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的學生回國以後一定經歷過這樣的疑問:英國是不是一年365天有364天在下雨?英國料理是不是只有土豆?你有沒有見過女王?英國人是不是很紳士很內秀?
今天就來說說我認知當中的一些刻板印象,有些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格。
土豆的一百種姿態
留學之前,好友聽說我即將前往英國,急忙送上一本《土豆百吃》,怕我在極寒的大不列顛沒有魚米之鄉的滋養,食不下咽,聊無生趣。我趕忙謝過好友,以近乎悲壯的心情奔赴土豆的國度。
可能是因為涼爽溼潤的氣候水土適宜土豆生長,英國的土豆品種著實令人眼花繚亂,光是超市貨架上的土豆就能分門別類、鋪陳開來、任君挑選,大土豆、小土豆、脆土豆、面土豆,應有盡有。
據說二戰期間英國食物匱乏,土豆由於其產量高並且易生長的特性十分符合當時人均產地不夠1畝的農民種植。於是,種植土豆風靡整個英國。此外,由於二戰英國對軍備做了資源整合,很多商用運輸船上的作戰武器也被徵用到了軍艦上。軍備匱乏的人們甚至將土豆作為彈藥,但是對於殺傷力我本人是持懷疑態度的。只能說此等羈絆讓我對土豆這種作物肅然起敬。
相應的,與土豆相關的菜品也就十分豐富了:傑克土豆(烤一整顆巨型土豆)、烤薯角、土豆泥,還有土豆蛋糕哦
既然說到土豆,就不得不聊一下英國的國菜——炸魚薯條。之前偶然得知魚薯在嚴格意義上並不能算是起源於英國本土的菜餚,而是幾百年前移民到英國的猶太人炸魚和法式薯條的結合。
15世紀,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of Castile)攻下伊比利半島,女王是狂熱的天主教徒,但此前長期居住在這個地方的摩爾人、猶太人並不是天主教徒,由於宗教壓迫,當地的猶太先民們只好將自己偽裝成基督徒,全力掩飾自己的宗教信仰。猶太教的教規是禁止吃豬肉的。但是不吃豬肉這回事很容易讓身邊的人起疑心,被懷疑不是信仰天主教,於是猶太教徒就把魚肉包裹在麵糊裡放在油裡炸,就成了炸魚塊這種食物。後來,猶太難民逃到英格蘭,也就將這種食物傳入英國。
雖然不是原創,英國對於魚薯的熱愛是真的深入骨髓的。工作第一年的室友,每個周日下完禮拜都要在回來的路上買上一份炸魚薯條,而且每次都樂此不疲地問我要不要也來一份。實話說,還蠻好吃的,最喜歡加上鹽粒和醋調味,但是熱量也是真的高啊。現在回國,竟有些想念那清甜軟糯的口感,和碳水爆表給我的大腦帶來的快樂。
出門帶傘的非必要性
要說對於英國的刻板印象,那麼名叫約翰的男子身披巴寶莉風衣頭戴八角帽手中握著大黑雨傘穿梭在倫敦西區林立的劇院和街角的咖啡館的畫面必須擁有姓名。天空一定是灰濛濛的,然後要飄著雨,對,飄著雨。
然而,紐卡真的很少下大雨。一個冬天的降水量可能還沒有上海黃梅天一個月的多。即使是下雨,也是濛濛細雨,幾小時完事兒後甚至能給你出個太陽拱個彩虹,大街上放眼望去,沒有人帶傘。對,沒有人。
對於下雨天不打傘這件事,曾經有英國朋友的一句玩笑話可以佐證,「我是英國人,我怎麼能打傘。」久而久之,懶惰如我本人欣欣然加入了下雨天不打傘大軍,套上連帽衫,下雨就拉上帽子,方便又顯臉小,一舉兩得,美哉美哉。
這個習慣當然也被帶到了現在,這裡我並不是要鼓勵大家在大雨瓢潑的日子裡硬是用天靈蓋當傘,畢竟帶一把雨傘除了重且打溼以後不方便裝在包裡只能拿在手上等諸多不便之外,還是可以在看見路人小哥哥/小姐姐因為沒有雨傘被困在原地的時候上前莞爾一笑:要一起打傘嗎?
最後給大家解釋一下標題的由來,其實就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在星巴克點了一杯抹茶拿鐵,發現是甜的,然後在姐妹群發出了如下抱怨:
我:「我看看今天能不能出一篇公眾號更新。國內星巴克的抹茶拿鐵為什麼是甜的?」
傑姬:「好,感覺會很有意思。」
喬伊:「真的甜死人。這是你的標題嗎阿元?」
我:「.正好我想不出標題。就這個了。」
後記:
最近對於自己生活的世界可能只是類似《黑客帝國》中的電腦程式或者《楚門的世界》中大型真人秀表演越發懷疑,不然要怎麼解釋我最近想換手機之後現在的手機就開始各種充電不靈,而且在用Type-C接口之前,每次充電第一次總是插不進接口,反過來還是插不進,再反過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