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國往事丨民藝·技丨匠心非遺,一文帶你走進雲南大理白族扎染!

2020-12-21 雲新資訊

一塊布,值得花多久去等待?一門手藝,值得多少代去傳承?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以藍白兩色為基調的扎染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

據史料記載,兩漢時期,生活在大理地區的白族先民已經有了紡織業和使用植物染料染制紡織品,唐宋、時期白族扎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藝,歷經世事滄桑,到了明代,這一傳統技藝才得以重新面世。

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

大理白族地區的扎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

染料為蒼山上生長的廖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

工藝過程分畫圖案、扎縫、浸染、蒸煮、曬乾、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

其中最重要的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

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白族扎染-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選好後,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摺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後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紮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

扎花是以縫為主、縫扎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範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

浸染,即將紮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裡,或浸泡冷染,或加溫煮熱染,經一定時間後撈出晾乾,然後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浸染

如此反覆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於藍」的效果

而縫了線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其藝術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後,最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晾乾後拆去纈結,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

其餘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

「花」和「地」之間往往還呈現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多冰裂紋,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白族扎染-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

白族扎染看似簡單甚至枯燥乏味的勞作,最終換來這一抹豔麗耀眼不會褪色的藍

藍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張揚,符合當地人的情致,貼近他們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

是白族人民勤勞、質樸、純潔、誠實、善良和樂觀、開朗、熱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體現

如同扎染匠人們世世代代初心不變,始終堅持著祖上傳下來的最質樸純粹的手藝

白族扎染-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

時光留下的印記無法泯滅的,是這古老又並不過時的藝術之美,白族扎染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在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

