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西蘭,露營是一種普通的度假形式。尤其是紐西蘭的夏季,很適合露營。
每年的聖誕節期間,熱心的「船長」夫婦都會組織朋友們一起到北島的Tauranga Bay Holiday Park露營。幾年來,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慶祝聖誕的傳統節目。
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我們無法回國過春節。已經整整一年沒有回去了,心裡特別想家。
既來之則安之,只能安安心心地在這裡享受南半球美好的聖誕假期。
平時與曉明哥聊天的時候,他時常會給我講起往年他們聖誕露營時的趣事,讓我垂涎三尺,心嚮往之。
露營在國內尚未普遍,近些年來,國內也有很多農場主在自己的地盤上修建了宿營地。那些宿營地不是依山就是傍水,感覺也不錯,可以滿足大家對露營的好奇和體驗。
我有一個朋友,在浙江德清莫幹山南麓搞了一個「布布熊生態農場」,他在自己農場的竹林裡建了一些宿營地。
前幾年,我去他那兒玩的時候,農場還處在設施完善階段。通過這兩年的運營,農場的生意十分火爆,露營和篝火晚會是人們鍾愛的項目之一。
布布熊生態農場的農場主
我曾經有過一次露營的經歷,由於那次露營過於草率,也許算不上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露營,但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1996年的五一假期,我還在上大學,我們六個同學結伴去黃山旅遊,四個男生,兩個女生。那時年輕,我們上下山全程徒步,下山甚至是一路奔跑下來的。
晚上,我們在玉屏峰租了一頂帳篷和幾件軍大衣,露營過夜。一頂小帳篷只能睡下四個人。為了保證兩位女生充足的睡眠,我們男生只能半夜輪流休息。
黃山的半夜,下起了雨,帳篷的底部漏水,雨水慢慢地滲進,浸溼了鋪在地上的軍大衣,略有寒意。我們幾個男生在玉屏峰冷雨夜的走廊下抽著煙,聽著愛華隨身聽裡的卡帶,播放的是張學友的歌《忘記你我做不到》,印象很深,因為只帶了一盤卡帶,一直循環播放著。
終於熬到天明,我們又滿血復活,看日出、觀雲海。那是一次難忘的露營體驗,累並快樂著。
這次聖誕露營活動,我早早就報名了,主要是想讓孩子體驗一下露營的樂趣。趁著「黑色星期五」打折,在曉明哥的陪伴和露營大咖「華華」的指導下,我們在Kathmandu戶外用品專賣店,購齊了露營裝配。
臨出發前一天,我和曉明哥、黃大廚到華人超市採購露營時必要的食材和調味品。
露營地Tauranga Bay Holiday Park位於紐西蘭北島的北部,是「船長」的老據點兒。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個地點,是因為這裡不僅有美麗的海灣風光,而且還有豐富的魚類資源。
「船長」是資深的海釣愛好者,他提前一天從奧克蘭開船到達Tauranga Bay,先去尋找釣點,並為我們打好前站。
第二天,我和豐哥第一個到達營地,預定的帳篷地塊位置絕佳,面朝大海、風景優美。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此起彼伏的海浪聲,會不會被吵得睡不著覺?
開工,搭帳篷。第一次搭這種一室一廳的大帳篷,來之前在YouTube上研究了這款帳篷的搭建方法,工程總體比較順利。一些小難題也在諮詢了專家後,得到了逐一解決。
帳篷旁邊有電源和水源。營地的配套設施齊全,有公共的衛生間、廚房、浴室和洗衣房,還有一個小型的超市。
傍晚之前,大家陸續到齊。根據計劃安排,第一天的晚餐是分享晚餐。分享餐在紐西蘭的朋友聚會中很常見,就是每家準備1~2個菜,大家一起分享。
我提前準備了我們南京的過年大菜「什錦菜」和本幫菜「梅乾菜燒肉」。「什錦菜」我從來沒有做過,但我一直想把它學會。
露營前的一天,我就去超市購買所需食材,跑了兩個華人超市才把食材備齊。
一共十六樣,黃豆芽、油豆腐、豆腐乾、千張、小菠菜、芹菜、豌豆苗、薺菜、黃花菜、香菇、木耳、胡蘿蔔、藕片、冬筍、雪菜、榨菜絲。
在紐西蘭可以找齊「什錦菜」的主要食材,算是比較幸運了。雖然薺菜和藕片是冷凍的,但不影響總體的味道。大家都很喜歡吃,最後光碟。
天黑了,滿天的繁星蓋在頭頂,這是久違的場景。記得小時候,在夏天的夜晚,我們姐弟幾個洗完澡,躺在露天的竹涼匾裡乘涼。那時,我們通常會仰望天空,在清晰的銀河系中,比誰先發現「掃把星」,也就是流星。掃把星是我老家的說法,因為彗星運動的時候後面好像有個尾巴,形狀象掃把,故得名為掃把星。如今「掃把星」已經莫名其妙地演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小時候經常看到流星,現在我已經幾十年沒看到過流星了,不是宇宙裡沒有了流星,而是天空不夠通透、光線不夠黑暗。
夜裡,正如我想像的那樣,久久不能入睡。不知道是環境的陌生?內心的興奮?還是此起彼伏的海浪聲?
