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絲上能刻字?顯微鏡下看到的濟南微雕,確實牛!

2020-12-26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 「我的頭髮在梳子上、枕頭上、衣服上,就是不在我的頭上。」現代很多人都面臨著脫髮的問題,以前是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可不知為何,也不知從何時起,如今卻是一發值千金了!當然,長在頭上的秀髮值千金,掉了的頭髮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手中也有用武之地。瞧,他能在頭髮絲上刻字呢!

纖毫之間 盡顯大千世界

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家中,高仿真全手工製成的經典石壺見之於指尖,百壽百福圖的玉石圖章由一百個福壽字雕刻組成,刻有老子《道德經》的紅木玉石插屏僅巴掌大小……一件件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當屬髮絲微雕。

在一根白髮上刻下八個字,甚至還有落款和印章,用100倍的放大鏡才能看到。「髮雕需要選用青壯年比較堅韌的白髮,把頭髮的弧面處理成平面,用特殊的技法雕刻而成。」王天明感嘆,實際刻字時長不過一分鐘,但卻鑽研了數十年,「微雕作品成功率低,髮雕更是如此,100多根頭髮裡我只刻成2根,有一根在參展時不慎丟失,現在只保存了這一根。」

除了令人拍案叫絕的髮絲微雕,王天明創作的各種微雕作品同樣「驚豔」。

在三枚直徑約為20釐米的玉璧上,各刻孔子、觀音、老子畫像,並賦《論語》《佛經》《道德經》各一千言,一套微雕精品《儒釋道經典》浮現於眼前。「在玉石上進行微雕創作,必須察明玉料的質地、光澤、顏色、透明度等特性,遵循因材施藝的原則。」王天明手指《赤壁懷古》層層堆疊的紋理,解釋道,如果玉中有俏色,設計時就要儘量突岀表現其俏色美,把俏色用巧用絕,為作品添彩。

在眾多微雕精品中,集微書、微畫、微型工藝於一體的《三絕酒具》令人交口稱譽。全套含一壺、四杯、一託,共六件,總重2.6克。壺嘴與壺腔打通,配以壺蓋。壺壁上刻著李白的《將進酒》,託盤上的《月下獨酌》與畫作相呼應,杯身上還賦刻酒詩一聯,三百餘字點綴著這套由巴林玉製成的酒具。更值一提的是,全套作品與一元硬幣擺放在一起,大小相近,方見精巧。王天明坦言,這套作品精小細微,玲瓏剔透,壺嘴用0.3毫米鑽頭手工打通,難度極大,耗時一年才精製而成。

匠心獨運 雕刻百態人生

出生於上海的王天明,自幼喜詩書,好丹青。他下過鄉,務過農,在青島的養馬場當農民,之後到沂蒙山的一個軍工廠當鉗工,還參加了工廠的文藝宣傳隊。1975年,王天明被調到濟南的教學儀器廠工作。在此期間,他未曾撂下「筆桿子」。見他出身理科,學過修表,熱愛文藝,身邊的朋友便推薦他嘗試做微雕,沒成想,這一試就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熱愛精益求精,王天明翻閱大量書籍研究微雕。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於是,他慕名探訪,求教於著名微雕藝術家、山東工藝美術研究所的高級工藝美術師楊瑞生。「當時的楊老師已經七八十歲了,因為得了青光眼不再創作,也不願意收學生,就送了我一個字——『練』。」王天明誠懇道,雖說楊老師只教了他一個字,但在他心中已認其為「一字之師」。

一個「練」字,讓王天明反覆忖度。從蠅頭小楷的習練,到把字寫成芝麻大小,他勤練數年;從一種材質上的雕刻,到不同器物上的微雕,他苦練數載。「微雕是門感覺的學問,我做微雕時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大工具,全憑肉眼和感覺完成,靠的就是日復一日練習獲得的手感。」王天明稱,刀子一上去就要起粉末,粉末的面積要超過我們字的面積要好幾倍,他實際上就是憑手在粉末裡面找感覺。在若干年的身體力行中,王天明悟出了字中深意,「老師讓我練,一是持之以恆練書法,二是刻苦鑽研練微雕,三是修身養心練心性。」

漸漸地,鑽研微雕數十載的王天明在微雕領域有了相當的建樹,因其佳作「形微意宏」巧奪天工,藝術精品不勝枚舉,每年受邀參展無數。他嘗試以中、英、法、德、日文為文書載體,並將《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的小提琴曲譜雕刻於玉石之上,創作出更多非凡妙作。「這些年我出訪多地,也常常在大家的手機後殼上創作微雕,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歡迎。」