它把雲南39.41萬平方千米土地上最具特色的文化,融進了2萬平米的空間

這裡有神奇的非遺文化、獨特的地方美食、工匠藝人的創意工坊……

可觀、可玩、可體驗,發現雲南的在地之美,找回滇國的傳統腔調

相關焦點

  • 滇國往事丨昆明旅遊攻略,除了大理麗江,盤點你不知道的昆明玩法
    雲南旅遊資源豐富,但大多數人只把昆明做為一個「中轉站」,在直奔大理、麗江的時候,卻忽略了昆明本身地道的美。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春城」昆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遺留下了諸多關於古滇國的人文往事,它值得人們花上一天的時間慢慢閒逛。
  • 雲南「非遺」白族扎染和傣族剪紙亮相上海吳涇鎮
    2020年11月18日,以「技藝彩雲南 相約黃浦江」為主題的雲南非遺系列推介活動在上海浦江第一灣——吳涇鎮拉開了帷幕,西山轄區內的雲南民族博物館攜白族扎染和傣族剪紙驚豔亮相
  • 雲南大理兩代白族扎染傳承人的「賦新」之路
    【解說】近日,蒼山腳下的「白族扎染之鄉」大理周城迎來新一波遊客。村內規模最大的染坊——璞真染坊內,遊客正在體驗扎染。【解說】白族扎染,是一項古老的民間染色工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和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白族扎染也曾面臨發展困境。
  •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
    新華社昆明11月19日電(記者孟佳)「解開製作完成的扎染布,看到圖騰慢慢展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在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璞真染坊」,臺灣自媒體視頻博主遊乃蓓向記者展示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蝴蝶頭巾扎染作品。  近日,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在雲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
  • 大美大理:白族扎染留住鄉愁
    白族扎染,就是把白色的布料紮起來染色。花紋美不美,靠扎;色彩美不美,靠染。2000多年前,板藍根、艾蒿這些在大理蒼山上生長著的天然植物,在智慧勤勞的白族兒女手中變成了藍綠粉紅的各色天然染料。 在大理市喜洲鎮周城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裡,「金花」楊志瑞在白紙上畫出蝴蝶的圖案,然後和丈夫用小木錘敲打著製版。「花鳥魚蟲、幾何圖案,只要畫得出來就能扎出形狀。」她拿來針線,開始一針一線將剛畫上蝴蝶圖案的白色棉布綑紮成了一團。 翻卷、擠揪、摺疊、撮皺,不同扎法將呈現不同的圖案。白布紮成花成捆成卷,放進冷水或熱水中脫漿。需要什麼色調,就放入調配好顏料的缸裡進行浸泡上色。
  • 滇國往事丨昆明人注意了!南市區地鐵紅利即將來襲,機遇就在這!
    在與南亞風情第壹城一路之隔的滇池時代C座負一層,這個擁有兩萬平米的滇國往事民藝造物坊以文化為出發點,商業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彌補了南市區文化上的短板,而昆明地鐵五號線南亞站出口正位於商場內,坐擁百萬人流,吃到地鐵的第一口紅利!
  • 雲南大理|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這裡的扎染文化十分悠久
    在周城,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扎染製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扎染手工藝在新時期大放異彩。圖中是當地老人在家縫製染布,看得出他們穿針引線。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理白族扎染」傳統手工匠心傳承
    雲南大理喜州鎮周城村,扎染之鄉!大理白族地區的扎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染料為蒼山上生長的廖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工藝過程分設計、上稿、扎縫、浸染、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扎:就是利用針線勾出傳統民族圖案,然後手工縫製好放入染缸!
  • 大理: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扎染
    扎染是一種大理白族的手工工藝,由手工針縫扎,用植物染料(大多是板藍根等有色植物的根莖,不刺激皮膚)反覆泠染製成。圖案豐富、顏色好看。大理不得不體驗的一項技藝可愛的面具染料用清水涮一遍,曬乾(這時你可以選擇在樓頂上端杯咖啡坐看背面的蒼山以及面前的洱海,欣賞風景。這會你選的店好不好就關係很大了。
  • 【2018文博會】「1+8」陣容強勢出擊 大理展區大有看頭
    9日,「創意雲南2018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開幕。走進5號展館,以「風花雪月地,幸福新大理」為主題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展區躍然眼前。6年前,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的張翰敏辭去外面的工作,回家鄉創立了「大理藍續綠色文化發展中心」,用年輕人的方式,讓白族扎染之鄉周城傳承千年的扎染技藝得到了創新發展。「讓扎染自己發聲,與當下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次到文博會參展,張翰敏帶來了線上展品「風花雪月壁飾」和線下產品——在傳統布包的基礎上升級創新的用皮革、銀扣、絲綢、羊毛裝飾的時尚女包。
  • 走進大理扎染之鄉,製作工藝複雜,年輕人表示不願意學
