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火鍋之王」:盈利能力不輸海底撈,已狂開1100多家門店

2020-12-17 讀教授

火鍋,是中國人獨創的美食。四川、重慶的麻辣火鍋,北京的羊肉涮鍋,廣東潮汕的牛肉火鍋,杭州的三鮮火鍋……種類繁多的樣式為人們津津樂道,備受喜愛。數據顯示,去年國內餐飲收入突破4.6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火鍋成為餐飲細分中最大的品類,規模達到9600億元。

龐大的市場上,海底撈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市值超過1800億港元。去年實現收入265.56億元,同比暴增56.5%;淨利潤23.47億元,同比增長42.3%。近年來發展迅猛的呷哺呷哺,同樣值得我們關注。去年實現營收60.3億元,同比大增27.3%。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呷哺呷哺,將吧檯就餐與傳統火鍋相結合,創造了新穎的「一人一鍋」分餐制火鍋。經過20餘年發展,已成為中國十大火鍋品牌及餐飲百強企業,還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火鍋企業。目前擁有1124家餐廳,比海底撈(768家)多出356家。毛利率常年保持在60%以上,去年達到63.1%,同樣高於海底撈。

創始人賀光啟的創業過程十分勵志。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出生於臺灣一個珠寶世家。90年代初,他接手家族生意,恰逢內地商業剛剛興起,輕輕鬆鬆就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好景不長,隨著十多家歐美品牌進軍大陸市場,珠寶店生意開始一落千丈。僅一年時間,幾乎賠光了全部家底,父親被氣得差點尋短見。

生意上的挫敗讓賀光啟幡然醒悟,決心要做出一番事業。彼時肯德基、麥當勞在中國快速發展,於是把目光瞄向了快餐行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朋友吃火鍋時發現,北京的火鍋是以木炭或煤氣為主,幾個人共用一個鍋。而臺灣正好相反,使用的是電磁爐加熱的吧檯式分餐火鍋。

賀光啟覺得發現了商機,於是買來幾十臺電磁爐,並以此為賣點,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店,名字就叫「呷哺呷哺」(閩南語意為涮涮鍋)。然而想像中的火爆局面並沒有出現,生意出奇的慘澹。剛開業時,一天竟然連三鍋都賣不出去,幾個月下來不足60鍋。

儘管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進,但呷哺呷哺還是連續五年出現虧損。究其原因在於一人一鍋的分餐制,大家習慣多人共圍一鍋、熱鬧的消費形式。再加上調配的底料,很多口味並不適合內地消費者。

一籌莫展的賀光啟一度想要放棄,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堅持。或許正是這份執著,贏得了轉機。03年的時候,全民健康意識大幅提高,呷哺呷哺倡導的「一人一鍋,安全衛生」理念迅速走紅。隨著客流量暴增,他順勢在全國多地開設分店,小火鍋市場被徹底打開。

此後,呷哺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規模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成為品牌擴張的基礎。早在開設第二家分店時,賀光啟就著手建立中央廚房配送系統,不同季節安排專員到全國各地採購,以確保食材新鮮健康。

四年前,呷哺推出了子品牌「湊湊」。一方面為了填補中高端市場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是緊跟潮流,在店面裝潢、擺盤設計上頗下功夫,努力打造成為網紅餐廳。同時還賣起奶茶,彌補火鍋在下午時段客流量下滑的缺陷,提升門店的盈利效率。

目前來看,新品牌孵化是成功的。去年湊湊新開了54家餐廳,總數已達102家;錄得收入12億元,同比大漲116%,貢獻了五分之一的營收。平均算下來,單店年收入超過1100萬元。相比之下,主品牌呷哺的表現並不理想,這也導致公司淨利潤下降了37.7%至2.9億元。

