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南京、上海等地商場,出現了&34;爭相入店搶購的現象。然而,這番盛況並不是因為打折促銷,而是因為奢侈品店又漲價啦!疫情黑天鵝下,與其它零售品紛紛選擇打折降價不同,奢侈品店不降反漲,還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據了解,上海恒隆店LV專櫃8月份銷售額約達1.5億元,創下了品牌在中國單店月銷售的最高紀錄。
出現此番熱潮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4次漲價,靠漲價&34;的奢侈品
據了解,從2020年9月1日起,香奈兒、路易威登(LV)、蒂芙尼、卡地亞等奢侈品品牌計劃對旗下產品價格調整。而這已經是LV繼2019年9月、2020年3月初和5月初,在一年內內第4次做出&34;舉動。法國奢侈品巨頭迪奧也自去年7月開始到現在,漲價4次:今年1月價格上漲約13%,7月漲價時,部分包包一次性漲價4000-6000元,經典款Lady Dior,漲幅最高近30%。
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許多快銷品通過降價打折,以期儘快清理庫存,為什麼奢飾品&34;普遍漲價呢?
看似有違邏輯的背後,實則是奢侈品行業通過&34;的自救。由於奢侈品&34;消費者呈現&34;的特點,所以,漲價策略在短期內可以刺激一波消費,給品牌注入現金流,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為疫情造成的損失。
低迷的奢侈品行業:中國市場成為唯一亮點
截止當前,各大奢侈品牌上半年業績報告紛紛出爐,一線品牌無一倖免均成績慘澹。上半年,LVMH集團總營收下降28%,跌至183.93億歐元;淨利潤大跌84%,僅為5.22億歐元;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總營收為53.78億歐元,比上年同期下跌近30%,淨利潤為2.73億歐元,降幅高達53%;其中,主營品牌Gucci總營收為30.72億歐元,同比下滑三成,營業利潤縮水一半僅為9.29億歐元。行業預計,本年度奢侈品市場將縮水20%~35%
然而,隨著國內疫情的緩和,以及各行業的復甦,奢侈品行業也呈現&34;的景象:在國外經營慘澹,在中國,卻出現文初提到的搶購盛況。有諮詢集團表示,儘管全球時尚產業在持續下跌,但是中國市場有望&34;,不僅可能追回損失,還有可能逆勢上漲10%。
今年2月,我國北、上、廣等大城市的高端商場客流曾大幅下滑80%,但3月便回升到54%,6月份客流均值甚至超出歷史均值1%;而上海恒隆廣場在上半年,零售額更是逆勢上漲17%,整體收入增長至8.6億元,同比上升4%,其中LV門店在8月總銷售額達1.5億元人民幣,為以往單月銷售額近兩倍之多。
今年二季度,卡地亞母公司——Richemont集團全球銷售額在下降47%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銷售額卻大增49%。無獨有偶,上半年LVMH集團在亞洲市場的營收佔比首次超37%。
即便疫情打擊,中國仍是奢侈品的消費大國。2019年全球奢侈品的消費約為817億美元,中國市場消費佔比高達40%,約為1527億美元。疫情之前,中國有七成的奢侈品消費產生於境外,受全球疫情影響,奢侈品的消費回流到國內,也是造成&34;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國擁有千萬元以上淨資產的居民達400多萬人,成為奢侈品主要的消費者。面對巨大的中國市場,LV率先行動,開啟了直播賣貨,Chloe、紀梵希等品牌也紛紛跟進,共同指望中國&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