如今的王天明廣傳藝,精收徒,連自己的學生也小有成就,堅韌的精神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鑄就了一件件微雕佳作,也成就了王天明的藝術人生。

閃電新聞記者 劉晨 於嬌 報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頭髮絲上能刻字,濟南微雕大師讓世人驚嘆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它的成品大多精小細緻,可謂真正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頭髮絲上刻漢字、米粒上刻畫大熊貓、珍珠上刻英文、重2.6克的壺具上刻李白醉酒圖……從事微雕創作30年的濟南微雕非遺傳承人王天明能將多種文字和圖案雕刻在各式微小的物件上。
  • 你見過髮絲微雕嗎?頭髮絲上刻字印章,用百倍鏡才能看見!
    「我的頭髮在梳子上、枕頭上、衣服上,就是不在我的頭上。」現代很多人都面臨著脫髮的問題,以前是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可不知為何,也不知從何時起,如今卻是一發值千金了!當然,長在頭上的秀髮值千金,掉了的頭髮在濟南微雕傳承人王天明的手中也有用武之地。瞧,他能在頭髮絲上刻字呢!
  • 頭髮絲上刻字 精微之處雕出藝術人生
    一臺顯微鏡,除了用來觀察研究生物切片、生物細胞、細菌以及活體組織培養,還能用來做什麼?在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建全眼裡,它是用來觀察牙片、髮絲等微小物件,並在上面進行微雕的重要儀器。微雕,全稱微型雕刻,是一種以刀代筆,以精小細微為特徵的藝術形式,刻字時全憑感覺運刀,靠經驗完成創作,創作原料小如牙片甚至細如髮絲,作品頗有「微中藏世界,極致讀華章」的妙趣。
  • 在髮絲上刻字的微雕大師:王天明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巧的一種雕刻手法,被歷代稱為「絕技」。在濟南市有一位微雕大師,名叫王天明。不僅能在玉石、壺器、米粒等材料上雕刻上百個漢字,他還能在一根頭髮絲上進行雕刻。王天明,今年71歲,從事微雕藝術已經30多年了。
  • 濟南微雕非遺傳承人「以小見大」 頭髮絲上雕刻文字
    濟南微雕非遺傳承人王天明正在伏案創作。 孫婷婷 攝中新網濟南2月26日電 (孫婷婷)頭髮絲上刻漢字、米粒上刻畫大熊貓、珍珠上刻英文、重2.6克的壺具上刻李白醉酒圖……從事微雕創作30年的濟南微雕非遺傳承人王天明「以小見大」,將多種文字、圖案雕刻在各式微小的物件上。
  • 影像力丨濟南微雕大師在2.6克酒壺上刻300字!髮雕作品需用200倍...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5日訊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為精巧的一種雕刻手法,被歷代稱為「絕技」。在濟南市有一位微雕大師,名叫王天明。不僅能在玉石、壺器、米粒等材料上雕刻上百個漢字,他還能在一根頭髮絲上進行雕刻。
  • 一毫一釐微視界 王天明的微雕藝術
    他下過鄉,務過農,也當過鉗工。1975年,王天明被調到濟南的教學儀器廠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嘗試做微雕,沒承想,這一試就一發不可收拾,從此熱愛變成迷戀。他從事微雕創作35年,是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不僅能在玉石、壺、米粒等材料上雕刻上百個漢字,還能在頭髮絲上雕刻。他曾四處收集了100根青壯年的白髮,把頭髮的弧面處理成平面,用特殊的技法雕刻。
  • 一根髮絲上能雕刻300多個漢字的技藝你見過麼?
    當時看完這篇文章真的驚為天人,震撼於古時的手藝人王叔遠竟然能在一顆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一艘精美的小船,還能雕出栩栩如生的五個小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微雕傳承人冉隆泉 大家可能都見過核桃上的微雕,但是大家見過頭髮絲上的微雕麼?雲南就有這樣一位奇人,他就是雲南省微雕省級傳承人冉隆泉。
  • 一根頭髮絲上雕刻300個漢字,放大300倍,這字也太漂亮了!
    在古代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我想各位網友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都能看到那些書法愛好者在臨摹古人的書法吧
  • 9.6釐米頭髮上雕刻382字!汕頭藝人「針尖上的藝術」讓人驚嘆
    微雕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微的一種技藝,它是在米粒大小的骨片、竹片甚至是在頭髮絲上進行雕刻,於細微之中彰顯過硬的刀工及深厚的書法、繪畫功底,因此在歷代都被稱之為「絕技」。汕頭著名微雕藝術家、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陳建全就是這樣一位身懷絕技的人。
  • 頭髮絲上刻詩句!0.2毫米的大舞臺!
    、竹片上進行雕刻 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 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 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王天明不僅能在玉石、壺、米粒等材料上雕刻,還能在頭髮絲上雕刻。
  • 高清組圖:頭髮絲上創作藝術史上最小連環畫