由於火鍋市場的進入門檻低,眾多參與者讓呷哺呷哺面臨著十分激烈的競爭局面。2020年5月12日,其經營範圍新增銷售工藝美術品、玩具、化妝品、服裝等,這與公司原本的經營內容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在激烈的競爭下,在多元化布局擴張的過程中,呷哺呷哺能否實現突破,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國內真正的超市之王:一路狂開3000多家門店,逼得沃爾瑪自亂陣腳
    沃爾瑪作為美國利潤最高、賺錢能力最強的企業,起初布局中國市場的時候,投入了大筆資金,為瓜分市場份額持續加碼,本以為能靠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成熟的運營模式,加快在中國的擴展速度,然而結果出乎他們的意料,在中國市場,這個號稱全球超市「巨無霸」的沃爾瑪,並沒有得到理想的營業額。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我們認為火鍋是餐飲行業的優質賽道,而從品牌力、規模、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等維度來看,海底撈(06862)都是火鍋產業鏈下遊最為優質的公司。公司品牌價值之高、規模之大、單店經營效率之強是其核心競爭力的最佳體現。
  • 40 萬門店廝殺!火鍋的沸騰與焦慮
    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的門店總數從去年年底的768家增長至935家,呷哺呷哺的門店總數達到了1010家。    而小龍坎、德莊等品牌的規模亦不小,均已突破了500,朝著1000進發。其他中小火鍋餐飲品牌,門店過百家的不少,但是能做到500以上規模的則實屬鳳毛麟角。可見,火鍋品類的頭部聚集效應明顯。得益於更強的市場搶佔能力以及較高壁壘的供應鏈建設和品牌建設,頭部品牌的快速拓展能力顯然要強於其他品牌。
  • 海底撈不縮減開店計劃:2020年門店總數有望達1000家
    來源:財經塗鴉「全球768家海底撈門店中,已有621家恢復營業。」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3月25日,海底撈(6862.HK)公布2019年財年業績。全年實現營收265.56億元,同比增長56.5%,其中海底撈火鍋實現收入256.1億元,佔整體營收96.4%;2019年實現淨利潤23.47億元,同比增長42.3%。在2019年,海底撈新增門店308家,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增長為291家,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及國家17家,關店遷店6家。截止至2019年底,海底撈全球經營門店768家。
  • 海底撈瑞幸之思 周黑鴨模式尷尬 張勇、周富裕的快慢經
    眾所周知,「火鍋一哥」海底撈成為資本明星,除了市值高增、還有門店大拓。2015年,海底撈門店僅146家,2016年176家,2017年273家。2018年上市後,飛速升至466家。2019年末,門店更達768家。擴張之猛,堪稱開掛。令人玩味的是,即便疫情衝擊,這種擴張「執念」仍未改變。
  • 不靠海底撈 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原標題:不靠海底撈,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摘要 【不靠海底撈 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來了:40㎡,100+Sku
    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開業了,40多平米麵積,100+SKU,選址社區周邊,瞄準社區人群,這算是對目前火爆零售圈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的回擊嗎?《零售圈》了解到,目前開業的海底撈火鍋食材超市,雖然門牌上掛著「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但實際上就是目前比較火的「火鍋燒烤食材超市」模式。
  • 中國酸菜魚第一品牌:開出161家門店,能否成下一個「海底撈」
    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40多個城市,布局了161家直營門店,相比去年同期的91家淨增70家。太二是中國連鎖餐飲集團九毛九旗下的品牌。公開資料顯示:這家企業是做山西麵食起家的,經過24年發展,現已成長為國內排名第三、華南排名第一的中式快時尚餐飲巨頭,餐廳總數達321家。
  • 不靠海底撈,誰來買頤海國際的火鍋調料?
    根據Chnbrand,在中式連鎖餐飲中,海底撈常年佔據最佳品牌排行榜第一名。在B端市場,海底撈不斷擴張的門店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數據顯示,2019年來自海底撈的銷售收入佔頤海國際整體火鍋底料收入的57%,而頤海國際過半的營收都來源於火鍋調味料。由於門店需求旺盛,海底撈甚至需要增加從其他第三方火鍋底料供應商的採購。這意味著,頤海國際已經不再是海底撈唯一的火鍋底料供應商。
  • 海底撈深度解析:六問六答,尋找火鍋龍頭的第二成長曲線
