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這裡的扎染文化十分悠久

2021-01-11 圖鏡紀實

在周城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扎染,老一輩的人會留在村裡,繼續染布然後銷售賣出,他們扎染要用到的原材料,基本都是自己家裡自給自足,比如圖中這個樹葉名叫板藍根,就是自己家的種的,板藍根很特別,用作於染布上顏色用,把樹葉搞碎和水攪合在一起,這樣染色出來的布,特別的天然無刺激。這種樹葉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

在周城,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扎染製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扎染手工藝在新時期大放異彩。圖中是當地老人在家縫製染布,看得出他們穿針引線。村裡老人居多,當地的年輕人只有少部分人願意學習繼承扎染,大多數都外出

扎染之鄉周城,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位於大理古城北23公裡,坐落在離下關38公裡處滇藏公路旁。到來的遊客,很多跟著村民一起學習扎染,一起感受這種文化的薰陶,扎染純手工做成,圖片中是一口大缸,裡面正是用板藍根做成的染料,然後做好的白布放進缸裡浸泡。

周城的扎染花布和刺繡品,精工製作,遠銷海內外,有「扎染之鄉」的美譽。在這裡可參觀白族民居、集市、白族扎染的製作,選購白族民間工藝品。圖為一位老人扎染的手部特寫,常年從事扎染,避免不了手指的摩擦,手部也很難保養。

周城是雲南省最大的自然村,面積4.7平方公裡,人口8868多人,幾乎全是白族。圖中為扎染需要用到的各種道具,針、線、棍、等等。當地人把這都當成自己家的寶貝來管理。

扎染最傳統的靛藍色是取自於板藍根、寥藍等中草藥的根莖,所謂「青出於藍」。「家家門外石板路,戶戶門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莊的特色。村內有多株大青樹,枝蘩葉茂猶如巨傘擎天,圖為扎染取布用到的手套,可以看到手套也被染色。

周城全村居住1500餘戶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現在為對外開放的白族民俗旅遊村。這些布都是染完色,掛在衣架上晾乾,染布不能再太陽下暴曬,這樣會影響色差,只能放置通風口,等他自然晾乾。

每年三四月間,用水泡出板藍根莖杆枝葉裡的藍,注入木製的大染缸裡,摻上石灰或鹼,就是純天然無添加的染料了。圖為用板藍根泡成的用於染布的大缸。

喜歡扎染,可以買布,當做紀念品或自己做衣服。也可以直接他們用扎染做好的衣服,我自己也買了幾件,一塊成品布口感摸上去特別的舒服,天然材料做成,全手工做成,特別的划算。圖片中就是成品布,正在自然烘乾晾曬,這也是扎染的最後一步。