第二天一大早,出海打魚。這是豐哥的第二次正式出海釣魚,他依然興致盎然,似乎忘記了第一次海釣時的暈吐。
同行的船長、曉明哥、David,他們都是釣魚大咖,我和豐哥跟在後面學習。
新手的運氣往往比較好,豐哥收穫頗豐。
我們每換一個釣點,都會釣到不同的魚,「一箭雙鵰」也是常有的事。
大咖們比較喜歡釣礁盤魚,像「石九公」、 豬魚」、「藍貓」等。礁盤魚肉質比較細嫩,味道比較鮮美。
碰到了一個「剝皮魚」群,「剝皮魚」也叫做「馬面魚」,這麼大的「剝皮魚」我是第一次見。在南京,「紅燒剝皮魚」的剝皮魚都是很小的那種魚。
船長說「剝皮魚」可以刺身,隨即掏出刀為我片了一條「剝皮魚」,肉質非常Q彈。
下午,我們去碼頭接上了「華華」,「華華」是我的泰州老鄉,帥哥一枚,潛水高手,他的定製款潛水服很洋氣,讓我大開眼界。
華華和船長準備背瓶下海弄點新品種。
就在他們換潛水服的時候,David扔下去一隻螃蟹籠子,十分鐘內,我們收穫了四條海鰻。
華華和船長在一瓶氧氣的時間裡,收穫了龍蝦、海參、海膽、黑金鮑和三刀、彩虹魚。
今天的戰績,幾乎可以滿足接下來一周的口糧。
可是接下來的幾天,幾乎每天都是爆箱,這裡的確是一個魚資源豐富的海域。
紐西蘭針對不同的魚規定了不同的捕撈尺寸,龍蝦、鮑魚也有嚴格的規定。人們非常遵守政府的規定,使得這裡的海洋生態得到了良性的發展。
黃大廚以精湛的廚藝,把魚宴做得花樣百出。
海膽,冰鎮著吃。
新鮮鮑魚,切薄片,吃出食材新鮮的本味。
一條大豬魚,紅燒。
烤藍貓,這是David的作品,肉質起瓣,味道很美。
龍蝦,先油炸,再爆炒,無疑這是最受大家歡迎的菜。
海鰻紅燒五花肉,得到了一致好評。因為海鰻洗的時候特別麻煩,被隨手扔掉了兩條。當吃到這麼美味的鰻魚紅燒肉時,大家立馬後悔了。
三刀和彩虹魚是背瓶潛水用槍射的,個頭很大。黃大廚將魚片成片,用粥底打邊爐。
第一次吃到這種做法,無知限制了我的想像,原汁原味,無比新鮮。
三刀和彩虹魚的魚頭、魚尾紅燒,也是一道搶手菜。
Kahawai,就是俗稱的卡瓦魚,這是做刺身很好的食材。
喝茶的時候就著卡瓦魚刺身,美哉!
每天的早餐、午餐自己解決,我一般吃個早午餐就可以了。
我最近在生酮減肥,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我的早午餐一般就是各種沙拉,因此我還特意學習了各種沙拉以及沙拉醬的做法。
豐哥的早午餐,我會給他攤個雞蛋餅,或者很有儀式感地煮一碗方便麵。
不出海的日子,我就在帳篷裡喝茶、發呆、看風景。
孩子們自來熟,他們聚在一起玩各種遊戲。一到傍晚,太陽西下的時候,孩子們就在海裡遊泳、划船、衝浪。
玩沙子也是孩子們喜歡的項目,他們在海灘上用沙子堆砌了城堡,並試圖將海水引入自己的城堡。
白天,不出海的大人們相約去營地周邊轉一轉。
第一天,我們來到了Paihia小鎮,Paihia是我很喜歡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距離營地南部60公裡左右。
我們坐上水上巴士到達紐西蘭的第一個首都Russell,再次品嘗了那家網紅的義大利披薩。
第二天,我們一路向北,去了可樂湖,因湖水的顏色像可口可樂而得名。
品嘗了Taipa的網紅Mangonui炸魚薯條,第二次光顧這家店了。
Mangonui炸魚薯條店的食材比較新鮮,份量也很充足。
尤其吸引顧客的是他家無敵的360度海景餐廳。
成群的海鳥會來和客人搶食,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完美畫面。
倒數第二天,在黃大廚的建議下,我們帶孩子們去爬了周邊的一座山,名字叫St. Pauls Rock。
山的頂部有一塊光禿禿的巨石,山路比較陡峭。孩子們幹勁十足,搶在大人們的前面到達了山頂。
站在山頂的巨石上可以鳥瞰海灣的全景,頗有「山高人為峰」的感覺。
最後一天恰巧是國內的冬至節氣,按照老家的傳統,冬至吃水餃。
無所不能的黃大廚這次為大家做了魚肉餡兒的餃子。
六天五晚的聖誕露營活動圓滿結束,意猶未盡。收拾行裝,打道回府。等待我們的是下一階段的旅程。
紐西蘭的夏天很適合海邊露營。露營是一種生活體驗,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體驗的過程,在體驗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