不斷的制裁與打壓之下,華為陷入了晶片困境,形勢十分嚴峻。去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為2.4億部,在禁令生效之前,即便是臺積電開足馬力,也只能供應華為800萬晶片,這個數量實在太少了。二救經銷商:榮耀佔比大 華為不僅是民族企業,它也是一家國際化公司,華為的經銷商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一旦他們拿不到手機產品,勢必會導致失業等問題。
  • 臺積電、荷蘭ASML最大股東出現?找到美國「壓制」華為的原因了?
    華為在科學研發上的投入是很大的,而且華為的布局相當的超前,在美國第一次掣肘華為的時候,華為亮出了「海思」,但是最近美國在壓制華為的時候,華為真的遇到了難題,因為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較晚,所以現在的技術也只是屬於正常的水平,但是美國想讓臺積電「停供」華為,要知道華為的晶片是高度依賴臺積電的,為此華為僅僅向臺積電追加了7億美元的大單。
  • 臺積電為了獲得華為和美企更多訂單:如今卻失敗了
    」宣布的同一天,臺積電也直接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正式宣布前往美國建設5nm晶片工廠,投資金額將高達120億美元,而根據產業鏈人士透露,臺積電之所以選擇前往美國建廠,也是希望可以換取繼續和華為合作的機會,從而可以拿到華為以及更多美企的晶片訂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臺積電顯然沒有實現這一目的,並沒有獲得成功,雖然臺積電的美國晶片工廠已經拿到了第一筆2.05億美元資金扶持
  • 是什麼原因促使臺積電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
    SBoednc而陸行之認為,就算臺積電的美國新晶圓廠開始量產,也賺不了錢;「這項投資是用來降低臺積電的損失,」而如果臺積電來自華為的營收比例減少到整體營收的7%,該美國晶圓廠計劃就不值得。此外他表示,臺積電規劃中的美國新晶圓廠月產能為2萬片,與該公司在臺灣的「超大晶圓廠」(gigafabs)相比,在獲利方面簡直是小到不行。
  • 假如臺積電被禁供貨華為,華為能依靠中芯國際造晶片嗎
    在去年的時候,很少人注意到一件事,福建晉華同樣被美國實施禁止輸出技術和設備,導致臺聯電立即停止為福建晉華提供DRAM技術和晶片製造服務,福建晉華投資了370億人民幣的DRAM半導體公司停擺。而臺聯電可能不少人不知道,臺聯電可是臺灣地區僅次於臺積電的第二大晶片製造廠。
  • 華為被迫退出,蘋果獨大:臺積電5nm工藝現在被礦機看上了
    在先進工藝上,臺積電可以說是天字一號晶圓代工廠了,7nm工藝領先別家兩年量產,5nm工藝今年也搶到了蘋果、華為兩個大客戶,儘管華為9月份之後就被迫退出了。目前臺積電的5nm產能主要服務蘋果一家,AMD、NVIDIA等公司也會跟進5nm,不過至少要到2021年底了,在此之前臺積電的5nm工藝會有一段空缺,有報告稱明年Q2季度5nm利用率會降至80%以下。
  • 臺積電終於對華為下手了!砍掉華為20%晶片訂單:中芯國際全力支持
    臺積電「砍掉」了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20%的晶圓產能分配。據說原因是因為華為近期由於谷歌的技術封鎖,丟失了很多的海外市場,整體的海外銷量不佳,導致海思的庫存較多,存在較大的風險,所以砍掉了20%華為的訂單。華為確實在海外市場上出現了業績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