    火鍋派系眾多,川渝火鍋因麻辣口由 2013 年的約 406,000 家味具有成癮性而更受歡迎。火鍋種類眾多,按照地域和口味的差異性,可劃分為川渝、北方和粵系三大類:川渝火鍋 以麻辣火鍋為代表,是中國最主流的火鍋派系;北方火鍋以北京、內蒙的清湯涮肉火鍋為代表;粵系火鍋以豬肚雞、小火鍋等為代表。
  • 在海底撈的世界裡,臨沂是一線城市!
    小編聯繫到海底撈負責人,負責人告訴小編,傳聞中的蘭陵海底撈(開元國際商城南樓)正在裝修中是真的,但是開業時間另行通知,而大雅(東方新天地)沂州裡已經籤約,齊魯園廣場變成吾悅廣場後也會籤約這兩件事情,海底撈負責人則稱此事為商業機密,無法告知。如果這些事情是真的,臨沂將會擁有8家海底撈,並且會在日後持續增加門店數量!
  • 海底撈火鍋損失超50億元,恢復營業時間待定!
    海底撈火鍋:2020開局一把停,損失或超50億!海底撈火鍋在國內門店超過550家,每家門店都是24小時營業,分白班和夜班,平均每家店人員100人,海底撈人員的薪資是餐飲行業最高的,不管是底層服務員還是年薪百萬的店長!
  • 海底撈首家火鍋食材超市到底長什麼樣?
    該店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一社區門口,中國傳媒大學附近,於今年10月中旬開業,面積為150㎡左右,主要分為7大區域,主要經營火鍋配菜、肉類、底料、小料、飲品、鍋具及各種方便食品等,商品多為海底撈自有品牌及供應鏈品牌。
  • 海底撈等停業空出千億市場,淘汰郎等火鍋外賣卻分不著
    來源 商業街探案 作者 夏志 ID bustanan疫情讓餐飲門店的日子不好過:海底撈在1月26日宣布停止門店營業後,有機構預計,海底撈2020年營收或損失50億,而海底撈在高度分散的火鍋s市場僅佔到2.2%的市場份額,艾媒諮詢曾在2019年發布過一份報告,指出火鍋在中國餐飲市場中佔比份額最多
  • 2020十大最受歡迎川渝火鍋品牌:海底撈、小龍坎、蜀大俠等上榜
    7月6日海底撈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降約20%,並由盈利轉虧損。這也是海底撈半年報首次出現虧損。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火鍋成了少數幾個率先復甦的餐飲品類之一。以四川為例,四川省火鍋協會常務副會長嚴龍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全省火鍋餐飲店關停了近2個月後,從3月8日開始陸續復工,截至3月23日,短短半個月便恢復了90%左右。
  • 海底撈、巴奴、盒馬等各展所長,萬億火鍋市場打響「突圍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潮汐商業評論人們總愛給喜歡的東西增添美好意義,比如節日,比如火鍋。夏天的時候吃火鍋出汗排毒,冬天的時候吃火鍋溫暖身心,開心時吃是慶祝,難過時吃是安慰……火鍋正逐漸成為當代人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飲食文化。美團點評發布的數據顯示,火鍋已成為正餐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品類,佔比高達13.7%。
  • 火鍋業的突圍戰:海底撈在下沉,巴奴正向上
    而在當時,以挑戰海底撈著稱的火鍋餐廳——巴奴毛肚火鍋以一己之力解決了困擾行業已久的鮮鴨血行業標準問題,其上市的鮮鴨血受到廣泛好評。緊隨其後,巴奴做出「反擊」,推文回應:《巴奴為什麼能賣鮮鴨血?》,詳細展示了鮮鴨血的前世今生,證明鮮鴨血不僅好吃,而且安全。一個鴨血的上下風波,透視出火鍋雙雄的恩怨情仇。
  • 海底撈店長月薪12萬?原來全靠這一招
    師徒制綁定了店長與公司的利益,店長不僅可以對本門店享有業績提成,還能在其徒弟、徒孫管理的門店中獲得更高比例業績提成。在此薪酬體系下,店長的個人收入與其徒弟、徒孫是否獲得成功直接相關。因此店長不僅具有充分的動力管理好其門店,還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儘可能多地培養出能力、品行都合格的徒弟店長,並帶領、指導他們開拓新門店。
  • 海底撈式自救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撈嗎?
    從海底撈的招股書上可以看到,截至2017年底,海底撈的門店數僅為273家;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則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全球門店數已經達到了935家,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593。   也就是說,過去一年裡,即便受到疫情影響,海底撈的門店仍在大幅擴張。   門店增加帶給消費者的感受是很直接的。
  • 海底撈又攤上事了:火鍋竟成了新加坡傳統小吃?打假來了
    來源:券商中國無論怎麼盤點中國美食,千鍋百味的火鍋總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而當中國火鍋被冠以「新加坡」傳統,自然引來國人的嚴重抗議。日前,網絡上流傳一則小視頻顯示,韓國某火鍋店掛出海底撈的標誌,並聲稱「新加坡傳統火鍋店」。海底撈什麼時候成了新加坡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