扎染用到的染料,可驅避蚊蟲,兼有消炎保健之功效,現代化學機器染料肯定是比不上手工純天然的,圖中商家正在展示一塊成品布,特比的有白族藝術文化的圖案。

相關焦點

  • 扎染之鄉——周城,被譽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周城距離下關有38公裡,是地處滇藏公路旁雲南省最大的一個自然村,有著1500多戶人家,8000多人,同時,這裡也是一個在省內外都很有名氣的白族村子。因為。在這裡除了有聞名遐邇的蝴蝶泉外還一直沿襲著白族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扎染傳統製作手工藝和保留著白族的各種傳統習俗,被譽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 雲南大理兩代白族扎染傳承人的「賦新」之路
    【解說】近日,蒼山腳下的「白族扎染之鄉」大理周城迎來新一波遊客。村內規模最大的染坊——璞真染坊內,遊客正在體驗扎染。【解說】白族扎染,是一項古老的民間染色工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和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白族扎染也曾面臨發展困境。
  • 來到大理,眼前總有一幅扎染布在飄動,它們出自扎染之鄉的周城!
    來到大理,總覺得眼前有一幅扎染布在飄忽擺動。蒼山雪落進了扎染布,洱海月照進了扎染布。三坊一照壁宅院錯落有致的白族村寨是一幅扎染布。街上有無數扎染店,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琳琅滿目,富有濃鬱的民族風味和現代魅力。周城位於雲南大理,約20公裡。
  • 走進大理扎染之鄉,製作工藝複雜,年輕人表示不願意學
    雲南,彩雲之南,千百年來以其獨特的人文地理和厚重的歷史積澱孕育了多彩的民間文化,還有令世人驚豔的風景,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大理周城村的扎染,就是雲南獨特風景中的一朵奇葩。大理周城村主要居民是白族人,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保留著完好的傳統習俗,比如白族人的房子,十分講究,以石頭為主要材料,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封閉性的民宅。如果要向當地人介紹周城村的特產,估計他們脫口而出的,肯定是扎染。
  • 扎染——民間藝術瑰寶
    扎染2006年以及2008年,雲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先後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雲南大理周城的張仕紳被確定為扎染國家級傳承人。2011年,海安縣申請的南通扎染技藝被列入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大理市周城璞真綜藝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 周城扎染:解讀時代變遷下扎染工藝的傳承和發展現狀
    據了解,目前,在雲南大理、四川自貢、江蘇南通、湖南湘西等地仍有保留著這扎染民間製作工藝的,我想啊等以後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大理這個地方,去看大理的自然風光,去感悟體驗那裡的風俗民情,去大理的周城去看看扎染工藝製作的全過程,去看看扎染圖案是如何栩栩生輝的形成的。可以說,扎染在周城這個地方已經慢慢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 大美大理:白族扎染留住鄉愁
    白族扎染,就是把白色的布料紮起來染色。花紋美不美,靠扎;色彩美不美,靠染。2000多年前,板藍根、艾蒿這些在大理蒼山上生長著的天然植物,在智慧勤勞的白族兒女手中變成了藍綠粉紅的各色天然染料。 在大理市喜洲鎮周城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館裡,「金花」楊志瑞在白紙上畫出蝴蝶的圖案,然後和丈夫用小木錘敲打著製版。「花鳥魚蟲、幾何圖案,只要畫得出來就能扎出形狀。」她拿來針線,開始一針一線將剛畫上蝴蝶圖案的白色棉布綑紮成了一團。 翻卷、擠揪、摺疊、撮皺,不同扎法將呈現不同的圖案。白布紮成花成捆成卷,放進冷水或熱水中脫漿。需要什麼色調,就放入調配好顏料的缸裡進行浸泡上色。
  • 一門關於衣服的民間藝術瑰寶:扎染
    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被譽為民間藝術瑰寶。在古代也被叫做扎纈、絞纈、夾纈或染纈。2006年雲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 四川的自貢扎染技藝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理白族扎染」傳統手工匠心傳承
    雲南大理喜州鎮周城村,扎染之鄉!大理白族地區的扎染原料為純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染料為蒼山上生長的廖藍、板藍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藍靛溶液。工藝過程分設計、上稿、扎縫、浸染、拆線、漂洗、整檢等工序扎:就是利用針線勾出傳統民族圖案,然後手工縫製好放入染缸!
  • 從時裝周上街拍的各種疊穿印花,就知道大理的扎染走出了中國
    來到大理,有一個屬於大理獨有的扎染技能一定要嘗試,扎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紮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因此,大理的這種扎染技藝也成為很多人喜歡的原因。一般情況下,來到大理的周城,你會看到有很多的扎染工作作坊,目前在大理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一種扎染工廠,大部分都是段氏後人代代相傳的一種技能,因此很少能夠形成規模,但也正是因為這是一種獨特的技藝,也深受很多人喜歡!周城不僅僅有美麗風光,更有那令人讚不絕口扎染文化。