    在頭髮絲上雕刻的連環漫畫堪稱藝術史上最小漫畫。  一本傳統的美國漫畫書有20頁的故事,促銷漫畫甚至更小。但是沒有一本漫畫能夠與藝術家Claudia Puhlfürst的漫畫作品《Juana Knits the Planet》相提並論,這本漫畫屬於微觀水平,而且只能夠在強大的顯微鏡下才能閱讀。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一位博士生Andrew Zonenberg藉助一臺FEI Versa3D設備,將Puhlfürst的這本漫畫作品被雕刻在了一根頭髮上。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看到原子?
    而杆狀細胞約1.2億個,其靈敏度高,能感受微弱的光。當然,人類要看到這個世界,還是需要光這個傳輸信息的媒介,通過光才能接受外部世界的視覺信息。我們的肉眼(具有正常視力的普通眼,不受任何其他工具的輔助)可以看到小至約0.1毫米的物體。從角度來看,人通常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最細小的東西是人的頭髮(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和蝨子(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但是,藉助強大的顯微鏡,人類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難以置信的微小事物。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有哪些?科學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和發展過程.
    例題1:質膜是細胞與周圍環境區分開的界面,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質膜呈兩條細線B.質膜中磷脂的理化性質決定了脂雙層的形成C.蛋白質的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決定了其在膜中的分布D.質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能很好地解釋變形蟲的胞吞攝食現象解析: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磷脂雙分子層,A錯誤;磷脂分子的性質頭部親水
  • 在米粒、髮絲上也能雕刻?且看精湛的「微雕」絕技
    「微雕」藝術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品。「微雕」藝術是集中國文化精華的袖珍藝術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門分支。微雕一般指微細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等。它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髮絲上進行雕刻,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微雕還有「軟派」和「硬派」之分。「軟派」是在象牙、髮絲等軟材料上雕刻;「硬派」是在瑪瑙、玉石、瓷器等6度以上的硬質材料上雕刻,難度較高。 米雕 米雕起源於清朝乾隆的民間工藝,其實當時是古人科舉考試時,刻詩詞文章,用來作弊的工具。
  • 濟南藝星整形醫院:液態微雕抗衰術,逆齡煥顏!
    液態微雕我們也將它稱為「午休美容」,言外之意就是一餐飯的時候就能塑造一個全新、美麗的自己,一分鐘取代以前花半個小時護膚美容,從而達到顯著效果,高效、方便、快捷。  濟南藝星專家團致力於,為更多求美者帶來健康與美麗,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美產品與服務,做到不斷與時俱進,創新改革出更完美的新品回饋每位星粉寶寶們!  濟南藝星6周年院慶盛典,為·美·狂·歡!
  • 不同人種的頭髮,在顯微鏡下完全不同
    不同人種的頭髮在顯微鏡下竟然完全不同!黃種人的頭髮截面接近正圓黑種人的則是扁扁的白種人的卻是波浪形的@星球收容所我們都誤會馬保國了!猴面小龍蘭看完這個視頻你會對「有錢」有新的認識我們常吃的牡蠣其實還是個「淨水器」牡蠣殼的孔穴結構有很強的吸附作用能吸附水中的顆粒去除水中的磷、氮等有機元素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 橡皮擦大小的印章上刻字千餘個
    25平方釐米的印章上,密密麻麻雕刻著324字的《蘭亭序》,每個字不過1平方毫米大小;橡皮擦大小的印章上,則是總共1000多字的《三字經》……近日,記者在位於阜城文昌閣的國清刻字服務部裡,見到了正在刻字的王國清。
  • 顯微鏡下的玻璃纖維
    合成纖維做的繩雖牢,但是它在高溫下會熔化,而玻璃繩卻不怕,因為玻璃纖維熔點 為680 ℃,擁有著優異的耐熱性。玻璃纖維(英文原名為:Fibreglass)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①熔點 680 ℃; ②沸點 1000 ℃; ③密度2.4~2.7g/cm3。種類繁多,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但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
  • 硬拔掉一根頭髮對頭皮危害多大?顯微鏡放大1000倍,畫面讓人害怕
    硬拔掉一根頭髮對頭皮危害有多大?顯微鏡放大1000倍後,畫面讓人害怕頭髮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人們的外觀氣質等,有些人由於壓力較大,頭髮也掉落得不少,當然還有一些人也會因為無聊而拔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