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城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扎染,老一輩的人會留在村裡,繼續染布然後銷售賣出,他們扎染要用到的原材料,基本都是自己家裡自給自足,比如圖中這個樹葉名叫板藍根,就是自己家的種的,板藍根很特別,用作於染布上顏色用,把樹葉搞碎和水攪合在一起,這樣染色出來的布,特別的天然無刺激。這種樹葉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
在周城,還可以看到豐富的民族扎染製品。扎染是周城白族人民明末清初以來的民間傳統工藝,扎染工藝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扎染布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制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已有300餘年歷史的扎染手工藝在新時期大放異彩。圖中是當地老人在家縫製染布,看得出他們穿針引線。村裡老人居多,當地的年輕人只有少部分人願意學習繼承扎染,大多數都外出
扎染之鄉周城,周城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位於大理古城北23公裡,坐落在離下關38公裡處滇藏公路旁。到來的遊客,很多跟著村民一起學習扎染,一起感受這種文化的薰陶,扎染純手工做成,圖片中是一口大缸,裡面正是用板藍根做成的染料,然後做好的白布放進缸裡浸泡。
周城的扎染花布和刺繡品,精工製作,遠銷海內外,有「扎染之鄉」的美譽。在這裡可參觀白族民居、集市、白族扎染的製作,選購白族民間工藝品。圖為一位老人扎染的手部特寫,常年從事扎染,避免不了手指的摩擦,手部也很難保養。
周城是雲南省最大的自然村,面積4.7平方公裡,人口8868多人,幾乎全是白族。圖中為扎染需要用到的各種道具,針、線、棍、等等。當地人把這都當成自己家的寶貝來管理。
扎染最傳統的靛藍色是取自於板藍根、寥藍等中草藥的根莖,所謂「青出於藍」。「家家門外石板路,戶戶門前有流水」是周城白族村莊的特色。村內有多株大青樹,枝蘩葉茂猶如巨傘擎天,圖為扎染取布用到的手套,可以看到手套也被染色。
周城全村居住1500餘戶白族居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鎮,現在為對外開放的白族民俗旅遊村。這些布都是染完色,掛在衣架上晾乾,染布不能再太陽下暴曬,這樣會影響色差,只能放置通風口,等他自然晾乾。
每年三四月間,用水泡出板藍根莖杆枝葉裡的藍,注入木製的大染缸裡,摻上石灰或鹼,就是純天然無添加的染料了。圖為用板藍根泡成的用於染布的大缸。
喜歡扎染,可以買布,當做紀念品或自己做衣服。也可以直接他們用扎染做好的衣服,我自己也買了幾件,一塊成品布口感摸上去特別的舒服,天然材料做成,全手工做成,特別的划算。圖片中就是成品布,正在自然烘乾晾曬,這也是扎染的最後一步。
扎染用到的染料,可驅避蚊蟲,兼有消炎保健之功效,現代化學機器染料肯定是比不上手工純天然的,圖中商家正在展示一塊成品布,特比的有白族藝術文化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