  • 滇國往事丨民藝·技丨匠心非遺,一文帶你走進雲南大理白族扎染!
    扎染古稱「絞纈」,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紡織品染色技藝,以藍白兩色為基調的扎染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據史料記載,兩漢時期,生活在大理地區的白族先民已經有了紡織業和使用植物染料染制紡織品,唐宋、時期白族扎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技藝,歷經世事滄桑,到了明代,這一傳統技藝才得以重新面世。
  • 設計元素:扎染(Tie-dye)藝術(一)
    自貢扎染工作者在發掘整理民族藝術遺產的基礎上,吸收了國畫、裝飾畫、油畫及現代畫派的手 法,形成了古樸、典雅、粗獷、動中求靜、細膩恬適、抽象和具體巧妙結合的自貢扎染特色。自貢扎染產品,除床單、窗簾、桌布、提包等各類生活用品 外,還大量生產色調各異、圖案新穎的花布、裝飾壁掛等。      大理扎染是大理白族和彝族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品,主產地在大理市和巍山彝族自治縣。
  • 大理: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扎染
    扎染是一種大理白族的手工工藝,由手工針縫扎,用植物染料(大多是板藍根等有色植物的根莖,不刺激皮膚)反覆泠染製成。圖案豐富、顏色好看。大理不得不體驗的一項技藝可愛的面具染料用清水涮一遍,曬乾(這時你可以選擇在樓頂上端杯咖啡坐看背面的蒼山以及面前的洱海,欣賞風景。這會你選的店好不好就關係很大了。
  • 「感受民族匠人不變的初心」——兩岸媒體人走進雲南非遺傳承地...
    新華社昆明11月19日電(記者孟佳)「解開製作完成的扎染布,看到圖騰慢慢展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在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璞真染坊」,臺灣自媒體視頻博主遊乃蓓向記者展示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蝴蝶頭巾扎染作品。  近日,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雲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在雲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
  • 扎染,如畫卷般的非遺古色藝術
    曲曲彎彎地排列一步一抹款款而來白族扎染藝術是 」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大理遇上周城當白族文化遇上扎染布當你遇上扎染扎染工藝在大理地區被人們熟知在大理,隨處可見它的蹤影被文化部命名為」民族扎染之鄉「周城白族的扎染業最為著名大理蒼山滄浪峰下美麗的白族村莊
  • 什麼是扎染布 扎染布的特點 扎染布的製作方法
    什麼是扎染布 扎染布的特點 扎染布的製作方法 2018-08-02 14:48:33 來源:全球紡織網 什麼是扎染布?
  • 大理旅遊|這道即將失傳的手藝,將千年的時光信手扎染!
    大理扎染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從雲南大理市區驅車20公裡,就是聞名全國的扎染之鄉——周城村,隨處可見的扎染布,暈紋變幻玄妙,透著村莊秀美與智慧交織的靈動。不光是大理甚至雲南的大街小巷,也隨處可見它的蹤影,不斷吸引著很多的外來遊客。那麼如此富有特色的扎染是怎麼製成的呢?
  • 雲南「非遺」白族扎染和傣族剪紙亮相上海吳涇鎮
    2020年11月18日,以「技藝彩雲南 相約黃浦江」為主題的雲南非遺系列推介活動在上海浦江第一灣——吳涇鎮拉開了帷幕,西山轄區內的雲南民族博物館攜白族扎染和傣族剪紙驚豔亮相
  • 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博|應季而變的大理扎染
    12月12日,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簡稱「雲南雲上文博會」)正式拉開序幕,線上雲展會與昆明、玉溪、保山、麗江等線下分會場同時開展。本屆雲南雲上文博會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雲南省教育廳、雲南省科技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雲南報業傳媒集團、雲南出版集團、雲南廣電網絡集團、雲南廣電傳媒集團、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阿里巴巴(雲南)有限公司協辦。在開幕式主舞臺一側,來自大理藍續文化的扎染文創產品格外吸睛,藍色系的產品和湛藍的天空相映成趣。
  • 看一眼少一眼,雲南那些即將失傳的民間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15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已掌握印染技術。2006年,白族扎染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大理洱海西面的蒼山腳下,有一個古樸的村落名叫周城,被稱為「民族扎染之鄉」。鼎盛時期,村裡「家家有染缸、戶戶出扎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