    雲南,彩雲之南,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人文地理和厚重的歷史積澱孕育了多彩的民間文化,還有令世人驚豔的風景,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大理周城村的扎染,就是雲南獨特風景中的一朵奇葩。大理周城村主要居民是白族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保留著完好的傳統習俗,比如白族人的房子,十分講究,以石頭為主要材料,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封閉性的民宅。如果要向當地人介紹周城村的特產,估計他們脫口而出的,肯定是扎染。
  • 假期雲南這些地方值得去看看|雲南|昆明|大理古城|杞麓湖|野象谷|...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集中推出的300條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中,雲南10條上榜。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的雲南,還有太多待挖掘的寶藏路線。當雲南遇上絢麗的十月,為給赴滇遊客帶來更加深度、純玩的雲南旅行體驗,帶領赴滇遊客了解更加地道、淳樸、美麗的雲南,同時儘量避開人流、車流的擁堵,這個十一黃金周,就愛去旅遊誠信商城聯動雲南16個州市,誠意推出精品鄉村旅遊路線。
  • 假期雲南這些地方值得去看看|雲南|昆明|普洱茶|大理古城|杞麓湖|...
    近日,在文化和旅遊部集中推出的300條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中,雲南10條上榜。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的雲南,還有太多待挖掘的寶藏路線。當雲南遇上絢麗的十月,為給赴滇遊客帶來更加深度、純玩的雲南旅行體驗,帶領赴滇遊客了解更加地道、淳樸、美麗的雲南,同時儘量避開人流、車流的擁堵,這個十一黃金周,就愛去旅遊誠信商城聯動雲南16個州市,誠意推出精品鄉村旅遊路線。
  • 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博|應季而變的大理扎染
    12月12日,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簡稱「雲南雲上文博會」)正式拉開序幕,線上雲展會與昆明、玉溪、保山、麗江等線下分會場同時開展。本屆雲南雲上文博會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科技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報業傳媒集團、雲南出版集團、雲南廣電網絡集團、雲南廣電傳媒集團、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阿里巴巴(雲南)有限公司協辦。在開幕式主舞臺一側,來自大理藍續文化的扎染文創產品格外吸睛,藍色系的產品和湛藍的天空相映成趣。
  • 雲南跨年旅行
    ,佤族的剽牛儀式,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白族三道茶……一次把人間看夠。 西盟龍摩爺 雲南的土特產,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族扎染、鶴慶銀器、傣族剪紙、納西東巴畫、傣族慢輪制陶
  • 旅行雲南大理古城,不做這6件事,相當於沒來!
    如果說雲南是一幅畫,那麼大理便是最傾心的一抹色彩。它是花開十裡的清新,是洱海的靜謐,是白族村落裡的純樸……講不盡也說不完。那就先挑一個吧——大理古城。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古城內文物古蹟眾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它的大名,不用再贅述。
  • 扎染之鄉——周城,被譽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扎染,是雲南省白族自治州的白族同胞從明末清初以來就有的民間獨特的傳統工藝。用扎染手工藝製作的扎染工藝品所用的扎染布因是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制而成,呈現出來的色彩是青裡帶翠,凝重素雅。走進周城村,只見這裡的每家每戶的門外都有著一條彎曲的石板路,門前都有清澈的溪水流過,那一幢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獨具特色的白牆青瓦樓房白族民居與村中那密如蛛網的石板路,順著七拐八彎的巷道「譁譁」地流淌著的泉水交相輝映,使這個很有特色的白族村莊顯得更加古樸而又幽靜。
  • 怡美假日帶你玩轉大理,看不一樣的大理
    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你很難完全看清雲南,這裡是中國最美最複雜的區域,它的多樣性吸引著全世界的旅行者。然而,橫斷山脈的多變讓美景之間相隔甚遠。今天就讓怡美假日來告訴你,玩轉雲南旅行攻略的秘籍,為你的雲南之行節省時間和精力,把旅行還給風景。
  • 62家企業同臺獻藝,鄉愁大理「味道」多多
    巍山扎染體驗大理千尋有夢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創意總監楊冬兒,是一名留學歸國的95後大理籍白族姑娘,2020年度中國動漫「玉猴獎」十佳授權新星得主。她以動漫形式創新雲南非遺,帶領大理新銳動漫團隊「洪荒動漫」,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非遺和傳統文化展開創新,推出了本土原創動漫作品《蒼山小冊子》,將大理美麗的蒼山洱海風景、精彩優秀的文化藝術,用可愛有趣的漫畫形式展現,創作了小熊貓元元、瓦貓吉吉、金翅鳥千尋、匠先生、蒼山雪靈等動漫形象,生動地挖掘及描繪出許多不為人知的文化大理。
  • 大理旅遊|這道即將失傳的手藝,將千年的時光信手扎染!
    大理扎染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從雲南大理市區驅車20公裡,就是聞名全國的扎染之鄉——周城村,隨處可見的扎染布,暈紋變幻玄妙,透著村莊秀美與智慧交織的靈動。不光是大理甚至雲南的大街小巷,也隨處可見它的蹤影,不斷吸引著很多的外來遊客。那麼如此富有特色的扎染是怎麼製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