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潮州吃貨"↑免費訂閱本刊
潮州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古城,特別是那些牌坊,更是這座城市獨特的標誌。潮州古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是太平路與東門街。根據史籍記載,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其中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御史許洪宥建的「柱史」坊,最遲的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建的「聖朝使相」坊。清末明初,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引入廣東,在此期間,太平路、東門街也漸次改造成騎樓式商業街,並與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國內獨特的,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據說到了1951年,當時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礙交通、廢墜傷人而被悉數拆除。所幸拆除前均留下照片並對坊刻文字作了實錄。拆除後部分構件由有關單位予以收藏,餘散失各處,後陸續有部分構件得到回收。2006年,潮州市啟動牌坊街修復工程。工程將修復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東門街2座),整修沿街歷史建築,同時實施沿街古井保護、路面和地下管網改造和公用設施配套,把牌坊街打造成為能夠充分展示潮州古城文化內涵及歷史風貌,激發古城區經濟活力,帶動名城旅遊發展的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後的牌坊街,外接廣濟門城樓、廣濟橋、韓文公祠、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內連開元寺、己略黃公祠、許駙馬府及以甲第巷為代表的古民居群落,形成一個風格多樣、內容豐富,充分反映潮州歷史風貌、人文環境和經濟生活的古城文化旅遊中心區。
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騎樓建築
侍御坊是「為進士、苑馬寺卿成子學建」。成子學,字懷遠,號井局,又號惟道,明海陽(今潮安龍湖)人,明嘉靖明二十三年(1544年)進士,曾為河南道監察御史奉使清理兩淮鹽政,故稱他「侍御」(唐稱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為侍御,後世沿襲此稱)。後累官至苑馬寺卿,苑馬寺卿為皇帝掌管輿馬及牧馬政務,從三品,屬皇帝隨從官。成子學幼事王陽明學習良知之說(心學),又與吉水羅洪先往復研究王陽明學說。逝世後被祀為鄉賢。
大理少卿坊(義井巷頭)該坊是「為大理少卿吳一貫建」。「大理少卿」眉枋鐫「繡衣」,「大理寺」為明中央司法覆審機關,其司法地位高於刑部。「少卿」為副職,「繡衣」,官名是「繡衣直指」的省稱,由侍御史擔任,亦稱繡衣御史,有權鎮壓起義者,後為御史的尊稱。
賜錦重光坊(大石獅巷頭)賜錦重光坊是「為國朝甲辰進士,鞏縣知縣邱軒昂建」的。邱軒昂歷任河北深澤縣,河南鞏縣知縣。任上微服私訪,了解到黃河水患,皇糧無減,民心不穩,便請上司給予減免皇糧稅賦,百姓感恩不盡。又指導農耕使獲豐收,後因同意囚犯春節回家三天與家人團聚,上司聞知,以缺歸獄人數為由,將邱軒昂落職歸田。
東門街的竹編製品
潮州廣濟門
古城牆
廣濟橋
傳遞潮州美食文化信息,分享吃貨快樂生活。做潮州最有影響力的美食嚮導。吃貨必備